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空氣課堂知識重現(xiàn)1.空氣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zhì),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及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組成。作為氣體的典型代表,空氣無色、無味、能占據(jù)空間、能流動、密度很小。2.通過與石塊、水對比,可以確認空氣是真實存在的。空氣的特征:不易被觀察,容易泄漏,不太容易感受到它的質(zhì)量,占據(jù)一定的空間等。3.捏一捏充滿空氣的大袋子,可以感受到大袋子很軟,說明空氣能占據(jù)空間,同時也容易被擠壓;拋氣球后可以看到氣球緩慢落下,說明袋中的空氣很輕;吹口哨時可以感知到空氣的流動,能使口哨發(fā)出聲音。這些活動可以使我們認識到:空氣的這些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描述的。4.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類型。水是液體,石頭和沙是固體,空氣是氣體。可以從形狀和體積方面來區(qū)分固體、液體和氣體。固體有固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5.將內(nèi)底部粘有紙團的杯子豎直倒扣到水里,直到水面沒過杯底。由于空氣占據(jù)杯子的空間,水不會進入,紙團也不會濕。在杯底扎個小孔后,按原方法操作實驗,水槽里的水進入了杯子,是因為杯子里的空氣從小孔向外逸出,騰出了杯子里的空間,杯子外的水就流了進來。從小孔向杯內(nèi)打入空氣后,空氣占據(jù)了水杯內(nèi)的空間,杯子里的水會被擠出去。6.取兩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將活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橡皮膠或手指頂住注射器末端小孔,將活塞慢慢向下壓,觀察空氣和水的變化。然后將活塞慢慢向上拉,觀察這兩者的變化。實驗結(jié)論:空氣分子間距比較大,容易壓縮和擴張;水不容易壓縮和擴張。7.在制作空氣壓縮槍時,我們發(fā)現(xiàn)用力壓活塞,堵住管口的橙子皮像子彈一樣發(fā)射出去了,這說明壓縮空氣有彈性。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空氣的壓縮程度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8.常見壓縮空氣的機器叫空氣壓縮機。壓縮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動力來源,應用范圍很廣,如:飛機的噴氣發(fā)動機,打撈船的浮囊、浮箱,氧氣瓶,打氣筒,充氣廣告,氣槍。9.當羽絨服蓬松時,羽絨間的空隙被空氣占據(jù)著,空隙很小,羽絨間的空氣傳熱能力差,使得外面的冷空氣不容易到達里面,里面的熱空氣也不容易到達外面,所以保暖性能好。相反,當羽絨服被壓扁時,羽絨間幾乎沒有空氣,保暖性能就差。此時,我們可以輕輕拍打羽絨服,增加羽絨間的空氣,使羽絨服更保暖。10.木頭有質(zhì)量,水有質(zhì)量,空氣也有質(zhì)量,只是空氣比較輕。11.同質(zhì)量的空氣和水,空氣的體積大得多;同體積的空氣和水,空氣要輕得多。12.空氣變熱,體積會膨脹,使得同體積熱空氣變輕,浮力變大,熱氣球上升;空氣變冷,體積會縮小,使得同體積冷空氣變重,浮力變小,熱氣球下降。孔明燈也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制成的。13.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后,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chǎn)生了風。14.空氣流動形成風,因此要制造風需要使空氣流動。如用扇子扇、用電吹風吹、用嘴吹、用拉風箱造風等。15.風的優(yōu)點:吹干衣物、推動帆船、傳播花粉、風力發(fā)電、調(diào)節(jié)大氣的溫度差異等。風的缺點:風能非常大時,容易卷走自然界中的生物、摧毀人類的建筑物等,對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造成影響。16.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17.動物、植物和我們都離不開空氣。動、植物的呼吸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空氣中的二氧化碳。18.任何東西只要有微小空隙,就會有空氣。