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日關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近代中國貧窮落后、滿目瘡痍,它對我們中國的侵略延緩了我們中國現代化進程半個世紀之久。然而,給中國造成最大災難、侵略我們最兇惡的敵人—日本,卻遲遲不肯懺悔它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直到今天,日本仍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外患…… 一、古代:友好往來,源遠流長→沖突初現 中日友好交往的例子:①早在西漢時,中日兩國就有來往;②唐朝時,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傳播唐朝文化;日本遣唐使多次來唐;③日本學習隋唐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 中日沖突初現:明朝中后期以后,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一帶,明政府派戚繼光抗倭 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之時不相識 同是天涯淪落人:指當時的中日兩國都是閉關鎖國的落后的封建國家,都受到西方列強的入侵,并都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和英法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一步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日本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侵略,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國家面臨淪為殖民地的危險。 相逢之時不相識:指國門被打開之后,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改革,走上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而中國雖經社會各階層的努力,仍然沒有改變現狀,反而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后來的中國歷經百年的屈辱歷史包括遭受日本的幾次侵略,而日本卻歷經百年的強國夢,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強國,走上了對外侵略和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三、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及侵華罪行 近代日本發動和參與的侵華戰爭:①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戰爭;②1900年,日本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參與對北京的搶劫;③1931~1945年,發動侵華戰爭 日本發動的事變(或制造的事端):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②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京發動“七七事變”(也稱“盧溝橋事變”);③1937年8月13日,日本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 日本的侵華罪行(或制造的屠殺慘案):①甲午中日戰爭期間:1894年制造了旅順大屠殺;②侵華戰爭期間: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殘殺中國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四、近代中日兩場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全面侵華戰爭(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近代史上中日關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請以史實說明,并論述原因。 (1)特征:中日關系對抗占主流(侵略與反侵略關系) (2)史實:日本發動兩次大規模侵華戰爭或甲午中日戰爭、20世紀30~40年代全面侵華)。 (3)變化的原因:日本明治維新后,軍國主義盛行,奉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因閉關自守而落后的中國遭受西方列強侵略后更加虛弱等。 日本發動兩次侵華戰爭的相同點:日本兩次侵華戰爭都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都發生在中國境內;戰爭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甲午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的相同點:都是日本妄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而發動的侵略戰爭 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侵華戰爭的發動上的相同點:蓄謀已久;惡意挑釁;突然進攻;不宣而戰 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結局不同的原因: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日本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經濟力量強大。抗日戰爭中國勝利,根本原因(最主要因素)在于中國(國共兩黨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兩次中日戰爭產生的不同影響: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引發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抗日戰爭中國取勝,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從近代史上中日兩次戰爭一敗一勝結果產生的原因中得到的啟示:民族覺醒、民族團結是一個民族立于不敗的根本保障;政府作為、敢于擔當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前提條件;代表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是實現民族獨立和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 兩次中日戰爭給我們的啟示: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堅決反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推行友好外交,壯大世界和平力量,積極開展對外經濟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戰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給亞洲包括日本人民帶來災難,亞洲人民應時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勢力。 