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明朝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是( ) A.1368年. 1616年 B.1238年. 1636年 C.1238年. 1644年 D.1368年. 1644年 2. 明代無漢之外戚. 唐之藩鎮. 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滅亡的標志是(??) A.明末農民起義爆發 B.李自成率軍攻占北京 C.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D.清朝統治者遷都北京 3. 在中國歷史上,哪兩個少數民族建立過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 ( ) B. 蒙古族. 滿洲 C. 黨項族. 契丹族 D. 蒙古族. 回族 4. 明朝中期以后,我國外交出現新形勢:開始遭受外國侵略,由此出現了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下列哪項史實體現了上述特點( ) A.靖難之役 B.雅克薩之戰 C.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D.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5.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西漢時期,中央政府便設置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標志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清朝乾隆時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設置( ) A.伊犁將軍 B.盛京將軍 C.駐藏大臣 D.烏里雅蘇臺將軍 6. 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內容的學習主題是( ) 序號 歷史事件 1 清政府冊封達賴. 班禪;設置駐藏大臣 2 清朝平定噶爾丹叛亂及大小和卓叛亂 3 多倫會盟與避暑山莊 A.清朝對外關系的發展???????????? B.邊疆商業貿易的繁榮 C.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 D.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7. 下列關于明朝中后期“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就是手工工場 B. 機戶開設“機房”,雇用幾個至幾十個工人,進行生產 C. 機戶與機工的關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D. 許多大商戶掌握大量資本. 原料和織機,是早期的資本家 8. 在某學校的歷史知識競賽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國古代幾個歷史階段和概括歷史階段特征的詞組。下列詞組中,概括了康雍乾時期歷史發展特征的是( ) A. “繁榮開放的社會” B. “經濟重心南移” C. “統一國家的建立” D. “盛世潛伏危機” 9. 蘇州城閶門( 西門 )外之南濠黃家港,在明代“尚系近城曠地,煙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齒日繁,人物殷富,閭閻( 門戶. 人家 )且千,鱗次櫛比”。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交融推動人口增長 B.商品經濟發展帶動市鎮繁榮 C.地主兼并土地,城郊得到開發 D.對外貿易繁榮,社會財富增加 10. 明朝時的科舉考試內容限于“四書”“五經”,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人們稱明朝科舉為( )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文字獄 C.焚書坑儒 D.八股取士 11. 1420年,北京城基本建成。其中紫禁城建筑總面積16萬余平方米,有各類殿宇等近9000間,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 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它的主要設計者是 ( ) A.李春 B.畢昇 C.沈括 D.蒯祥 12. 《紅樓夢》起于夢,結于夢,表面寫夢,實際并非寫夢。從社會意義來看,《紅樓夢》( ) A.揭示了從皇帝到各級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 B.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統一的強烈愿望 C.抒發了作者鏟除邪惡勢力的愿望 D.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 13.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自產生以來,封建帝王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強化與完善。下列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漢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縣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廢除丞相。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14. 雍正時,設立軍機處,處理軍政大事.關于軍機處認識正確的是( ) A.軍機大臣由議政王大臣會議選派 B.軍機大臣有軍國大事的決定權 C.軍機處的設置降低了辦事效率 D.軍機處的設置,使皇權進一步加強 15. 馬克思說:“與外界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結合下圖,下列對清朝前期“與外界隔絕”措施表述正確的是( ) A.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B.禁止一切對外貿易 C.使大清帝國長治久安 D.拒絕一切外國人來華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300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及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 某校八年級(2)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國產生了興趣,并對此進行了探究學習,設計了如下幾個板塊: 板塊一 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資料:朱元璋生于亂世之中,背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后臺,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1)材料中“生于亂世之中”指什么歷史背景?“最優秀統帥”何時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板塊二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材料一 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聯合發行了《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紀念郵票,如下圖: (2)請指出紀念郵票應該發行于哪一年。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自述】自永樂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歷番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由是海道清寧,番人仰賴者,皆神之賜也。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突出特點。鄭和下西洋體現了我國古代外交的什么傳統? 板塊三 沿海告急,帝國衰落 材料三小筑漸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繼光《韜鈐深處》 (4)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結果如何?材料反映了戚繼光的什么精神? 17. 長安街被稱為“神州第一街”,是國家形象的象征。某歷史社團開展了長安街考察活動。 【圖文研究】 材料一 明清時,長安街東起東單,西至西單,全長3.7千米,中間被一個“T”形廣場阻斷,不許百姓通行。廣場東西兩側是中央官署(見下圖),東部為吏部. 戶部等文官機構,西側為五軍都督府. 錦衣衛(明代). 刑部(清代)。 (1)指出上圖中長安街的位置。(寫序號)依據材料,說出明清時期長安街及兩側建筑布局所反映的特點。 材料二 (2)圖一是我國古代哪一著名工程?明朝修筑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從修筑目的看,它屬于什么功能的建筑體系? (3)圖二是故宮(紫禁城),歷史上曾有哪些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把北京當作都城?紫禁城在建筑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 (4)學習了中國古代這些宏偉的建筑后,你有何感想? 18.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一項貫穿我國封建社會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從秦朝到清朝存在了兩千多年。歷朝歷代統治者均采取各種措施對此加以發展與完善。據此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 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消中書省,由吏. 戶. 禮. 兵. 刑. 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材料二 故宮導游說:“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 材料三 如圖明朝科舉考生看榜 材料四 乾隆帝時,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詩句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 (1)材料一記載的是哪位皇帝統治時期的官制變化?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變化。 (2)材料二中導游所說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機構?請你對該機構的設立作簡要評價。 (3)材料三. 四反映的是明清統治者為加強君主專制采取的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的共同影響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BBBA 6-10CDDBD 11-15DDCDA 二. 非選擇題 16. (1)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災害頻繁,農民反抗斗爭不斷。1368年。 (2)2005年。 (3)特點:規模大,歷時長,次數多,航程遠,到達國家多。傳統:和平外交,友好往來。 (4)戚繼光抗擊倭寇。結果: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精神:反映了戚繼光驅逐倭寇. 保衛海防. 拯救百姓于水火,不一味追求個人功名的崇高精神。 17. (1) ②;政治職能突出,體現皇權至上等。 (2)長城。防御北方蒙古貴族的南擾。軍事防御。 (3)元. 明. 清三朝。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 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4)這些工程是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言之有理即可) 18. (1)明太祖;中央:廢丞相,設六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 (2)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3)八股取士. 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維護王朝統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