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2 經濟全球化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當今,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根本力量是( ) A.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的增長 B.跨國公司的出現 C.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 D.國際分工合作的加強 2.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最直接的推動資本和技術全球化發展的力量是( ) A.私人資本家 B.銀行家 C.跨國公司 D.各國政府 3. 下列大事年表反映出世界的發展趨勢是( ) A.單極化 B.信息化 C.政治多極化 D.經濟全球化 4. 2013年,中國同周邊國家貿易額由上世紀末的1000多億美元增至13萬億美元,已成為眾多周邊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重要投資來源地。這反映當今世界呈現( ? ??) A.?經濟全球化特征?????????????B.?社會信息化特征????????????? C.?區域集團化特征?????????????D.?文化多樣化特征 5.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因為通訊和交通越來越方便。沒有國家可以孤立存在。”“……這個世界上……這樣的舞臺,使各國的命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世界經濟海洋中的孤島。”這兩則材料說明經濟全球化( ? ??) A.?沖擊了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主權????????????????????????????? B.?使得各國經濟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 C.?帶來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 D.?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6. “它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協調當今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這里的“它”是指( ) A.?共產主義者同盟???????????B.?亞太經合組織??????????????????? C.?歐洲聯盟??????????????????? D.?世界貿易組織 7. 閱讀“戰后世界關稅和貿易發展情況變化趨勢圖”,導致世界關稅平均水平在不斷下降,世界貿易總額在持續增長的直接原因是( ) A.聯合國的成立 B.歐盟的成立 C.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D.馬歇爾計劃的推動 8. “它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協調當今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這里的“它”是指( ) A.共產主義者同盟 B.亞太經合組織 C.歐洲聯盟 D.世界貿易組織 9. 下列事件發生在1995年的是( ) A.東南亞金融危機 B.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第九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領導人會議 10. 下列關于世界貿易組織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成立于1993年 ②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③希望通過開放市場和公平交易,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 ④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其中的一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 下面____國際組織的出現反映了歐洲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式已經影響了其他地區的發展方向。( ) A.聯合國 B.世界貿易組織 C.北約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2. 2001年11月,中國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正式加入了成立于1995年、英文縮寫為WTO的全球性經濟組織。這個組織的名稱是( ) A.聯合國 B.歐洲聯盟 C.世界貿易組織 D.北約組織 13. 小明是一個集郵愛好者,他有一張不小心被污損的郵票(見下圖)。根據相關信息推斷,郵票上被污損部分的內容應該是( ) A.世界衛生 B.世界石油 C.世界貿易 D.世界經濟 14. 觀察以下兩幅圖片,相關的解釋正確的是( ) 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會議 A.中國積極參與和推進新型的區域合作模式 B.中國是兩大組織的創始會員國 C.兩個組織的合作都已滲透到軍事領域 D.新時期中國由不結盟走向結盟 15. 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滋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該組織的成立說明了( ) ①它是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 ②進一步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 ③有利于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 ④是中國迄今舉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我們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隨著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國卻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的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19世紀末,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科技、新發明、新理論層出不窮。……工業革命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材料三 “由于現代高科技發展迅猛,信息化、知識化程度加快,使生產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場經濟席卷全球,跨國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出現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 (1)材料一中英國所發生的哪場變革指的是什么?它將人類帶入了什么時代? (2)材料二描述了哪次工業革命?請舉出一例這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領域的新發明。 (3)材料三所描述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帶來了什么影響? (4)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突出特點? 17. 美國蘋果公司是世界著名跨國公司,產業遍布全球,其高新電子產品如iPhone手機等更是備受年輕人的青睞。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iPhone手機部分零部件生產情況簡表 廠商/合作者 蘋果(美國) 東芝(日本) 三星(韓國) 英飛凌(德國) 富士康(中國) 產品/服務 設計 閃存、觸摸屏 應用處理器 相機組件GPS接收器 組裝 材料二 2011年,央視“新聞調查”欄目專題報道,蘋果公司在中國代工企業眾多,分布在從沿海到內地的諸多省份。然而,這些蘋果代工企業也帶來了觸目驚心的污染問題,如武漢名幸有限公司代工蘋果電子元器件,排放重金屬污水,污染南太子湖;蘇州可勝科技公司代工觸摸屏,排放刺激性氣體,影響居民生活…… 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 (2)依據材料二,歸納寫出蘋果公司給中國帶來的雙重影響。 (3)面對經驗和教訓,請你談談中國應該怎樣應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18.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日益相互依存、命運與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伙伴,以發展歐洲新興的資本主義。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則是復雜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領,可以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 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從英國先后擴展到法、德、美等許多國家。工業革命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使資本主義工業國到世界各地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把許多殖民地國家和地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使之成為經濟附庸,世界市場體系初步形成。19世紀70年代后,工業革命進入新的時期,造成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資本主義各國爭先恐后地爭奪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以便為本國經濟發展獲得更多的市場,20世紀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畢,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材料三 西歐六國在20世紀50年代創建了共同市場,從那時起到21世紀開始之際,歐洲統一進程成就顯著。1957年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1965年成長為歐洲共同體,1991年簽署《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后進而發展成歐洲聯盟……自愿采用一種共同貨幣……提出繼續發展共同的外交與防務政策.……即使如現在這個樣子,也已經成為經濟與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歐洲已經為之大變。在經歷了延續幾個世紀的戰爭歲月以后,歐洲大陸已經到達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很難想象幾個主要國家之間再有戰爭。 ——(美)R·R·帕爾默著《現代世界史》 材料四 “一帶一路”(英文:TheBeltand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的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材料五 這是推動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持久繁榮的宏偉愿景……2017年3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國理念贏得世界認同,中國智慧日益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中國謀,也為世界謀,奏響合作共贏的時代強音,匯聚起和平發展的磅礴力量!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什么?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中的“共同貨幣”指的是哪一種貨幣?根據材料說明“很難想象幾個主要國家之間再有戰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據材料說出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指出我國應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4)依據材料指出中國為推動人類社會共同發展貢獻了什么新理念?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CDAB 6-10DCDBB 11-15BCCAA 二、非選擇題 16. (1)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汽車或飛機。 (3)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步減少,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互相競爭,使發展中國家在競爭者處于不利地位;跨國公司的發展不僅是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刻的變化,也影響世界文化的多元發展,引起一系列世界性的社會、文化、政治新問題。 (4)技術革命群體化、科技社會化和發展進程高速化。 17. (1)全球化趨勢 (2)機遇: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挑戰:由于中國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可能處于不利地位(如發達國家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可能轉移到中國 來;國際經濟風險可能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一些西方國家可能會以“人權”等政治問題要挾中國,牽制中國對外經濟交流與發展。 (3)中國應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同時,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以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18. (1)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因素: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國家擴張;世界市場的形成。 (2)歐元。原因:歐洲政治經濟的聯合(或歐洲一體化的加深)。 (3)目的: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措施: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堅持合作共享的發展理念等。 (4)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或“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