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級下科學復習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級下科學復習資料

資源簡介

四年級
科學
第二單元
電路知識清單
1.電路是包括電源、導線、用電器在內的閉合回路,可以用開關切斷和閉合電路從而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斷。
2·有些材料是導體,容易導電;有些材料是絕緣體,不容易導電。
3·電是我們生產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驅動用電器做很多工作。
4·電有時也具有危險性,一定要安全用電。
5·電是由電源提供的,電源分為交流電和直流電。
6·電是我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它能驅動用電器做很多工作。
7·電有時也具有危險性,要安全用電。
8·只有電流通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9·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的完整的閉合回路。
10·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種方法建立起來。
11·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12·電從能夠持續提供電能的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13·可以在電路中安裝開關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
14·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15·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16·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這兩點之間一定構成一個電的通路。
17·可以用不同的連接方法組成電路。
18·有的物質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作導體;有的物質不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作絕緣體。
19·導電性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之一。
20·開關可以用來接通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
21·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
22·選擇不同的材料,可以連接出不同的電路。
23·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可以通過建造模型來測試自己的設計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第二單元電路簡答題
1、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変成什么樣子?(見課本第23頁)
答:如果沒有電,人們的生活不能正常進行。比如家用電器不能正常使用,電燈不亮,紅綠燈不亮,交通不能正常進行等。
2、你認為小燈泡是如何亮起來的?(見課本第25頁)
答:電池是電路中的電源,小燈泡是電路中的用電器,和開關、導線組成一個完整的電路,閉合開關,小燈泡就會亮起來。
3、在電路中,電是持續流動的,你認為電流動的路徑是怎樣的?(見課本第28頁)
答:按下開關,使開關中的兩根導線相連。電流從電池的正極出發后,經用電器、開關后流回電池負極,形成回路。
4、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見課本第30頁)
答:電路出故障時,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檢測器連接上之后,就會與部分電路構成回路,形成完整的電路,如果連接的是沒有故障的電路,小燈泡就會亮如果連接四年級
科學
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
T地球的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包裹著,不僅包括我們看到的陸地,還包括海洋的底部。陸地上的巖石有的被土壤覆蓋著,有的直接裸露出來。
T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有的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在每一塊巖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太自然的痕跡。
T地球的年齡約是45.6億年,巖石的化學成分可以告訴我們它們的形成年代。T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T在喜馬拉雅山發現菊石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曾經是海洋。
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幾百到數萬年的時間。
T土壤的剖面從上往下分成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基巖。
T巖石的種類繁多,它們的性質也多種多樣。
T觀察花崗巖、沙巖、大理巖這三種常見的巖石標本時,我們可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并描述它們的特征。
科學家在野外觀察巖石時還采用了一些更為細致的觀察方法,對認識巖石的特征很重要,如肉眼觀察巖石標本是否有條紋、層次,是否有斑點、小孔等;借助放大鏡觀察巖石的顆粒(顆粒細密、顆粒粗疏、顆粒粗大);用手觸摸,是粗糙還是光滑;用手電筒照射看有沒有光澤;還可以借助工具刻畫巖石的痕跡看它們的軟硬程度,如用指甲能刻畫出痕跡(軟),用銅鑰匙才能刻畫出癟跡(較軟),用小刀能刻畫(較硬),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畫出痕跡(硬)
巖石觀察記錄表
名稱
顏色
軟硬
光滑
光澤
有無層狀、小孔、組成巖石的顆粒
疑點、條紋
大小
顏色
種類
花崗巖
砂巖
大理巖
XP分別用小鋼鏗在巖石的一角鏗出粉末,散在白紙(黑紙)上,觀察巖石的內部結構是否一樣。
T所有的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些巖石由多種礦物組成,有些僅由一種礦物組成。
T研究巖石的一種方法就是尋找巖石中的礦物。
T顏色、光澤、透明度等都是觀察巖石的重要線索,此外,硬度、形狀也是觀察礦物的重要線索。
T花崗巖由石英、長石、云母組成。
石英
長石
云母
顏色
透明
淺色
黑色發光,不導電
硬度
最硬
介于二者間
最軟
條紋
透明度
光澤
XP觀察這三種礦物的顏色,然后分別將它們放在白色的無釉瓷板上觀察,瓷板上留下的痕跡就是礦物的痕跡。
XP對三種礦物透明度的觀察,可觀察透過礦物碎片的邊縫,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
T繼續借助其他物體的反光特性,采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描述這三種礦物的光澤。