反思近代兩次中日戰爭:落后就要挨打;牢記歷史,勿忘血的教訓;警惕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壯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堅決反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從中日戰爭中,日本可吸取的歷史教訓:放棄軍國主義,走和平發展之路;正視中日關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經歷,用正確的歷史觀引導國民和青年;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軍國主義思潮和勢力的重新抬頭;要珍惜和維護兩國的睦鄰友好關系,要隨著時代的前進推動中日兩國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五、現當代的中日關系及影響因素 現當代的中日關系:①二戰后:追隨美國,中日關系呈敵對狀態,但民間往來不斷;②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日關系進入友好和平交往時期;③當代:因日本在歷史遺留問題上不能正確對待,中日關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現了“政冷經熱”的局面。 中日關系的關鍵問題:日本對侵華歷史的反省問題 近年來中日政治關系結冰的原因:日本領導人頭腦中仍然存在著軍國主義思想,他們否認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 影響中日關系和諧發展的主要因素(或障礙)及其原因 (1)影響因素:①歷史認識問題:如否認侵華戰爭,否認侵略罪行,篡改歷史教科書;②現實的領土爭端(釣魚島等問題);③參拜靖國神社,為法西斯分子招魂;④臺灣問題、東海油田問題 (2)原因:日本有軍國主義傳統;二戰后日本經濟的崛起,隨著實力的增強,日本野心也更加膨脹 在臺灣問題上日本政府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日方應該謹言慎行,不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不讓“臺獨”破壞中日關系,危害地區和平。 六、日本的錯誤行為∕做法、言論及看法∕評論∕感想 (一)日本的錯誤行為∕做法 日本右翼勢力的錯誤行為及說明的問題 (1)錯誤行為:篡改歷史教科書、否定南京大屠殺、制造釣魚島爭端,參拜靖國神社等 (2)說明的問題:日本否認侵華歷史和戰爭罪行 日本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為戰爭翻案的行為:篡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非法購買釣魚島等。 日本軍國主義和政治大國抬頭的表現或日本堅持錯誤態度的政治表現:日本右翼勢力否定對外侵略罪行,歪曲侵略戰爭歷史,篡改歷史教科書;否定南京大屠殺;日本對外派遣自衛隊參與國際重大軍事活動;日本要求修改憲法到要求加入聯合國;政府政要參拜靖國神社等。 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的目的、實質、影響和我們的態度 (1)目的:否認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戰爭責任,為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開脫罪責 (2)實質:日本右翼勢力抬頭,軍國主義在復活 (3)影響:嚴重傷害了中國和亞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的友好往來,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安寧,威脅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4)態度:我們應牢記歷史,正視歷史,警惕軍國主義復活;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居安思危;我們須面向未來,以史為鑒,共創友好和平未來 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否認侵華史實)的看法:當前日本國內極少數右翼分子篡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這是軍國主義復活的表現, 他們否認侵華戰爭完全是歪曲歷史,顛倒黑白,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眾所周知,“九一八事變”、“一二八”、“南京大屠殺” 等血淋淋的事實,都是日本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民的滔天罪行。我們青少年完全贊成中國政府的立場,對極少數右翼分子的倒行逆施表示最強烈的抗議和譴責。歷史不容篡改,正義永遠戰勝邪惡,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時刻警惕,防止軍國主義復活。 如何看待現在日本國內教育隱瞞當年侵略的史實:日本政府應尊重歷史,以史為鑒,及時改正錯誤;教育國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主動承擔戰爭責任,真誠地、公開地向中國人民、亞洲人民道歉;在國際上樹立起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二)日本的錯誤言論 如何評價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揚“侵略”性質尚未定論的行為:日本右翼勢力的行為是為侵略戰爭翻案,為軍國主義招魂。歷史不容篡改,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以史為鑒,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日本只有正視歷史和深刻反省過去的侵略歷史,才有可能開辟未來。 用史實駁斥安倍晉三的“侵略性質尚未定論”的恬恥之音(荒謬之言):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了中國的東北三省,從中國東北三省掠奪了大量的資源;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殘殺中國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這是一種滅絕人性的侵略行徑。 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或日本政府)提忠告: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戰爭是殘酷的,人類需要和平,不需要戰爭;侵略者沒有好下場,侵略者必敗;像德國政府一樣,承認歷史錯誤,停止制造事端,不做麻煩制造者;牢記歷史教訓,與鄰為伴,與鄰為友等。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日本政府應反省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決不能讓歷史重演,要以實際行動取信于國際社會;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努力。 日本右翼勢力不斷傷害中國乃至亞洲人民感情的言論,對此你有何看法?你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如何正確處理中日關系? 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史實,美化侵略戰爭;參拜靖國神社,為軍國主義招魂等錯誤行為嚴重傷害了中國及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我們要堅決抵制。希望日本政府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問題;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加強合作交流,共同維護亞太地區安全…… 對日本侵華及日本右翼勢力的所作所為的感想:中國人民必須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如日本的差距,看到中國面臨的潛在威脅,時刻警惕日本右翼勢力抬頭和軍國主義的復活。發奮圖強,振興中華,實現幾代中國人的強國夢。只有國力強大,才能確保受侵略受奴役的歷史悲劇不再重演。總之,中華兒女必須牢記國恥,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艱苦奮斗! 七、如何發展中日關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一)日本方面 日本怎樣才能走出歷史的陰影:正視歷史,反省罪行,以史為鑒,與鄰為善,和平共處,開創未來。 