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20世紀初的世界與中國第二課 辛亥革命第2節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混戰一、判斷并改錯1.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標志著清朝覆亡。2.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是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的標志是保路運動興起。4.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中國進入了中華民國時期。5.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浙江由奉系軍閥所控制。二、選擇題2019年12月,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作為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必將贏得這場攻堅戰的勝利!據此回答1-2題。1.“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這座英雄城市見證的事件( )①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②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③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辛亥革命爆發后,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成立湖北軍政府,之后獨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國。右圖中首先脫離清政府獨立的是( )A.a省B.b省C.c省D.d省3.右圖是某史書第十二章的目錄,下列選項中最適合做該章標題的是…………( )A.走向共和B.軍閥割據C.君主立憲D.國家統一4.蔡元培先生給孫中山先生的挽聯中寫道:“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由此可見,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是( )A.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B.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C.推動了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D.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5.20世紀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為時代新聲。歌詞唱道:“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詞中的“舊邦新造”是指( )A.維新法令的頒布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C.新文化運動的興起D.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6.某學者指出:“這次革命的目標是: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國歷史從帝制走向共和。”下列選項最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自強求富B.維新變法C.民主科學D.三民主義7.右圖雜志《革命》(第四期)發行時間按公元紀年換算為( )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8.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辛亥革命( )A.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D.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9.1916年,北京街頭出現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袁世凱死了”,下聯是“中國人民萬歲”。圍觀者說:“上下聯對不起來。”作者說:“袁世凱就是對不起中國人民。”作者這樣說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凱( )篡奪革命果實B.鎮壓二次革命C.出賣了維新派D.公然復辟帝制10.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后,中國進入( )A.北洋政府統治時期B.中華民國時期C.南京國民政府時期D.中華帝國時期11.1914年,歐洲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趁機提出“二十一條”,企圖侵占山東的帝國主義國家是( )A.日本B.美國C.俄國D.奧匈帝國12.圖片是“看得見”的歷史。右圖記錄了北洋政府的歷史活動。從圖中我們可以直接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①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成果 ②帝國主義列強支持袁世凱 ③封建制度宣告結束 ④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采取的措施有( )①將臨時政府遷往北京②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③委任自己的親信為內閣總理④想辦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三、非選擇題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要革命的,這時可以革了,過了這時就沒有命了。”——摘自陳天華《警世鐘》(1903年)(1)以陳天華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為什么在當時發出了這樣的吶喊?請結合20世紀初中國的局勢加以說明。(4分)(2)請列舉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的史實兩例。(2分)材料二:(《中華民國禮制》摘錄(1912年8月17日)第一條 男子禮為脫帽鞠躬。第二條 慶典、祀典、婚禮、喪禮、聘問,用脫帽三鞠躬禮。第三條 公宴、公禮及尋常慶吊、交際宴會,用脫帽一鞠躬禮。第四條 尋常相見,用脫帽禮。…………第六條 女子用禮,適用第二、第三條之規定,但不脫帽。尋常相見,用一鞠躬禮。第七條 本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摘錄(1912年3月11日)第一章 總綱第一條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二章 人民…………第五條 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第六條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3)文件反映出革命黨人對政治和社會生活的進步主張。請運用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兩個文件所反映出的革命黨人的相關進步主張。(4分)2.(8分)史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閱讀史料,回答問題。史料一: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但是樹斷了,樹墩還在,一般的樹只要樹墩還在,還是可以萌發的。——《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1)如何理解洋務運動只“剪斷了一些枝葉”?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又是如何將“大樹”砍斷的?(6分)史料二:要帝制不再發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穩……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陳獨秀《舊思想與國體問題》(2)綜合以上內容,指出我們在運用史料評價歷史事件時應注意的事項。(2分)3.(12分)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在學習“辛亥革命”章節時找到以下材料,請回答問題。材料一:圖片中的辛亥革命(1)由圖1可知,當時中國處于怎樣的局面?當時浙江處于哪個軍閥的勢力范圍?(3分)(2)“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也有它失敗的地方。”根據圖2、圖3的信息,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材料二:調查報告中的辛亥革命1913年對300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他們崇拜的人物依次為:孔子、孟子、孫中山……以下是歷史學習小組成員的討論:甲:中小學生崇拜孫中山,說明辛亥革命后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乙:你看這些學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說明辛亥革命后社會變化不大。丙:沒那么簡單。他們為什么既崇拜孫中山又崇拜孔孟呢?(3)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理解甲、乙兩同學的說法?丙同學為什么說“沒那么簡單”?(5分)參考答案第2節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混戰一、判斷并改錯1.錯。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下詔退位標志著清朝覆亡。2.錯。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統治,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錯。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是保路運動。辛亥革命的標志是武昌起義。4.錯。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中國進入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5.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浙江由皖系軍閥所控制。二、選擇題1.B 2.A 3.A 4.B 5.B 6.D 7.B 8.A 9.D10.A 11.A 12.A 13.C三、非選擇題1.(1)20世紀初的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2分)政治上:《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腐朽不堪。經濟上: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掠奪,進一步控制中國。(2分)(2)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1分)武昌起義。(1分)(其他符合題意也可)(3)從中可以看出革命黨人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崇尚民主共和,反對封建專制;移風易俗,追求男女平等、人人平等,反對封建等級思想。2.(1)因為洋務運動只引進西方先進技術。(2分) 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分)(2)要搜集和運用不同的史料進行有理有據地評價;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3.(1)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軍閥割據混戰。(1分) 當時浙江處于皖系軍閥的勢力范圍。(2分)(2)“勝利”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推動了思想解放,促進了社會習俗的改變。(2分)“失敗”是指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割據混戰,整個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政局動蕩不安,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分)(3)甲同學的說法表明辛亥革命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體,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或: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分)乙同學的說法說明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舊文化舊道德的毒害沒有徹底滌蕩,傳統仍有很大影響。(2分) “沒那么簡單”說明當時的社會正處于新舊并呈、多元發展之中。(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