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考點聚焦 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 一、新疆、西藏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①西漢時: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唐朝時:唐太宗、武則天在新疆地區先后設立管轄西域的行政機構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③清朝時: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①唐朝時:文成公主入藏:7世紀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金城公主入藏:8世紀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②元朝政府設置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行政區。③清朝時,冊封達賴、班禪,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這些歷史事實表明,藏族早已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西藏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農奴翻身走向新生活的原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百萬農奴翻身做了主人;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 如何看待“藏獨”、新疆7·5事件、臺獨等行為:“藏獨”(臺獨)分子的分裂行徑實質上是在破壞民族團結、制造國家分裂,他們的分裂行徑和陰謀不可能得逞;領土主權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主權,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臺灣、西藏等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這一事實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的;不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現實來看,任何想把西藏等國家領土分裂出去的圖謀和行為不僅違背國際公約和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而且是不明智的,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中國政府有信心、有責任、有能力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分裂祖國的陰謀行為,必將遭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譴責、抵制而失敗。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一個中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當自覺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我們應當警惕并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動,堅決抗擊外來侵略等。 面對“三股勢力”(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極端)在新疆的暴恐和分裂活動,我們應持的態度和立場:堅決反對任何暴恐和分裂活動,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我國對暴力恐怖活動的態度: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堅決與恐怖分子作斗爭。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制度)的前提和目的:①前提:在國家統一領導下。②目的:實現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或保障了少數民族平等管理國家事務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政治權利);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維護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等。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意義: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各民族之間和諧發展;有利于對邊疆地區的開發;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等。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國防建設、經濟發展的關系: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為國防建設打下了基礎;國防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一國兩制的共同之處: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都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都從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 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有何異同點:都是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的產物;都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都享受一定的自治權利;受中央政府管轄;都保障了地區經濟的發展等。 對民族區域自治的認識及青少年如何認識民族問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是保證祖國統一、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各民族團結起來,為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我們應該認識到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們要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結合現實,談談你的民族觀:中國是由不同民族共同構成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族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要共同創建一個繁榮昌盛的大家庭。 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的原因: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中央進行西部大開發。 國家(黨和政府)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所采取的措施:確立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原則;進行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戰略;對少數民族地區采取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等。 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增強民族意識在國家發展不同時期的意義:在國家危難之時,可以挽救民族危亡;在國家和平時期,可以凝聚人心,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三、如何處理民族關系、如何維護民族團結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我們應該樹立的民族意識:樹立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友好交往、共同發展繁榮等意識,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與各民族共同繁榮之間的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當今我國應如何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民族互助,促進民族和諧,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如何正確處理民族關系:一方面,要加強民族團結,民族交流;另一方面,對于破壞民族團結和進行民族分裂的行為一定要堅決打擊。 怎樣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堅決打擊破壞分裂國家,民族團結的行為 如何處理現在的民族關系:各民族之間以友好和平交流為主,而不是沖突、暴力。應自覺擁護我國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語言文字。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決不能以任何形式進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如何發展新時代的民族關系: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堅持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既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又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權利。因地制宜,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走共同繁榮的道路。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加強民族團結,民族交流。堅決打擊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等。 對民族團結的理解:民族團結是指不同民族在社會生活中和睦、友好、互助、聯合的關系。實現民族團結有利于各民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國家的繁榮發展。 民族關系(團結)問題的認識:①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民族融合、民族友好是中國民族關系是主流。②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豐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促進了各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各族地區的科技文化進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整個國家的統一;③民族政策關系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開明靈活的民族政策會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今天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堅持民族區域自治政策。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民族團結,進一步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對“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 的感想: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數民族與漢族共同創造了輝煌的祖國文化,推動了祖國歷史的發展;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友好關系源遠流長;維護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和諧與穩定、有利于祖國統一;各民族共同繁榮與發展有利于國家的發達與強盛;各民族之間有矛盾、分歧,甚至有戰爭,但友好交往、和睦相處是主流;黨和政府發揚優良的民族傳統,從堅持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的穩定出發,正確處理民族關系。 中學生應該如何維護民族團結: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和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言文字;與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爭。 四、國家統一 你認為有哪些有利于國家統一的歷史經驗值得汲取:經濟上的均衡發展;政治制度的有力保障;與民族分裂勢力的堅決斗爭 國家統一問題的認識及啟示:①認識:國家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是中華民族民心所向,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只有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國家統一,中華民族才能更強大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趨勢。②啟示:國家的大一統是我國發展的大趨勢,為了國家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我國人民在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今天,反對國家分裂,維護國家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青少年要把個人前途同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聯系在一起,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國家分裂的勢力,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義務。