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講學稿(小組合作)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講學稿(小組合作)

資源簡介

課題:4.8電路連接 課時: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人: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1.能根據所學知識對并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關系進行猜想。
2.能用實驗方法得到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關系式。
3.能應用歐姆定律推導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4.能根據并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進行計算。
【重難點分析】
并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的運用。
【學法指導】
識記并聯電路中電流關系、電壓關系和電阻關系以及歐姆定律是解題的關鍵。
【學習過程】
學習內容一:并聯電路的特點。
1.并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研究串聯電流的特點。按照右圖連接電路,并用電流表測出燈L1、燈L2兩條支路和干路上的電流。
I= ,I1= ,I2=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串聯電路中電流值之間的關系為
2.并聯電路中的電壓特點:
測出燈L1和燈L2兩端的電壓和兩燈的總電壓。
U1= ,U2= , U總 =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串聯電路中電壓值之間的關系為
3.并聯電路中的電阻關系是:
歐姆定律
由此推理我們可以得出并聯電路中電阻之間的關系是
4.比例關系:
電流之比為=
電壓之比為=
學習內容二:并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的運用。
1.如圖,燈L1的電阻為R1,燈L2的電阻為R2,且R1>R2。閉合開關,導線a、b、c中電流的大小是( )
A.a中的電流最大 B.b中的電流最大
C.c中的電流最大 D.一樣大
3.如圖所示,巳知電源電壓為6V,電阻R1為10Ω。閉合開關后,電流表示數為1A,則R2=______Ω,通過R2的電流等于________A。
4.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當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變小
B.電流表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不變
C.電流表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大
D.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不變
5.如圖(a)所示,當開關S閉合時,兩只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由(b)、(c)兩圖讀得,則電燈L1中的電流是( )
A、0.8A    B、0.16A    C、0.52A    D、1.28A
6.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電阻R1=30Ω,電流表A1的示數為0.4A,A2的示數為0.8A,求電源電壓和R2的阻值各為多少?
7.如圖所示,將兩個電阻R1與R2并聯后接在電壓為24 V的電源上,開關S閉合后干路電流為2A,通過電阻R1的電流是1.2A,求:R1與R2的阻值分別為多大?
8.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根據右圖連接好實物,用電流表分別測出I、I1、I2的電流,改變電源電壓,重復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
(2)該同學根據實驗得出結論: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為支路電流的2倍。該實驗有不完善之處,請你提出改進的建議: 。
PAGE課題: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 課時:一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人:楊學燦 車宇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⒈了解氣候的概念及影響氣候的因素。
⒉了解緯度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⒊理解比熱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質比熱的差異。
⒋理解陸地和海洋比熱的不同對氣溫的影響。
⒌理解地形因素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⒍了解季風的概念,理解我國季風的形成原理。
【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內容較難,特別是對比熱的理解上難度較大,而且比熱在初三的學習仍將用到,因此掌握比熱的含義相當作用,應該將較多的建立來理解比熱的概念。
【重難點分析】
重點: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哪些?判斷具體地區出現氣候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難點:海洋和陸地的性質(物質的比熱)對氣候的影響。季風的形成。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⒈復習回顧
⑴.大氣壓強的大小與氣體的密度有關,密度越大,氣壓 ;密度越小,氣壓 。
⑵.風是從 區流向 區的。 ( )
⑶.降水的條件有

⒉預習新知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
比熱是指 ,可以用符號 表示。
比熱的單位是 ,讀作 ,可以用符號 來表示。
冰的比熱是2.1×103焦/(千克·℃)表示
⑸.季風是指 。
⒊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活動與探究一:氣候與天氣
對比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說出氣候與天氣的區別。
活動與探究二:緯度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對氣候產生影響的原因是什么?
活動與探究三:海洋和陸地性質(海陸熱力性質)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比熱概念的建立
我們知道物質在吸收熱量后溫度會上升,而且不同質量的相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溫度的變化是 的(填“相同”或“不同”)。你能舉例說明么?
那么相同質量的不同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溫度變化是否相同呢?
