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第一課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鄧小平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會議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被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 ) A.改革開放 B.經濟建設 C.四項基本原則 D.四個現代化 3. 鄧小平視察南方的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主要內容是( ) ①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②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 ③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④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會議召開后不久,有外電評論道:“這是一次加速和外國接軌的會議,中國必然會進一步影響世界。”外電評論的是(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5. 學習歷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下列表述屬于觀點的是( ) A.鄧小平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鄧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視察并發表講話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D.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6. 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精確的理解是( ) A.不同于蘇聯、東歐模式的社會主義 B.從中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的社會主義 C.發展完善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 D.不受馬克思主義條條框框的束縛 7. 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并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是( )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黨的十二大 C.黨的十五大 D.黨的十四大 8. 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的大會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五大 9. 下列關于中共十八大的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 B.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C.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 D.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 10.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哪些體制改革?( ) ①政治、經濟 ②科教、體育 ③生態文明 ④黨的建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哪一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 A.新時期 B.新階段 C.新時代 D.新征程 12. 雜交水稻被國際上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世界“第二次綠色革命”,這是因為( ) A.它解決了亞洲人的吃飯問題 B.它是不帶來污染的綠色產品 C.它有助于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 D.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13.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的科學判斷,這就意味著我國( ) A.工作重心應該轉移 B.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C.必須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 D.必須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14. 下列關于我國通信事業發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截至2015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 B.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固定電話已經進入千家萬戶,移動電話的使用十分普遍 C.我國電信網絡發展速度已位居世界第一 D.我國互聯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 15. “回歸夢,入世夢,奧運夢,飛天夢……”夢想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 A.我國實現了民族獨立 B.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C.中華民族已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D.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后,廣大干部群眾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徹底扭轉十年內亂造成的嚴重局面,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但是,這一順應時勢的愿望遇到嚴重阻礙,黨和國家的工作在前進中出現徘徊局面。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家建設百廢待興,真理標準討論熱潮涌起。國內外大勢呼喚我們黨盡快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材料二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鄧小平1992年的一次談話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國內背景是什么?這次會議的召開有何意義? (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被認為是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中的“轉折”指什么。(列舉三項即可) (3)對內改革以1992年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92年前后,對內改革的重心有什么不同。推動對內改革重心發生轉移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4)從上述材料和問題中你得到了怎樣的認識?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黨中央提出許多新提法,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夢,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到提出新發展理念…… 材料二 ……基于世情、黨情、國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發揮著強有力的引領作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取決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國家政策的調整必須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只有這樣我國的經濟建設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圓了一個又一個夢:獨立夢、回歸夢、入世夢、奧運夢、飛天夢、世博夢等。 (1)閱讀材料一,說說“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具體內容分別是什么。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中國夢之間有何關聯? (3)根據材料二,指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國的這些夢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8.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材料二 今天的“一帶一路”,是在古代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涉及貿易、金融、投資、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10多個領域。地理上包括歐亞大陸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材料三 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開啟,中國迎來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夢激勵著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國人。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國夢的基本內涵。要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什么道路? (2)根據材料二,說說“一帶一路”有何特點。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條件是什么。 (4)有夢想,有奮斗,才會有出彩的人生。根據材料三,說說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為實現中國夢作出哪些努力。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BDCD 6-10BCCDC 11-15CCBCD 二、非選擇題 16. (1)國內背景:人民群眾渴望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但這一愿望遇到了嚴重阻礙;國家建設百廢待興;真理標準討論熱潮涌起。 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進行全面撥亂反正。 (2)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經濟上從僵化半僵化體制轉向全面改革;對外政策從封閉半封閉狀態轉向對外開放等。 (3)1992年前,改革原來經濟體制中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環節;1992年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關鍵因素: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解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4)中國共產黨能根據國情的變化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并能帶領人民走向富裕等。(言之有理即可) 17. (1)“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3)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4)中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 18. (1)基本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道路:必須走中國道路(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特點:以建立經濟發展區域為目的,包含多個領域,涉及多個國家,秉持開放包容精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3)條件: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堅持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的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的影響;等等。 (4)努力:樹立遠大理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等。(符合題意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