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冊第三章 3.6光合作用 一、考點分析 1.光合作用就是綠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和 水(H2O)等物質制造有機物,并釋的過程。 2.光合作用反應式: 3.光合作用過程與場所: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它產生的葡萄糖經轉化后形成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大部分是從空氣中吸收的,水則主要是從土壤中吸收,然后運輸到葉片。葉綠體中含有的葉綠素等色素,能吸收陽光。 4 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 (1)光:在一定的光照強度內,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2)溫度: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溫度過高時,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增強而減弱。一般情況下,當溫度處于25℃-30℃時,光合作用較強。 (3)二氧化碳: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大而增強。 (4)其他因素:水、無機鹽等也能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 考點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 1.條件——光和葉綠體;產物——淀粉和氧氣。 2.植物制造淀粉實驗: 考點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聯系: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兩者互相依存和對立。 二、熱點題型詳解 題型一、光合作i用的影響因素 對某一植物在20℃溫度和相同光照強度下,作如下處理:甲方式是持續光照10分鐘,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連續交替并持續20分鐘,則在這兩種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貯存的有機物總量是(? ) A.?甲與乙相等???????B.?甲多于乙????????????????????C.?甲少于乙????????????????????D.?有時甲多,有時乙多 俄國著名植物生理學家季米里亞捷夫說:它(綠色植物)是竊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天神),它所獲取的光和熱,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渦輪機旋轉,使詩人的筆生輝,你認為對這段話最準確的詮釋是( ) A.?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B.?綠色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 C.?綠色植物能進行吸收作用????????????????????????????????????D.?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級雜交水稻時,專門挑選葉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進植物的呼吸??????????????????????????????????????????????????B.?減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騰作用?????????????????????????????????????????????????????D.?葉片互不遮擋,兩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如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用金魚藻設計的實驗裝置,觀察在不同距離燈光照射下,試管產生的氣泡數目,得到的數據如下: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個) 61 55 42 32 25 21 19 從數據中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植物離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數目越多?????????B.?植物與光源的距離與產生的氣泡數呈負相關 C.?光照越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D.?光照時間越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 題型二、實驗探究題 小金同學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進行的各個步驟的示意圖(順序打亂了) (1)從圖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學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 (2)請按照實驗步驟先后將圖片重新排序________。 科研小組在_??????????¤???????_合作用的影響因素時,選取了大小、生長狀況相近的同種植物若干,平均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置于適宜的相同環境中,測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速率如圖。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填細胞結構名稱)中進行的。 (2)科研小組開展上述研究活動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僅考慮光合作用,該種植物更適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對較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長。 (4)在一次給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種肥料后,發現甲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版權所有:21教育】 題型三、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綜合 下列有關圖像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由圖1可知,當光照強度為b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B.?由圖2可知,具有抗藥性的害蟲所占的百分比,b點比a點大 C.?由圖3可知,該酶在a點所對應的pH時,活性最強 D.?由圖4可知,果蔬儲藏室內的溫度調整到c點時的效果比a點好 將盆栽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閉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實驗以測得的二氧化碳減少量和增加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減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該綠色植物細胞內參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適溫度相同 B.?晝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該綠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30℃ C.?35℃時,有光情況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10℃比30℃時植物生長快 分析圖①——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①表示樹林里一天中CO2濃度變化的情況 B.?