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1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特征。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和人類的作用。 3.概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4.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5.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進行有關資料分析和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學會自己思考和結合信息得到正確的結論。 2.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學會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通過自主探究、動手觀察,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會運用對比的方法來認識事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這幾種植物的戶外觀察,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體驗發現共性和特性的科學思想,促進質疑、求實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養成,體驗科學研究過程中的艱辛和快樂,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 2.通過小組間的探討、交流,促進探索、創新、合作精神的養成,并意識到合作是解決復雜問題的有效途徑。 3.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關注生物圈中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3.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難點】 1.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2.識別身邊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前準備 課件,各種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的實物、標本、圖片等。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多媒體視頻,展示多種多樣的植物。學生觀看視頻,感知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師:同學們,自然界中已發現的植物有50余萬種,對于生活中的這些植物,很多同學見過卻并不認識,這節課我們來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綠色植物。 講授新課 一、藻類植物 師:“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多么美的意境啊。春天來了。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綠色,這是為什么呢?春天氣溫升高,陽光明媚,水中的藻類植物開始大量繁殖。這些綠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蕩漾著綠波。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于上述的現象? 生:我家的魚缸如果長時間不換水就會長出綠色的毛茸茸的東西。這些東西也是藻類嗎? 師:對。完全正確。看來這位同學平常觀察的非常認真。哪位同學還能列舉出一些藻類? 生:海帶、紫菜。 生:褐藻,還有營養的螺旋藻。 師:非常好!藻類的生活環境有什么特點呢? 生:生活在水中。 師: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陸地的陰濕處,關于藻類植物大家還想知道點什么? 生:大多數的藻類植物終生生活在水中,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呢? 生:藻類植物的形態與其他的陸生植物有什么區別嗎? 生: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 師:大家提的問題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仔細觀察。并尋找一下這些問題的答案。 師: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綿的臨時裝片,并將課前準備的海帶、紫菜等分發給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問:藻類植物是單細胞的還是多細胞的?它們有專門的根、莖、葉等器官嗎?它們的形態結構是如何與環境相適應的? 生:觀察、討論后回答:藻類植物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師:非常正確。這種結構是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藻類植物整個身體都浸沒在水中,全身都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都能進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專門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根,起運輸作用的莖以及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的分化。 師:藻類植物比陸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圍大,數量多;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占空氣中氧氣的95%......那么,藻類越多越好嗎? 生:我從電視上看到赤潮、水華現象就是藻類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染。 師:是的,由于單細胞藻類的生長周期較短,藻類大量繁殖后,很快就會死亡。就會造成遺體在水中堆積。產生許多有毒的物質,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等水生動物的大量死亡。這種現象發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華。關于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你還知道哪些?同學們可以課后收集資料,寫一篇小論文。 二、苔蘚植物 師:根據平日的觀察,談談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相比,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嗎? 生:在潮濕的地方。 生:在墻根下,在水池旁。 師:對。苔蘚植物分布極廣,它們廣泛分布在森林、沼澤和其他陰濕的地方,在適宜的環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長,請大家課后采集葫蘆蘚,并認真的觀察它們的生活環境。 師:從形態上看,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有區別嗎?有哪些主要區別呢?這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嗎?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仔細觀察、深入探究苔蘚植物形態結構的興趣。 師: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使苔蘚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脅。人們利用苔蘚植物的這個特點,把它當做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類植物 師:多媒體展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及其生態環境的圖片),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幅圖片,你能發現什么? 生:觀察、討論后回答:為什么兩類植物都是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但蕨類植物的植株比苔蘚植物高大呢? 師:為每個實驗小組提供盆栽的鐵線蕨及其他實驗用具。并給予適當的啟發、指導: ①鐵線蕨的莖長在哪里? ②取一片小葉,對光觀察葉的厚薄怎樣?有無葉脈?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莖和葉柄,有無柔韌的感覺? ③分析一下是否有輸導組織? 生:經過一系列的觀察探究及討論交流,得出鐵線蕨的地上部分是葉、莖長在地下部分,莖和葉中都有輸導組織。 師:蕨類植物的根里也有輸導組織,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蕨類植物的根、莖、葉中還有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苔蘚植物高大。 生:蕨類植物是怎樣繁殖的呢? 師:將帶有孢子囊群的蕨類植物的標本發給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了解蕨類植物都不結種子,而是靠孢子進行繁殖。 師:展示多媒體(有關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與人類關系的圖片,以及曾經繁盛的古代蕨類植物的生態圖)。讓學生總結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師:現在的蕨類植物還會形成大片的森林嗎? 生:不會。 師: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氣候條件與2億年前相比,要寒冷干旱得多。經過漫長的進化,有了一類更加適應陸上生活的植物,就是種子植物。它們已成為陸上植物的主宰。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一)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切開蘋果、桃、梨等果實,觀察種子著生的位置。觀察松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 閱讀課本P82—85思考以下問題: 1.哪些植物的種子是裸露的?哪些植物的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果皮對種子有什么意義? 2.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它們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3.舉例說明被子植物的果實有哪些適于傳播的特點? 4. 種子植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 (二)合作交流,釋疑解惑 1.裸子植物種子無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種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三)視野拓展,感悟提升 銀杏的種子外層有肉質包被,為什么還是裸子植物? 課堂小結 1.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3.常見的裸子植物和內子植物有哪些? 4.怎樣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 一、藻類植物 1.生活環境: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 2.形態、結構:無根、莖、葉的分化。 二、苔蘚植物 1.生活環境:大多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 2.形態、結構:矮小,無根,有莖、葉,但莖、葉中無輸導組織。 三、蕨類植物 1.生活環境:潮濕的陸地上。 2.形態、結構:具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 四、種子植物 1.裸子植物:種子裸露,外面無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