T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縫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一般把礦物分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
P得到巖石和礦物標本后,可先記下標本的名稱等相關信息,用軟紙或毛巾包好帶回家。
xP如果得到的是不知名的礦物和巖石,可以先記錄下它們的采集地、采集時間等相關信息,并給它們編上號。
P我們可以根據前面學到的知識,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自己采集的標本,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專業人士。
XP石墨可以用做電極、鉛筆芯、防銹,做涂料等。
xP石膏可以用做水泥,制作模型、塑像,用于醫療手術等。
T搜集巖石和礦物,將它們做成標本保存起來,既能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還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有趣味的事情。
巖石和礦物標本制作過程:1.準備材料:放大鏡、小盒、巖石和礦物等;2.給采的巖石和礦物編號;3.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4.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5.按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內,標簽對應放好。
T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
YY:比較巖石、沙和黏土方法:1.把巖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紙上,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2.分別聞一聞(用手扇聞),感覺有什么不同:3.用手觸摸,感覺有什么不同;4.試著分別把潮濕的沙和黏土團成小球,觀察經過多長時間它們能平攤在至少;5.用手指分別蘸(
)少量潮濕的沙和黏土,在白紙上涂痕。
結論:沙的顆粒比黏土大,顆粒間隙也很大,因此不容易黏在一起,團成小球后容易散,也就不會在白紙上留下痕跡;黏土顆粒十分細小,顆粒間隙很小,更容易黏在一起,也就是黏性大,團成小球后不容易散,會在白紙上留下痕跡。T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是自土壤中生長的植物。觀察土壤:L.土壤摸起來濕濕的;2.土壤里有許多撿不碎的小石子和沙;3.土壤里有小草和小蟲:4.土壤還是有氣味的。
T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微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XP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XP沙礫直徑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沒有辦法看清楚。YY: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后靜置,觀察整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1.攪拌產生氣泡:2.靜置后分層;3表面有氣泡和腐殖質。(攪拌產生氣泡,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靜置后從上往下分四層:黏土、粉沙、沙、沙礫。從分層看,土壤在水里是按顆粒大小先后沉積的;表面漂浮的,除了氣泡,還有動植物的殘體。)
XP觸摸過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凈。
T我們知道了土壤里面有沙礫、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
XP不同的土壤顆粒大小、軟硬程度、所含成分、氣味等也會不同。
XP用手分別團揉潮濕的三種土壤,看能不能團成小球,來了解三種土壤的黏性。YY: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
方法步驟:1.預測哪種土壤滲出的水最多;2.將三種土壤分別裝入漏斗,到達同一高度;3.將等量的水分別緩慢地倒入三個漏斗中;4.觀察當水流過三種土壤時發生的現象。
土壤名稱
顆粒含量
觀察到的現象
沙質土
沙粒很多,黏粒
空隙大,透氣性、滲水性好,但保水性差。很少
壤土
沙粒占2/3以上,
介于二者之間
黏粒約占1/3
黏質土
沙粒約占1/3,黏
空隙小,透氣性、滲水性差,但保水性好。
粒占2/3以上
T巖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用途很廣。YY:巖石和礦物的用途:巖石可以鋪設路面;可以建造房屋和橋梁;可以建造雕塑等藝術品;一些礦物可供我們食用,如,石膏;煤是重要的能源礦產;計算機里的許多芯片由硅制成,硅來自于石英和其他礦物……
T巖石和土壤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寶貴資源。人類開采這些資源以后,它們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合理地利用巖石和礦物。
T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YY: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土壤不被污染?
不要亂扔垃圾;垃圾分裝,能回收利用的要回收利用;向政府建議,加強對破壞土壤行為的整治力度;建議改造工廠,不讓污水和廢棄物污染土壤;做個小小宣傳員,帶頭做好宣傳,讓大家都愛護環境,保護土壤不被污染……
注:
T表示填空
XP表示選擇判斷
LX表示連線
SY
表示實驗JD表示解答
YY表示應用
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
第1課、巖石與土壤的故事
P43
1、你認為巖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點?我們可以從哪里發現它們?
與土壤相比,巖石體積大,質地硬:土壤顆粒小。我們可以在山上、小溪旁等地方找到巖石,在有植物生長的地方找到土壤。
2、我們可以從巖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知道很多東西,如: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菊石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是海洋;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哪些生物存在過;可以通過巖石的化學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齡等。
3、你知道巖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巖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煉礦物、用來裝飾和制成藝術品,巖石當中
