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 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 1914~1918年 1939~1945年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激化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激化導火線 薩拉熱窩事件過程 開始:1914年7月底,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三條戰線:西、東、南三線三大戰役:馬恩河、凡爾登、索姆河戰役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 開始: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英法對德宣戰擴大:蘇德戰爭爆發進一步擴大:太平洋戰爭爆發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發動國、軍事集團 德國、同盟國集團與協約國集團 德國、軸心國集團性質 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影響 ①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后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②性質為“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③一戰后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①前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卷入,范圍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世界范圍的戰爭,也是一場空前浩劫,幾千萬人失去生命,無數財產被毀。②二戰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影響 形成戰后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形成戰后的雅爾塔體系二戰勝利的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的,法西斯恐怖獨裁是反人類、反社會,違背歷史潮流的,威脅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成立,改變了力量對比,為戰勝法西斯國家提供了有力保證二戰的教訓 (1)各大國在戰爭開始時不應推行綏靖政策,應將法西斯勢力消滅在萌芽狀態;(2)各大國應早一點消除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產生的隔閡,積極聯合;(3)在戰爭初期對遭受法西斯勢力侵略的弱小國家給與物質和道義上的幫助等▲二戰的啟示 ①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②對邪惡勢力不能姑息養奸;③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是能夠聯合起來,共同迎接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團結就是力量。④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共處,人類命運休戚相關,要加強國際合作,求得共同發展▲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努力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并積極反對霸權,反對世界戰爭,維護世界和平。各國人民之間只有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權主義、新殖民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促進人類的共同發展,這樣才能最終避免戰爭臺灣問題的現狀(1)為了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代表中國政府提出尊重臺灣現狀,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和平統一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這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贊同,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統一祖國創造了條件。(2)1988年,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上臺。90年代初,李登輝不顧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反對,相繼拋出所謂“一中一臺”“兩國論”。并發表無恥讕言,宣稱祖國大陸和臺灣事實上就是兩個國家,并要與祖國大陸建立所謂“國與國關系”。此言論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3)1999年,素有“臺獨”思想的陳水扁上臺,變本加厲宣揚“兩國論”,嚴重損害了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也遭到國際上的一致反對。(4)為了將所謂的“兩國論”合法化,陳水扁又導演了所謂的“全民公投”,妄圖將“兩國論”合法化,把臺灣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2004年3月20日,在陳水扁、呂秀蓮等“臺獨分子”的導演下,公投開始。但遭到了絕大多數有良知的臺灣人的抵制。所謂的“320公投”,遭到可恥的下場。這再次表明臺獨勢力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不得人心?!耙粐鴥芍啤辈攀墙鉀Q臺灣問題的正確途徑。(5)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再次向全世界人民重申了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外來干涉的決心。同時也警告了那些妄圖分裂中國、分裂中華民族的人。(6)2005年5月,臺灣地區重要黨派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來到祖國大陸。兩人都不約而同地重申了“一個中國”的立場。這說明了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絕大部分中國人是認同“一個中國”的?!芭_獨”是不得人心的。▲如何認識當今海峽兩岸的交流當前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說明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一中一臺”“兩個中國”“臺獨”等謬論都是違背人民意愿的,最終必將失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