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屈辱史. 也是抗爭史與探索史。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標志是( ) A.康乾盛世 B.鴉片戰爭 C.虎門硝煙 D.第二次鴉片戰爭 2. 觀察表格,導致表中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口貨物稅率變化表 A.通商口岸的開放 B.小農經濟的破產 C.紡織工業的發展 D.協定關稅的影響 3.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是( ) A.中國的虎門銷煙; B.保護鴉片走私貿易; C.在華利益遭到侵害; D.要求修改條約,擴大在中國的侵略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 4.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以下不屬于這三個條約對中國的共同影響的是( ) A.巨額賠款,加重了人民的經濟負擔 B.協定關稅,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 C.開埠通商,便利了列強商品輸出 D.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5. 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是在( ) A.永安建制 B.金田起義 C.洪秀全稱“天王” D.定都天京 6. 甲午中日戰爭中,使清軍北洋艦隊全軍覆滅的戰役是( ) A. 威海衛戰役 B. 黃海海戰 C. 旅順戰役 D. 豐島海戰 7. 一位曾到重慶游歷的外國傳教士在日記中寫道:“這里已經和上海. 廣州一樣成了我們的天堂,我們的商船不再受盤查……”傳教士的記述最早可能出現在( ) A.廣州開放為通商口岸時 B.英國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時 C.寶島臺灣被日本割占后 D.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后 8. 在下面外國侵略者發動的侵華戰爭中,侵略者攻進了北京城,并大肆搶劫的是( )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 美國歷史學家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一書中描述中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低到只是保護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了”。“國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現在(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 D.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0. 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以下口號表達了洋務運動主張的是( ) A.“自強”“求富” B.“振興中華” C.“打倒孔家店” D.“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11. 李鴻章在上海聯合洋槍隊鎮壓太平軍時,感嘆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藥之細巧,器械之明顯……實非中國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 )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軍事技術 D.風俗習慣 12. 下列關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B.總體發展比較落后 C.受到外國經濟勢力的壓迫 D.地區之間發展均衡 13. 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派創辦報刊,積極宣傳變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 ) ①《國聞報》 ②《時務報》 ③《變法通議》 ④《萬國公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4. 1898年9月28日,劊子手揮刀砍下了六顆愛國者的頭顱,也砍斷了所有試圖通過改良實現救國自強的人們的幻想。這件事又一次見證了( ) A.洋務運動的失敗 B.維新變法運動不可行 C.封建制度的腐朽 D.新文化運動的必然性 15. 鴉片戰爭以后,在上海等城市陸續出現了中文報紙。右圖是中國著名報業家江蘇江寧人史量才于1912年秋天,以十二萬元買下了當時已有四十年歷史的《申報》,從此踏上辦報之路,開創了一生的事業。請問該報創辦的時間是( ) A.1840年 B.1872年 C.1895年 D.1898年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太平天國運動形勢示意圖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多分,人寡則寡分,雜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1)材料一與哪一運動有關?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件?你如何評價該文件? (3)該運動最終失敗了,你如何評價這一運動? 17.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強的侵華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清政府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較量指哪次戰爭?這次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最大影響是什么? (2)“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副挽聯是為哀悼哪位清軍將領而寫的? (3)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洋務派掀起“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為實現其目的開展了哪些活動?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的突出貢獻是什么? (4)你認為影響中國近代化進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 1840年至1919年間的中國近代史,既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在各方面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歷史。 材料一 清朝大學士徐桐對有人把美國翻譯成“美利堅”十分惱火,說我們中國什么都是美的,美國還有什么“美”的?我們中國什么都順利,美國還有什么可“利”的?我們帝國軍隊的兵器無所不堅,美國還有什么“堅”的? ——流程與《世載堂雜記》 材料二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海國圖志·序》 材料三 “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啟超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統治者是怎樣認識世界的? (2)材料二中最核心的主張是什么? (3)從材料一到材料四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在近代化過程中取得了怎樣的進步?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DDBA 6-10BCBCA 11-15CDACB 二. 非選擇題 16. (1)太平天國運動 (2)《天朝田畝制度》。雖因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實踐中難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 (3)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但它堅持斗爭14年,席卷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17. (1)鴉片戰爭。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鄧世昌。 (3)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創建新式軍隊(海軍);創辦新式學堂;修筑鐵路;創辦電報業。(答時其中兩條即可)洋務運動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4)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國的侵略;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 18. (1)對世界一無所知,認為清朝是“天朝大國”。 (2)“師夷長技以制夷”。 (3)表明中國已經由對西方的一無所知,到學習西方的軍事科技,再到更深層次的借鑒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由封建專制到資產階級共和制)(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