的很多成分還可以入藥等。
土壤,可以固定植物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夠促進作物生長,它是地球上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
第2課、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P46
1、花崗巖、沙巖、大理巖各有哪些特征?
花崗巖:花斑狀,有黑、白、肉紅等顏色或無色透明的顆粒組成,顆粒較粗,
粗糙,很堅硬:
砂巖: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大理巖:純白色、黑色等,常有美麗的條紋,顆粒較粗,比較粗糙有光澤、較軟。
2、我們如何去觀察、描述一種未知的巖石?
我們可以用眼睛觀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觀察,可以用看、摸、照、刻畫等方法觀察,可以從顏色、軟硬、光滑、光澤、有無條理、氣孔、斑點、條紋等方面對巖石進行描述。
第3課、巖石的組成
P49
1、對于礦物,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觀察?組成花崗巖的三種礦物有什么特征?
觀察礦物,可以用眼睛觀察顏色,借助工具觀察礦物的條痕、透明度、光澤石英:無色、透明的顆粒有玻璃光澤,條痕為白色。
長石:乳白色或肉紅色的顆粒,半透明,玻璃或泥土光澤,條痕為白色。云母:黑色顆粒,透明,絲綢光澤,條痕為銀白色。
2、對于巖石和礦物,我們有哪些新的認識?
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巖石被水、沙或士覆蓋著,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感官,借助工具觀察巖石的顏色、透明度、光澤、光滑程度等。
3、巖石和礦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礦物在自然界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
第4課、制作巖石的礦物標本P51
1、制作巖石、礦物標本的方法是怎樣的?
五個步驟:(1)準備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2)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③對照標本圖鑒識別標本;(4)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
(5)按編號放入小盒子,標簽對應放好。
2、通過制作標本,你對研究巖石和礦物又有哪些新的認識?(意義)我們在生產生活中所需的礦產資源基本都來源于巖石和礦物,巖石上研究地球地質、地貌的基礎,巖石是研究地球歷史的依捉。
3、要想制作一盒精美的巖石和礦物標本,你認為該怎樣做?
第5課、巖石、沙和黏土P53
1、巖石、沙和黏士各有什么特征?黏土容易團成小現,且不易散落,濕的沙子
也能團成小球,但隨著水分減少,更會散落開來:黏土的黏性大,而沙子沒
有黏性:
2、大自然中的巖石會如何變化?
第6課、觀察土壤P55
在水倒入土壤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有什么現象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了什
1、么?在整個沉積實驗中攪拌會產生氣泡,靜置后分層。有氣泡說明土壤里有空氣,靜置土壤分層,說明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還發現水里有氣泡,說明沙和黏土更重。
2、
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土壤里面有沙礫、沙、黏土、福利腐殖質、水和
3、空氣
你對土壤有哪些新認識?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從大到小分別是沙礫(小石頭)、沙、粉沙、黏土。
第7課比較不同的土壤
P57
1.交流我們的觀察結果,三種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點?沙質土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水性能差,通氣性能良好:黏質土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則是由適當比例的沙粒、粉砂粒和黏粒組成,土性疏松,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耕作方便,適宜作物生長。
2.三種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不同影響?
不同的植物要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只有適宜的生長環境才能使植物茂盛生長。
沙質土含沙量多,顆粒粗糙,空隙大,滲水性好、保水性差,適合種植西瓜、花生、土豆、紅a、蘿卜、大豆等;
壤土是由適當比例的沙粒、粉砂粒和黏粒組成,土性疏松,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耕作方便,適合種植玉米、小棱、高梁、谷子、白菜、西紅柿、鳳仙花等。
黏質土含沙量少,顆粒細膩,空隙小,滲水性差,保水性好,通氣性差,適合種植水稻、蘆葦、蓮等;
第8課
巖石、土壤和我們
P59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對巖石和土壤有哪些新的認識?
2、你知道了巖石和土壤的哪些用途?
巖石可以鋪路建橋、建房時打基礎、建造雕塑等;土壤是動植物的歇息地,人類不但在土壤中獲取食物,還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資源。
3、舉例說明人們對巖石和土壤的利用與它們的特性有什么關系。
利用巖石堅硬的特點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利用土壤種植各種植物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求。
(利用金剛石高硬度的特點做成切割材料;用石英的光學特性做成光學儀器棱鏡;利用石英具有壓電性,制作雷達、通信、微處理機等元件;利用云母的絕緣性做絕緣材料。
適合在沙質土中生長的植物有西瓜、花生、土豆、紅薯、蘿卜、大豆等;適合在黏質土中生長的植物有水稻、蘆葦、蓮等;適合在壤土中生長的植物有玉米、小麥、高粱、谷子、白菜、西紅柿、鳳仙花等。)
4、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巖石和土壤?四年級
科學
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
1、種子里孕育籽新生命
1.
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
2.種子包括種皮和胚,部分種子還有胚乳。
3.種子在一定條件下能萌發成新的植物體。
4.觀察不同植物的種子,可以發現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各不相同。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
冬瓜的種子:
卵形,白色或淡黃色,扁平。黃瓜的種子:
橄欖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蘋果的種子:

水滴形,前端尖細,黑褐色,表面平整。紅松的種子:

頭大一頭小,種皮堅硬。
蠶豆的種子:
類似人腳的扁平狀,表面平整,前端有居狀熟色種階。棗子的種子:
兩頭尖,中間大,黃色,種皮堅硬,凹凸起伏大。
5.種皮:
堅韌,保護種子的內部結構。
6.胚包括子葉、胚根、胚芽、胚軸。
(1
)
子葉:
儲藏或轉運營養物質。有的種子有一片子葉,有的種子有兩片子葉。
(
2
)
胚芽:
將來發育成莖和葉。
(
3
)
胚根將來發育成根。
(
4
)
胚軸:
連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將來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
7.雖然種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但是它們的內部結構基本相同。
8.種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發育成植物呢?
種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可以發育成一株植物。胚根發育成了根,胚芽發育成了莖和葉,子葉逐漸消失。
9.不同植物種子的外部形態有什么不同之處?
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光滑程度不同、軟硬程度不同、氣味不同……
10.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有什么相同之處?
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相同之處是都有胚。
胚是構成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體,
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軸和子葉四部分所組成。
2.
種植鳳仙花
1.種植鳳仙花的方法
(1
)
選種:
挑選飽滿、沒有受過傷的鳳仙花種子,目的是保證種子的發芽率。
(
2
)
準備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塊小石頭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
3)
用手指在土中按
2-
3
個洞,深度約1
厘米,每個洞里放一粒鳳仙花種子,再用土蓋住洞口。
(
4
)
往花盆中澆一些水,直到土壤濕潤,然后將它放在溫暖的地方。
2.可以將種子放入水中,觀察種子在水中的沉浮。不夠飽滿的種子會浮在水面上,這樣的種子挑出去,可以保證種子的發芽率。
3.播種是指用播種的方
式種植。播種的好季節是春天。
4、種子萌發:
是指種子從吸脹作用開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過程和形態發生變化過程。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適蜇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3.
種子長出了根
1.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
(1
)
種子萌發時先長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長,然后長出莖和葉。
(
2
)
無論把種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終都是向下生長的。
(
3
)
根、莖、葉三者之中,根生長最迅速,也是種子萌發時最先長出來的。
2.根芽:從
植物


上長出來的幼芽。根芽出土后,經過移植,可以成為獨立的植物。
3.直根系:

粗壯的
主根和許多側根的根系。
4.須根系:

有明
顯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須一樣細長根的根系。
變態根:
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了顯著變化的根稱為變態根。變態根是植物在長期進化發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是適應環境的結果。
4.
莖和葉
1.植物的葉子平展而且在莖上交叉生長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陽光。
2.植物的葉子能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自身生長發育所需的養。料
3.莖的運輸作用
(1
)
取一段鳳仙花的莖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
(
2
)
將鳳仙花的莖放入杯中。
(
3
)
鳳仙花的莖變成了淡紅色。
(
4
)
將鳳仙花的莖縱切開,發現莖的縱切面上有紅色的線狀結構。將鳳仙花的莖橫切
開,發現莖的橫切面上有紅色的點狀結構。
(
5
)
實驗結論:
莖具有
運輸的作用。
5.
鳳仙花開花了
1.觀察鳳仙花的結構,鳳仙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的。
2.花萼:

許多片萼片組成,花開放以前保護花的內部結構。
3.花蕊包括雌蕊與雄蕊。雌蕊:
柱頭—一可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發。
花柱—一花粉萌發形成的花粉管是精子由柱頭進入子房的通道。子房——內含胚珠,胚珠受精后發育成種子。
雄蕊
花藥——內含花粉,花粉內含精子。花絲—一支持花藥。
4.傳粉:花
藥成熟后會自然裂開,散放出花粉?;ǚ蹚幕ㄋ幹猩⒎哦涞酱迫锏闹^上的過程叫傳粉。
5.傳粉類型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種多樣,它們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傳粉的過程。只有完成傳粉,植物的花才能發育成果實。
6.
果實和種子
1.當蜜蜂或其他昆蟲在花叢中飛舞、爬行時,就會把雄蕊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去,
這會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胚珠受精示
意圖開始凋謝。
2.果實一般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傳粉完成后,子房壁發育成果皮,果皮

裹著種子就形成了果實。
3.果皮的作用是能保護胚珠,
使種
子正常發育。
4.植物的種子具有繁殖作用,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育成新的植物。
5.觀察鳳仙花的果實
1.鳳仙花的果實呈紡錘形,有白色茸毛,成熟
過程
中,果實顏色由綠色逐漸變成了黃色。
果實里大約有18
粒種子,呈黑褐色,形狀似桃形。
7.
種子的傳播
1.果實成熟后,就要把種子傳播出去,在適宜的環境下,種子萌發長出新的植物。
2.鳳仙花傳播種子的方式——彈力傳播。
(1
)
鳳仙花果實成熟后,干燥而堅硬的果皮在陽光的烘烤下自動煙裂,
果莢里的種子就像飛出槍膛的子彈,被彈射到遠處。
(
2
)
像鳳仙花這樣利用彈力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油萊、噴瓜、豌豆等。
3.蒼耳傳播種子的方式——動物傳播。
(1
)
植物的果實外面長有很多倒鉤,
當人或動物從它旁邊經過時就會鉤掛在人的衣服或動物的身體上,這樣人或動物的移動就幫助植物傳播了種子。
(
2
)
像蒼耳這樣利用動物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鬼針草、疾黎等。
8.
鳳仙花的一生
1.鳳仙花的生長周期大約是
91
天。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果,再到果實成熟孕育出新的種子,每一個階段,鳳仙花植株所具有的特征都會改變。之后鳳仙花植株就會慢慢衰老,
直至枯萎死亡,這個完整的過程就是鳳仙花的生命周期。
2.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規律
(1
)
在發芽之后,
開花之前,鳳仙花有一個生長商峰期,植株迅速地長窩長粗,葉子的數蜇快速增多。
(
2
)
鳳仙花生長出花普之后,

長速度變慢,這與開花有關,因為葉片產生的養料主要供給了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實和種子)。
3.鳳仙花的觀察
總結
(1
)
一株成熟的鳳仙花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構成。
(
2
)
鳳仙花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江阴市| 广州市| 海丰县| 资溪县| 兰考县| 许昌县| 名山县| 侯马市| 镇宁| 石棉县| 缙云县| 新巴尔虎左旗| 什邡市| 永丰县| 出国| 来凤县| 孝义市| 浏阳市| 定南县| 仁怀市| 安国市| 太和县| 惠东县| 陇川县| 溧水县| 鄄城县| 鹤壁市| 通河县| 贡山| 建德市| 繁昌县| 绍兴市| 枣阳市| 廉江市| 铁力市| 中山市| 泾川县| 中阳县| 招远市| 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