我們應該加倍珍惜今天的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定的局面。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為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貢獻力量。 實現祖國統一的意義:實現祖國統一是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實現祖國統一有利于國家和地區間的和平穩定,有利于推動國家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國在維護祖國統一方面的特色措施及取得的成就:①措施:“一國兩制”(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②成就:我國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或香港、澳門回歸)。 對統一的認識:統一是民心所向;只有統一,國家才能富強,民族才能興旺;我們必須團結一致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奮斗;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結束國家分裂,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對維護國家統一的認識:國家統一是國家發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證,不同的國家應根據國情采取不同的統一之路。 對祖國統一的正確認識:祖國統一是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實現祖國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要想實現祖國統一必須提升中國綜合國力;“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證明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 五、香港、澳門 對“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偉大創舉的論證說明理解:“一國兩制”政策在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同時充分尊重和考慮了港澳臺的歷史,通過“兩制”維護了港澳臺的繁榮與穩定。在“一國兩制”政策保障下,香港和澳門都已經成功回歸,并保持了長期的穩定。因此“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偉大創舉。 促成香港問題順利解決的因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與英國的外交談判。 中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主權不容討論;香港現行制度不變,維護香港繁榮穩定;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系。 香港(或澳門)能夠順利回歸的條件(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使中國擁有了獨立自主的內政外交權利;新中國經濟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高;“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符合香港(或澳門)和內地的實際;中國收回香港(或澳門)主權的堅決態度和堅定立場;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統一的歷史大趨勢。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香港和澳門問題的解決,洗雪了中國領土被侵占的百年國恥,振奮了民族精神;不僅使祖國統一大業邁出重要一步,而且也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歷史遺留問題,為推動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新的范例。 香港、澳門回歸的認識與感受:①香港、澳門回歸說明: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只有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中國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中國才可能真正實現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最終實現臺灣的回歸。②香港、澳門與祖國大家庭的關系血濃于水;香港和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就香港暴亂談談你對香港未來發展的認識:我們必須牢記近代香港被英國割占的恥辱,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發奮圖強,振興中華,才能維護對香港的主權,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一國兩制”在香港回歸后20多年的持續發展下已被證明是正確的,所以要堅持貫徹“一國兩制”,才能保障香港的繁榮穩定;港獨分子的暴行嚴重觸犯了法律,必須依法嚴懲,才能維護香港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我國政府應該如何應對暴力恐怖事件:加強國際合作,加大反恐力度;依法治國,強化社會治安;加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 為什么全國人大要通過“港版國安法”: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權益。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國安法的認識:這是對香港一國兩制的維護和支持;體現中央支持香港穩定的決心;對外國勢力干涉香港的有力反擊;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為什么說港版國安法已經成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當務之急:回歸23 年來,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遲遲沒有完成,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機制存在漏洞;危害國家安全、破壞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各類活動越演越熱,影響香港的穩定與發展,不利于“一國兩制”方針的實施。 對香港現階段狀況的看法: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應堅持“一國兩制”方針;要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堅決支持全國人大通過涉港國安立法決定等。 為香港發展提建議:在國家安全得到切實保障的情況下,香港必將發展得越來越好;國家安全是繁榮穩定的前提;支持統一、反對分裂;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香港和平安全;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健全香港法制,促進香港繁榮;重視科技創新;堅持新發展理念;注重培養人才等 怎樣才能實現香港持續繁榮穩定: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愛國愛港人士捍衛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堅決反對境外勢力干涉香港事務。 對香港青少年說一句話:沒有國就沒有家,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要自覺捍衛領土主權,維護國家統一。 當前香港應從澳門發展中獲取怎樣的經驗:建立健全良好協調機制;加強社會各方面溝通;堅決排除外部勢力干擾;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治理方式和發展路徑;健全民主法治建設。 香港大學生“尋根追夢·同心同行”贈送《南京條約》影印件給靜海寺紀念館的現實意義:回顧了香港島被割占的慘痛歷史,有助于吸取歷史教訓;說明了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有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尋根同心活動表達了香港人民對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增強了香港人民的愛國熱情,有助于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有助于香港的穩定發展和一國兩制的推行。 “港珠澳大橋”能正式開通的前提條件:政治前提:“一國兩制”實現,香港、澳門的回歸是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政治前提。經濟前提:粵港澳經濟聯系加強(經濟一體化);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增強;我國經濟科技水平飛速提升,橋梁建筑技術進步。 六、如何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從歷朝維系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過程中得到的認識: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歷代政府都非常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支持和擁護國家的方針和政策。 結合史實來說明“民族獨立、國家統一與國家富強”的關系:①正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從而實現國家富強;美國獨立戰爭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從而實現國家富強(美國通過內戰維護國家統一,國家迅速發展);日本明治維新實現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從而逐步實現國家富強;二戰后印度獨立,逐步實現國家富強等。②反面:近代中國洋務派、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未能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從而無法實現國家富強等。 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相互關系的認識: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向心力,有利于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國家的安定統一也會進一步促進民族交往、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 為維護祖國統一提建議: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指引下,擴大兩岸交往,增進雙方互信,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邁入新的境界;積極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方針和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臺獨;堅決同一切分裂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斗爭。 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中學生你應當怎樣履行這一義務? 堅決擁護《反分裂國家法》;積極宣傳我國政府對臺問題的方針政策;堅決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學習,立志成才,為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等。 如何才能更好的實現祖國的統一:中央政府應做出恰當的政治決策,采取維護國家統一正確措施;要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問題,維持和諧的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團結;堅決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 中學生能為實現祖國統一做些什么: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樹立遠大理想,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立志成才,掌握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本領;積極宣傳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原則和立場,堅決反對“臺獨”;堅決同一切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斗爭。 中學生如何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國家統一):熱愛祖國民族大家庭,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多做有益于民族團結的事;各民族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實際行動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光榮義務;堅決同一切分裂祖國的行徑作斗爭;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取為民族團結和國家鞏固以及國家的完全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應該怎樣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作出自己的貢獻:思想上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珍惜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并付諸行動;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多做有利于民族團結的事;樹立國家意識,自覺履行維護統一的義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