資源簡介 專題八 中外歷史改革專題一、地主階級領導的改革洋務運動(1)背景:19世紀60年代,清朝面臨前所未有的統治危機,內外交困:國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國外有資本主義侵略。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的技術維護清朝統治或者“師夷長技以制夷”。(2)代表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3)目的:鎮壓人民反抗,維護清朝統治。(4)內容:先以“自強”為旗號,創辦軍事工業;后以“求富”為旗號,創辦民用工業;籌劃海防,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師;還舉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等。(5)性質:是清朝地主統治階級為挽救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階級開展的一次失敗了的自救運動。☆啟示:洋務運動的失敗在于改革未觸動封建體制,由此認識到實行體制創新和建立近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性。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戊戍變法1、國內背景:①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②19世紀末中國面臨被瓜分危機。國際背景:①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②啟蒙運動的影響。2、目的:在保護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擺脫民族危機。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4、主要活動:序幕:公車上書1895年----發展:創辦報刊《萬國公報》,后改為《中外紀聞》、組織團體(強學會)-----高潮:百日維新1898年-----結束:戊戍政變。5、“百日維新”的內容:①政治;②經濟;③軍事;④文化教育。6、作用: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7、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8、地位:邁出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9、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參照資料上對應的內容)日本明治維新(參照資料上對應的內容)▲羅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打擊下出現政治統治危機。2、目的:渡過經濟危機,挽救政治危機,鞏固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書中寫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3、特點:在堅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的前提下,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4、實質:在保持資本主義不變的前提下,政府干預經濟,維護資本主義統治,是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5、中心措施:對工業的調整,實行《全國工業復興法》。6、影響:渡過了危機,鞏固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提高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程度。同時也為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后,中國改革進入一個新時期。改革重點是經濟體制的改革,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進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然后擴展到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的改革走上了特色社會主義改革之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于沖破阻礙農業生產力發展的人民公社體制,說明要保持社會主義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須對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的部分,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部分進行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集體所有的土地長期包給各農家使用,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弊病,糾正了管理過分集中、經營方式過分單一等缺點。這種責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的。國有企業改革是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以往的放權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的階段。大批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影響:①經濟取得巨大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②在社會主義改革不斷受挫的情況下,中國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證明:社會主義擁有頑強的生命力,社會主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為社會主義國家提供了新的借鑒經驗----創立符合本國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模式。★啟示:①改革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路,是我國的基本國策。②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三個文明一起抓。★通過回顧新中國成立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之路探索的過程及成就,給我們以下啟示:1、認識到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2、馬列主義理論要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要學習外國長處,但不能照搬外國經驗。要依據中國國情,實事求是,積極進取,銳意創新。3、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艱辛的,我們要繼承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4、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5、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構建和諧社會。6、通過對建設之路探索的學習,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黨,又是一個敢于承認錯誤、敢于改正錯誤的黨。7、從中國建設之路探索的曲折過程,再結合東歐各國及蘇聯走過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認識到,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是艱巨的、復雜的、曲折的。各國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實事求是,堅持不懈地探索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