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第一課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鄧小平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在( ) A.中共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 B.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 C.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 D.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 2. 1990年初,鄧小平說:“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浦東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那樣,早幾年開發就好了。”下列鄧小平的著名診斷中,最能體現這一思路的是( ) A.“發展才是硬道理” B.“革命和建設都要走自己的路” C.“摸著石頭過河” D.“膽子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3. 下列哪一項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容( )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堅持改革開放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現代化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4.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與?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奠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思想基礎 B.明確了特區姓“社”不姓“資” C.解決了人們思想認識的重大問題 D.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 5. 一把年代尺展示了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歷程。下面年代尺中與1997年相對應的方框里應該填寫( ) A.黨的誕生 B.打開國門 C.南方談話 D.高舉旗幟 6. 當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開放”“光輝旗幟”等關鍵詞,你能聯想到的是(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7. 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下列屬于鄧小平理論創新內容的是( ) ①“一國兩制”構想???????②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三步走???????④解決姓“資”姓“社”爭論問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其中把“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9. 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確立的指導思想是( ) A.科學發展觀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毛澤東思想 D.鄧小平理論 10.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 ) ①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②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將在本世紀頭20年實現 ④需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 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他對其闡述的基本內涵不包括( ) A.國家富強 B.民族振興 C.人民幸福 D.科技強軍 12. 黨和政府明確提出“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奠基工程的發展戰略是( ) A.陽光工程 B.863計劃 C.希望工程 D.科教興國 13.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種說法如今已成為現實。你認為下面哪一個選項是實現這一說法的最佳方案?( ) A.海洋高技術的應用 B.電氣化技術的應用 C.生物技術的應用 D.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 14. 過去用來溝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信件,正在被電話、電子郵件代替。以上生活現象說明( ) A.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B.通信技術改變中國社會生活 C.奢侈之風在現代中國盛行 D.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越來越淡漠 15. 張愛玲曾說:“歷史能供給卡通數不盡的偉大美麗的故事。”如果要給卡通《現代中國輝煌的科學》提供素材,可以選取的是( ) ①“兩彈”成功研制 ②“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③秈型雜交水稻 ④“東方紅一號”衛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挫折之路】 材料一 1978年,鄧小平(下圖)第一次成為《時代周刊》的年度風云人物,題詞為:給飽受極端主義之苦的中國帶來了穩定與安寧。 (1)材料一中的“極端主義”指的是哪一事件? 20世紀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還發生了什么類似的嚴重失誤? 【轉折之路】 材料二“它是一個光輝的起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嚴重的挫折中重新奮起,帶領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中國將在這場新的革命中告別貧窮和落后,走向繁榮和進步”。 ——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2)材料二中的“光輝的起點”指的是黨的哪一重大會議?為此次會議順利召開奠定思想基礎的是哪一事件?“新的偉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會議上做出的什么偉大決策? 材料三“( 1978年)鄧小平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如果我們追溯新中國融入世界的歷史,那 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永遠銘記……最鮮明的特點是……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 ??????????????????????????? ??????????????????——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材料三中“鄧小平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率”采取的具體舉措是什么?該具體舉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來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光明之路】 材料四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 ? ????????????????????????????????????????? ——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第10課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黨最終找到了一條什么正確道路?在探索這一道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什么理論?該理論在哪次會議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了黨章? (5)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從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中得到什么啟示? 17. “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成為中國當下最熱門的話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夢,氣象新,那是國家的富強夢……中國夢,放光明,那是民族的振興夢……中國夢,照我心,那是人民的幸福夢……看睡獅猛醒巨龍飛騰,中國道路坎坷踏平,望萬里長城巍巍昆侖,中國精神如日東升。 ——京歌《中國夢》節選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中國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從中共十九大到中共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1)根據材料一,說說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什么。說一說現階段我們已經實現了哪些夢想。(舉一例即可) (2)根據材料二,指出什么是“中國道路”。 (3)根據三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國怎樣才能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面對中華民族的未圓之夢,我們中學生應該怎么做? 18. “世界給我十六天,我還世界五千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和諧中國”形緣地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請結合以下材料,談談你對相關問題的認識。 材料一 北京奧運會期間,美國NBC網站的視頻觀看者是雅典奧運會的30倍。在中國有超過1.02億人通過網絡直播觀看奧運。中國網民獲取奧運賽事信息的第一來源為互聯網,大約有13%的網民將完全依賴互聯網獲取奧運信息。 (1)請你概括一下述材料所反映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請總結材料所述現象出現的原因。 材料二 2009年8月8日是北京奧運會開幕一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首個全民健身日。作為北京的新地標,“鳥巢”“水立方”所在的背景奧林匹克公園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2)從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到首個全民健身日,中國體育的全民化正在興起。新中國成立后,全國群眾性的健身運動有哪些?試列舉兩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又是如何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可結合你的學校生活作答。 材料一 下表是中國在27屆、28屆、2 9屆奧運會上的獎牌數及位次表 (3)中國在21世紀三屆奧運會上的成就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 (4)中國申辦2008奧運會成功是在新時期外交工作的重大成就之一。中國奉行的是一種怎樣的外交政策?你認為北京奧運會申辦和舉辦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DDCD 6-10BADAC 11-15DDDBA 二、非選擇題 16. (1)文化大革命;“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改革開放。 (3)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安徽鳳陽小崗村(小崗村) ;深圳。 (4)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理論;中共十五大。 (5)社會主義建設要依據國情;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 17. (1)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舉例:航天夢、奧運夢、入世夢等。(舉一例即可)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國家:要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中學生:我們中學生要志存高遠,牢記歷史使命,愛我中華,勇擔責任,努力學習,錘煉意志,艱苦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18. (1)信息:網絡成為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影響力越來越大(言之有理即可)。原因: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步和普及。 (2)如廣播體操、太極拳或武術、籃球、乒乓球等;國家把體育作為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體育制度,大力發展全民健身運動。(言之有理即可) (3)變化:金牌榜上的位次逐屆提高, 獎牌總數不斷增加(言之有理即可);說明:中國的體育實力越來越強大。(言之有理即可) (4)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