閱讀課本P76頁活動,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控制哪些量相同?如何保證兩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
完成課本P77頁填空。
實驗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二.比熱的理解
閱讀課本P77頁“幾種物質的比熱”表,回答問題
1.比熱最大的物質是 ,它的比熱值是
2.同一物質是否有可能有不同的比熱
3.不同物質的比熱一般不同,請找出煤油、砂石和水的比熱。并說出其所表示的含義。
煤油
砂石

4.溫度變化與比熱的關系:
4.2×103焦的熱量能使1千克煤油溫度升高 ℃
4.2×103焦的熱量能使1千克砂石溫度升高 ℃
4.2×103焦的熱量能使1千克水溫度升高 ℃
由此可知,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它升高的溫度與物質的 有關,(關系如何)
1千克煤油放出4.2×103焦的熱量時,煤油的溫度降低 ℃
1千克砂石放出4.2×103焦的熱量時,煤油的溫度降低 ℃
1千克水放出4.2×103焦的熱量時,煤油的溫度降低 ℃
由此可知,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放出相同的熱量,它降低的溫度與物質的 有關,(關系如何)
總結:
物質溫度的變化(升高或降低)與物質的 有關, 越大,溫度變化越 。所有物質中,水的溫度變化最 (填“大”或“小”)
三.海洋和陸地性質差異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1.根據以上的結論,說說海洋和陸地會對氣溫產生什么影響。閱讀課本P78頁圖2-51,驗證你的想法。
2.海洋和陸地的性質對降水的影響。
活動與探究四: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1.地形對氣溫的影響
在對流層,大氣溫度隨著高度的升高而 ,因此地形也會對氣溫產生影響,一般山頂的氣溫 (填“較高”或“較低”,下同),山腳的氣溫
氣溫隨高度的變化規律:在對流層,地面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會下降約
2.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山地的迎風坡和背風坡降水不同:迎風坡降水 ,背風坡降水 (填“較多”或“較少”,上同)
你能根據降水的條件來解釋為什么迎風坡和背風坡降水量不同么?
活動與探究五 季風對氣候的影響
1.季風的概念:
2.請用對流的知識解釋季風形成的原因。
3.季風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三、課堂達標檢測
1.下列描述中,前者屬天氣、后者屬氣候的選項是
A長夏無冬,有時有小雨 B.陰轉多云,四季如春
C.終年高溫,冬暖夏涼 D.狂風暴雨,雷電交加
2.2010 年 4 月14 日晨,青海省玉樹縣發生地震,地震后,當地又出現大范圍的降雪降溫    (選填“天氣”或“氣候” ) ,給救災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3.炎熱的夏天中午,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海濱浴場沙灘上沙子的溫度升高,而海水的溫度明顯低于沙灘的溫度,其原因是
4. 如圖所示,A地海拔200米,B、C兩地海拔2200米。且A處長年吹東風,則:
(1)B對A的相對高度為__________。A和B相比,氣溫較高的是___________地。
(2)B和C地相比,降水較多的是_________地,判斷理由是B地位于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
5.為了探究不同液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在四只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樣的加熱器加熱。下表是他們的實驗紀錄,根據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
燒杯號 液 體 質量(克) 初溫(℃) 末溫(℃) 加熱時間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較______(填燒杯號)燒杯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質量和升高溫度相同時,不同物質吸收的熱量不同。
(2)分析上表,然后綜合可得出,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_________有關系。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課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三)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涵義;
2、會進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3、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方法。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學習,使學生接受事物的相互聯系。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觀察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
【學法指導】
實驗探究、小組討論,會配制一定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溶液。
【重難點分析】
重點:溶液中溶質質量的計算。
難點: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相關計算。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復習回顧