圖②B點顯示此時某綠色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圖③曲線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氣過程 D.?圖④表示晴朗高溫狀態下綠色植物蒸騰作用強度變化 三、鞏固提升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據此,對該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錯誤的是(??? ) A.?凈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約為25C B.?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C.?適合該植物生長的溫度范圍是0~50℃ D.?在0~25℃范圍內,溫度變化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比對呼吸速率的大 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10~20天之間,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 B.?圖乙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C.?圖丙表示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根據 a、c 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 D.?圖丁12 時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是因為氣孔部分關閉 圖中曲線是不同溫度下測得的光合作用效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曲線所給出的正確信息是(? ) A.?當溫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B.?當光照強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C.?當光照強度大于Q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當光照強度小于P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蠟燭放在透明鐘罩的底部,假如減少鐘罩中的CO2 , 同時增加鐘罩中的O2 , 點燃蠟燭,蠟燭燃燒了一分鐘后自行熄滅。三天后,蠟燭被一個電裝置重新點燃,并在熄滅前燃燒了一分鐘。上述實驗回答了下列問題中的( ? )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 , 釋放出O2???? B.?植物是否需要陽光才吸收CO2和釋放O2 C.?植物與燃燒的蠟燭對空氣是否具有同樣的效果??? D.?植物吸收的CO2的數量是否大于釋放的CO2的數量 .將一顆1克重的樟樹種子種到土地里幾年后長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樹,樟樹能夠增重,主要來自于( ?。?A.?土壤中的無機鹽????????????????????B.?陽光?????????????????????????????C.?氧氣?????????????????????????????D.?二氧化碳 采取以下措施對塑料大棚蔬菜產量影響最小的是( ?。?A.?適當提高氧氣濃度??????B.?適當延長光照時間?????? C.?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D.?適當增加光照強度 在“小麥→田鼠→鷹”食物鏈中,鷹體內的有機物最終來源于( ?。?A.?田鼠食小麥后在體內合成????????????????????????????????????B.?鷹捕食后在體內合成的 C.?小麥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D.?太陽制造有機物 若將某植株一片葉的主脈切斷(如圖中甲),另一片葉兩面都貼上不透明的錫箔紙(如圖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時后光照4小時.取下兩葉經脫色后用碘液處理,A,B,C三個部位一般不會呈現藍黑色的是( ) A.?只有A,B???????????????B.?只有A,C????????????????C.?只有B,C???????????????????D.?A,B,C都是碘液顏色 圖中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關系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ab段表示該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 ??? B.?b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增強 C.?b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進行 .“春天不是讀書天,放個紙鳶,飛上半天.”踏青歸來,許多同學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綠色汁液,欲去除綠漬,最好選用( ?。?A.?涼水???????????????????????????????????B.?熱水????????????????????????????????????C.?酒精???????????????????????????????????D.?洗衣液 水綿常成團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積存在一起,使水綿團上浮???????????? B.?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水綿團上浮 C.?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積存在一起,使水綿團上浮????? D.?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植物體變輕而上浮 .請回答下列有關植物代謝有關的問題。 (1)圖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25℃。a點將向________移動,b點將向________移動。 (2)用某種綠色植物葉片,以溫度為變量進行分組實驗:已知每組葉片實驗前的質量相同,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小時,測其質量變化;立即再光照1小時(光強度相同),再測其質量變化,得到結果如表。假如葉片的質量變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機物的量,則氧氣產生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組葉片;在28℃條件下每小時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為________mg。 組別 一 二 三 四 溫度 27℃ 28℃ 29℃ 30℃ 暗處理后的質量變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質量變化(mg)* +3 +3 +3 +2 * 指與暗處理前的質量進行比較,“—”表示減少的質量值,“+”表示增加的質量值 現將一密1閉透明的裝置(如圖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某氣體含量的變化曲線(如圖乙)。該氣體是________?。 甲 乙 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冊第三章 3.6光合作用 一、考點分析 1.光合作用就是綠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2)和 水(H2O)等物質制造有機物,并釋放氧氣(O2)的過程。 2.光合作用反應式: 3.光合作用過程與場所: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它產生的葡萄糖經轉化后形成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大部分是從空氣中吸收的,水則主要是從土壤中吸收,然后運輸到葉片。葉綠體中含有的葉綠素等色素,能吸收陽光。 