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明太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采取的措施是( ) ①獎勵墾荒 ②發展商品經濟 ③實行屯田 ④興修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推翻明朝的時間和人物是 ( ) A. 1616年努爾哈赤 B. 1644年李自成 C. 1636年皇太極 D. 1644年努爾哈赤 3. 1616年,定國號為金,史稱后金的少數民族是( ) A. 蒙古族 B. 女真 C. 契丹 D. 藏族 4. 戚繼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詩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決心和意愿的是( ) A.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5. 下列事件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是( ) ①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②元朝設置宣政院 ③鄭和下西洋 ④清朝設立駐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 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清朝設置臺灣府 ②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③兩次雅克薩之戰 ④《尼布楚條約》簽訂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7. 明清時期,我國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這說明我國( ) A.封建社會開始衰落 B.封建社會融和發展 C.封建社會繁榮開放 D.封建社會開始分裂 8. 清朝前期手工業有很大的發展。下圖展示了哪一行業的狀況( ) A.制瓷業 B.紡織業 C.礦冶業 D.制茶業 9.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無業游民,數百萬計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雖買,無人為耕”。這段話反映了( ) A.人口劇增 B.耕地面積增加 C.土地兼并惡性發展 D.重農抑商 10. 《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 《書》. 《詩》. 《春秋》. 《禮記》五經命題試士?!睆囊陨鲜妨现胁荒塬@取的信息是( )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 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 11. “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于揚州地區的八位畫家的總稱。其中有一位擅畫蘭、竹、石、松.、菊等,他的書法自稱“六分半書”,并將書法用筆融于繪畫之中,不拘泥古法。“他”是 ( ) A.史可法 B.鄭板橋 C.阮元 D.張擇端 12. 昆曲是我國一種影響較大的劇種,以下作品中不屬于昆曲曲目的是( ) A.《牡丹亭》 B.《長生殿》 C.《竇娥冤》 D.《桃花扇》 13. 搜集和整理歷史資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學從圖書館借來了《中國宰相政治》《明代特務政治》《明代八股文史》等書,準備寫一篇歷史小論文,他選擇的論文題目應該是( ) A.簡論閉關鎖國政策 B.敘說明朝的對外交往 C.略談明朝的君主專制 D.淺論明朝的文化政策 14. 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住集權進一步強化的事件是( ) A.創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設立內閣 C.設置議政王大臣會議 D.設立軍機處 15. 正確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觀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屬于歷史事實的是( ) A.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B.鄭和下西洋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 C.清朝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D.科舉制度是扼殺人性的罪惡制度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考中進士即具備做官資格,由于宰相多是進士出身,時以應考進士科最為人崇慕。報考人數最多??荚囋试S普通人報考,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識分子開辟了一條升官的路。 ——摘編自《中國古代文化史》 (1)材料一描述了唐代的什么制度?請根據材料歸納這一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 (2)材料二兩個文本中的觀點有什么相同之處?它說明了什么問題? 材料三 評述 人物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唐·趙嘏 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 明·顧炎武 科舉就像一面巨大的篩子,本想用力的顛簸幾下篩選良種,可因為顛簸的太厲害太久,反而把一切上篩的種子全給顛壞了,震蔫了。 當代·余秋雨 (3)讀了材料三中古今名人的評述,結合材料一. 材料二以及所學知識,請你對這一制度做出簡要評價。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我國的明清時期,古典小說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些小說多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反抗封建統治. 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四大古典文學名著。 (1)材料中的“四大文學名著”指古代哪四部小說? (2)四大文學名著中你讀過哪部?你最喜歡哪部小說?給大家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3)除了四大名著外,你還知道明清時期的哪些小說?請你課下搜集一些,閱讀后,說說歷史和歷史小說有什么區別? 18. 王朝更替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特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盡管存在時間短暫,卻用一個組織得很嚴密的帝國結構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這些使中國得到了世界上最穩定. 最持久的統治。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還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唐王朝的都城長安,修建歷時72年,規模宏大,布局嚴整,全城南北中軸線兩側東西對稱,棋盤式的街道寬敞筆直;擁有百萬人口,不僅是國內交通的樞紐,還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著各式服裝的邊疆各族人云集到這里;西域諸國的商賈通過絲綢之路前來此城的常達數千人,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國際性大城市……在當時統治者的勵精圖治下,該王朝出現了許多盛世局面…… (2)根據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長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現了哪些盛世局面? 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明史專家吳晗《朱元璋》 (3)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材料四 (4)清朝疆域廣大,為了加強統治。清王朝采取了許多措施。圖1. 圖2有關的歷史事件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5)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從秦到清我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征。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BBCB 6-10AABCA 11-15BCCDC 二. 非選擇題 16. (1)制度:科舉制。 作用: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或: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 (2)相同:都認為考試制度起源于中國。 說明:科舉制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表述的意思與之相同即可) (3)評價: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了朝廷。但明清科舉形式趨向僵化(八股取士),不講求實際學問,鉗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科技的進步。(或:束縛思想,摧殘人才)(注:從正反兩方面評價,每個方面答出兩點即可) 17. (1)《西游記》. 《紅樓夢》. 《水滸傳》. 《三國演義》。 (2)根據個人閱讀情況和 喜好說出一部即可。例如:我喜歡《西游記》,因為書中描寫了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歷險,情節曲折,扣人心弦。 (3)只要是明清時期的小說 任何一部都可以。區別:歷史小說可以虛構,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它是以歷史題材為基礎,通過文學創造,構思出為作品主題 思想服務的具體情節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質地反映歷史 的真實面貌,在這個前提下允許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和虛構,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因此, 其故事情節和人物事跡與歷史實際并不完全一致, 而歷史是實 實在在發生的真實事件。 18. (1)郡縣制;中央設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2)特點:規模宏大,布局嚴整,人口眾多,是交通樞紐和政治交往中心;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3)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制度不斷強化. (4)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金瓶掣簽制度有利于蒙藏社會的長期穩定,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地區的統治. (5)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君主權力不斷加強,丞相權力不斷削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