1、溶解度:在 下,某物質在 中達到 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溶有較多溶質的溶液稱為 溶液,溶有較少溶質的溶液稱為 溶液。
3、濃溶液 是飽和溶液,稀溶液 是不飽和溶液。在同一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 比它的不飽和溶液要濃一些。(填“一定”或“不一定”)
(2)預習新知
1、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量的 里所含 的量。
公式:
2、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溶質的質量分數
1、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
的量。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2、溶質的質量分數 沒有 單位,是一個比值,常用百分數表示。
3、求溶質的質量分數時,溶液不一定要飽和。既可求不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也可求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
(二)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50克
實驗器材:氯化鈉一瓶、藥匙、天平和砝碼、燒杯、水、量筒、兩張相同的紙、玻璃棒
實驗步驟:
(1)計算。食鹽的質量是5克,水的質量為45克即45毫升
(2)稱量。用天平稱出食鹽的質量。(先調節天平平衡,在天平盤上各放一張相同的紙,在天平右盤放上5克砝碼,在左盤加放食鹽直到天平平衡);用量筒量出45毫升的水。
(3)溶解。把稱出的5克食鹽倒入燒杯中,然后把45毫升水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
三、課堂達標檢測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
PAGE課題:大氣的壓強(一)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車宇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 知識與技能
1、能例舉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現象和生活實例,
2、并能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現象。
Ⅱ. 過程與方法
觀察跟大氣壓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是一種客觀存在。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法指導】
1、注意發揮每個實驗環節在探究活動中的效能。
2、問題的生活化和實驗的拓展。
【重難點分析】
重點:大氣壓存在的證明。
難點: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現象。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復習回顧(前面已學的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
(1)、浮力:浸在 (或 )中的物體受到的 (或 ) 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液體對容器底部和 都有壓強;一切液體的 都存在著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 。
2、預習新知
(1)、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 ,而且說明大氣壓是 的。
(2)、一切抽吸液體的過程,其實都是 將液體“壓”上來的過程。
(3)、大氣壓的方向: 。
3、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思考和討論:1、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其向上的浮力;一切液體內部都存在壓強,那么氣體內部是否也存在壓強呢?
【活動一】探究大氣壓強的存在
1、出示玻璃管,將空杯置管的下方,然后向管內倒水,可看到水從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緊緊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內注水,至滿。
【思考】為什么水不會從下面流出?
【結論】
3、左手拿管不變,同時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將管倒置。
4、接著慢慢移開右手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讓學生猜測現象。
【現象】
【思考】為什么水不會從下面流出?
5、松開左手手指,水應聲落下。
【結論】
列舉生活中的大氣壓:
【活動二】探究大氣壓強的方向
玻璃杯裝滿水用紙片擋住,倒立玻璃杯。
向空礦泉水瓶中注入熱水,然后倒出觀察現象。
【結論】
【活動三】探究抽吸液體的過程,其實都是大氣壓強將液體“壓”上來的過程。
用一根硬質吸管吸玻璃瓶中橡皮塞密封的一瓶飲料。
【現象】
拔出橡皮塞后,用同一根硬質吸管吸。
【現象】
【結論】
同學們,那么你們知道是誰最先發現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嗎?
【活動四】馬德堡半球實驗
【結論】這個實驗說明了 。
課堂達標檢測
1、下列現象跟大氣壓無關的是( )
  A.膠頭滴管中的液體不會掉下來;
  B.將兩個塑料衣鉤的塑料皮碗對壓擠出里面的空氣后,必須用很大的力才能將兩個皮碗分開;
C.給病人打針后,先把針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然后把針頭插入藥液中,提起活塞,藥液就能進入管中;
D.有一麥管上段做成喇叭口,口上方放一粒豌豆,對著麥管吹氣,可看到豌豆懸于喇叭口上方翻動而不會掉落下。
2、自來水筆吸墨水時,把筆上的彈簧片按下后松開,墨水吸進橡皮管內,原因是 ( )
A. 彈簧片彈力作用的結果 B.橡皮管有吸引力
