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需馬革裹尸還”,毛澤東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的遺體和許多烈士一樣,安葬在朝鮮會昌的烈士陵園,他高大的塑像與豐碑位于陵園之首。這個陵園里中國烈士所屬的部隊是( )
A.中國共農紅軍 B.中國人民解放軍
C.中國人民志愿軍 D.中國人民武裝警察
2. 1953年,我國農民凈貨幣收入比1949年增長123.6%,每人平均凈貨幣收入增長111.4%。農民的購買力有了成倍增長。這直接歸因于( )
A.新中國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勝利 D.土地改革完成
3. 一五計劃的內容不包括( )
A.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B.優先發展輕工業
C.相應的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
D.相應的培養建設人才
4. 20世紀50年代,下列我國推動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
A.落實《共同綱領》
B.開展整風運動
C.工礦企業開展民主改革
D.召開人民代表大會
5. 1956年底,全國加入農業合作社的農戶占農戶總數的96.3%,加入手工業合作社的人數占手工業者總數的91.7%,全國私營工業人數的99%、私營商業人數的85%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導致這些數據的直接原因是( )
A.新中國建立 B.召開一屆人大
C.實施三大改造 D.掀起大躍進運動
6. 右圖是中國1957--1965年國家經濟增長走勢圖,導致這種巨大變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計劃、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躍進”運動、國民經濟調整
D.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
7. 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流行語,比如當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聯網+”等。通過流行語的變化,我們能夠感受時代的變遷(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語符合“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有( )
建國初期 “人大”“政協”“三大改造”
探索時期 “大躍進”“放衛星”“原子彈”
文革時期
改革開放時期 “大包干”“經濟特區”“下?!?
①“紅衛兵” ②“走資派”
③“上山下鄉” ④“兩個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1977——1978年,中國出現了“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導致“徘徊”的主要原因是( )
A.“兩個凡是”的方針仍占主導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未得到平反
C.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被壓制
D.老一輩革命家沒有完全恢復領導職務
9. 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的標志是( )
A.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
B.中共“七大”的召開
C.中共“八大”的召開
D.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0. 九年級2班圍繞“1950年開始的土地改革運動和改革開放后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相同點”進行合作學習,經過討論展示了如下結論,不正確的是( )
A.都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B.都解決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問題
C.都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D.都是對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
11. 回眸中共走過的100年足跡,有一些城市永載史冊,我們選擇南昌、遵義、深圳的理由分別是( )
①中共成立之地
②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③人民軍隊的創建之地
④指明長征的正確航向,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A.①③② 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12. 2019年11月27日?面對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流傳的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存廢”的爭議,習近平秉持優秀政治家對問題本質的清醒判斷和精準把握一錘定音:“取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種說法可以休矣!”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是在( )
A.籌建新中國時 B.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時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改革開放后
13. 下圖報紙中“今天”指的是 ( )
A.1997年7月1曰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14. 1979年初,鄧小平在訪美得一次演講中說:“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边@表明( )
A.大陸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
B.海峽兩岸實現了“小三通”
C.大陸正式確立了“一國兩制”的方針
D.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
15.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關系。推動兩國實現邦交正?;年P鍵是( )
A.中美關系的正帶化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C.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D.第一屆亞非國際會議召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覀儾坏珜儆谄茐囊粋€舊世界,我也還得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材料二 《社會主義好》是一首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誕生的革命歌曲。歌曲旋律奮發激昂,高度頌揚了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的人民新中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同時唱出了全國人民堅決跟定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決心。然而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由于經驗不足等原因,歷經曲折與坎坷。
材料三 我們即將迎來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從那時以來……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地展開了。
—— 中共十七大報告
請回答:
(1)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建設一個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的標志是什么?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曾出現了一次長達十年的嚴重失誤。這次失誤的性質是什么?
(3)材料三中“歷史性變化”的起點是什么?在農村的改革實行的是什么政策?對城市改革的重點是什么?
(4)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你從中得到怎樣的認識?
17. 新中國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設經歷了曲折發展的歷程,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偉大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法治”即法的統治(Rule of Law),是人民當家做主治理國家、行使民主權利的形式和保障;應當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創造出來,規范自己行為、保障自己權益的社會公約,是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權威.----摘編自《二十世紀中國法制文明的演進》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新中國成立初期,哪一舉措體現了作者的觀點?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會發現,……難以準確把握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這一錯誤不可避免地使……黨的治國方略、方式不是與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設相適應的“依法治國”,而只能是適合階級都掙的“政策治國”……最終導致“文革”悲?。?----摘編自《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及啟示》
(2)據材料二指出,“文革”時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么?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是什么?
材料三 十一屆三中全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法制建設大事圖表
歷屆人大立法情況
歷屆人大? ?立法數量(條)
?五屆人大 ?60
?六屆人大 ?63
?七屆人大 ?87
?八屆人大 ?117
?九屆人大 ?113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主要措施及重大成效,20世紀末,我國提出了怎樣的“法治”目標?
18. 和諧是人類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之一,當前我們正在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問題:
材料一 如圖,下列圖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進世界和諧
材料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指出,中美關系是典型的大國關系,總體定位非常重要。雙方雖然在社會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認識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點和共同利益,這就體現了“積極”。?????????????????????????????????????????
——新華網
請回答:
(1)寫出事件的名稱:圖二????????????????????????;圖三??????????????????????;圖四???????????????????;請將四幅圖片按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
(2)圖一圖二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了哪一問題?今天,外國解決該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4分)
(3)圖二這一歷史事件距今已有多少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什么時候?
(4)根據材料二思考中美兩國社會制度有何不同?材料二體現了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什么倡議?
(5)20世紀50年代,美國對華政策經歷過一系列挫折。歷史已今非昔比,中美關系發生這種變化根本原因是什么?從中你得出怎樣有益的啟示?
答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DBDC 6-10CAADB 11-15CADCA
二、非選擇題
16. (1)進行土地改革;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或三大改造)。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內亂或由毛澤東錯誤發動,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制造的政治動亂。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國有企業的改革。
(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
17. (1)依法治國;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沒有準確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忽視政體民主建設;僅依靠“政策治國”。依法治國。
(3)平反冤假錯案、加強立法及法律宣傳;初步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法可依。
18. (1)圖二:尼克松訪華(或中美關系開始正?;?
圖三:萬隆會議召開(或亞非會議召開;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圖四: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排序:圖三—圖四—圖二—圖一
(2)臺灣問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3)40年;1979年
(4)美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求同存異
(5)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弱國無外交(或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外交政策應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