4 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 (1)光:在一定的光照強度內,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2)溫度: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溫度過高時,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增強而減弱。一般情況下,當溫度處于25℃-30℃時,光合作用較強。 (3)二氧化碳: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大而增強。 (4)其他因素:水、無機鹽等也能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 考點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 1.條件——光和葉綠體;產物——淀粉和氧氣。 2.植物制造淀粉實驗: 考點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聯系: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兩者互相依存和對立。 二、熱點題型詳解 題型一、光合作i用的影響因素 對某一植物在20℃溫度和相同光照強度下,作如下處理:甲方式是持續光照10分鐘,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連續交替并持續20分鐘,則在這兩種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貯存的有機物總量是(? ) A.?甲與乙相等??????B.?甲多于乙????????????????????C.?甲少于乙????????????????????D.?有時甲多,有時乙多 【答案】 C 【解析】:由于在短時間內,光反應積累的有機物可以供暗反應的繼續進行,所以乙與甲相同的光照條件,但增加了暗反應中有機物積累的時間,所以乙比甲多。本題要注意兩個條件的變化不同所隱含的考查因素也不相同,解題的關鍵是注意光反應和暗反應之間的聯系。 光照后,光反應產生的ATP和還原氫還能維持暗反應進行幾秒鐘,所以甲只進行了10分鐘的暗反應,而乙相當于進行了20分鐘,制造的有機物比甲多。 故答案為:C 俄國著名植物生理學家季米里亞捷夫說:它(綠色植物)是竊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天神),它所獲取的光和熱,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渦輪機旋轉,使詩人的筆生輝,你認為對這段話最準確的詮釋是( ) A.?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B.?綠色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 C.?綠色植物能進行吸收作用????????????????????????????????????D.?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規模巨大的能量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它把光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由上可知,1、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綠色植物),“它”在生態系統中所屬的成分是(生產者).2、“它”是通過(光合作用)“竊取天火”,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3、利用光能,通過葉綠體,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貯存能量)和氧氣. 4、“使巨大的渦輪機旋轉,使詩人的筆揮舞.”所需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光)。故答案選:A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級雜交水稻時,專門挑選葉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進植物的呼吸??????????????????????????????????????????????????B.?減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騰作用?????????????????????????????????????????????????????D.?葉片互不遮擋,兩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答案】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案例。在培育過程中,人工挑選葉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是因為葉片直、窄、厚不易相互遮擋陽光,光合作用效率高。因此選D。 解答本題需要了解光合作用方面的相關知識。 ?如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用金魚藻設計的實驗裝置,觀察在不同距離燈光照射下,試管產生的氣泡數目,得到的數據如下: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個) 61 55 42 32 25 21 19 從數據中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植物離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數目越多????????B.?植物與光源的距離與產生的氣泡數呈負相關 C.?光照越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D.?光照時間越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 【答案】. D 【解析】:?A、從實驗現象得出的數據可知,距離燈越近,金魚藻產生的氧氣(氣泡)就越多,A正確;B、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的影響;試管與燈的距離越來越大,光照強度越來越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越少,說明植物和光源的距離與植物產生的氣泡數成反比;B正確;C、由于距離近光照會變強,距離遠光照會變弱,所以這一現象說明,光照越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會越強,產生的氧氣(氣泡)就會越多.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旺盛.C正確;D、本實驗的變量是光照強度,而不是光照時間,所以不能得出光照時間越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的結論,D錯誤. 故選:D 題型二、實驗探究題 小金同學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進行的各個步驟的示意圖(順序打亂了) (1)從圖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學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 (2)請按照實驗步驟先后將圖片重新排序________。 【答案】(1)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產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必要條件(2)1-2-3-7-6-4-5 【解析】:此實驗探究的是 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產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必要條件。