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九 世界近現代經濟一、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①確立原因:a、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 b、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②喪失原因:a、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愿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b、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2、二戰后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于美國。原因:a、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b、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發橫財。c、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在發展。原因:兩極格局的結束;日本、西歐經濟的發展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及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啟示1、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1)國際地位提高,政治經濟實力大增,占據廣闊的國際市場;(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3)政府調整經濟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2、西歐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1)美國的扶持:為對付蘇聯,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2)發揮高素質勞動力優勢;(3)利用美國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科技成果;(4)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5)歐共體(歐盟)的建立。3、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1)二戰后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2)美國的扶持:朝鮮戰爭時期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用物資,刺激了日本經濟繁榮;(3)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4)引進最新科技成果;(5)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特別是80年代,日本實施“科技立國”政策,促進了經濟迅速發展。4、西歐和日本二戰后經濟迅速發展的共同點:都有美國的扶持;都注意引進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視發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適當的經濟政策。5、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啟示:▲搶抓機遇,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科技,大膽創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三、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1、原因:(1)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西方冷戰結束,國際形式趨于緩和,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流。(2)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各國都在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發揮優勢,彌補不足,促進經濟的發展。(3)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技術不斷更新,生產力迅速提高,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的推動力。(4)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為全球范圍的經濟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2、表現:(1)生產的全球化:跨國公司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2)市場的全球化: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3)資金的全球化:國際金融迅速發展,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4)科技開發和應用的全球化;(5)信息傳播的全球化;(6)國際組織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3、影響:▲有利影響:經濟往來障礙減少,企業可更加自由地在世界范圍組織經濟活動,促進了經濟發展;對發展中國家引進資金、技術發展本國經濟是良好機遇。不利影響: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貿易中常處于劣勢;跨國公司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加大;拉大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間的貧富差距。4、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策略:▲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順應潮流積極加入,搶抓機遇,迎接挑戰,趨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