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習近平主席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2018年4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用身軀堵槍眼,為部隊開辟通路”的特級英雄黃繼光的英勇事跡發生在( ) A.北伐戰爭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 2.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農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A.國家土地所有制 B.農民土地所有制 C.集體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 3. 下圖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變化柱狀圖。其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動 C.三大改造的進行 D.一五計劃的實施 4. 十九屆中央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修改憲法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 ) A.1949年《共同綱領》 B.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5. 1953年春,河南安陽的一個村支部書記表示:“我是共產黨員,家里再困難,三天不吃飯,也要帶領大家把社辦下去,決不向困難低頭。”他所說的“社”是指( ) A.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B.農業生產合作社 C.農村信用社 D.農村供銷社 6. 中共八大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下列關于中共八大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把我國盡快的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②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③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未能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7. 文化大革命”中國家主席劉少奇遭受了殘酷迫害,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動亂和災難 ②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 ④加強了民主與法制建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 聯系與比較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學用這一方法比較中國共產黨的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得出下列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有( ) ①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 ②都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③都確定經濟建設為黨的工作重點 ④都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9.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如表安徽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年三大步,最終告別貧困的原因是( ) A.實行土地改革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10. 前世界銀行駐華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曾講道:“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這一認識得出的主要依據是中國( ) A.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建立了經濟特區 C.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11. 下圖是中國南方某市市政府門前的一座標志性雕像,名為“拓荒牛”,蘊含的是“開拓創新”的精神。這座城市在改革開放中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這座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廈門 1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落實好,關鍵是幫助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一重要論述和重大要求為我們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科學指導。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下列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中,不正確的是( ) A.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B.在所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 C.實施的前提是國家的統一領導 D.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 13. 20世紀中國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殖民地殘痕。澳門回歸祖國的偉大時刻是( ) A.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7年7月1日; 14. 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動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臺灣調整“三不”政策 ②連戰訪問中國大陸 ③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④“九二共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5. 觀察下圖示,可以填入的選項是( ) A.第26屆聯大 B.田中角榮訪華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 D.毛澤東與斯大林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惡痛絕】 材料一 如圖所示。 (1)材料一與解放前的哪一經濟制度有關?這一制度給新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為此,黨和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確】 材料二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 歡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畫與哪一事件有關?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設想一下,“農民”回家鄉后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意義篇——農民翻身 鞏固政權】 (4)結合土地改革的意義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實現了嗎?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請再舉出兩項鞏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權的措施。 17. 中國共產黨八大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兩次重要的歷史性會議。 請回答: (1)這兩次會議在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哪些相同決策? (2)這兩次會議的召開分別具有哪些重要的歷史意義? (3)這兩次會議為什么能夠在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上作出正確的決策。(回答出一條即可)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國家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從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支援,1979年,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額外補貼40億元,以后每年遞增10%。2001年以來,國家共投資1 000多億元用于西部建設,改善西部生態環境,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 材料三 近年來,一小撮分裂分子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襲擊事件,以達到分裂祖國的目的,嚴重威脅各族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破壞了黨的民族政策。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國的一項什么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有什么意義? (2)從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3)對少數分裂分子的暴力恐怖行為,你是如何認識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BDBB 6-10DABCD 11-15ABABB 二、非選擇題 16.(1)制度: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影響: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措施:土地改革。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事件:土地改革。變化:分到土地、農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4)實現了。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7.(1)都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決策。 (2)中國共產黨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回答揭開了大規模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序幕、為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也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 (3)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正確把握了當時的國情、正確認識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等。 18.(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2)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問題,對少數民族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政策;加快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并從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援助;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3)手段殘忍、危害社會秩序、破壞社會安定和諧、嚴重破壞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損害人民利益、行為不得人心、陰謀不會得逞等。(答出任意一點,言之有理,觀點正確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