光合作用需要光、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碘遇到淀粉會變藍,酒精能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關鍵是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1)此實驗將葉片部分遮攔,變量是光,然后用碘檢查淀粉,所以小金同學研究的問題是 :” 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產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必要條件 “。 (2)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根據實驗操作的過程得排序為①②③⑦⑥④⑤ 故答案為(1) 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產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必要條件 (2)①②③⑦⑥④⑤ 科研小組在_??????????¤???????_合作用的影響因素時,選取了大小、生長狀況相近的同種植物若干,平均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置于適宜的相同環境中,測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速率如圖。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填細胞結構名稱)中進行的。 (2)科研小組開展上述研究活動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僅考慮光合作用,該種植物更適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對較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長。 (4)在一次給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種肥料后,發現甲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版權所有:21教育】 【答案】 (1)葉綠體(2)探究土壤含水量對光合作用的影響(3)低(4)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 【解析】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的過程。滲透吸水: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動叫做滲透吸水。滲透吸水:滲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透過半透膜,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的擴散。 (1)植_??????è???????????_綠體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故答案為:葉綠體;(2)由柱狀圖可知,甲乙丙三組中土壤含水量都不相同,根據實驗的控制變量原則,只能有一個變量;所以該小組研究的是土壤含水量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故答案為:探究土壤含水量對光合作用的影響;(3)由柱狀圖中的數據可知,含水量越低合成有機物的速率越快;故答案為:低;(4)植物光合作用中水來自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施肥之后,導致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毛細胞失水,無法從土壤中獲取水分,導致光合作用降低;故答案為: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 故答案為:(1)葉綠體;(2)探究土壤含水量對光合作用的影響;(3)低;(4)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 題型三、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綜合 下列有關圖像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由圖1可知,當光照強度為b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B.?由圖2可知,具有抗藥性的害蟲所占的百分比,b點比a點大 C.?由圖3可知,該酶在a點所對應的pH時,活性最強 D.?由圖4可知,果蔬儲藏室內的溫度調整到c點時的效果比a點好 【答案】. D 【解析】: 呼吸作用是植物本身吸收進去氧氣,然后逐步氧化分解,從而將有機物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還會釋放出能量。只有活的細胞才能進行,活的植物全部的各器官都能進行,在氧氣很充足時和氧氣缺乏時釋放出來的不同。植物進行這個活動,可以提供能量,也能成為重要的原料。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 A、由圖可知C點以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逐漸增加,因為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消耗的二氧化碳逐漸減少,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大于被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當光照強度為c點時,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利用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達到了平衡.所以當光照強度為b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A不符合題意。 B、使用農藥后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a-b說明環境可以影響生物,再使用同一種農藥后,害蟲產生了抗藥性,由于這種農藥的反復使用,就會使得抗藥性狀逐代積累而加強,b-c說明生物可以適應環境,B不符合題意。 C、由pH對某種酶催化活性的影響的圖示看出,該酶在a點所對應的pH時活性最強,C不符合題意。 D、氧氣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氣不足會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濃度高也會抑制呼吸作用,水果和蔬菜儲藏時,應放在低溫、氧氣濃度較低的地方,這樣才不會腐爛.c點氧氣濃度比b點高,不足會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水果會腐爛,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將盆栽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閉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實驗以測得的二氧化碳減少量和增加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減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該綠色植物細胞內參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適溫度相同 B.?晝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該綠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30℃ C.?35℃時,有光情況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10℃比30℃時植物生長快 【答案】. D 【解析】: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對照表格,靈活運用知識點解題即可。 A、植物光合作用指的是實際光合作用,最適溫度在30℃左右,達到了6.5,呼吸作用速率最高為3.50,最適溫度在為35℃左右,所以該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與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不同,A不符合題意。 