日本怎樣做才不輸掉良知,獲得“重生”: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主動承認侵略戰爭,懺悔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主動承擔歷史、戰爭責任;真誠向受害國和人民真誠道歉。 日本應為21世紀的中日關系做些什么:遏制軍國主義勢力的發展,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主動承擔戰爭責任,真誠地、公開地向中國人民、亞洲人民道歉;有遠見的日本政治家應致力于精心培育和發展中日友好關系;明白中日友好關系是亞太穩定乃至世界和平發展的基礎,在國際上樹立起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二)中國方面 中國要不要與日本發展友好關系?談談你的看法,并說明理由。 (1)需要發展:在中日交往歷史上,和平友好相處是主流;中日兩國人民希望發展友好關系;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日雙方都需要加強經濟聯系,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中日雙方都需要和平的外部環境,促進本國發展。 (2)停止發展:歷史上日本多次侵犯中國、掠奪中國,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傷害;日本缺乏資源;日本不斷在中國周邊區域制造事端,例如:釣魚島問題、東海油田問題,等等,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感情。中國人民不應該與日本發展合作關系。 面對嚴峻的中日關系,中學生應該怎么做: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家國情懷);學好歷史,以史為鑒,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通過在班級、校園舉辦主題活動,幫助同學們認清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本性,幫助同學們增強愛國意識、史鑒意識、警醒意識;時刻關注國家大事、國際時事、中日關系,多思考歷史與現實;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樹立遠大理想,增強民族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等。 為遏制日本右翼勢力的死灰復燃,中學生應該怎么做:增強愛國主義情感,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學好歷史,以史為鑒,揭露日本右翼勢力的反動嘴臉,積極維護世界和平;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樹立遠大理想,增強民族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呼吁日本右翼勢力,深刻反省歷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泥潭。 中學生的做法: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樹立憂患意識;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振興國家;反對戰爭,維護和平;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三)中日雙方 處理中日關系的正確態度: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中日青少年對中日關系的健康發展應持何態度: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互相尊敬和理解;以開放的胸懷相互借鑒和交融;繼承和發展兩國世代友好關系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 中日兩國應如何正確面對過去的歷史:①日本:應深刻反省過去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停止美化侵略歷史的錯誤言行,用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年輕人,放棄軍國主義,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②中國:應勿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努力鞏固和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系;提高綜合國力,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如何正確面對當今中日關系:中日兩國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維護和平,反對戰爭;中國要努力提高綜合國力,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堅決捍衛領土主權。日本要認真對待歷史和現實,維護地區和平和穩定,做負責任的大國。 如何正確處理中日兩國關系:牢記歷史,以史為鑒;和則兩利,爭則兩傷;中國的發展需要日本,日本的發展也需要睦鄰,中日兩國之間的友誼需要倍加珍惜等。 中日關系發展的歷史經驗:①要加強政治互信。要恪守《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問題。不再發生傷害戰爭受害國人民感情的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妥善處理臺灣問題。不斷鞏固和加強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②要深化互利合作。采取切實措施,擴大雙方在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尤其要加強能源、環保、信息通信技術、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實現互利互惠、共同發展。③要擴大人員交往。進一步加強兩國政府、議會、政黨、團體、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來與合作,不斷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未來中日兩國關系怎樣才能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中日應如何交往? 既要以史為鑒,正視歷史,又要面向未來,和平發展;本著和平共處和睦鄰友好原則,相互尊重彼此的價值觀和核心利益觀;共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出現的挑戰;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團結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兩國人民的互信和了解,加強兩國青少年的交流和互信。 中日關系怎樣才能健康發展或為中日關系的發展提建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日方必須正視侵略歷史,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雙方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友善解決分歧;加強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和則兩利,斗則兩傷。兩國政府應從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的大局出發,實現中日關系的健康發展。 為中日關系的發展提建議:日本應該正確的對待歷史,堅決反對篡改歷史、杜絕不和諧因素的擴展,中日雙方應該加強政治互信和溝通,定期舉行國家領導人的會晤,中日雙方的國民應該加強溝通,增強兩國的民間溝通,增加兩國人民的感情。 