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949年初,蘇聯外長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聲明:“美國現在正以經濟方式向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滲透,因此,我們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其回擊,以鞏固我們的社會主義陣營。”材料中所說的“滲透”主要指的是( ) A.實施馬歇爾計劃 B.成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C.推行杜魯門主義 D.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 二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冷戰”政策。“冷戰”政策的內容不包括( ) A.封鎖與遏制 B.穩定資本主義 C.遏制共產主義 D.發動戰爭 3. 下列圖片中屬于冷戰表現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 二戰以后,丘吉爾在題為《歐洲的悲劇》的演說中指出:“摧毀了納粹政權之時……我向歐洲提出的建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聯合起來!”歐洲國家為此進行的實踐不包括(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的組織 B.成立歐共體 C.建立歐盟 D.使用歐元 5. 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是 ( ) ①大力發展科技教育 ②注意改善人民的生活 ③利用高新技術成果 ④占據了廣闊了國際市場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在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其中不包括( ) A.東歐劇變 B.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 C.歐洲的聯合 D.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 7. 20世紀50—70年代,西歐. 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共同原因有( ) ①實行非軍事化改革 ②美國的援助和支持 ③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④重視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勞動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20世紀90年代,導致東歐各國嚴重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的重要原因是( ) A.改革措施不當 B.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 C.共產黨喪失政權 D.各種社會思潮的泛濫 9.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下列史實與之無關的是( ) A.赫魯曉夫改革 B.戈爾巴喬夫改革 C.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D.東歐劇變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中不包括( ) A. 高度集中的體制日益顯露弊端 B. 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有增無減 C. 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壞 D. 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大量滲透 11. 1991年,強大一時的超級大國蘇聯結束了它輝煌而又悲壯的歷程。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蘇聯模式的弊端 C.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D.馬歇爾計劃的運用 12. 如圖是為紀念某歷史事件發行的郵票,該歷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開辟 B.萬隆會議的召開 C.“非洲年”的出現 D.納米比亞的獨立 13. 20世紀亞非拉民族獨立浪潮改變了世界政治地圖。下列歷史人物中,領導推動了這一歷史潮流的是( ) A.章西女王 B.馬克思 C.玻利瓦爾 D.卡斯特羅 14. 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在亞洲,英國殖民者的“蒙巴頓方案”對印度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其劃分的原則是( ) A.按居民的宗教信仰 B.按歷史沿革 C.按行政區劃 D.按與英國的關系 15. 二戰后,中東戰爭及巴以沖突使雙方積怨很深,從根本上解決的途徑不包括( ) A. 用戰爭方式最終能解決巴以問題并實現中東和平 B. 用談判方式解決巴以問題,需要耐心和時間 C. 中東和平進程盡管幾經反復,但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D. 巴以雙方和國際社會還必須繼續做出巨大努力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戰爭與合作在不同層面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和國際格局的演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利,謹莊嚴地宣布并昭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 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于奠定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列顛正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亦應從此完全廢止。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歷史文獻?據材料概括該文獻宣告的核心內容。 材料二“……1870年至1913年間……恰恰是一波經濟全球化的大發展期,這波全球化的動力是英國,其對外商業擴張的同時,也使一大批“新興國家”如美國. 德國. 日本在那一時代崛起,而英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況下,世界卻缺乏新的領導者來維護基本秩序。” ——摘編自《“一戰”發生機理時刻警醒當今世界》 (2)據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的新秩序是什么? 材料三 戰后歐洲合作與發展,是一個讓人心動的選項,合作是從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洲中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開始的,這兩國是宿怨深厚的鄰居,……歷史給這兩個持續對抗了幾個世紀的國家兩敗俱傷的慘痛教訓,也啟迪了他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體現他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的舉措以及給世界格局帶來的影響。 17. 閱讀下列材料: 1992年3月21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李鵬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去年國際形勢發生了劇烈變化,世界舊的格局已經終結,新的格局尚沒形成,世界上各種力量分化組合,新舊矛盾交織,天下并不安寧。……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會多起來的,原因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一些國家出現的嚴重的曲折,社會主義好象被削弱,但人們經受磨練,從中吸取教訓,將促進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1)材料一,去年即1991年國際形勢發生了哪些變化? (2)舊的格局指的是什么?當今世界面臨的主題是什么? (3)從這些國家身上我們應該吸取哪些教訓? (4)應該怎樣正確看待社會主義運動遭受的挫折? 18. 閱讀下列材料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既充滿希望,又遍布危機的世界。讓我們回眸人類曾經的危機與戰爭,促進世界繁榮與發展,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材料一 材料二 胡錦濤主席出席俄羅斯戰爭勝利60周年慶典時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蘇聯和中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近20億人背卷入這場戰爭。在那場正義與邪惡殊死搏斗的戰爭中,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團結一致,英勇奮戰,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人類的尊嚴,贏得了世界和平。 材料三 中東危機 本?拉登 多國轟炸利比亞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1)據材料一,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新的統治秩序,被稱為什么體系? (2)據材料二:請寫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具有重要轉折點意義的戰役名稱。 (3)根據材料二: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二戰中哪一次會議上決定成立聯合國? (4)二戰結束后,美蘇由合作轉為敵對,美國針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冷戰政策,“冷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蘇聯解體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5)根據材料三:當今世界仍不太平,中東危機. 美國進攻伊拉克. 多國轟炸利比亞……你認為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寫出一個)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DAAD 6-10ACBCD 11-15BDDAA 二. 非選擇題 16. (1)《獨立宣言》,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了。 (2)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3)建立歐洲共同體,促進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 17. (1)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 (2)兩極格局。和平與發展。 (3)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內外政策;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實行依法治國;加強執政黨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結合本國的實際,與時俱進,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等等。 (4)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只是蘇聯模式的失敗,而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曲折性. 長期性和艱巨性;堅持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的信念,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等。 18.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斯大林格勒戰役。 (3)雅爾塔會議。 (4)“杜魯門”主義的出臺;多極化。 (5)霸權主義. 恐怖主義. 地區沖突. 宗教紛爭. 民族矛盾. 核危機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