B、由于25℃時,光照下二氧化碳減少量最多,所以在晝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該綠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25℃,B不符合題意。 C、35℃時,有光情況下,光照下二氧化碳減少量為2.90,所以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速率強,C不合題意。 D、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10℃條件下,減少量為(1.75-0.75)×12=12;溫度為30℃條件下,二氧化碳減少量為(3.5-3.0)×12=6,所以溫度為10℃比30℃時植物生長快,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圖①——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①表示樹林里一天中CO2濃度變化的情況 B.?圖②B點顯示此時某綠色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圖③曲線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氣過程 D.?圖④表示晴朗高溫狀態下綠色植物蒸騰作用強度變化 【答案】. D 【解析】:看圖的關鍵是要搞清橫軸與縱軸分別表示什么,然后它們在整個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A:因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在有光的情況下水和二氧化碳會轉化成有機物,一天中白天有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到中午最強,二氧化碳消耗最多,空氣中的深度最少;晚上無光不進行光合作用,此時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又升高。A不符合題意 B:B點是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相互平衡,所以,B排除; C:吸氣與呼氣是由肺內氣壓與大氣壓決定的,肺內氣壓大于大氣壓時呼氣;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時吸氣;在 曲線A→B 肺內氣壓低處于吸氣狀態,不符合題意。D:蒸騰作用與光照強度、溫度等有關,白天蒸騰作用強于晚上,符合題意。 故選擇D。 三、鞏固提升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據此,對該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錯誤的是(??? ) A.?凈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約為25C B.?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C.?適合該植物生長的溫度范圍是0~50℃ D.?在0~25℃范圍內,溫度變化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比對呼吸速率的大 【答案】 C 【解析】:本題易混點是凈光合和總光合的區別,總光合等于凈光合加呼吸作用的消耗。植物生長最適得是凈光合最大。其次的考查點就是坐標圖的分析。要就題分析切忌貪多,如尋找呼吸最適溫度就看呼吸曲線確定為50°C ,總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為 30°C。A、由上圖可知,植物體在25°C時,凈光合速率最高,說明該溫度為凈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A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為50°C ,總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為30°C , B不符合題意。 ??C、甶圖可知,超過45°C,凈光合速率為負值,沒有有機物的積累,不適合生長,C符合題意。 ? D、在0~25°C范圍內,光合作用的增大速率大于呼吸作用,說明溫度變化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比對呼吸速率的大,D不符合題意。 故答窒為:C 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10~20天之間,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 B.?圖乙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C.?圖丙表示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根據 a、c 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 D.?圖丁12 時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是因為氣孔部分關閉 【答案】 D 【解析】: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相互依存,過程相反,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進行,而呼吸作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一定同時進行。 A、圖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優勢消耗氧氣,導致氧氣濃度減小,第10天時氧氣濃度最小,說明在第10天時光合作用速度與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優勢,幼苗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氣,導致氧氣濃度升高,A不符合題意。 B、圖中0至6點,蔬菜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所以氧濃度下降,6至18點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濃度增加, 可見圖中氣體是氧氣,B不符合題意。 C、根據對圖分析,a點和c點的光合作用強度差異說明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索。同一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強度越強。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C符合題意。 D、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光照強度影響氣孔的開閉,在一定的范圍內光照強度的增加,能促進氣孔的開啟,利于水蒸氣的外出,使蒸騰作用加強。到了溫度最高時氣孔就會關閉,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然后植物的蒸騰作用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圖中曲線是不同溫度下測得的光合作用效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曲線所給出的正確信息是(? ) A.?當溫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B.?當光照強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C.?