C. 手對橡皮管有壓力 D.管外墨水面上大氣壓大于管內氣壓
3、下列現象中沒有利用大氣壓強的是( )
A. 把藥液注射進肌肉里 B.用吸管吸瓶中的飲料
C. 茶壺上留有小孔 D.利用離心泵抽水
4、把杯子裝滿水,用紙片蓋住,用手按住紙片,將杯子倒過來,放開按住紙片的手,發現紙片不會掉下來,杯子里的水也流不出來,這是因為 ( )
A. 紙被粘住了 B.杯子對水有吸引力
C. 地球對水的吸引力被擋住了 D.大氣對紙片有向上的壓力
5、用嘴吸裝礦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會變塌,空塑料瓶變塌的原因是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下列可以表明大氣壓強存在的現象是( )
A. 高壓鍋煮飯會噴氣 B.開水沸騰時水中會形成大量氣泡
C. 真空包裝的食品袋緊貼在食品上 D.醫生給患者注射藥液要推活塞
2、將燒熱的易拉罐,口朝下放入水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 )
A、易拉罐被壓扁,體積變小 B、易拉罐的體積變大
C、水進入易拉罐,使易拉罐破裂 D、水沸騰,易拉罐體積不變
3、氫氣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自動破裂,其原因是 ( )
A、高空中的大氣壓強變大,把氣球壓破
B、氣球被太陽曬破
C、高空中的大氣壓強小,氣球向外膨脹,把氣球脹破
D、高空中氣溫低,氣球自身收縮
5、把充滿水的啤酒瓶倒立在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離開水面之前,瓶內露出水面的部分將( )
A、充滿水 B、有水,但不滿
C、瓶中無水 D、瓶內外水面始終保持相平
6、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存在大氣壓的是 ( )
A. 堵上茶壺蓋上的小孔茶壺里的水不容易倒出來
B.用吸管能從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C. 用抽氣機抽出燈泡中的空氣
D.醫生提起針管里的活塞,使藥液通過針頭進入針管課題:水的壓強(三) 課時:第3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利用探究的方法知道液體壓強跟哪些因素有關。
2、研究水內部壓強的特點。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的能力。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法指導】
熟練使用壓強計,實驗探究水內部壓強特點。
【重難點分析】
重點:用壓強計探究水的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
難點:用壓強計探究水的壓強的特點的實驗操作。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復習回顧
(1)、壓強是表示壓力 的物理量;運用公式進行計算時應注意:
①、壓強的大小是由壓力和受力面積共同決定的。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強與壓力成 ,壓力一定時,壓強與受力面積成 。
②、受力面積不是指物體的表面積,而是指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直接接觸的那部分接觸面積。
③、此公式適用于固、液、氣體的壓強計算。
(2)斧頭的刃越鋒利,越容易劈開木頭。這是因為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減小_____增大了_______的緣故。
(3)一位同學赤腳在松花江邊的濕地上漫步,他觀察到雙腳陷入松軟的泥土中,用力拔起一只腳時,另一只腳卻陷得更深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赤足走在布滿鵝卵石的海灘上時感到腳底不舒服,這是由于腳底跟地面的接觸面積_________,從而使腳底受到的壓強________造成的。
2.預習知新:
(1)水和其他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都會產生壓強,深度越大,壓強_______。
(2)跟水一樣,一切液體的內部都存在著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______;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______。進一步的實驗發現,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______有關,_______越大,壓強越大。
3.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自主嘗試
問: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 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
1.應用探究
帕斯卡裂桶實驗
活動一:在一段塑料管的下端的出水口上蒙上橡皮模。將水注入管內過程中,觀察橡皮膜有什么變化呢?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二:在一段塑料管側壁的出水口上蒙上橡皮模。將水注入管內過程中,觀察橡皮膜有什么變化呢?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大量實驗表明,水和其他液體對容器的______和______都會產生壓強,深度越大,壓強______。
2.應用探究
1、提問:水的內部有壓強嗎?
2、猜想:你認為水內部的壓強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觀察壓強計的結構:用大拇指壓一下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看看U形管
左右兩管內液面的位置有什么變化?手指加重壓橡皮膜,看看U形管左右兩液
面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2)說說壓強計對探究水內部壓強的特點有什么作用?