如何發展中日關系:加強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日本要勇于面對和深刻反省自己的歷史,吸取歷史教訓,糾正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錯誤行為,用建設性的態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 新形勢下發展中日關系的看法:日本應牢記歷史,正視歷史,汲取歷史教訓;中國應警惕軍國主義復活;兩國須面向未來,以史為鑒,共創友好和平未來,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兩國關系;加強中日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如何理解中日關系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就是要汲取歷史教訓,開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建設祖國,使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堅決反對日本政府、右翼勢力的錯誤言行;反對戰爭,努力維護世界和平等。 如何理解“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中日兩國應該面向未來,共創和平與發展的新局面;中日之間的友好交往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亞洲乃至世界的繁榮、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牢記歷史,以史為鑒,有助于中日兩國關系的和諧發展;勿忘國恥,不忘日本所帶給我們的恥辱與災難,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訓,努力提高綜合國力,使中國自立于世界強國之林,青少年要立志振興中華等。 對今后中日關系的看法:中日兩國在歷史上既又和平與對立的雙重關系,又有互相依存與合作的雙重關系;中日兩國應加強合作,和平友好交往,尋求互信和共同的戰略利益。日本必須承認歷史,牢記歷史,以史為鑒;日本應該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不要成為地區麻煩的制造者;中日兩國和則兩利,爭則兩傷;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日本的發展也需要睦鄰,中日兩國之間的友誼需要倍加珍惜等。 對中日關系的展望:日本政府應正視歷史,以史為鑒,信守和平承諾,妥善處理歷史問題;中日兩國應增進了解,擴大共識;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斷加強兩國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求同存異,和平共處,開創未來等。鞏固和擴大經貿合作;妥善處理臺灣和釣魚島問題;加大在國際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等。 從中日關系的發展中得到的啟示: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建立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要互補優勢,互通有無;加強對話,協商解決分歧;政治互信,合作共贏等。 八、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 如何理解2014不是1914:即現在的中日關系不同于一戰前的英德關系。從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奧集團和英、法、俄集團兩大歐洲帝國主義集團為爭奪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而發動的一場戰爭。現在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絕不爭霸。 如何理解2014更不是1894:現在的中國不同于1894年甲午戰爭時期腐敗無能、積貧積弱的清政府,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強大;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民族意識極大增強;中國建立了現代化國防鋼鐵長城,不會再出現任人宰割的現象。 為什么不能把一戰前的英德關系和現在的中日關系相提并論:一戰前的英德關系是因為帝國主義國家隨著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造成的;而現在的中日關系是因為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戰爭、宣揚軍國主義、參拜靖國神社、企圖搶奪釣魚島造成的,完全是由日本一手造成的。 九、中日戰爭論 當今,中國也大舉提高國防預算,你覺得可以避免中日之間的戰爭么?為什么? 可以。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也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 1894年中日之間的悲劇會不會重演?請說明你的理由 (1)不會。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發展兩國友好關系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經濟全球化使兩國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主張用和平方式來解決爭端;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對日本軍國主義勢力起到了巨大的震懾作用。 (2)會。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歷史美化戰爭,不能深刻反省歷史;兩國人民在歷史問題上積怨的不斷加深;中國在維護國家主權問題上堅持原則毫不退讓;美國支持日本遏制中國。 有人認為中日兩國會因釣魚島問題再次開戰。中日兩國真會爆發戰爭嗎?請你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判斷,并簡述理由。 (1)不會爆發戰爭。理由:①和平和發展是世界發展趨勢,中日兩國不可能逆世界潮流而動。②現在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日經濟聯系密切,受經濟因素制約,不可能開戰。③當今世界正處在政治多極化形成的過程中,各國都在致力于經濟發展,力爭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中日也不例外。④兩國人民不會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追求和平,反對戰爭的力量強大等。 (2)會爆發戰爭。理由:①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利用地區糾紛,激化矛盾,引發軍事沖突的事情時有發生。②釣魚島問題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日兩國沒有妥協的余地,最終只能通過軍事手段才能解決。③近年來,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抬頭,不斷挑戰中國和平的底線,挑戰二戰后的國際秩序。④日本歷史上曾多次入侵中國等。 中日雙方處于一種競爭的敵對關系,最終不可避免地導致兩國走向全面對抗。你是否同意這一看法?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多角度論證你的判斷。 (1)觀點一:不同意。理由: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中日經濟應聯系密切,不能全面對抗。當今世界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各國都在致力于經濟發展,中日也不例外。中日兩國人民愛好和平等。 (2)觀點二:同意。理由: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中國,我們要引以為戒。日本同我國的領土爭端(釣魚島問題)不能通過談判解決。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抬頭,不斷挑戰中國和平的底線。日本不承認戰爭罪行。 7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