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生于沛,學于泗,長于濠,鳳陽昔鐘天子氣;始為僧,繼為王,終為帝,龍興今仰圣人容。”這副對聯描寫的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漢高祖 2. 下列選項中不是明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的是( ) A.明朝后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政府不斷加派賦稅,農民又遭天災 D.歐洲殖民者的侵略 3. 1644年,遷都北京的清朝皇帝是( ) A. 努爾哈赤 B. 皇太極 C. 順治帝 D. 康熙帝 4. 鴉片戰爭前中華民族就有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下列事件不是發生在清朝前期的是( )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簽訂《尼布楚條約》 C.取得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 D.戚繼光抗倭 5. 有人說,我們今天繼承的這大塊版圖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時牢固地確定的。以下屬于康熙帝鞏固邊疆的措施是( ) A.打擊倭寇 B.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C.設立駐藏大臣 D.制定“金瓶掣簽”制度 6. 下圖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整理的資料卡片。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 ) 東南: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西南: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 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 西北:清朝設置伊犁將軍 A.君主專制的強化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C.侵略與反抗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7. 歌曲《奔赴索馬里》中唱道:“鐵血兒男,無畏征程,早有鄭和六百年;英雄水兵……重任在肩,祖國會看到我凱旋。”鄭和7次下西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分布在今天的( ) ①亞洲 ②非洲 ③歐洲 ④美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8. 文物承載著歷史。右圖是《清代開荒執照》,清朝將荒地分給流民及官兵屯種,并由官府給以印信執照。這說明清朝統治者對農業的態度是( ) A.鼓勵農村集市 B.邊境貿易繁榮 C.重視農業生產 D.商業市鎮興盛 9. “晉商北走邊疆,東渡東瀛,南達南洋,開辟出一條以山西. 河北為樞紐,北越長城. 蒙古,直達俄境西伯利亞. 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國際商道,由此步入了輝煌時期。到了清朝,晉商已成為國內勢力最雄厚的商幫。辛亥革命后晉商幾乎銷聲匿跡。”從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晉商經商的范圍非常廣 B.晉商開創的國際貿易獲利巨大 C.晉商盈利最多的一個商業行當是票號 D.晉商貿易的中樞是山西和河北 10. 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統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在位時在原有基礎上修建的( ) A.明太祖 B.順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11.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中國小說起源于古代神話傳說和先秦兩漢的史傳文學。古典小說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是在( )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12. “看我抓一把中藥服下一帖驕傲”. “讓我來調個偏方專治你媚外的內傷”這是周杰倫彈唱的中國風系列歌曲《本草綱目》中的歌詞,下列對于《本草綱目》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 B.是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寫的 C.曾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D.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3. 八年級的某學生說:“明朝的官員沒有隱私,太可怕了! ”他說的應該 是明朝實行的哪項措施帶來的后果?( ) A.設置廠衛特務機構 B.大興文字獄 C.廢除丞相 D.設軍機處 14. 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軍機處設置一事的歷史記述。根據“孤證不立”(只有一個例子不能證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學研究方法,能夠被認定的共同歷史事實是軍機處( ) 記述 出處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設軍事房,后改軍機處。”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設軍機房,十年三月改稱辦理軍事處。 《軍機大臣年表》 A.因戰事而設 B.設于雍正十年 C.強化了君權 D.設于雍正年間 15. 觀察漫畫,分析大清國不開門導致的消極影響包括( ) ①完全隔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當的經濟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國人民接觸外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 ④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引自《石匱書后集》 材料三 金江山,銀江山,闖王江山不納絹。 ——引自《明史》 請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個世紀的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中“闖王”是誰?他為什么受到人民的愛戴? (3)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過程和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所謂“八獻”就是曹操獻刀. 孫策獻玉璽. 王允獻貂蟬. 黃蓋獻苦肉. 闞澤獻降書. 龐統獻連環. 張松獻地圖. 孔明獻空城。 材料二 施耐庵寫《水滸傳》,為突出英雄打虎時的神威,親自來森林中觀虎,并找了許多有經驗的獵戶,了解他們獵虎以及與虎搏斗的情形。 材料三 (1)材料一出自我國歷史上哪部小說?作者是誰? (2)材料二成書的時間是何時?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3)材料三中的主人公是誰?反映了人民的什么精神?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故吾以為明太祖制義取士,與秦焚書無異,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則一也。 ——廖燕《明太祖論》 (1)材料一中“新科進士”是指哪一制度的創立?何時創立? (2)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述該制度的歷史作用。 (3)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CBCDB 6-10BACCD 11-15DDADB 二. 非選擇題 16. (1)17世紀明末農民起義。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規定了嚴明的軍紀,還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 (3)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尖銳。直接原因:陜西北部連年大旱。 過程: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1643年,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1644年,攻進北京城內,明朝崇禎帝自縊。 意義:推翻了統治長達276年的明朝統治。 17.(1)《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 (2)元末明初。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3)孫悟空。蔑視封建統治,敢于反抗的精神。 18.(1)科舉制度。隋朝(或隋煬帝時期)。 (2)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有利于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給社會帶來了革新氣象和創新精神。 (3)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鉗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歷史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