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765年,織布工出身的他發明了一種新式的手搖紡紗機,以其女兒的名字命名為“珍妮機”。這里的“他”指的是( ) A.凱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斯蒂芬森 2. “在17世紀,(英國)煤運輸方面的困難,曾是其作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紀30年代以后,煤就可以自己運輸自己了。”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機車發明 B.英國人口急劇增長 C.石油成為主要能源 D.近代電力工業發展 3. 在馬克思主義論壇會上,如果請你做主題發言,你應確定的主題是( ) A.文藝復興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 B.國際工人運動與科學社會主義 C.新航路開辟與野蠻的“三角貿易” D.殖民者掠奪與殖民地人民抗爭 4. 以下關于《共產黨宣言》的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 A.宣稱“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的偉大號召 B.是馬克思. 恩格斯共同起草 C.是第一部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 D.其發表標志著巴黎公社的建立 5. 下列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中,具有維護國家統一. 促進經濟發展的是( ) A.俄國1861年改革 B.日本明治維新 C.美國內戰 D.美國獨立戰爭 6. 美國獨立戰爭與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下列選項中其影響相同的是一項是( ) A.摧毀了英國殖民統治 B.廢除了黑人奴隸制 C.推動了歐洲和拉美的革命 D.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7. 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對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國面向西方,成為海上強國。之后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彼得一世在經濟方面的改革措施是( ) A.推行西歐的文明生活方式 B.大力發展工商業 C.建立各類學校. 醫院 D.建立12個“院” 8. “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跡般的俄羅斯。我不生氣!決不生氣!俄國最需要的是海域。”關于彼得一世生前創造的奇跡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鞏固了農奴制度 B.使俄國成為歐洲強國 C.使俄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 D.使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9. 日本社會中,“士”的構成包括 ( ) ①將軍 ②臺甫 ③商人 ④武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由于缺少經驗,最初日本政府不顧本國經濟發展水平和條件,不加選擇地移植外國機器設備,以致大量引進的設備報廢了。片面強調引進西方技術設備,而忽略學習西方的先進生產管理制度。結果,不少官營企業因管理不善而嚴重虧損。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明治維新推行文明開化 B.明治維新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C.明治維新加強了中央集權 D.明治維新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11. 近代歐洲文明發展之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一條罪惡之路。我國這么說的理由是因為他們在發展過程中曾經( ) ①血腥的掠奪 ②販賣黑奴 ③發動資產階級革命 ④進行改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2. 下圖是李濤同學為19世紀中期的一次民族解放運動設計的知識框架圖。圖片中的A. B之處應該填寫( ) A.英國 印度 B.英國 澳門 C.葡萄牙 委內瑞拉 D.西班牙 巴西 13. 20世紀初工業革命中誕生的“流水線生產方式”,使大批量生產汽車成為可能。為此作出突出貢獻,被稱為“汽車大王”的是( ) A.本茨 B.福特 C.萊特兄弟 D.狄塞爾 14. 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是( ) ①主要發生在基礎工業和重工業領域 ②科技含量大為提高 ③推動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④開始確立資本主義在世界的統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英國18世紀人口死亡率明顯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廠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導致上述情況發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化學工業污染嚴重 B.城市環境極其惡化 C.人口膨脹食物短缺 D.醫療技術水平下降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簡稱“世博會”)是由一個國家的政府主辦,有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展現人類在社會. 經濟. 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以來,世博會因其發展迅速而享有“經濟. 科技. 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譽。 材料二 英. 美. 德. 法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比重的變化(1870——1913年) 材料三 1913年英. 美. 德. 法殖民地面積的比較 請回答: (1)從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分析,1851年英國為何能首先舉辦世博會? (2)世博會是科技的展臺,科技成果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請列舉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交通領域內的重大發明及人物。 (3)材料二中英. 美. 德. 法工業生產情況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變化尤其使英國與德國之間矛盾重重。這一矛盾的發展致使哪兩大集團的形成?最終導致了哪一場戰爭的爆發? 17. 閱讀下列材料: “在歐洲以外靠直接掠奪. 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富,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 ——馬克思 請回答: (1)“歐洲以外”指什么地方?“宗主國”指哪些國家? (2)宗主國殖民掠奪的方式有哪些? (3)在海外,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 (4)從材料看,資本積累最重要的途徑是什么? (5)從哪里可以看出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質?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圖 材料二 恩格斯說:“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材料三 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由傳統農業社會進入到現代工業社會,人類歷史實現了從分散的地域性歷史向整體的世界歷史的重大跨越,開始可工業文明的全球擴張。 材料四 煤的大規模開采的使用,在提供動力以推動工廠的開辦和蒸汽機的運轉,并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又釋放出大量的煙塵.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質。18世紀倫敦上空出現煙霧現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曬的衣服變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還造成許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讀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中三幅圖片表現了三種機器,請說明三種機器的發明使用各有什么重大的意義? (2)兩次工業革命中分別出現了哪些新興的工業部門?(各舉一例)兩次工業革命分別廣泛使用了哪些新能源?(各舉一例) (3)請根據材料二,以工業革命為例,說明工業革命作用。 (4)結合材料四,你認為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應吸取什么經驗教訓?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ABDC 6-10DBDCD 11-15AABAB 二. 非選擇題 16. (1)政治: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建立; 經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 (2)火車——史蒂芬孫。 (3)第二次工業革命。 (4)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一戰。 17. (1)“歐洲以外”指亞. 非. 美洲的廣大地區。“宗主國”指英國. 法國. 荷蘭等殖民國家。 (2)暴力搶劫;壟斷殖民地的貿易和生產;進行不等價交換等。 (3)是建立在剝削殖民地人民基礎之上的。 (4)掠奪殖民地的財富。 (5)殖民國家對殖民地的剝削非常殘酷,直接掠奪. 奴役和殺人越貨都是常用的手段,由此奪取的財富都具有血腥的氣味。 18. (1)圖片一的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工業革命的開端;圖片二的蒸汽機使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圖片三的汽車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中一句就可以) (2)工業革命新興工業有煤炭工業. 交通工業. 機械制造工業等;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興工業有汽車工業. 石油工業. 電子工業等 ;工業革命新能源有煤炭;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能源有石油. 電力。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后,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 東方落后的局面。 (4)發展生產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或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