當光照強度大于Q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當光照強度小于P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由圖示可知,當溫度一定時,光合作用效率在一定范圍內隨光照強度增加而增大,溫度越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做好此題,首先要仔細觀察圖示,了解重要的信息,并據此判斷各項的正確與否,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圖示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解:A、當溫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當到一定程度是,不再變化,故A錯誤;B、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當光照強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有溫度限制,故B錯誤;C、據圖示可知,當光照強度大于Q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故C正確;D、當光照強度小于P時,溫度對光合作用效率的影響不大,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蠟燭放在透明鐘罩的底部,假如減少鐘罩中的CO2 , 同時增加鐘罩中的O2 , 點燃蠟燭,蠟燭燃燒了一分鐘后自行熄滅。三天后,蠟燭被一個電裝置重新點燃,并在熄滅前燃燒了一分鐘。上述實驗回答了下列問題中的( ? )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 , 釋放出O2???? B.?植物是否需要陽光才吸收CO2和釋放O2 C.?植物與燃燒的蠟燭對空氣是否具有同樣的效果??? D.?植物吸收的CO2的數量是否大于釋放的CO2的數量 【答案】D 【解析】:本題所要考查的是植物在光照下的生命活動對周圍空氣成分的影響,為此對照實驗就應是去除鐘罩中的植物,從而可以觀察無植物時,是否能在3天后重新點燃蠟燭。該實驗方案不可能回答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 , 釋放出O2這個問題,因為實驗方案中并沒有考察植物不同部分的生命活動的情況,所以不能驗證選項A.而要驗證B的假說,應將有無陽光作為變量。選項C的驗證還需要將蠟燭和植物分開放置,因為一個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此題有一定的難度。 解:本實驗中,先減少鐘罩中的CO2量,同時增加鐘罩中的O2量,然后點燃蠟燭燃燒了1分鐘后自行熄滅,此時表明鐘罩內空氣中的O2已經不足以支持蠟燭的燃燒。3天后蠟燭被一個電裝置重新點燃,并在熄滅前燃燒了1分鐘,這表明3天后鐘罩內的O2又恢復到最初點燃蠟燭時的含量。那么增加的O2來自何處呢?只能是來自光照下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所以,實驗的設計是關于植物在光照下的生命活動中,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CO2和釋放O2大于呼吸作用中釋放的CO2和消耗的O2 , 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將一顆1克重的樟樹種子種到土地里幾年后長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樹,樟樹能夠增重,主要來自于( ) A.?土壤中的無機鹽?????????????????????????????B.?陽光?????????????????????????????C.?氧氣?????????????????????????????D.?二氧化碳 【答案】 D 【解析】:由題意可知,將一顆1克重的樟樹種子種到適宜樟樹生長的土地里,幾年后長成100多公斤重的大樟樹.增加的重量主要來源于章樹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重量,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故答案選:D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過程中,完成了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據此解答. 采取以下措施對塑料大棚蔬菜產量影響最小的是( ) A.?適當提高氧氣濃度??????B.?適當延長光照時間?????? C.?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D.?適當增加光照強度 【答案】 A 【解析】: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而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氧氣.當增加氧會抑制光合作用,而促進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光照時間越長,植物光合作用的時間越長合成的有機物就越多,能增產,屬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會促進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適當增加光照強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機物,所以只有A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 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濃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強,制造的有機物就越多,蔬菜的產量也越高.據此可以解答本題. 在“小麥→田鼠→鷹”食物鏈中,鷹體內的有機物最終來源于( ?。?A.?田鼠食小麥后在體內合成????????????????????????????????????B.?鷹捕食后在體內合成的 C.?小麥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D.?太陽制造有機物 【答案】 C 【解析】:鷹吃田鼠,鷹體內的有機物來源于田鼠的體內;田鼠體內的有機物來源于來自小麥的體內;小麥體內的有機物是小麥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鷹體內的有機物最終來源于小麥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故答案選:C 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生產者)通過葉綠體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的最終來源是綠色植物即小麥. 若將某植株一片葉的主脈切斷(如圖中甲),另一片葉兩面都貼上不透明的錫箔紙(如圖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時后光照4小時.取下兩葉經脫色后用碘液處理,A,B,C三個部位一般不會呈現藍黑色的是( ?。?A.?只有A,B???????????????B.?只有A,C????????????????C.?只有B,C???????????????????D.?A,B,C都是碘液顏色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和原料,要準確找出實驗的變量。選B。此實驗在黑暗中放置24小時的目的是把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耗盡.乙葉片,遮光部分(兩面都貼上不透明的錫箔紙)和未遮光部分的變量是光,可以 得出結論: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C處遮光,未進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變藍.甲葉片A和B的變量是水,將主脈切斷后,切斷部位的導管被切斷,導致水分無 法運輸到葉片的A處,A處因為無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無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變藍,B處在切斷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導管輸送來的水分進 行光合作用,所以B處能產生淀粉,滴碘液變藍色。 