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2017年3月22日,“馬革裹尸”“埋骨他鄉”的28名志愿軍烈士骸骨,終于魂歸故土。當年,志愿軍戰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被譽為( ) A.“和平衛士” B.“最可愛的人” C.“黨的好戰士” D.“鋼鐵衛士” 2. 1950年,鳳陽花鼓詞:“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土地還家后,幸福生活萬年長?!痹~中的“土地還家”體現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 B.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3. 《共和國記憶60年》中記載:“蘇聯人安排了毛澤東參觀斯大林汽車廠。從沒有目睹過汽車生產制造的過程,乘坐著蘇聯提供的轎車的毛澤東,看著流水線上一輛一輛下線的汽車,對身邊的陪同者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汽車廠’?!边@一理想最初實現是在( ) A.改革開放時期 B.“大躍進”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一五”計劃時期 4. 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提出“人民來制定憲法”的思想:勞動人民參與立憲,把他們認為應該如何管理國家的意見集中起來,上升為國家意志。實踐毛澤東這一思想的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5.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國某時期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的比例,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 國民收入 (%) 商業零售 (%) 工業產值(%) 公有制經濟 92.9 95.8 100 私有制經濟 7.1 4.2 0 A.新中國成立 B.抗美援朝勝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6.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次會議( ) A.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C.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7. “三起三落/經受了風風雨雨的摔打/回顧幾十年的革命歷程/使你悟出了“真理”也有真假/劃時代地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撥開了迷霧/指明了方向/走上了正軌/使共和國的國力/得到了舉世矚目的壯大”。下列各項與上述材料中評價的人物沒有關系的是( ) A.發動文化大革命 B.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C.恢復高考制度 D.“一國兩制”的提出 8. 社會主義探索時期,我國有些工業從無到有的發展起來。下列哪一項不是這一時期創立的( ) A.電子工業 B.原子能工業 C.航天工業 D.鋼鐵工業 9. 歷史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業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請你為鄧小平擬一份發言提綱。劉輝同學所擬提綱中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 B.階級斗爭要常抓不懈 C.將全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 D.實行改革開放 10. 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屬于城市改革的是( ) A.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B.建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C.實行政企分開,經營責任制 D.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1.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歷史,近代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開放后上海又是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下列關于上海兩次開放表述正確的是( ) ①前者是喪權辱國的,后者是獨立自主的 ②兩次開放都喪失關稅主動權 ③前者是被動的,后者是主動的 ④兩次開放都增強了綜合國力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2. “壯族三月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西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假期,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這些做法( ) ①提高了壯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體現了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尊重 ③實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協調發展 ④有利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 “一國兩制”構想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是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創造。首次成功運用“一國兩制”構想解決的歷史問題是( ) A.西藏問題 B.臺灣問題 C.澳門問題 D.香港問題 14. 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第二年,雙方成功舉行了“汪辜會談”。這表明( )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B.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C.“臺獨”基礎被鏟除 D.“一國兩制”被兩岸認同 15. “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這反映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布局是( ) A.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處 C.求同存異 D.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圖。 圖一 農民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 圖二 工商界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 材料二 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現在在我國已經基本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 ——劉少奇 (1)材料一中圖一的出現與什么事件有關?主要方式是什么?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圖二的出現與什么事件有關?此事件出現的目的是什么?在圖二所反映的事件中,黨和國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是通過什么事件來完成的?完成于何時?對這一事件應如何評價? 17.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成就輝煌,也有慘痛教訓,有緩流也有急流,有高音也有低音。 【中共八大繪藍圖】 材料一 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開始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正確地分析了我國形勢的“新變化”。中共八大的召開具有怎樣的意義? 【激情歲月釀失誤】 材料二 如圖。 圖一 圖二 材料三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材料二兩幅圖反映的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兩次重大失誤,分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3)根據材料三,說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 (4)以史為鑒,概括“文化大革命”這段沉重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艱苦創業鑄輝煌】 (5)失誤中有成就,這一時期建成了哪些油田,結束了我國靠“洋油”的時代,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全部自給。石油工人被譽為“鐵人”的是誰? 18.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深圳原屬于廣東寶安縣,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劃為經濟特區以后,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辦工業、商業和旅游業等。三十多年來,深圳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 材料二 如圖。 材料三 如今,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和以深圳、廣州、香港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長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經連成一片。京津冀依然只有北京和天津經濟比較發達,并沒有形成那種真正的城市片區。雄安新區的成立,可以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區。當京津冀地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全國南北方經濟將更加均衡,中國延續千年的“南強北弱”“南富北窮”將在這個世紀發生重大的格局性變化。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質的特區中最大的是哪個? (2)圖一和圖二各代表了什么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一的開發目的何在? (3)根據材料三找出雄安新區的成立有怎樣的重大意義? (4)說一說我國的對外開放給你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什么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ADCD 6-10AADBA 11-15ABDBD 二、非選擇題 16. (1)圖一: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經歷了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 (2)圖二: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目的:為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方式:公私合營。 (3)事件:三大改造。 時間:1956年。 評價:(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足)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17. (1)是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 (2)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3)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4)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和迷信,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 (5)油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王進喜。 18. (1)改革開放。海南島經濟特區。 (2)圖一: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建立。 圖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目的:浦東的開發,可以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 (3)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區,全國南北方經濟將更加均衡,中國延續千年的“南強北弱”“南富北窮”將在這個世紀發生重大的格局性變化。 (4)使我們能迅速了解和學習世界的先進的知識和技術;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眼界更為開闊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