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簡述什么是微生物,列舉常見的微生物類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圖片對比、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通過小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與表達,學會與人合作,樹立辨證看待問題的意識。 2.通過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自覺養成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微生物及其種類、代謝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點。 【教學難點】 探究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謝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課件、有關物質循環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俗話說:“病從口入。”醫生都建議我們常洗手,你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嗎? 你們有用過洗手液洗過手嗎?有用過的同學,你們知道為什么要用洗手液洗手呢?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呢?換句話說洗手液有什么作用啊? (洗手液主要的功能是清潔護膚,有些特定的成分可以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比如大腸桿菌等) 在家里,通常我們都會將吃不完的飯菜放入冰箱,同學們,知道我們為什么這么做嗎? 食物為什么會變壞呢? 講授新課 一、生物圈中的“清潔工” 過渡:碳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多種存在形式,例如巖石和化石燃料中就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大氣圈和生物體內也含有碳元素,碳在大氣圈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無機物)的形式存在,而在生物體內則以各種有機物的形式存在。那么,碳元素是如何在二氧化碳和有機物之間循環的呢?微生物又在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教師展示“觀察思考“的內容,要求小組同學合作探究以下問題:(先獨立思考,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小組探究) 1.為什么自然界中動植物尸體、糞便等會消失? 2.綠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等物質來自處? 3.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是如何扮演“清潔工”角色的? 4.病毒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教師在學生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巡回進行詢問、指導。) 教師補充提問:寄生的細菌、真菌和病毒能不能促進物質循環? 教師展示圖片,學生看圖并歸納總結微生物在碳循環中的作用。 教師用課件展示微生物在碳循環中的作用。 二、生物圈中的“氮肥廠” 觀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說說豆科植物根瘤的共生現象與地衣有何不同。小組討論回答,現在化肥生產很發達了,為什么還要用這種“生物固氮”的方法來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呢?總結出生物固氮的優點:環保、高效、節能、收益大等。 過渡:植物制造的有機物中,除了含有碳元素,還含有氮元素,例如蛋白質中就含有氮元素。而大氣圈中的氮元素主要以氮氣的形式存在,那么,氮元素是如何在氮氣和含氮有機物之間循環的呢?(課件展示) 設疑:農業上是怎樣利用細菌的固氮作用增加產量的呢? 點撥:用豆糧間作,瓜類和豆類輪作等種植方式來提高產量。 細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環和氮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 課堂小結 細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環和氮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486409271000 促進生物圈中的碳循環 微生物的 作用 促進生物圈中的氮循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