設計試驗方案,檢驗假設
(1)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個方向,各個深度是否會有壓強?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響液體內部的壓強大小有哪些因素
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以下是某同學得出的實驗數據
序號 深度(cm) 橡皮模方向 壓強計左右液面高度差(mm)
鹽水 水 酒精
1 3 朝上 50 40 30
2 3 朝下 50 40 30
3 3 朝側面 50 40 30
4 6 朝上 70 60 50
5 9 朝上 90 80 70
請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
(1)比較序號1、2、3的三組數據,對于同種液體可得出
結論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較序號1、4、5的三組數據,對于同種液體可得出
結論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不同液體的高度差,可得出
結論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對同一液體,液體的壓強只與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多少無關.(注意:深度是指液體內部某點到自由液面的豎直距離,而不是到容器底面的距離)。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找
來一個大木桶,裝滿水,蓋上蓋,封閉好.他在桶蓋上插了一根細
長的管子,從樓房的陽臺上向細管里灌水,結果只用了幾杯水就把
水桶壓破了
討論:游泳時,當你站在齊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覺?
三、課堂達標檢測
1、如圖,容器上有三個開口,都抱扎上橡皮膜。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橡皮膜不同程度地向外凸出。從圖中所示實驗現象可以得出關于液體產生壓強的部位和大小的兩條特征是:
(1)C處橡皮膜凸出表明液體對容器______有壓強;A、B處橡皮膜凸出
表明液體對容器_____有壓強。
(2)B處橡皮膜比A處凸出得多,表明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______。如果將容器中的水換成同樣深度的酒精,會發現各橡皮膜的凸出程度都比原來小,這表明在同樣深度下,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______。
2、如圖:密封的長方體容器中盛有水,分別以A、B兩種形式放置,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 ,則PA_____PB (填“>”或“<”或“=”)
3.用液體壓強的特點解釋下列現象:
(l)水庫大壩總是造成上窄下寬.
(2)深水炸彈到了一定的深度會自動爆炸.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判斷
(1).同一深度處,液體向下的壓強大于向上的壓強.( )
(2).因為液體壓強是液體受重力作用而產生的,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所以容器內任一點只受到向下的壓強.( )
2.如圖四個容器內都裝有水,且液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則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大小怎樣( )
A.(1)最大
B.(2)最大
C.(3)最大
D.一樣大
3、盛有液體的玻璃管傾斜時,液體對管底的壓強怎么變化?
4、將同一壓強計的金屬盒先后放入甲、乙兩種液體中,現象如圖7所示。這兩種液體的密度大小關系是 ( )
A.甲液體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體的密度 B.甲液體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體的密度
C.甲液體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D.無法判斷
5、小明做“研究液體的壓強”實驗時得到的幾組數據如下表:
序號 液體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壓強計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水 5 朝上 4.8
2 水 5 朝下 4.8
3 水 5 朝側面 4.8
4 水 10 朝側面 9.5
5 水 15 朝側面 14.2
6 酒精 15 朝側面 11.4
根據表中的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序號為1、2、3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序號為3、4、5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序號為5、6的兩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圖8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質量和底面積都相等的容器。向容器中注入高度相等的水,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裝水后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則[ C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
【教(學)后感】課題:水的浮力(二)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車宇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浮力,浮力的方向
2、確認水及其他的液體對浸入其內的物體都會產生浮力的作用,確認空氣有浮力
3、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能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4、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Ⅱ.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通過協商、討論、實驗等探究活動了解浮力的存在。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例的討論、歸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探究的自信心
學會與人合作,朋友善于觀察、敢于發現、大膽質疑的品質。
【學法指導】
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合作學習,理解浮力的存在。
【重難點分析】
重點:浮力的存在,浮力的方向。
難點:浮力產生的原因。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復習回顧(前面已學的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
(1)、實驗室中彈簧秤是用來測量
(2)、彈簧秤的正確使用:使用彈簧秤的時候,首先要看清 ,也就是它的測量范圍。加在彈簧秤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 ,否則就會損壞彈簧秤。在使用彈簧秤之前,最好輕輕來回拉動它的掛鉤幾次。彈簧秤在使用前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 位置,不再 位置上,應更換彈簧秤。未掛物體前,最好輕輕地來回拉動掛鉤幾次,防止 卡在外殼上。此外還應注意勿使彈簧和指針跟 摩擦,以免誤差過大。
2、預習新知
(1)、猜測:不會游泳的人在死海里_________(填“會”或“不會”)被淹死。你猜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礦泉水瓶在水中靜止時受到_________和水對空礦泉水瓶_________的作用,這兩個力是一對_________, 我們把水對空礦泉水瓶向_____的托力叫做_________。 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施力物體是_____________。
(3)、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判斷,下列哪些物體會浮在水面上?哪些會下沉 哪些物體會受到浮力作用?(軟木塞,玻璃珠,鉛球,游泳圈,硬幣,鐵塊,石頭,色拉油,塑料盒)。
會浮在水面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會下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物體_______(填“會”或“不會”)受到浮力作用。
3、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思考和討論:1、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鐵塊會沉在水中,船會浮在水上,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鐵塊會沉下去?為什么鐵做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
2、死海不會淹死人的原因是什么?
