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在那千鈞一發的時刻,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墻。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長虹一樣閃耀……”根據你所了解的歷史知識,想一想這首名為《永恒》的詩,是寫給誰的( ) A.邱少云 B.黃繼光 C.董存瑞 D.劉胡蘭 2.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以上條文引自( ) A.《天朝田畝制度》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3.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反映了中國工業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是在( ) A.洋務運動時期 B.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C.“大躍進”時期 D.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 4. 1954年,《人民日報》特意發表了一篇社論,題目是“人民民主政治發展的新階段”。你認為這個“新階段”指的是( ) A.《共同綱領》的制定實施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 C.“一五”計劃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結論。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計劃完成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 下圖是小明在復習時繪制的時間軸。其中,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嚴重失誤是( )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過急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C.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 D.堅持“兩個凡是”的方針 7. 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有( ) ①認為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 ②認為黨內有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 ③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④為發動“大躍進”運動作準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于1953年開始實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57年提前完成,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不是“一五計劃”取得成就的是( ) A.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解放”牌汽車 B.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C.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 D.青藏公路通車 9.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0周年。下列各項中,屬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的是( ) ①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②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③提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④提出處理國際關系的五項基本原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萬科、聯想、海爾這幾個在中國馳騁風云的企業都誕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中國出現了第一次“下海經商”浪潮。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 A.公私合營的全面展開 B.家庭承包責任制開始推行 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1. 我國改革不斷深入,對外開放穩步推進,范圍不斷擴大。圖文結合分析判斷,在我國對外開放過程中,下列城市開放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①上海 ②深圳 ③重慶 ④泉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12. 今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國實行了(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改革開放政策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一國兩制” 13. 1997年7月1日,董建華致辭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竭盡全力,維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維持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確保國際大都會的活力。”此時中國( ) A.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B.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C.中英談判解決了香港問題 D.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14. 1988年1月21日,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抵達北京,在八達嶺長城上,他們歡呼“到家了”。此時他們“離家”長達(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15. 1949年周恩來說:“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我們不要被動、怯懦,而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主動,沒有畏懼,要有信心。”這表明新中國( ) A.堅定奉行友好結盟政策 B.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D.反對帝國主義國家孤立政策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飽經風霜的新中國已經走過了六十多個春秋,回首六十多年來共和國不平凡的復興之路,引發我們深深地思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一窮二白】 材料一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毛澤東 【神奇逆轉】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國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 行業變化 1953年農、 輕、重比例 (%) 1957年農、 輕、重比例 (%) 1953-1957年 平均增長 速度(%) 農業 52.8 43.5 4.5 輕工業 29.6 29.2 12.8 重工業 17.6 27.3 25.4 【成就矚目】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國興建156個工業基地,先后施工的工業項目有1萬多個,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業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國初期我國怎樣的經濟狀況?為此我國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從材料二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一行業發展最快?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于黨和政府實施了哪一發展規劃? (3)材料三表明我國為改變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聯系所學,列舉寫出這一時期連接了長江南北交通的大橋是哪一座橋?形成了哪一工業基地? (4)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在加緊進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請問這是一部什么性質的憲法? 17. 中國共產黨八大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兩次重要的歷史性會議。 請回答: (1)這兩次會議在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哪些相同決策?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國營廠長、經理聯名向省委、省政府寫了一封“松綁”公開信:“我們都想干一番事業……然而現行體制的條條框框捆住了我們的手腳,企業處在只有壓力,沒有動力,更談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是我們最大的煩惱……為此,我們懷揣冒昧大膽地向你們伸手要權……” 材料三 (1984年剛上任青島電冰箱廠時)“歡迎我的是53份請假報告,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 ——張瑞敏,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 (2)材料二、三中,福建省55位國營廠長、經理的信和張瑞敏的話說明了當時全國的國營企業面臨怎樣的一種生產經營局面?福建省55位國營廠長、經理“冒昧大膽地向你們(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權”要的是什么“權”?這一“權”如何實現的? (3)從青島電冰箱廠發展到享譽全球的海爾集團與哪次會議上的哪一決策有關? (4)你從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 18. 以下一組圖片資料是某校八年級三班同學們為開展一次紀念活動而收集的。他們擬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你能幫助解答嗎? A.《首次訪華》 B.《訪問印度》 B.《亞非會議》 D.《中日建交》 請回答: (1)請以“新中國外交足跡”為主題,按時間先后,重新整理這些圖片資料順序。(填入圖片英文序號)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2)請為每一幅圖片資料重新設計一個簡潔明朗、恰如其分的主題。 (3)選出其中你最喜歡的一幅圖片,說說它最精彩之處。(抓住歷史精彩的一瞬) (4)通過新中國外交成就的探究,你認為一個國家外交取得成果的基礎主要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CDBA 6-10BABBC 11-15CABBB 二、非選擇題 16. (1)工業水平極其落后,尤其是重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 (2)重工業。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3)武漢長江大橋。東北工業基地。 (4)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17. (1)都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決策。 (2)局面:國家管得太多、太死;企業沒有生產自主權,企業缺乏活力;工人勞動積極性不高。權力: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現:國家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實行政企分開,建立經營責任制。 (3)會議:黨的十四大。決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改革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18. (1)BCAD (2)A、尼克松訪華。B、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 C、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D、毛澤東會見田中角榮。 (3)答案一:A、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或“中美關系開始緩和”)。 答案二:B、周恩來訪問印度,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答案三:C、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推動會議取得成功。 (4)答案一:國家實力的增強。 答案二:國際地位的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