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冊人教版化學教學課件 第4單元 課題2 水的凈化(52張PPT+5份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冊人教版化學教學課件 第4單元 課題2 水的凈化(52張PPT+5份視頻)

資源簡介

(共52張PPT)
第四單元
課題2
第1課時
九年級上冊
RJ
初中化學
水的凈化
1.學習并練習沉淀、過濾、吸附等凈水方法;
2.理解純水與自然水的區別;
3.了解自來水的凈化過程;
4.了解過濾操作的原理,會進行過濾操作。
學習目標
在野外生存,我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新知導入
尋找水源
純水:無色、無臭、清澈透明的液體。
自然界的水:含有許多不溶性雜質和可溶性雜質等,呈現渾濁。
知識點1
水的凈化
新知探究
下面是一杯從池塘里獲得的水,想一想,如何對水進行初步凈化?
(1)靜置沉淀
沉淀法
(2)吸附沉淀
絮凝劑:明礬
凈化水的方法——沉淀
凈化水的方法——沉淀
生活中的過濾現象
除不溶性雜質的方法——過濾
過濾是分離固體與液體混合物的操作。
凈水原理:把液體與不溶于該液體的固體物質分離。
作用:除去不溶性雜質。
所得物質類別:混合物。
過濾器的制作:
取一張圓形濾紙,
對折兩次、打開使之成為圓錐形,
放入漏斗中潤濕濾紙、用玻璃棒搟平。
過濾實驗裝置
除不溶性雜質的方法——過濾
操作要點
操作內容


一貼
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防止產生氣泡使液體流速減慢
二低
濾紙邊緣略低于漏斗邊緣
防止過濾液體從漏斗外流出
液面略低于濾紙邊緣
防止液體從濾紙與漏斗間的間隙流下
三靠
燒杯口靠在玻璃棒中部
防止液體濺到漏斗外
玻璃棒斜靠在濾紙三層一側
防止戳破濾紙
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防止濾液濺出
凈化水的方法——吸附
出水口
入水口
粒狀活性炭層
活性炭可以吸附掉部分可溶性雜質。如:色素,異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簡易凈水器
沙礫
細沙
活性炭
棉花
凈化水的方法——吸附
自來水廠凈水過程
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
沉降雜質
除去不溶性雜質
除去部分可溶性雜質,如色素、異味
殺菌消毒
自來水廠凈水過程
典例1
下列關于自來水生產的說法正確的是
(  )
C
A.最終得到的自來水是純凈物
B.活性炭可以殺菌消毒
C.明礬可促進水中懸浮雜質的沉降
D.過濾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雜質
典例2
下列是某同學進行過濾操作時的一些做法,其中錯誤的是(  )
A.讓濾紙邊緣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傾倒待過濾的液體
C.讓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D.讓漏斗中液面始終低于濾紙邊緣
需用玻璃棒引流
B
水的常用凈化方法
沉淀:靜置沉淀、吸附沉淀
吸附:除去部分可溶性雜質,如色素、異味
一貼、二低、三靠
過濾:把液體與不溶于該液體的固體物質分離
課堂小結
1.(2020?棗莊中考)在淡水缺乏的海島上,可利用如圖所示簡易裝置從海水中獲取淡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
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
從海水中獲取淡水是物理變化
C.
海水通過活性炭吸附也能獲取淡水
D.
獲取淡水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課堂達標
2.如圖是某同學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時的過濾操作圖。試回答: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寫出該圖中存在的三處明顯錯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燒杯
漏斗
鐵架臺
沒有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的邊緣
漏斗下端的尖嘴處沒有緊靠燒杯的內壁
3.(2020?廣州中考改編)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D
A.明礬是一種常用的絮凝劑
B.過濾不能除去水中的雜質離子
C.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D.經該凈水過程得到的是純水
4.河水含泥沙、細菌等雜質,需要凈化處理成自來水。某市自來水廠的生產過程如圖所示:
(1)為了使沉淀池的懸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________。
(2)過濾池可將______________過濾除去。
(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礬
難溶性雜質
吸附,除去色素和異味
過濾池
九年級上冊
RJ
初中化學
第四單元
課題2
第2課時
水的凈化
1.知道硬水和軟水之間的區別,了解硬水的危害并能用肥皂水檢驗硬水和軟水;
2.了解煮沸和蒸餾等硬水軟化的方法。
學習目標
鍋底的水垢是怎么回事?
新知導入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水壺或盛水的器具上結水垢,這是因為水中溶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
知識點1
硬水和軟水
新知探究
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例如:自來水。
軟水:含有較少或不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例如:純凈水、蒸餾水

