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資產階級革命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哥倫布前后進行了四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沒有找到黃金. 珠寶或者香料. 絲綢。結果令資助他的西班牙國王深感失望?!睂Υ死斫庾顬檎_的是( ) A.當時的美洲沒有黃金. 珠寶 B.哥倫布歷經千辛萬苦才航行到美洲 C.哥倫布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D.掠奪財富是哥倫布航行的直接驅動力 2. 圖中所慶祝的紀念日,最早在1937年由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宣布為每年的10月12日。自1971年開始,此紀念日被正式定于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此節日的設立,主要是為了紀念哥倫布( ) A.是偉大的意大利航海家 B.稱美洲居民為印第安人 C.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 D.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 3. “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兩百年間,歐洲繪圖人筆下的幾大塊陸地宛如正在成長的胚胎,逐漸由模糊的團狀,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見的模樣”。這主要是因為( ) A.文藝復興的興起 B.新航路的開辟 C.早期的殖民活動 D.城市的興起 4. “仿佛經過漫長的中世紀,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覺醒了……好像度過沉滯悠長的停頓死亡,生命再次誕生,喜悅光明重臨人間?!泵缹W家蔣勛在這里評價的文化運動是( ) A.百家爭鳴 B.文藝復興 C.啟蒙運動 D.憲章運動 5. 文藝復興運動之前,歐洲繪畫雕塑中的圣母神態安詳. 神圣,少有人間之情。而在米開朗琪羅《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個容貌端莊美麗的母親,她的美是直觀的,她的悲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這種變化本質上反映了( ) A.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觀會發生變化 B.藝術造型從追求意境轉向追求形象 C.造型藝術從神本主義轉向人本主義 D.雕刻藝術從服務貴族轉向服務平民 6. 17世紀晚期,一位英國科學家解釋自己的天文學理論時說:“月亮既不會掉下來,也不會離去,那是因為它的運動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這位科學家是( ) 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伏爾泰 7. “日心說”最終戰勝“地心說”這個歷史發展過程說明( ) ①宇宙是無限的,在某些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人的認識是有限的 ②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最終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世界 ③前人的認識總會被后人推翻,人不能獲得正確認識 ④人對世界的認識具有局限性,需要不斷發展和深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17—18世紀,出現了許多的啟蒙思想家,他們的理論啟迪了人們的思想,人們把他們提倡的思想稱為( ) A. 理性主義 B. 人文主義 C. 拜金主義 D. 自由主義 9. 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B. 兩次運動中心都在意大利 C. 但丁是啟蒙運動的杰出代表 D. 伏爾泰是文藝復興的先驅 10. 新經濟因素的出現,能促使原來舊制度的維護者轉變為它的反對者。下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各種力量,符合這一特點的是( ) A.新貴族 B.農民階級 C.新興資產階級 D.工人階級 11. 1628年英國議會向國王遞交了一份《權利請愿書》,要求:國王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向人民征稅和借貸;不依法律和未經法庭判決,不得隨意逮捕任何人和剝奪其財產;不許在居民家中駐扎軍隊等?!稒嗬堅笗分贫ǖ哪康氖? ) A.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 B.提升英國民眾的參政意愿 C.消除資本主義手工業發展遇到的障礙 D.指出英國國王生活奢侈 12. 北美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戰爭開始的標志性事件是( ) A.來克星頓槍聲 B.英國議會召開 C.攻占巴士底獄 D.薩拉托加大捷 13. 1765年10月,英屬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召開大會,會議的精神得到了積極響應,殖民地人民的反英運動此起彼伏。這些反英運動后來發展成為( ) A.啟蒙運動 B.美國獨立戰爭 C.法國大革命 D.美國南北戰爭 14. 2017年7月14日,法國巴黎舉行了傳統的國慶閱兵,法國空軍飛機飛過巴黎市區上空。7月14日成為永載法國史冊的日子,因為這一天( ) A.法國三級會議召開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C.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D.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5. 從人治走向法治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世界各國都在法治建設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以下各國頒布的法律文獻搭配錯誤的是( ) A.