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集字臨摹練習 人美版書法六年級下冊 感悟實踐 作品欣賞 碑帖 解析 唐 楷 名 家 窮則思變 主菜單 謎語 紅公關,白劉備,黑張飛, 桃園三結義,張飛在腹里, 去了關云長,方知是劉備。 謎底 荔枝 唐 楷 名 家 唐 楷 名 家 初唐 晚唐 虞世南 歐陽詢 褚遂良 薛 稷 柳公權 顏真卿 簡介: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返回主菜單 《九成宮醴泉銘》為唐代碑刻。 碑高247cm,寬120cm,碑文24行,每行50字。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今屬陜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筆法鋼筋婉潤,歐陽詢書寫此銘時,年76歲,其書法藝術已是如火純青,因而,此銘是書家之代表作。自古以來,此銘一直被譽為“楷書之極則”,倍受人們喜愛。 返回主菜單 碑帖 解析 《九成宮醴泉銘》碑帖局部 作品欣賞 《九成宮醴泉銘》碑帖局部 作品欣賞 返回主菜單 筆畫講解 筆畫臨習指導: 1、右點:右點是許多點的寫法的基礎,很多的點畫都是在右點的基礎上衍化的。右點有時與左點或其他點畫聯合使用, 有時則是單獨使用,相對于其他點畫而言,右點的作用更為重要。 寫法: 起筆時露鋒輕入,按筆時使其筆毫鋪開,然后向右下方行筆:行筆到位后,輕抬筆毫使其呈“三角一肚”狀。要求一筆而成,不得向左或向右回鋒,不得勾描。 筆畫講解 筆畫講解 筆畫講解 筆畫講解 筆畫講解 臨習準備:意在筆前,然后作字。 尋求筆法,熟練駕馭。 得心應手,大膽突破。 感悟實踐 臨習指導 “千”表示數目,喻極多。 “千”字修長秀美,短撇逆鋒起筆,撇頭較大,撇鋒短勁, 橫畫左低右高,兩端重中間輕,形態豐富,懸針豎,折筆向右下按, 略挫動筆鋒,將筆鋒調中鋒后引筆下行,邊行邊提,最后出鋒收筆,筆鋒在中間。 “之”表示領屬關系或一般的修飾關系。如:不速之客、赤子之心。 “之”字形路迂回,點立中間,橫作提畫,兩角迥異,捺在橫左起筆,行筆稍長,邊行邊按,最后收筆出鋒。 返回主菜單 窮則思變 作品欣賞 窮則思變 作品欣賞 窮則思變 實踐創作 老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關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傳說.據說老子的母親理氏有一天正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到了中午,理氏又熱又渴,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理氏懷了身孕.理氏懷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這男孩一生下來就白眉白發,白白的大絡腮胡子.因此,理氏給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對母親說:“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來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這是一個管理藏書的官職,因為這個緣故,老子知識淵博,在當時名聲很大.孔子年輕時曾經專門拜訪過老子,向他請教周朝的禮儀. 老子寫過一本只有五千字的書,名字是《道德經》.書中講了很多能啟發人的道理.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說,雙臂合抱的大樹,是從細小的幼芽開始長成的;很多層的高臺,是從第一筐泥土開始壘起來的;千里遠的路程,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才能走完的.在這里,老子用生動的事例,說明事物都是從小到大發展變化的. 后人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成語,比喻事情總是從頭開始,逐步發展的. 返回主菜單 贈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