【結論】:
復習思考:靜止在手上的空礦泉水瓶受到哪幾個力?這兩個有什么關系?
【結論】:空礦泉水瓶受到 與手對空礦泉水瓶的 的作用,這兩個力是一對 力。
【活動一】1、取一個乒乓球,將其壓入水中,同時感受乒乓球對手的作用力,球浸沒后將手松開,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情況。
2、當乒乓球靜止時:問(1)、乒乓球在豎直方向上受哪幾個力的作用?(2)、這兩個力有什么關系?
結論:
【活動二】用彈簧測力計測一鐵塊的重力,然后用手托一下懸掛在空氣中的鐵塊,測力計的讀數會 。因為 。然后將鐵塊浸入水中,測力計的讀數也會 。
因為 。
結論:
推廣:所有液體都會對浸入其內的物體產生一個 。
想一想: 如何用彈簧秤測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思考:氣體對浸入其內的物體是否也有浮力呢?請舉例說明
【活動三】打足了氣的籃球,氣孔上插有打氣針,氣針的一端通過導管、橡皮塞和氣球囊相連接。導管閥門開始處于關閉狀態,杠桿平衡。當閥門打開時,氣體會 。氣球會 ,杠桿會 。
結論:杠桿左邊的重力不變,但由于籃球里的氣體壓強大,部分氣體會 ,使氣球的體積變大,這樣排開大氣的 ,所以杠桿失去了平衡。
得出:
【總結】
課堂達標檢測
1、測量浮力的步驟:(1)先用彈簧測力計測________________;(2)將物體放入液體中,讀出________________;(3)求浮力公式________________。此法適用于物體在水中會________。
2、一木塊浸入水中的體積逐漸變大,它受到的浮力將( )
A.變大 B.變小C.不變 D.以上說法都不對
3、用手將一個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開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時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變;
 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變,浮力變大;
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變小;
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變、浮力逐漸變小。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下列關于浮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浮力都是由水產生的 B.在不同的液體中浮力的方向不同
C. 只有固體才會受到浮力的作用 D.浮力的方向與重力的方向相反
2、用彈簧秤測得一金屬球重54牛,把它浸沒在水中后,彈簧秤的示數變為34牛,求(1)金屬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浮力的方向如何?
3、將一個銅塊掛在彈簧秤上,當銅塊浸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表示銅塊受到的( )
A、浮力大小 B、重力大小 C、重力和浮力之差 D、重力和浮力之和
4、關于浮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浮力的施力物體不一定是液體
B、沉下去的物體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浮上來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小
C、浮力大小與受到浮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D、體積相等的鐵球和木球都浸沒在水中,它們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5、如圖,對于水中正在上升的氣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浮力變小
B、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浮力變大
C、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浮力變小
D、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浮力變大課題:水的壓強(二) 課時:一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人:楊學燦 車宇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方法
掌握壓強的公式、單位。
能由公式出發得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能分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實例。
能利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壓強公式的定性思考,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學法指導】
計算時注意S指的是受力面積才能正確解答。
【重難點分析】
會分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實例、能利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⒈復習回顧
⑴.壓力是物體之間由于 而產生的;壓力的特點是:
①力作用在 ;②力的方向 。
⑵.壓強的公式是: ,或P= ,壓強的國際單位是:
1Pa= 。
⑶.物體的重力為G,它對桌面的壓力為F,比較兩者的大小。
F G F G F G F G
⒉預習新知
⑴.增大壓強的方法:① ;② 。
⑵.減小壓強的方法:① ;② 。
⑶.根據壓強公式可以得到F= ;S=
⒊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任務一:增大和減小壓強。
⒈根據壓強公式,P=F/S,可知,
①.當受力面積S一定時(不變),壓力F變大,則壓強P ;壓力F變小,則壓強P變 ;
②.當壓力F一定時,則受力面積S越大 ,則壓強P ,受力面積S越小,則壓強P .