圖中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關系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ab段表示該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 ??? B.?b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增強 C.?b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進行 【答案】. B 【解析】:A、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A錯誤;B、光合作用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增強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強度不變,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增多,b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B正確;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b點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對量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C錯誤;D、cd短表示光合作用趨于穩定,D錯誤. 故選:B .“春天不是讀書天,放個紙鳶,飛上半天.”踏青歸來,許多同學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綠色汁液,欲去除綠漬,最好選用( ?。?A.?涼水???????????????????????????????????B.?熱水????????????????????????????????????C.?酒精???????????????????????????????????D.?洗衣液 【答案】 C 【解析】:綠色汁液主要是葉綠素.酒精能溶解葉綠素,因此踏青歸來,許多同學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綠色汁液,欲去除綠漬,最好選用酒精. 故選:C. 水綿常成團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積存在一起,使水綿團上浮???????????? B.?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水綿團上浮 C.?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積存在一起,使水綿團上浮????? D.?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植物體變輕而上浮 【答案】A 【解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氣在纏繞成團的植物體之間積存,使一團水綿變輕,漂浮于水面,這樣更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氣,水綿營養方式為自養,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了氧氣 故選:A .請回答下列有關植物代謝有關的問題。 (1)圖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25℃。a點將向________移動,b點將向________移動。 (2)用某種綠色植物葉片,以溫度為變量進行分組實驗:已知每組葉片實驗前的質量相同,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小時,測其質量變化;立即再光照1小時(光強度相同),再測其質量變化,得到結果如表。假如葉片的質量變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機物的量,則氧氣產生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組葉片;在28℃條件下每小時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為________mg。 組別 一 二 三 四 溫度 27℃ 28℃ 29℃ 30℃ 暗處理后的質量變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質量變化(mg)* +3 +3 +3 +2 * 指與暗處理前的質量進行比較,“—”表示減少的質量值,“+”表示增加的質量值 【答案】 (1)下;左(2)四;5 【解析】:(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2)暗處理時,葉片只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光照時植物既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又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3)a點沒有光照,只進行呼吸作用;b點為光補償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1)))將溫度由恒溫30℃調節到25℃,由于乙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為30℃,所以其呼吸作用減弱,相同條件下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將減少,點將向下移動;b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呼吸作用減弱,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時所需的光照強度將降低,故b點將向左移動。(2)從表中數據看出:27 ℃時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1mg,光照后光合作用實際產生有機物的量為3+1+1=5mg;28℃時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mg,光照后光合作用實際產生有機物的量為3+2+2=7mg;29℃時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3mg,光照后光合作用實際產生有機物的量為3+3+3=9mg;30℃時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4mg,光照后光合作用實際產生有機物的量為 2+4+4=10mg。根據光合作用原理可知,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的量最多的時候也是產生氧氣最多的時候,所以可知第四組葉片產生氧氣最多。 每小時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就是在這一個小時內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的量減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所以在28℃條件下每小時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為 ?(3+2+2)mg-2mg=5mg 故答案為:(1)下;左;(2)四;5 現將一密1閉透明的裝置(如圖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某氣體含量的變化曲線(如圖乙)。該氣體是________?。 甲 乙 【答案】 氧氣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把二氧化碳(CO 2)和水(H 2O)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的過程。 呼吸作用是將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將植物置于室外,在凌晨時太陽還沒有升起,此時沒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此時氧氣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當太陽升起時光合作用逐步增強,氧氣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到了晚上,太陽落山,此時沒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此時氧氣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根據圖乙的曲線走勢,與氧氣的變化一致。 故答案為: 氧氣 。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