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某校準備舉辦“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展”,下列成果可供選用的有( ) ①珍妮機 ②飛機 ③蒸汽輪船 ④火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馬克思說:“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化大工業。”通過改進蒸汽機,為新的工具提供動力的人是( ) A.萊特兄弟 B.本茨 C.斯蒂芬森 D.瓦特 3. 隨著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起來的時間是( ) A.17世紀 B.18世紀 C.19世紀 D.20世紀 4. “他是一個階級的引領者……也是另一個新型社會的預言者。他的學說,拋棄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縝密和嚴謹展示了無產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應該是( ) A.資產階級民主的倡導者 B.共產主義運動的精神領袖 C.法國巴黎公社的建立者 D.英國憲章運動的領導者 5. 《共產黨宣言》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旗幟,其理論價值在于( ) A.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 B.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 C.揭穿了教會“神創論”的欺騙性 D.提出了完整的“人文主義”思想 6. 它僅存在短暫的72天,但卻是無產階級建立的第一個政權,并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教訓。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是( ) A.憲章運動興起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發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 7. 歸納和概括是學習歷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國通過獨立戰爭,贏得了國家的獨立;通過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這兩次戰爭的相同作用是( ) A.都是資產階級革命 B.都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 C.都廢除了黑人奴隸制 D.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8. 下圖漫畫想象了19世紀60年代兩位國家元首的會面。兩人在歷史上有一個共同的美譽“解放者”,都對本國的現代化作出巨大貢獻。據此推斷,他們兩人最有可能來自( ) A.英國、法國 B.美國、法國 C.美國、俄國 D.俄國、日本 9. 俄國正式采用“沙皇”稱號,強化專制統治的是(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亞歷山大二世 D.葉卡捷琳娜二世 10. 19世紀中期,日本還是一個落后封閉的國家,掌握國家實權的是( ) A.天皇 B.將軍 C.武士 D.資產階級 11. 歐洲殖民者販賣奴隸的“三角貿易”路線是( ) A.歐洲——非洲——亞洲——美洲 B.亞洲——歐洲——非洲——美洲 C.歐洲——非洲——美洲——歐洲 D.非洲——美洲——歐洲——非洲 12.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 B.印度民族工業遭到破壞 C.印度國內階級矛盾激化 D.英國進一步加強對印度的經濟剝削和殖民統治 13. 有一位著名的發明家,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給人們送來了光明,被稱作人間盜火的“普羅米修斯”,這位發明家是( ) A.瓦特 B.愛迪生 C.法拉第 D.卡爾·本茨 14. 化學工業和新材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興起。下列發明前后對應錯誤的是( ) A.瑞典人諾貝爾——現代炸藥 B.法國人夏爾多內——人造纖維 C.美國人海厄特——賽璐珞 D.德國人奧托——汽油內燃機 15. 20世紀早期,促使汽車價格大幅度下降,開始成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內燃機的發明 B.工人收入大大提高 C.工廠制度的確立 D.流水線生產的推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2018年5月4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講話 材料二 巴黎公社是一次悲壯的失敗,失敗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就一條,就是生產方式,尤其是生產力的發展沒有發展到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這樣一個程度。……馬克思對巴黎公社做了高度評價,認為它是無產階級革命和開端。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楊耕 (1)材料一經典著作的發表有何意義?這一經典著作的作者是哪兩位歷史人物? (2)材料二認為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革命? (3)從上述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過程談談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19世紀,奧斯曼、俄羅斯、中國和日本社會都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嚴重挑戰……所有這些國家都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從歐美模式中汲取靈感以解決統治危機。奧斯曼、俄羅斯和中國保守的統治者大體上支持工業化和軍事改革,卻扼殺了可能威脅他們社會地位的政治和社會改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實施了更徹底的改革計劃。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明治維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發展工業的措施。政府直接從西方拿來了法國式的繅絲場、法國式的礦山冶煉廠、英國式的軍工廠。除了購買機械,政府還聘請了大量國外技師。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經營的礦山和工廠,創辦了官營企業。為了加速工業化的進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營企業轉讓給與政府有密切聯系的,享有特權的大資本家。 ——摘編自劉祚昌、王覺非《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導致俄國、日本進行改革的共同外部因素是什么?為什么作者認為日本的改革“更徹底”? (2)根據材料二,你認為日本的工業化有哪些特點? (3)材料中日本的改革順應了19世紀中后期世界歷史發展的哪一潮流?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科技促進社會發展】 材料一 (1)請你將材料一中序號①②③的內容補充完整。 【科技改變人們生活】 材料二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談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科技推動經濟騰飛】 材料三 生產在19世紀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紀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業總產值增長了200%。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DCBB 6-10CDCAB 11-15CDBDD 二、非選擇題 16.(1)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恩格斯。 (2)生產力發展不充分(或生產力沒有發展到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程度)。無產階級革命。 (3)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理論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理論要與國情相結合。 17.(1)共同因素:第一次工業革命。原因:日本明治維新的措施是全方位的,涵蓋了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特點:政府主導和推進;向西方學習;將國營企業轉給私人資本家。 (3)潮流: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 18.(1)①第一次工業革命 ②電氣時代 ③電力 (2)積極影響:生活方便快捷;生活豐富多彩;生活質量提高。消極影響:帶來了環境污染。 (3)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