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1細胞的結構功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2.指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 3.初步學會畫細胞結構圖。 4.認識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5.掌握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2.通過比較找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異同。 3.學會觀察草履蟲的生命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臨時裝片制作的實驗活動,體驗研究求實的科學精神。 2.在實驗過程中訓練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分工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識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說出這些結構的主要功能。 【教學難點】 區分動植物細胞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課前準備 課件、實驗材料用具等。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建筑工人在建大樓的時候,大樓由鋼筋、水泥、沙子等原材料構成,那各種生物體是由什么構成的呢?羅伯特?胡克用它自制的顯微鏡告訴了我們答案。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這節課我們就自己動手制作臨時裝片,認識細胞的結構。 講授新課 一、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1.課前把學生分成3人一組,并按小組到實驗桌前準備操作。 2.操作前,讓學生閱讀分組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初步了解實驗的方法和步驟。 3.教師示范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并強調注意事項。 4.學生分組實驗,分別完成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注意操作的規范正確。把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5.老師巡回指導,及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隨時糾正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6.按照上節課學習的顯微鏡的使用步驟,觀察自己小組制作的臨時裝片。 7.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課本相應位置畫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細胞結構。 8.對照課本圖1.2-4標出各主要結構的名稱。認識兩種細胞各部分的結構。 9.師生交流:根據同學們的收獲,老師總結以下問題: (1)臨時裝片制作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氣泡怎么辦? 解析:如果出現了氣泡,可以用以下方法處理: ①用吸水紙吸引,把氣泡從蓋玻片下吸出。 ②用鑷子輕輕敲打蓋玻片,把氣泡趕出。 ③用大拇指輕輕按擠蓋玻片,把氣泡擠出。 ④揭起蓋玻片重新按照要求蓋片,即: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2)把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細胞結構并討論: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是什么?比較它們的異同? 二、通過觀察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認識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 (一)材料器具:草履蟲培養液、載玻片、吸管、牙簽等。 (二)方法步驟 1.取潔凈的載玻片(在載玻片下面放綠色卡紙,利于觀察實驗效果) 2.滴草履蟲培養液(草履蟲一般集中在培養液的什么部位?) 3.滴食鹽水和葡萄糖溶液,并聯通滴液(注意膠頭滴管的使用) 4.用放大鏡觀察(劃通草履蟲培養液與A、B形成連橋,草履蟲的運動方向是怎么樣的?) (三)結果分析 實驗結果:說明草履蟲能趨向有利刺激。 (四)表達交流 1.交流試驗結果和結論。 2.歸納比較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分析得出探究結論。 課堂小結 1.學會制作臨時標本 2.知道洋蔥和口腔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一、觀察: 1.制作并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2.制作并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二、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畫細胞結構簡圖。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四、觀察草履蟲的生命活動 單細胞生物即是完整的生物個體,全部的生命在一個細胞內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