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好的歌曲,能夠唱響時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唱出的時代主旋律是( ) A.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B.轉戰陜北,斗智斗勇 C.決戰平津,甕中捉鱉 D.渡江戰役,一往無前 2. 一位農民在給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說:“我們祖祖輩輩做夢都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啊……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信中的“這個夢想實現了”是因為(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人民公社化 D.農業生產合作化 3. 下面對聯反映我國“一五”計劃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B.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藍圖 C.一橋架長江南北暢通,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 D.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4. 1954年頒布的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內容有( ) ①規定了國家的性質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 ③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 ④總結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經驗教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如圖是小華同學整理的課堂筆記。請你根據內容為其擬定一個最適當的標題( ) A.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運動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 不同時代的宣傳畫體現了不同的時代風貌。下面的兩幅圖出現在( ) A.“大躍進”運動時期 B.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7.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國人民蒙受了深重災難和付出了慘重代價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 ) A.九三事件 B.四五運動 C.二月抗爭 D.粉碎四人幫 8. 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似之處,不包括( ) A.都是黨糾正“左”傾錯誤的會議 B.都起著重大的歷史轉折作用 C.都證明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改正自己的錯誤 D.都重新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領導地位 9. 學習歷史要關注事件之間的聯系。下表各組中兩事件之間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的有( ) 組別 事件一 事件二 ① 張騫出使西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②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權利法案》的頒布 ③ 鴉片戰爭 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 ④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沐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春風,徐叔華成為了農業專業戶,他還帶領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材料所敘不能說明(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受農民歡迎 B.徐叔華走出了一條專業化發展道路 C.農村改革后鄉鎮企業發展迅速 D.農業改革是農民的致富之路 11. 如圖所示現象,主要反映了( ) A.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 B.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 D.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 12. 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生活著瑤、壯等少數民族,這里風景優美,民族風情獨特,它的成立,體現了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 ) A.和平解放 B.民主改革 C.“一國兩制” D.民族區域自治 13.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盡管不愿見香港回歸中國,但她仍然稱贊鄧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創見。”這一“天才的創見”是指( ) A.改革開放偉大決策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C.“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D.“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14. 2016年5月20日臺灣新任領導人蔡英文就職當天,國臺辦評論稱:蔡英文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這說明( ) A.祖國統一大業任重道遠 B.臺灣當局建設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兩岸的隔絕狀態仍將持續 D.“九二共識”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15. 中國人的政治智慧是無與倫比和無限美妙的。周恩來教會人類怎樣為人處世;鄧小平教會人類怎么解決恩怨情仇。符合該材料主題的理論或政策分別是( ) A.求同存異、四項基本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國兩制 C.求同存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人教版八年級《中國歷史》教材 材料二 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國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材料三 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這樣,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人教版八年級《中國歷史》教材 (1)材料一出自建國初期的哪部歷史文獻?據此我國掀起了什么運動?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我國同時還進行了什么斗爭? (2)材料二中的“三大改造”包括哪三大改造? (3)材料三說明農村開始實行怎樣的經濟體制?產生了什么影響? (4)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遵循什么原則。 17. 習近平主席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 重。請跟隨以下圖片足跡,重溫不同時期黨和政府在農業建設方面的重大舉措。 請回答: (1)圖1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獻的指導下進行的?圖1和圖2反映的事件有何關系? (2)圖3反映的是國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圖4群雕中小崗村農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國哪次重要會議的精神?隨后,在中央的指導下,農村實行了怎樣的改革? (4)圖1和圖3分別反映了建國后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5)今天,青島各區市正致力于美麗鄉村的建設,請你就“如何建設美麗鄉村”獻計獻策。 18. 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請同學們一起來探究古今中外的改革。 (1)秦始皇統一六國,主要得益于什么改革? (2)我國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在哪次會議上? (3)“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句話反映了當時我國農村實行了什么改革? (4)鄧小平在“南方講話”中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想一想,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與蘇俄的新經濟政策都強調采取什么經濟手段? (5)赫魯曉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沒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6)為擺脫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特點是什么? (7)綜合以上材料,談談改革對你的啟示。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ACBA 6-10ADDDC 11-15ADCAB 二、非選擇題 16.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運動,抗美援朝。 (2)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3)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發展了農村經濟。 (4)符合題意即可,答案“略”。 17.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3)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圖一反映了土地改革后我國實行的是農民的土地私有制,圖二反映了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后實行的是土地的集體所有制。 (5)我們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實施農村道路聯網等工程,加快建設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項目,實現道路硬化、路燈亮化、坑塘凈化、環境美化。 18. (1)商鞅變法。 (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市場或市場經濟。 (5)沒有從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6)實行羅斯福新政。特點: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7)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遵循客觀規律;符合本國國情;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成功的改革會促進社會的發展,失敗的改革則會阻礙社會的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