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二戰后,美國實行冷戰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遏制共產主義? ?B.?稱霸世界? C.?穩定資本主義世界?? D.?扶植反動勢力 2. 歷史漫畫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讓人在幽默中深思。圖是1947年發表于蘇聯某雜志的時政漫畫——“美國最新式戰車”:袋子上的俄文意為“財政貸款”。該漫畫喻指( ) A.社會福利制度的出臺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C.兩極格局的形成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3. “考慮到……一個有正在重新軍國主義化的西德參加的‘西歐聯盟’這樣一個新軍事集團就這樣加深戰爭的危險……決定締結本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材料中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是( ) A.《北大西洋公約》 B.《華沙條約》 C.《經濟合作互助委員會條約》 D.《歐洲聯盟條約》 4. 英國人約翰·M·梅森在《冷戰》一書中指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令人耳目一新。能夠支持這個觀點的主要史實是( ) A.馬歇爾計劃推動了西歐的復興 B.“冷戰”期間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 C.“冷戰”期間聯合國發揮的作用日益加大 D.“冷戰”期間科技領域出現重大突破 5. 下面材料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 ) A.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B.加大發展教育事業力度 C.實行“科技立國”政策 D.接受外來的經濟援助 6. 雨果曾預言“總有一天……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1993年,歐洲建立的“高一級的整體”是( ) 7. 二戰后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歷史事件是下列哪項“二戰后具有世界意義現象”的典型表現?( ) A.殖民體系的瓦解 B.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 C.對現代化進程的發展 D.民族民主運動興起的新高潮 8.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制定出比較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政治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是 ( ) A.保加利亞 B.匈牙利 C.南斯拉夫 D.羅馬尼亞 9. 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首次沖擊的是( ) A. 勃列日涅夫 B. 戈爾巴喬夫 C. 赫魯曉夫 D. 葉利欽 10. 1990年蘇聯政局動蕩的直接表現是( ) ①蘇共放棄黨的領導,實行多黨制 ②國民經濟大滑坡 ③民族矛盾爆發,民族分裂嚴重 ④蘇共黨內斗爭日趨尖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 991年底,飄揚在克里姆林宮上空的鐮刀錘子紅旗悄悄落下,取而代之的是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紅色的年輪在大國興起的舞臺上刻寫了半個多世紀。該結局是由于( ) A. 經濟危機的爆發 B. 冷戰局面的形成 C. 歐共體的建立 D. 蘇聯解體 12. 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的歷史結束的事件是( ) A.納米比亞獨立 B.埃塞俄比亞獨立 C.阿爾及利亞獨立 D.埃及獨立 13. 2014年,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巴拿馬運河迎來百年慶典。這條舉世聞名的哈水道曾長期受控于( )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巴拿馬 14. 下列有關中印兩國歷史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兩國都曾淪為西方大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獨立后,兩國都走上了社會主義民主化道路 ③當今兩國都屬于發展中國家 ④當今兩國在經濟、科技領域均取得較大成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直接引發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歷史事件是( ) A.英國對巴勒斯坦實行“委任統治” B.以色列建國 C.阿拉伯國家的建立 D.以色列占領了耶路撒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戰”爆發時,首先挑動戰爭的德國企圖用武力取得“陽光下的地盤”;“二戰”爆發時,再次首先挑動戰爭的德國企圖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 (1)德國挑起兩次大戰的原因是什么?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一戰前以德國為核心形成的軍事同盟是什么?一戰后處置戰敗的德國的會議及簽署的條約是什么? (3)一戰后建立了什么國際體系?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國駐蘇聯參贊凱南說“人們在歡呼雀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 (4)材料二中26國的聯合宣言指的是什么?文中“剛剛開始的戰爭”是指什么?它導致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政治格局? 17.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某同學在學習《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和《西歐的復興與聯合》兩目教材時,在筆記上做了如下摘錄: 資料一 例圖《1950──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 資料二 二戰后美歐經濟興起的原因 《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原因 ①二戰中,美國本土基本沒有受到戰火的直接影響,損失相對較小。 ②二戰中,美國向同盟國提供各種物資而獲利。 ③投資高漲是美國經濟繁榮的表現之一。 ④消費旺盛是美國經濟繁榮的又一重要表現。 ⑤美國經濟迅速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對經濟的調控。 ⑥科技的發展同樣為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作出了貢獻。 《西歐的復興與聯合》 ①在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下,到1950年西歐各國的經濟恢復到戰前水平。 ②經濟上的一體化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 材料三 日本成為經濟大國 日本,它的經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崛起的,而那時正是日本人口上升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時代。松下索泥本田豐田等一批大企業正好是那時涌現的。另外日本經濟發展還有些外界因素,比如世界經濟一體化在二戰后開始迅猛發展,日本政府明確提出了貿易立國的戰略,政治上完全依附美國并以此獲得先進技術和穩定的內外部環境。如此以來,經過三十年左右的近10%的經濟增長,在七十年代末已經超越德國成為資本主義的第二經濟強國。 (1)根據材料一,概括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情況和世界經濟主導力量的變化。 (2)找出并概述二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與摘錄中的哪些要素與是共性的。 (3)根據教材,補充摘錄中沒涉及的二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4)根據前面的思考,結合教材說說戰后日本經濟崛起與美歐經濟發展的不同點。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 ——尼赫魯 材料二 1991年至1996年的印度,外貿出口額從222.38億美元增至317.97億美元;改革前的80年代,外國人在印度的投資不足一億美元,1996年外國在印度的投資已達103.2億美元,增長了100多倍 ——金重遠《20世紀的歷史》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2)依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末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3)我們應當如何借鑒印度發展經濟的做法? 材料三 “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 ——阿拉法特在聯合國演講中的結束語 材料四 “這不是我個人的戰斗,也不僅是以色列領導人的戰斗。它是我們(這一地區)所有國家全體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戰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們的權利······” (4)由材料三、四可以看出,兩個領導人的觀點有什么共同之處? (5)材料三、四關注的核心問題是什么?引發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6)試述地區矛盾沖突給地區發展和世界和平帶來的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BBBB 6-10CCBCD 11-15DACDB 二、非選擇題 16.(1)對殖民地和世界霸權的爭奪;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2)三國同盟(同盟國);巴黎和會;《凡爾賽條約》。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4)《聯合國家宣言》;冷戰;兩極格局。 17. (1)該表格反映出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由美國主導到美、日、歐三分天下。 (2)二戰后美日歐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政府對經濟的調控、美國的援助、重視科技、國內或區域相對穩定。 (3)日本還有非軍事化的民主改革、重視教育、奧運經濟的刺激等。 (4)本在美國主導下進行的非軍事改革,日本民族善于學習等。 18. (1)印度獨立;二戰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英國殖民統治出現危機;英國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被迫同意印度的獨立。 (2)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3)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結合國情,制定適合本國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但過度依賴國際資本和國外市場,也增加了經濟發展的風險。 (4)都渴望和平。 (5)中東地區穩定;位置重要;歷史原因;資源、宗教、領土等問題。 (6)給當地居民正常生活帶來巨大危害;地區矛盾升級,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