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最根本目的在于( ) A. 壓制禁煙運動 B. 由西方統治東方 C. 合法銷售鴉片 D. 打開中國市場 2. 鴉片戰爭后,美法兩國也趁火打劫,脅迫清政府簽訂了( ) A.《望廈條約》《虎門條約》 B.《黃埔條約》《五口通商章程》 C.《望廈條約》《黃埔條約》 D.《望廈條約》《北京條約》 3. 之所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主要是因為( ) A.起因和性質相同 B.都是英國發動的 C.結果都是清政府戰敗 D.清政府都被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4. 在中國近代史上,最先占領中國領土和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分別是( ) A.英國. 法國 B.英國. 美國 C.沙俄. 日本 D.英國. 沙俄 5. 馬克思說:“推動了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對這一分析理解正確的是( ) A.鴉片戰爭激化了中國的階級矛盾,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B.太平天國運動反對鴉片戰爭中清政府的賣國行為 C.太平天國運動以反對外國侵略為主旨 D.鴉片戰爭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源 6. 2007年4月溫總理訪日時指出:中日兩國人民長達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慘痛. 不幸的歷史所阻斷。上述材料中提到的“那一段慘痛. 不幸的歷史”是指( ) A.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中日甲午戰爭至抗日戰爭 C.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 D.鴉片戰爭至新中國成立 7. 下面漫畫描述:漁夫(日本)釣魚,遠處伸出來一只手拿著剪刀要剪掉釣線(剪刀上方寫著“歐洲的干預”),魚身寫有“遼東半島”四字。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所產生的影響是( ) A.導致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 B.引發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C.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D.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8. “義和團,起山東……只因鬼子鬧中原”的揭帖說明了義和團運動興起的重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統治腐朽 B.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C.貪官惡霸橫行鄉里 D.貧苦農民富有斗爭精神 9. 1900年,世界人民用歡呼聲,去擁抱迎接一個新世紀的到來。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卻滿懷著屈辱與悲憤進入20世紀。20世紀初,刺痛中國的事件是( ) A.天京事變太平軍損失慘重 B.俄國侵占伊犁地區 C.日本在旅順屠殺中國居民 D.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10.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1. 有人用《增廣賢文》中“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來比喻洋務運動。這里的“花”和“柳”分別指( ) A.自強. 求富 抵制西方列強的侵略 B.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 創辦中國近代工業 C.刺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開辟了中國近代化的道路 D.維護清朝統治 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12. 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了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 南通大生紗廠.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史料。據此判斷,他們探究的主題是中國近代( ) A.民主政治的進程 B.新式教育的出現 C.民族工業的發展 D.社會生活的變化 13. 梁啟超曰:“變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主張( ) A.宣揚革命 B.發展科技 C.抵御外侮 D.維新變法 14. 陳旭麓說“知識分子是民族的大腦,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們的使命。”由1 300多名舉人發起“公車上書”,要求變法圖強的歷史背景是( ) A.鴉片戰爭的炮聲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C.甲午戰爭的慘敗 D.中華民國的成立 15.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發布“上諭”,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這說明( ) A.清政府已實現教育普及 B.清政府決意廢除科舉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學子反對 D.京師大學堂已停止招生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 驕傲自滿,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的災難性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鎖反應……”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材料一中“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的災難性戰爭”有哪些?“災難性戰爭”中,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斗爭有哪些? (2)材料二的人物中,領導本國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是哪兩位?被許多南美洲國家共尊為“解放者”的是誰? (3)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分析與回答,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折說,目前借外國的力量助剿. 運糧,可以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的技藝,可以造船制炮,還可以收到永久的利益。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滅太平軍,這是第一要務。 材料二 李鴻章說:“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這是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后,李鴻章對自己辦洋務的一番感嘆。 請回答: (1)以上兩組材料反映了中國當時哪個派別的思想?他們在何時發起了什么運動?這場運動根本目的是什么? (2)據材料一說說,這一派別的口號是什么?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在運動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各寫出他們為此創辦的一個企業的名稱。 (3)從材料二看,當時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成功(或失敗)的標志是什么? (4)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這一運動。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謂“近代化”是指中國社會由古代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的過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的近代化在飽受列強欺凌. 被迫開放的環境中艱難起步…… 材料二 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 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由于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擠壓,近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腳步顯得急促而又悲壯,卻一刻也未曾停留,走過了國家自強. 變法和革命的歷程,經歷了經濟. 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 請回答: (1)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的近代化在經濟. 政治兩大領域的開啟性事件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近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認為“各種政治力量”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別? (3)回首中國近代化歷程,你有何感悟? 材料三 漢陽鐵廠 開平礦務局 材料四 翻開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的歷史……人們發現溫和的改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現實,必須徹底埋葬舊制度。于是人們舉起義旗,發動革命推翻舊王朝,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然而這場革命引起的變化畢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個社會卻依然籠罩在傳統文化氛圍中。 回答: (1)材料三中的兩個企業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創辦的?此類企業的創辦在當時起到了什么積極作用? (2)材料四中所說的“改良”和“革命”分別指什么?近代先進的中國人為沖破傳統文化氛圍的束縛而掀起的運動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CADA 6-10BCBDA 11-15DCDCB 二. 非選擇題 16. (1)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林則徐虎門銷煙.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左宗棠抗擊沙俄收復新疆的斗爭. 鄧世昌甲午海戰中抗擊日軍的斗爭.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 (2)華盛頓. 章西女王。玻利瓦爾。 (3)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團結就是力量;落后就要挨打;殖民地人民具有抵御外侮的堅定決心。(答出一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且符合題意的也可) 17. (1)洋務派;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通過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2)自強;求富;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創辦近代民用企業;安慶內軍械所. 江南制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答對其中之一即可)輪船招商局. 開平礦務局. 漢陽鐵廠(答對其中之一即可)。 (3)沒有;標志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4)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啟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為民族自強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18. (1)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2)洋務派. 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 (3)感悟: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階級. 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意思相近即可) (4)洋務運動;作用: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5)戊戌變法(或維新變法. 百日維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答五四運動或五四運動后的新文化運動亦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