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道光帝接受林則徐等人禁煙的主張是因為( ) A.鴉片摧殘人的身體 B.堅持閉關鎖國政策 C.鴉片輸入威脅清朝統治 D.整頓吏治的需要 2. 歷史學家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中寫道:“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這場戰爭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是( ) A.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 B.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興起 C.中國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3. 英法從廣州向北推進至北京,俄國從北方邊界向南推進,它們除強調經濟特權外,還強調取得領土。南北兩股勢力像一把鉗子,緊緊掐住清王朝。這描述的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4. 根據下圖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割占中國的大片領土主要集中于( ) A.東南. 西南 B.東北. 東南 C.東北. 西北 D.西北. 西南 5. 辨析下圖漫畫,請你判斷它與哪一文件有關( ) 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 C.《資治通鑒》 D.《農政全書》 6. 下圖反映的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致遠號艦艇直沖敵艦的一幕。下令采取這一壯舉的英雄人物是( ) A.關天培? B.左宗棠? C.張之洞? D.鄧世昌 7. 1899年,美國認為“外交上從來沒有比此更輝煌和更大的勝利”,“它保護了現在的利益,也將保護未來的利益”。這主要是由于( ) A.《馬關條約》的簽訂 B.“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 C.美國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 D.日本被迫放棄遼東半島 8. “紫竹林租界內,張德成大擺火牛陣,在幾十頭牛的尾巴上捆上油絮,點燃后把牛往租界猛趕”以上情節應該出現在 ( ) A. 虎門銷煙 B. 太平天國運動 C. 義和團運動 D. 國民革命運動 9. 《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共同點是( ) ①都有清政府賠款 ②都有清政府割地 ③都有開放通商口岸 ④都對中國的社會性質產生了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 李鴻章等人認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進一些西洋先進技術,就可以鎮壓人民的反抗,封建統治便可以長治久安。由此可見,洋務派籌辦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 A.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B.抵制外國經濟侵略 C.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統治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1. 19世紀中后期,我國出現一批新式學堂,開設了外語翻譯. 輪船駕駛. 天文. 測算. 軍械. 行軍布陣等課程。對這一歷史現象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 A.適應了當時中國社會變革的需求 B.培養了一批近代化的實用性人才 C.這批新式學堂均由維新派興辦 D.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 12. 下列對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民族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 B.“實業救國”成為當時的社會思潮之一 C.辛亥革命創造了條件 D.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13. 有學者說:“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這里“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的標志性事件是( ) A.虎門銷煙 B.收復新疆 C.黃海海戰 D.公車上書 14. 梁啟超的《變法通議》中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可見梁啟超認為要推行維新變法,從根本上說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舉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5. 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時期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一個缺口。這主要說明戊戌變法( ) A.維護了封建統治 B.得不到群眾支持 C.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 D.傳播了革命思想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凌青(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聯合國大使,林則徐的后人)1990年講話:……15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當前,中國再次成為毒品的受害國,希望社會各方面都來關心. 支持禁毒事業。 材料二 鴉片戰爭爆發后,中國占有天時. 地利. 人和等諸多有利因素,從當時雙方的兵力來看,中國占有絕對的優勢:清軍總兵力約80萬,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常備軍,英國只出動了一支擁有幾十艘艦船. 幾百門大炮. 一萬多士兵的侵略軍就輕而易舉的打敗了龐大的清王朝。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光輝的一幕”具體指哪一歷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鴉片戰爭時中國占有天時. 地利. 人和等諸多有利因素,為什么最后的結果卻是中國戰敗了? (3)鴉片戰爭的結果對中國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 17. 近代前期,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社會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種救國方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嚴格說來,拳匪運動可(以)說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三個救國救民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是反對西洋化. 近代化的與第一第二兩個方案是背道而馳的。拳匪的慘敗是極自然的。慘敗代價這大足(以)證(明)我民族要圖生存絕不可以開倒車。等到自強. 變法. 反動都失敗了,國人然后注意(到)孫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國救民的方案。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請回答: (1)材料中的“拳匪運動”是指義和團運動,為鎮壓這場運動,列強發動了什么戰爭? (2)材料中的“第一個方案”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的?這一方案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中的“第二個方案”是指什么?這一方案的實施在思想上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 (4)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孫中山救國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論。概括說明這一理論的實踐結果。 (5)據上述幾個救國方案的結局,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制造總局炮廠的機器房 材料二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工業企業創辦于什么運動時期,同時期該運動的口號是什么?創辦這些企業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列舉李鴻章在上述運動中創辦的兩個重要的近代企業。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二中李鴻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慨? (3)上述運動的性質是什么,你是怎樣認識這一重要運動的?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CCBCA 6-10DBCDC 11-15CADDC 二. 非選擇題 16. (1)虎門銷煙。 (2)封建制度腐朽經濟落后軍備落后軍事指揮不力。 (3)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7. (1)八國聯軍侵華。 (2)背景:在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的雙重打擊下,清朝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國家堅船利炮的威力。 措施:創辦近代企業,籌建新式海軍;興辦新式學堂,選送學生出國留學。 (3)方案:戊戌變法。 影響: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對中國社會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4)理論:三民主義。 結果: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5)啟示:近代史上地方階級. 農民階級. 資產階級都不能拯救中國。 (1)洋務運動時期,口號是“自強”。直接目的是采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增強制造業水平,提高軍備水平,實現自強的目標。(意思表達相近即可) (2)江南制造總局. 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的意思是以自強為旗幟的強軍運動,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落后局面,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意思表達相近即可) (3)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運動的目的不是將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走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