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4動物的行為 123952001033780000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分析討論,學生能夠認識動物行為的含義及動物獲得動物行為的兩種方式。 2.通過分析各種資料,學生能夠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3.經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能說明動物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討論、發言等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積極地思考,從而提高學生進行研究學習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參與問題的討論,學生能認同到學習的重要性。 2.通過各種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樹立珍愛生命、自覺尊重和愛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動物行為對其生存的影響。 【教學難點】 先天性行為或學習行為的成因。 課前準備 課件,有關動物行為的實例等。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請同學們放松心情,隨我一起暫時遠離城市的喧囂進入到一個千姿百態、生機勃勃的動物世界。 展示錄像(動物行為) 你從錄像中看到了哪些場面?(海龜的產卵、小海龜的孵化、鳥的育幼過程) 它們這一系列的活動其實就是動物的行為。 如影片中,雌海龜產卵后馬上就要把卵埋起來;而小海龜剛孵出來就要拼命爬向大海;雌鳥怕小鳥跑的太遠,而用樹枝將它擋在自己的兩腿之間等。這些行為對它們本身和它們的后代的生存和生活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小結:它們具有的這些行為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這也就是動物行為的意義所在。 講授新課 在自然界中,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一般按獲得途徑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與生俱來的行為稱作先天性行為,如未睜開眼的雛鳥就能張大嘴向父母索食。另一類就是動物后天形成的行為叫學習行為。 一、先天性行為 課件展示: 先天性行為的圖片。 討論:(1)圖片所展示的是動物哪一種行為呢? (2)動物的這種行為是怎樣產生的? (3)先天性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生活有什么意義呢? 課件展示:(1)先天性行為(定義) (2)意義: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保證動物最基本的生存所需的必不可少的行為。 二、學習行為 課件展示:學習行為的圖片 提問:學習行為是怎樣形成的? 請同學到前面來說一說 (在學生發言中補充學習行為的產生基礎、影響因素) 提問:什么叫學習行為? 課件展示:(1)學習行為的定義。 (2)學習行為的建立對動物維持生存有什么意義? (3)學習行為的意義。 學習行為是動物不斷適應多變的環境,以便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學習行為的層次是不一樣的,這與動物的神經系統的發育情況有關系。 課堂小結 思考: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小結:動物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形成和積累了一系列的學習行為。 學習行為不同于先天性行為,它是一種有目的性的行為。動物能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學習和經驗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行為或使已有的行為更加完善。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動物的行為(第一課時) 2066925914400 先天性行為 809625361950 按行為獲得途徑 學習行為 動物行為分類 200977513335 取食行為 防御行為 按行為的功能 繁殖行為 遷徙行為 社會行為等 隨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