⒉生活中有時希望壓力產生明顯的效果,這時需要 ;有時希望壓力產生明顯的效果,這時則需要 。
⒊課本P16圖,是采取什么方法來增大壓強還是減小壓強的?
⒋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增大或減小壓強的? 我們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實現這個目的?
任務二:利用壓強公式:P=F/S進行計算。
注意點:⑴.S是受力面積(接觸面積),而不是物體的表面積,單位用m2
⑵.F是壓力,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⒈(2010.浙江衢州)25.許多同學喜愛滑板運動。某同學用腳對地面向后施力時滑板前行,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滑板由板面、支架和輪子組成,當一個同學站在滑板上勻速直線滑行時,人和滑板受到的總重力約為600牛,輪子與水平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約為8×10-4米2,則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強約為 帕。
2. (2010.浙江紹興)21.在第21屆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比賽中,申雪和趙宏博摘得了中國花樣滑冰在冬奧會歷史上的第一塊金牌。
(2)如果趙宏博質量是80千克(包括鞋)。他站在冰面上時,與冰面的總接觸面積約為l6厘米2,他對冰面的壓強是__________帕。他單腳滑行時對冰面的壓強是 帕。
3. 有一個棱長為10厘米、重為12牛的正方體,放在面積為1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正方體對桌面的壓強。
4.A、B正方體,重分別為50牛和100牛,A邊長為1分米,如下圖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問:
⑴.甲、乙圖中桌面受到的壓力之比F甲:F乙多大?
⑵.圖甲A受到的壓強P甲多大?
⑶.若圖乙桌面受到的壓強P乙=3750帕,B邊長多大?
5. (09浙嘉)36.滬杭高速鐵路日前正式開工建設,嘉興一村民的別墅正好位于規劃線路上,為了節約拆遷成本,他采用了整體平移的新技術,為“高鐵”建設讓路,見右圖。
(2)這幢別墅質量達2×106千克,而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強不能超過5×105帕,為防止房屋下陷,支承面至少要多大面積 (g=10牛/千克)
三、課堂達標檢測
1,壓力是 ________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作用效果與
和 有關;
2、壓力的作用效果用________來表示,壓強單位是 ,簡稱______
3、壓力一定時,我們可以用增大 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在受
力面積一定時用 的方法來增大壓強
4、一塊長方形的磚放在地面上,不同放法中對地面壓強最大的是( )
A 平放 B 側放 C 豎放 D 三種放法一樣大
5 一 輛坦克質量40噸,每條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5米2 ,那么坦克對地面的的壓強為多少?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下列應用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
A.很重的坦克安裝履帶 B.注射器的針尖很尖
C.切蛋糕的“刀”用很細的鋼絲制成 D.菜刀磨得很薄,切菜很鋒利
2、8牛的壓力作用在1厘米2的面積上,產生的壓強是____帕,若壓力不變,要產生4×104帕壓強,受力面積應為____米2。
3、坐沙發要比坐板凳舒服,這主要是因為沙發容易發生形變,增大了人與沙發間的 ,在 不變的情況下 了壓強(填“增大”、“減小”)
4、下列各種單位,不是用來表示壓強的單位的是 ( )
A、帕斯卡 B、牛/米2 C、千克/米3 D、牛·米-2
5、下列情況是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 )
登山包的背帶做得較寬 B、鐵道鐵釘的尖端盡可能尖些
C、坦克的輪子外裝有履帶 D、鐵軌下面放了很多枕木
6、一位質量為50千克的象陽鎮一中某同學,每只腳的接觸地面的面積為196厘米2 。當他從停車棚行走到教室的過程中,他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7、(2010.浙江湖州)39.科學興趣小組的學生在野生動物園游玩時,發現了大象行走時留在平整沙地上的一串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腳印,如何通過腳印來估測大象的質量呢 同學們找來平底圓柱形容器,將它放在腳印邊同樣的沙面上,不斷往容器中裝小鋼珠,使容器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腳印深度相等,然后又做了腳印的石膏模型。回到學校后測得該容器的底面積為10厘米2,容器和小鋼珠的總質量為25千克。把石膏模型放在一張紙片上畫出腳印形狀,剪下“腳印”,測得質量為40克。在同一張紙上剪下一塊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測出質量為5克。(1)利用平底圓柱形容器可以算出行走(兩腳著地)時大象對地面的壓強為 帕。 (2)大象的質量約為 千克。