硬水
軟水
如何區分硬水和軟水?
區分方法: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攪拌,若出現大量泡沫,就是軟水;若泡沫較少或出現較多浮渣,就是硬水。
軟水
硬水
用肥皂水區分軟、硬水
用硬水洗滌衣物,既浪費肥皂也洗不凈衣物,時間長了還會使衣物變硬。
硬水的危害
硬水的危害
鍋爐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險,因為鍋爐內結垢后不僅浪費燃料,而且會使鍋爐內管道局部過熱,易引起管道變形或損壞,嚴重時還可能引起爆炸。
硬水的軟化方法
(1)生活中:煮沸
(2)工業和實驗室中:蒸餾法、離子交換法等
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
(1)生活中將硬水軟化的方法是

(2)硬水、軟水的外觀相似,可加入肥皂水根據產生
的多少來區別。
(3)長期使用的電水壺底部有水垢(主要成分是難溶性鈣、鎂化合物),向水壺中加入食醋可以除去水垢,據此能推測出的一點化學性質是

典例1
請回答下列與硬水、軟水有關的問題:
泡沫(或浮渣)
煮沸
食醋能和水垢中的物質反應
典例2
下列關于硬水和軟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硬水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軟水中不含或含有較少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
B.硬水是混合物,軟水是純凈物
C.鍋爐用水硬度太大易引起管道變形,甚至爆炸
D.煮沸能使硬水軟化
B
1.蒸餾的定義:
根據液態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
蒸餾是物理變化。
2.適用范圍:
蒸餾適用于分離和提純液態混合物,或除去混在液體中的雜質,如實驗室采用蒸餾法制取蒸餾水。
知識點2
蒸餾
新知探究
蒸餾裝置
蒸餾裝置
蒸餾簡易裝置
蒸餾燒瓶
石棉網
酒精燈
溫度計
冷凝管
牛角管
錐形瓶
鐵架臺
蒸餾法軟化硬水
實驗
目的
使用蒸餾法軟化硬水
實驗
原理
通過加熱的方法使液態水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液態水,降低水的硬度
實驗
裝置
實驗室常用的蒸餾裝置
制取蒸餾水的簡易裝置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在燒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硬水,再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2)按圖示連接好裝置,使各連接部位嚴密不漏氣;(3)加熱燒瓶,注意不要使液體沸騰得太劇烈;(4)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收集到10mL左右蒸餾水后,停止加熱;(5)用肥皂水比較水蒸餾前后的硬度變化
沒有經過蒸餾的水加入肥皂水后產生泡沫少、浮渣多;經過蒸餾的水加入肥皂水后產生大量泡沫
通過蒸餾能軟化硬水
注意事項
(1)加熱燒瓶時,需在燒瓶底部墊上石棉網,目的是使燒瓶受熱均勻,防止炸裂。
注意事項
(2)燒瓶中液體體積不能少于其容積的1/3,也不能多于其容積的2/3。
(3)溫度計的水銀球應對著蒸餾燒瓶的支管口,用于測量出口蒸氣的溫度。
(4)冷卻水的流向應跟蒸氣的流向相反,采用逆流冷卻效果較好。
(1)蒸餾裝置中的溫度計
用來測
的溫度。
(2)在燒瓶中加入沸石的
目的是

(3)加熱時在燒瓶底部墊上石棉網
的目的是

典例3
如圖是實驗室中水的蒸餾裝置圖。
出口水蒸氣
防止液體暴沸
使燒瓶受熱均勻,防止燒瓶炸裂
概念
水的凈化
區別方法
硬水的危害
硬水軟化方法
煮沸、蒸餾等
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用肥皂水
生活、生產上的危害
硬水與軟水
水的凈化常用方法
課堂小結
1.下列關于硬水和軟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A.硬水渾濁,軟水澄清
B.鑒別硬水和軟水可用肥皂水
C.過濾法可以將硬水軟化
D.使用硬水洗衣服會洗得更干凈
課堂達標
2.下列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
B
解析:通過蒸餾的方法可以降低水中鈣、鎂離子的濃度,從而使水軟化。
A.靜置
B.蒸餾
C.過濾
D.吸附
3.下列有關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節約水資源
C.加肥皂水振蕩后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D.自來水廠凈水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玉门市| 桑日县| 鄱阳县| 孙吴县| 东宁县| 龙胜| 恭城| 台湾省| 格尔木市| 云霄县| 米易县| 瑞昌市| 宝清县| 利川市| 泽普县| 丹阳市| 潜山县| 蒲城县| 灵寿县| 浦江县| 柳河县| 垣曲县| 门源| 潞西市| 桂东县| 牡丹江市| 长宁区| 岗巴县| 望奎县| 龙里县| 平阳县| 津南区| 仙桃市| 湾仔区| 新民市| 扎兰屯市| 正镶白旗| 曲周县| 惠来县|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