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腎臟的結構與尿液的形成過程。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泌尿系統模式圖、腎臟結構示意圖、尿的形成示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泌尿系統衛生習慣二、教材分析:本節的中心內容是說明人體在利用細胞內物質氧化分解的同時會產生代謝廢物,這些廢物必須及時排除體外。排泄代謝廢物的途徑有三條,而尿液的排除是主要途徑。腎臟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所以重點了解腎臟的結構。在學生能辨認皮質、髓質和腎盂的基礎上,重點認識腎單位的結構組成,理解其結構對學習尿的形成至關重要。三、教學重點:腎臟的結構。教學難點:腎臟的結構及尿液的形成過程。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設計意圖課文導入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分解時回產生許多的廢物,它們在人體內積聚多了,對人體有害,必須及時排出體外。人體是怎樣將這些廢物排出體外呢?教師:人體排出廢物的途徑有多種,但以尿液為主要形式。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傾聽教師有關介紹,并對學習新知識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情境導學人體將體內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排便這一說法,那么排泄與排便有什么不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對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別是什么?組織學生討論。出示泌尿系統的圖,引導學生認識泌尿系統的組成,了解各個器官的主要功能。[歸納]:板書腎——形成尿液泌尿輸尿管:輸送尿液系統膀胱:貯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播放FLASH]:泌尿系統的組成。感受]:請同學們用手指一下腎臟的位置。[講述]:人體的腎位于腹腔的背面、脊柱的兩側。腎的背面和腹面有肋骨保護。[觀察]:完整的豬腎,觀其形,辨其味,并記錄觀察結果。顏色氣味形狀紅褐色尿臭似蠶豆[再觀察]:用解剖刀將豬腎縱剖,對照課本插圖仔細辨認腎的內部結構。教師在學生觀察實驗時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疑惑。鼓勵學生敢于懷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解釋]:活體或剛剛離體豬腎的腎,因此,腎皮質的多顏色較深,而腎髓質顏色較淺。但是離體時間比較長的豬腎,腎皮質的顏色較淺,而腎髓質的顏色較深。[填圖]:出示腎縱剖結構模式圖。根據課本知識引導學生討論。明確排泄的物質是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泌尿系統的組成,說一說泌尿系統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并能知道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認真觀看,鞏固新知大多數同學用手摸腰部脊柱的兩側,個別同學指在了腹部,及時糾正。分組觀察,記錄觀察現象。分組觀察,發現腎髓質和腎皮質的顏色和書上所描述的不一樣,提出問題。填圖,說出腎皮質、腎髓質、腎盂、輸尿管。引導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直觀印象。及時鞏固。自身體會更明確其位置。直接動手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直觀比較利于記憶。合作探究[講述]:腎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大約包含100萬個腎單位。[出示]:腎單位的圖片,要求學生指出各部分名稱及其特點。[歸納]:板書腎小球腎單位腎小囊腎小管[提問]:腎小球的實質是什么?血液如何流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播放FLASH]:腎的結構和特點: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球,其終端匯合成一條出球小動脈。血液從入球小動脈進入毛細血管,然后又匯集在一起從出球小動脈流出來。[思考]:腎小球這個毛細血管球與一般的毛細血管網有什么區別?[出示]:腎單位的模型。請學生講解。,進行總結。[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觀察腎單位的玻片標本,并對照課本認識腎單位的組成。通過填圖,進一步了解腎單位的組成。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說出腎小球實際上是一個毛細血管球。積極思考,從名稱上發現腎小球中毛細血管網兩端連接的都是動脈,而人體其他部位毛細血管網的兩端分別連接動脈和靜脈。一位同學上講臺指模型帶領全班同學溫故腎單位結構。由學生自己歸納出本節課的內容。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總結新知識。進一步明確這節課所學知識課堂練習大練習冊板書設計: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泌尿系統的組成1、腎臟2、輸尿管3、膀胱4、尿道二尿的形成和排除1、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腎臟2、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