磚塊、海綿、毛巾等內(nèi)含微少的空氣。19.生活中的燃燒現(xiàn)象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燃著的蠟燭也會熄滅。能幫助燃燒的是空氣中的氧氣。課內(nèi)實驗探究1.小明利用一節(jié)3厘米長的蠟燭和一個透明玻璃杯來繼續(xù)研究空氣的特點,你也可以跟著小明一起來做一做。(1)如圖1所示為實驗所需材料,小明把蠟燭點燃后,蓋上玻璃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2)小明在小蠟燭的兩旁、玻璃杯蓋上時會壓住的地方各放一個一元硬幣,點燃小蠟燭,使燭焰燃燒穩(wěn)定后,蓋上玻璃杯,如圖2所示。這一次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這個實驗說明()。A.空氣加熱后會上升B.空氣可以幫助燃燒C.空氣的流動會形成風(3)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蠟燭一直保持燃燒?請把你的想法用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畫在下面的方框中,并試著解釋一下原因。我的解釋:。2.小明在家打算用簡易天平來測量一袋空氣的質(zhì)量,他準備了如下的材料。(1)實驗時小明需要先調(diào)節(jié)簡易天平使其。(2)小明在簡易天平的左邊放入了一個塑料袋,此時天平會向(填“左”或“右”)傾斜,他又在右邊放入了一些綠豆,使天平保持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3)小明想要給塑料袋裝滿空氣,你建議他使用的方法是。(4)在簡易天平左邊放入裝滿空氣的塑料袋后,天平會()。A.向左傾斜B.向右傾斜C.保持平衡(5)想要知道這袋空氣的質(zhì)量是多少,小明該怎么做?請用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表示出來。(提示:簡易天平可用簡圖表示)3.小明用注射器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第一步用兩支注射器分別抽取同樣多的空氣和水,用活塞堵住管口,第二步用大小相同的力向下壓活塞,并觀察到現(xiàn)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第一支注射器裝的是水B.第二支注射器裝的是空氣C.答案A、B都正確4.如圖所示,瓶中裝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兩根吸管。(1)如果從B管往里面吹氣,會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2)如果從A管往里面吹氣,會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課外實踐探索會吸水的杯子需要的材料:一個盤子、色素、一根蠟燭、火柴、一只放得進蠟燭的杯子(口徑小、容量大的最好)。實驗步驟:(1)往盤子里倒入紫色的水。(2)在盤子里放入一支燃燒的蠟燭。(3)用一個杯子扣住蠟燭。(4)觀察到水被吸入杯子中,紫色的水位越來越高,蠟燭火焰熄滅。原理:蠟燭燃燒需要氧氣,杯子里的氧氣被蠟燭燃燒完以后,蠟燭就會因為缺氧而熄滅。同時杯子里的空氣減少后氣壓減小,這時外面的大氣壓就將盤子里的水壓入杯中,杯子里的水面自然就升高了。參考答案第二單元空氣1.(1)蠟燭火焰慢慢變小,然后熄滅(2)蠟燭火焰慢慢變小,然后熄滅B(3)如圖杯中燃燒產(chǎn)生的不支持燃燒的氣體受熱從上面跑出去,下面新鮮的空氣進來,蠟燭就可以一直保持燃燒了。解析:蠟燭燃燒后產(chǎn)生的氣體先上升,由于杯子頂部是密封的,這些不支持燃燒的氣體(二氧化碳)就從杯子頂部向下沉積,所以就算下面墊兩個硬幣,蠟燭還是會熄滅。我們生活中工廠、農(nóng)家用的灶頭都有一個高高的煙囪,它們的作用就是把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向上排出。2.(1)平衡(2)左(3)把塑料袋打開,兜一袋空氣(4)A(5)如圖這袋空氣的質(zhì)量就是綠豆2的質(zhì)量減去綠豆1的質(zhì)量。3.C解析:與液體、固體比起來,空氣密度比較小,分子間距離比較大,容易被壓縮。注射器壓縮空氣,氣體體積變小,分子間距離減小,所以壓下去多的是空氣。4.(1)水會從A管中流出來。(2)水中會有氣泡,B管中有氣體出來。解析:從B管往里面吹氣,吹進去的空氣擠壓了原來瓶內(nèi)的空氣,瓶內(nèi)的空氣把水從A試管擠壓出來。就像烏鴉喝水,石頭占據(jù)了瓶內(nèi)的空間,水就被擠上來了。從A吹氣,氣體不溶于水,水也難以壓縮,所以只出現(xiàn)氣泡,沒有水被擠壓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