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39520010337800001.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過程與方法】 運用科學探究方法測定食物中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營養物質的類別、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 2.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教學難點】 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 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及分配工作,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課程引入 展示圖片 學生講述發生在身邊的實例 引起疑問:人為什么要吃食物?引申出食物中營養的重要作用,為本節內容的深入作好鋪墊。 食物的營養物質 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表格。在學生研討時教師巡視指導。 研討題: 1.你們組所確定的1-2種常吃的食物中各含有那些營養物質? 2.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是否相同?數量呢?給你的啟示是什么? 3.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有什么關系? 4.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歸根結底來源于什么? 學生查閱教課書 “常見的食物成分表”以小組為單位研討教師提出的思考題,相互交流,達成共識。 全班交流,對相關內容進行質疑、釋疑。 1.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掌握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2.通過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來源于什么,體現人與生物圈的統一性。 1.使學生認識到良好飲食的重要性,從而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 2.在學生研討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查閱、分析、團結協作及表達交流能力。體驗學習的快感。 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和來源。 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并且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 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書。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釋問題。] 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并與同學交流。舉出含糖類、脂肪、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寫在圖的旁邊,并利用這些知識解釋一些生活中 常見的問題。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使學生了解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尤其對肥胖、減肥形成一些正確的認識和看法。 引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制定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指導學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和盡量減小實驗誤差。 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的指導。 各小組根據教材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同,作出的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區別。 充分討論后作出假設。 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定探究計劃。對制定的計劃進行討論、完善后,各小組用自制的裝置和教師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操作。 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 小組間進行交流,對誤差大的進行反思。 掌握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培育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技能。 總結 屏幕出示:你說我說大家說談收獲、總結本節知識。并用屏幕展示。 四、屏幕展示綜合能力提升題。 學生同老師共同總結本節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