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生物進化的原因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概述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重、難點) 2.比較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不同,可以解決實際問題(難點) 【過程與方法】 1.能設法收集生物進化的相關資料。 2.通過長頸鹿進化過程和家鴿形成新品種的原因,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處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環境的變化可以導致生物進化的事實,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 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本節課對生物進化的原因作了淺層次的探討,首先從引導學生分析樺尺蛾體色改變的原因入手,強化環境的變化可以引起生物進化的事實,并且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再通過資料分析、自主學習、點撥指導等多種方法分析環境的變化給生物帶來的影響,指導學生有效利用好各種資源。課堂采用“自主探究,當堂評價”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實驗活動,科學地分析實驗結果,主動獲取知識,以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 3分鐘) 1.化學進化的4個階段以及場所。 2.米勒的實驗中,通入的氣體代表什么? 3.米勒實驗中的火花放電,冷凝管分別模擬什么現象? 4.米勒實驗證明了化學進化的哪個階段? 認真思考后獨立回答問題。 及時鞏固復習,進一步強化落實知識的識記和理解。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2分鐘 過渡: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為什么有些生物種類(如恐龍)會絕滅?新的生物種類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推動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對于這些問題,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生物進化的原因。 學生觀看圖片,思考、質疑。 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物設計問題引入,引發思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展示目標(2分鐘) 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板書于黑板上 自讀學習目標,了解本節內容的知識點 明確學習任務 引導探究(4分鐘) 【展示圖片】通過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長滿地衣的樹干上的樺尺蛾 黑色樹干上的樺尺蛾 【點撥引導:】 如果你是圖片中的樺尺蛾。你希望自己的體色是什么顏色?為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教材圖,小組討論。 希望在第一幅圖片中是淺色,第二幅圖片中是深色。 體色與周圍環境顏色相近,不易被其他動物發現,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獵物。 讓學生自己閱讀相關資料,豐富學生知識,進一步引發學習興趣。 通過巧妙提問,大大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 使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環保教育。 自主學習、點撥建構(14分鐘) 【提出問題:】 關于生物進化的原因,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解釋,其中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什么叫自然選擇? 【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第19-20頁,課本插圖分析并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么長頸鹿的祖先的頸和前肢有的長有的短? 2.你認為環境的變化在長頸鹿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3.嘗試描述長頸鹿的進化過程。 教師最后為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 引導:長頸鹿的進化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同學們對于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學說的主要內容你們能概括一下嗎? ①過度繁殖(前提) ②生存斗爭(手段) ③遺傳和變異(基礎) ④適者生存(結果) 【學以致用:】根據所學內容解釋課本鞏固提高1 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 學生閱讀課本第19-20頁,課本插圖以組為單位分析并討論下列問題給出問題答案。 生物普遍存在著變異現象。長頸鹿的祖先的頸有的長有的短,是因為這些性狀產生了變異。 環境變化在長頸鹿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定向選擇作用。 ??長頸鹿的祖先存在頸長、頸短、前肢長、前肢短等各種變異類型。由于環境變化,在缺乏青草的時期,頸長和前肢長的長頸鹿能夠吃到高處的樹葉,所以存活下來并繁殖后代;相反,頸短和前肢短的由于得不到足夠食物而死亡。經過歷代的遺傳積累,就形成現在的長頸鹿。 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適時點撥指導,讓學生在分析討論中明確是環境選擇了生物還是生物選擇環境,只有適應環境的才能生存。讓學生弄清楚長頸鹿生物進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自主學習、點撥建構(8分鐘) 出示:幾個品種家鴿的形成過程,分析形成新品種的原因。 提出問題: 在各種家鴿的新品種的形成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家鴿新品種的培育過程與長頸鹿的進化過程有什么區別? 舉一反三:你能再舉出培育生物新品種的其他例子嗎? 引導:同學們,像上述這些形態各異的生物一樣,按照人的需求和愛好,選擇產生新品種的這種選擇方式,我們稱之為人工選擇。有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什么是人工選擇呢?用我們課本上的話來總結。 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人類的需求和愛好。 在家鴿品種的培育過程中,選擇的主體是人,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的需求和愛好;而在長頸鹿的進化過程中,選則的主體和決定因素都是自然環境,結果是適者生存。 肉食雞、觀賞雞等;形態各異的金魚;千姿百態的菊花等。 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不斷選擇和培育新品種生物的過程,叫做人工選擇。 通過圖片展示,問題導學,讓學生充分理解人工選擇的含義。 知識整合 遷移應用 5分鐘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又有了疑惑,誰能幫助老師解決疑惑呢? 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有哪些相同點和哪些不同點呢? 自然選擇 人工選擇 決定者 選擇方向 選擇速度 選擇結果 學生參考教材P20“相關鏈接”部分進行分析、交流。 學生幫助老師釋疑。 適當總結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的區別,并找出這兩種學說之間的不同之處。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盤點收獲(2分鐘) 請同學們梳理一下本課所學到的知識。 學生總結收獲。 使所學知識形成網絡。 達標檢測(5分鐘) 課堂達標檢測題: 1.現在農作物病蟲害猖獗,大量使用農藥后害蟲又產生了抗藥性,其原因是( )(知識目標1) A.害蟲對農藥進行選擇的結果 B.遺傳和變異的結果 C.害蟲營養豐富具有抵抗性的結果 D.農藥對害蟲抗藥性的變異進行選擇的結 2.導致生存斗爭的原因是( ) (知識目標1) A.生物之間相互排擠或殘殺 B.有利變異的個體和不利變異的個體互相競爭 C.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有限 D.生物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3.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 )(知識目標1) A.生存斗爭? B.人工選擇? C.自然選擇? D.遺傳和變異 4、金魚是由鯽魚演變而來的,其原因是( ) (知識目標1) A.過度繁殖?B.人工選擇?? C.自然選擇 D.生存斗爭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并及時互糾。 1.D 2.C 3.D 4.B 通過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完成目標,既能讓程度好的學生吃得飽,又能讓程度稍差的學生有所提高,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板書設計 第四節生物進化的原因 教學反思 1.充分利用探究性學習,通過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如動物的保護色是如何形成的,引導學生在質疑、調查、實驗、分析和解讀資料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分析和處理材料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體現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通過兩個環節的自主學習,在相關導學題目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夠快速了解、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