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現任總統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戰略”,其實質都是新形勢下圍堵. 遏制中國發展的霸權主義戰略。七十多年前,美國也曾對蘇聯實行類似的政策。它是( ) A.門羅主義 B.門戶開放政策 C.綏靖政策 D.冷戰政策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總統杜魯門指出:“世界已分為‘極權政體’和‘自由國家’兩個敵對堡壘。”杜魯門在這里把世界分成“兩個敵對堡壘”的標準是( ) A.是否推行霸權政策 B.經濟發展水平 C.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 D.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 3. 從1948年到1950年,美國向歐洲16個國家提供了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10%是貸款。美國此舉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 A.促進了西歐國家的經濟復蘇 B.使美國在西歐的勢力更為鞏固 C.經濟上遏制了蘇聯 D.美蘇冷戰正式展開 4. 近代以來,國際關系格局出現了幾次大的變動。如圖反映的是( ) A.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對峙 B.軸心國與反法西斯聯盟的對峙 C.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D.歐盟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峙 5.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西歐到處殘磚斷瓦,一片廢墟。西歐重建,美國給予大量援助,其主要原因是( ) A.幫助西歐醫治戰爭創傷 B.為了對付蘇聯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D.加強對西歐經濟的宏觀指導 6.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逐漸走上了聯合發展的道路,由歐洲煤鋼聯營到歐洲共同體再到歐盟的出現,說明西歐國家聯合的趨勢是( ) A.西歐國家之間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經濟合作走向經濟政治一體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經濟聯盟 D.西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已無差別 7. 下列不屬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表現的是( ) A.在國際合作的名義下向國外派兵 B.不斷增加軍費開支 C.謀求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D.舉辦奧運會 8. 匈牙利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包括( ) ①改善黨的領導 ②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③健全法制 ④改革管理體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經互會主要機構的負責人均由蘇聯人來擔任,會議工作語言也是俄語。這些成員國在經濟政治體制方面采取( ) A.資本主義制度 B.社會主義制度 C.蘇聯模式 D.西歐模式 10. 有學者提出:“從一定意義上說,赫魯曉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終還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文中“守墓人”體現在( ) A.未徹底打破斯大林模式 B.大力推行種植玉米 C.批判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 D.平反歷史上的冤假錯案 11. 由于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錯誤領導,使國家出現了混亂局面,蘇共一些高級領導人為挽救蘇聯解體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 A. 簽署明斯克協定公布 B. 《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 C. 發動“八·一九”事件 D. 簽署《阿拉丁圖宣言》 12. 1955年萬隆會議上,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這一方針體現了中國政府( ) A.不以社會制度異同處理國際糾紛 B.主張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倡導世界各國避免戰爭和平共處 D.大力支持弱小國家共同發展 13. 2018年5月26日,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正式與中國恢復外交關系。布基納法索原來是法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非洲獨立浪潮影響下贏得了國家獨立,是“非洲年”獲得獨立的17個國家之一。據此判斷布基納法索獨立于( ) A.1956年 B.1960年 C.1990年 D.1994年 14. 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但將原來的印度分為( ) ①印度 ②孟加拉 ③巴基斯坦 ④尼泊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5. 中東不死鳥”終于飛走了。75歲的他帶著未競的事業和遺憾辭世了。……他是一位戰士,永遠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是他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衣服上那些閃閃發光的徽章。他是( ) A. 阿拉法特 B. 拉賓 C. 艾哈邁德·亞辛 D. 薩達特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國駐蘇聯代辦喬治·凱南向美國國務院發回一份長達8 000字的電報。凱南認為,蘇聯是“深厚強大的俄羅斯民族主義潮流孕育出來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蘇之間無法建立“合作”關系,必須把蘇聯看作是政治對手,而不是伙伴。 ——張建華《世界現代史(1900-2000)》 (1)概括材料一中喬治·凱南對美蘇關系的認識,并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作為杜魯門主義在經濟方面的運用,美國政府制定了一個幫助恢復西歐遭到破壞的基礎設施計劃。歐洲復興計劃,一般稱為馬歇爾計劃,計劃建議通過合作和資本主義重建歐洲經濟,用先發制人的方式阻止共產主義或者蘇聯在已經遭到破壞的歐洲國家發生影響。蘇聯拒絕參加,發動了對馬歇爾計劃的反擊,為它的衛星國制定了自己的計劃,于1949年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建議增加蘇聯與東歐國家間的貿易。 ——摘編自弗格森《文明》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馬歇爾計劃的目的是什么?蘇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試比較兩者的共同點。 材料三 本公約各締約國……決定聯合一切力量,進行集體防御。 (3)針對材料三反映的內容,蘇聯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著什么? 1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穿越時空,透過歷史,我們又依稀看到那位矗立在歐洲東方的一個“巨人”的身影;然而,一夜之間,這個曾經偉岸的“巨人”倒下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某大國解體漫畫 材料二 “‘老大哥’之死無疑給中國帶來了巨大沖擊,我們對其又愛又恨的情懷體現在后來的各種爭論. 研究之中。更重要的是,中國如何越過它的廢墟,找到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1)觀察材料一中的漫畫,判斷“某大國”是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漫畫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怎樣理解材料二中“‘老大哥’之死”的含義?為挽救“老大哥”之死,有關勢力曾作出什么努力? (3)結合材料一. 二,分析“老大哥”之死對世界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歷史屬于過去,我們必須展望未來。從“老大哥”之死. 東歐劇變等事件上,我國的經濟發展得到哪些啟示? 18. 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新亞洲 新外交】 材料一 二戰后到1955年初,新獨立的亞非國家就達13個,使該地區獨立國家總數增至近30個。但是帝國主義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據的地盤,殖民主義者在大戰結束后卷土重來,許多亞非國家依然受到種族歧視和殖民統治的嚴重威脅。促進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成為廣大亞非國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亞非會議召開,這被稱為“人類歷史有史以來第一次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 ——摘編自方連慶等《戰后國際關系史》 (1)根據材料一,分析亞非會議召開前的國際形勢和這些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 (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亞非會議的歷史意義。 【新非洲 新局面】 材料二 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它們是:喀麥隆. 多哥. 中非. 索馬里. 貝寧. 尼日爾等。 材料三 2018年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決定,建立中納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3)材料二中的“這一年”被稱為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非洲眾多國家獲得獨立的有利國際因素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納米比亞是在哪一年獲得獨立的?它的獨立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5)請你就非洲大陸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談一談感想,并為中國與非洲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寫一句祝福語。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DDCB 6-10BDACA 11-15CABDA 二. 非選擇題 16.(1)認識:蘇聯是美國的政治對手。 原因:美國戰后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并企圖稱霸世界,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的矛盾加劇,蘇聯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巨大障礙。 (2)目的:幫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遏制共產主義或者蘇聯對歐洲國家的影響。措施: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共同點:小范圍內的合作或聯合。 (3)措施:1955年,建立“華沙條約組織”。意味著兩極格局從此形成。 17.(1)蘇聯;根本原因:長期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得不到糾正,導致國家嚴重的危機。 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所實行的錯誤的路線. 方針和政策。西方國家對蘇聯長期實行的“和平演變”戰略是蘇聯演變和解體的外部原因。 (2)一指蘇聯分裂成15個國家,二指社會主義制度被資本主義制度所取代。“八一九事件”。 (3)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終結。 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依法治國;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等。 18.(1)形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殖民帝國紛紛瓦解,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獨立。問題:面臨著鞏固獨立,發展經濟的共同問題。 (2)意義: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 (3) “非洲年”。有利國際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 (4)時間:1990年。歷史意義:納米比亞獲得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的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5)民族獨立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殖民統治必將退出歷史舞臺。在未來的日子里,愿中非雙方攜手努力,將中非傳統友好關系不斷發揚光大。(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