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它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理論,是對中國現實條件的全新理解,是對歷史經驗的有效借鑒。只要我們按照這種理論指引的方向、道路和發展戰略干下去,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就一定能夠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這里論述的“理論”是( ) A.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2. 有作家評論說:“我們紀念小平南方談話20年,也深深期待中國能夠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樣,再來一次啟動中國今后20年大發展的‘破’和‘立’。”此論述中提到的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破”和“立”分別是指( ) A.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建立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B.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 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 C.破除“左”的錯誤的束縛 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 D.破除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 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鄧小平于1992年視察南方并發表談話。鄧小平的南方談話( ) A.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B.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豐富了“一國兩制”科學構想 D.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4. 以下各項中,屬于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主要內容的是( ) A.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B.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C.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D.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 5.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發展”主要體現在( ) A.首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 B.強調黨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 D.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6. 歸納和整理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共十三大——提出黨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B.中共十五大——增加黨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 C.中共十七大——增加黨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 D.中共十九大——增加黨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7. 下列有關科學發展觀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B.科學發展觀已經解決了我國的一切問題 C.堅持科學發展觀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8. 對于這次中共黨代會,國外評論認為:這次會議上將會實現領導人的換屆,而新一屆領導人面臨著在2020年之前建成小康社會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主要任務。一個擁有10多億人口的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將保證全世界的穩定和安寧。“這次會議”是指(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9. 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科學發展觀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0. 正確分析不斷變化了的國情,是我們進行一切工作的前提。中共十九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是( ) A.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 B.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社會主義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C.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11.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哪些體制改革?( ) ①政治、經濟 ②科教、體育 ③生態文明 ④黨的建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2019年12月,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在海南某軍港交付海軍。2021年3月,中國海軍研制建造的新一代055型萬噸驅逐艦——拉薩艦正式官宣亮相,舷號為102.上述材料表明,我國海軍( ) A.重視軍隊的政治工作 B.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C.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 D.成立于改革開放時期 13. 改革開放后, 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不斷發展,依法辦事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你知道,下圖中的這部法律最早頒布于哪一年嗎( )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14. 下列關于中國互聯網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起步較晚,發展迅速 B.使信息的傳遞變得越來越復雜 C.互聯網普及率居世界第一 D.使人們的生活方式保持傳統 15. 一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實力。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鄧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 ──摘編自《復興之路》解說詞 材料二 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鄧小平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源于哪次重要會議?“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的人物是誰? (2)材料二中“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請以深圳取得的成就為例加以說明。 (3)根據材料三可以得出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是:經濟特區①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經濟特區在對外開放中的作用。 17. 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朝中人民在歷時三年的祖國解放戰爭中創造了打敗美國等16國武裝侵略者和韓國軍隊的歷史奇跡。……志愿軍戰士們在朝鮮戰場上與朝鮮軍民在一個戰壕里生死與共,在反對共同敵人的斗爭中創造了國際主義的崇高典范。 ——朝鮮朝中社評論 材料二 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正式成立。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火箭軍授予軍旗并致訓詞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軍全體官兵要把握火箭軍的職能定位和使命任務,……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火箭軍。 (1)材料一中的“祖國解放戰爭”,中國稱為什么戰爭?率領“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司令員是誰?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這場戰爭的勝利對中國的重大意義。 (3)材料二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前身是哪支部隊?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加強國防力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8. 閱讀材料 材料一 1991年,中國正式加入APEC。中國的10大貿易伙伴有9個(除歐盟外)為APEC成員。2000年,中國與APEC成員的貿易額達4743億美元,占當年外貿總額的72.6%,中國從APEC成員吸引投資逾400億美元,占實際吸引外資總額的76.89%。有一個現象令人玩味:中國降低關稅的舉措大都是在APEC會議上宣布的。 材料二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并完成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所有法律程序。經過長達15年的艱苦努力,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材料三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是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其前身是“上海五國”機制。2017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阿斯塔納會議作出決定,給予印度和巴基斯坦成員國地位。上海合作組織對內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對外奉行不結盟、不針對其它國家和地區及開放原則。 請回答: (1)APEC的宗旨是什么?中國為APEC作出了什么貢獻? (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個“經濟聯合國”對中國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3)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什么?為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極化,我們應該怎樣做?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DDAC 6-10CBDDD 11-15CBCAB 二、非選擇題 16.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鄧小平 (2)深圳在短短的幾年內,建設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 “窗口”。 (3)①沿海開放城市②沿海經濟開放區③內地 (4)經濟特區對我國進一步開放起了示范作用;經濟特區為我國進一步開放積累了經驗;經濟特區有助于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等。(答兩點) 17. (1)抗美援朝戰爭。彭德懷。 (2)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導彈部隊(或第二炮兵部隊)。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18. (1)通過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中國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開放、共同繁榮”的區域經濟合作原則;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2)對中國而言:有利于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有利于擴大出口貿易。有利于引進外資。有利于我國技術進步。有利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有利于擴大就業機會。有利于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對世界而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拉動周邊國家(地區)經濟的發展。還將提供一個從未有過的逾10億人的龐大市場。 (3)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中國是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息息相關。對于中國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正確理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既是發展中國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共同進步的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