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 B.英國——《人權宣言》 C.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美國——《1787年憲法》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歷史地圖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請仔細觀察. 比較下列兩幅,回答問題。 (1)阿拉伯數字通過圖______的商路傳入歐洲,原產于美洲的玉米. 馬鈴薯等通過圖___的商路傳入中國。 (2)圖二中有A. B. C三條航線,哪一條是環球航行路線?率領這支環球航行船隊的航海家是誰? (3)依據圖一. 圖二,指出世界貿易中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簡要分析其變化的歷史原因。 (4)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根據上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新航路的開辟有何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640年,克倫威爾在新議會中參加起草了《大抗議書》,反對君主專制。1642年,查理一世掀起內戰后,克倫威爾屢建戰功。1645年,議會授權他組成“新模范軍”并掌握全權。同年的納西比戰役,取得了第一次內戰的勝利,1648年春,王軍發動第二次內戰,8月,克倫威爾率領新軍擊潰了王軍。1649年,以議會和軍隊的名義處死國王,5月,宣布英國為共和國,8月,他率軍鎮壓愛爾蘭人民起義。1652至1654年,又打敗海上勁敵荷蘭,1653年,他驅散議會,實行軍事獨裁,就任“護國主”。1658年9月,克倫威爾在危機四伏中病逝。 ——人教版《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上冊) (1)根據材料一,歸納克倫威爾在軍事. 政治上的功績以及他的歷史局限性。 (2)根據所學知識,概述英國是怎樣鞏固革命成果的? 材料二 因為光榮革命而產生的主權在議會的體制,形成了對本國產權. 經濟活動. 信仰自由以及個人自由的政治保護,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獲取資源,這種歷史安排便產生了一個強國。 ——楊光斌《制度變遷與國家治理》 (3)根據材料一. 二,概括英國成為近代強國的原因。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他用不斷的戰爭代替不斷的革命”。 ——馬克思. 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二 “對德國來說,拿破侖并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他把他的法典帶到了他征服的國家里,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越得多”。 ——恩格斯《德國狀況》 材料三 “法國大革命的戰爭起初是民族戰爭,而且也確實是這樣的戰爭。這些戰爭都是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聯盟的偉大革命。但是,當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國家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爭反過來引起了反對拿破侖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爭。” ——列寧《論尤利烏斯的小冊子》 (1)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述中出現的“革命”是什么性質的革命? (2)根據材料二,恩格斯主要在哪個角度肯定了拿破侖? (3)根據材料三,列寧主要在哪個角度否定了拿破侖? (4)馬克思. 恩格斯和列寧對拿破侖的論述是否矛盾?為什么?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DBBC 6-10ADAAA 11-15AABBB 二. 非選擇題 16.(1)一;二 (2)C。麥哲倫。 (3)變化: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歐亞陸路轉向歐亞美非海陸。歷史原因:傳統商路的受阻,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中心發生轉移。 (4)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歐洲和亞洲. 非洲. 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17.(1)軍事上:領導議會軍擊潰了王軍,取得了內戰勝利;遠征愛爾蘭和蘇格蘭;擊敗荷蘭等競爭對手; 政治上:參加新議會并參加起草《大抗議書》,反對君主專制;領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處死國王查理一世,結束了英國的封建王權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就任護國主。 歷史局限性:遠征愛爾蘭. 蘇格蘭;實行無議會統治,建立軍事獨裁,充滿了高壓. 血腥和暴力,有專制和殘暴的一面。 (2)1688年發動宮廷政變;1689年制定《權利法案》對國王權力進行限制;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政體。 (3)原因: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形成保護財產所有權等制度;對自由的政治保護;對外殖民活動。 18.(1)資產階級革命。 (2)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傳播了資本主義文明。 (3)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4)不矛盾。他們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述,而且拿破侖對外戰爭本身就具有正義和非正義的雙重性質(能揭示出此意思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