B
A
B
A課題:為什么會降水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1、理解空氣濕度及其與氣溫之間的關系。2、知道觀測濕度的常用儀器,學會測量空氣濕度。
3、理解空氣濕度與天氣的關系。
4、知道降水的條件和怎樣測量降水量,探究動物行為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學法指導】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空氣濕度與氣溫的關系,及降水的條件,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降水的形成,如何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動物行為現象,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啟發、歸納等方式方法,我們來一起學習。
【重難點分析】
重點:相對濕度的觀測,凝結與降水的形成,溫度與降水的關系。
難點:相對濕度的概念,相對濕度與水汽凝結,探究動物行為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探索導航】
我們周圍的空氣中有水嗎?如何證明?
2、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活動與探究】
【活動一】:相對濕度的測量
空氣中水汽的多少用濕度來表示,觀測濕度的儀器: ;
種類: 、 、 ;其中 是最常用的濕度計。
干濕球濕度計的結構:由一支干球溫度計和一支濕度溫度計組成,濕球溫度計的球部有 包著。
濕球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
干濕球濕度計的使用方法:
認真閱讀P70頁的相對濕度表,你能從中得到那些信息?
【活動二】:探究濕度與人類生活、降水等自然現象的關系
認真閱讀課本71頁“濕度”自然段,知道什么是絕對濕度、相對濕度?空氣是否會發生水汽凝結與什么有關
濕度越大,空氣中水汽越豐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越大。故能根據濕度來判斷天氣變化的趨勢。
用科學知識解釋下列諺語
“蜻蜓低飛,不雨也陰” 。
“燕子低飛要下雨” 。
【活動三】:1、降水
水汽凝結實驗: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熱水,在另一個容器內盛滿冰,蓋在燒杯上,燒杯中空氣發生了什么變化?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現象:
原因:
結論:
那么你知道大氣中的降水是怎樣形成的嗎?
水汽凝結的條件:(1)相對濕度達到100%。
(2)
(3)
降水的形成
(1)凝結的水珠和冰晶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漸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2)降水包括 、 、 、等(固態水和液態水)。
思考:為什么降水有時候是雨,有時會是雪或冰雹?
(3)降水的形成:空氣上升、 、水汽凝結、云滴增大、降水形成。
(4)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
4、降水量的觀測
(1)度量單位:
(2)表示:
(3)常用 把雨水收集起來,觀測時把貯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內,讀出刻度即為降水量(雪、冰雹待熔化后測量)
認真閱讀課本73頁思考:怎樣利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劑”降雨?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課堂達標檢測
1、形成風的原因 ( )
A. 地面的冷熱不均 B.太陽輻射強弱不同 C. 地球的自轉 D.地面附近的氣壓不同
2、空氣中水汽的多少用濕度表示,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就 ,即空氣中的 越大,這樣 可能性也越大。
3、下列有關水蒸氣和降水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之后才有可能降水
B. 降水的時候,空氣中可以沒有水汽
C. 空氣中只要有水汽就會降水
D. 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之后一定會降水
4、下列方法不能證明空氣中有水汽的是 ( )
A. 打開空調時會從空調中涌出霧氣
B. 寒冷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從室外走進教室,感到鏡片模糊不清
C. 用水壺燒開水,離壺口稍遠處有水霧
D. 炎熱的夏天,人從空調房中走到外面時,皮膚上會有潮濕的感覺
5、下列對空氣中水汽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空氣的溫度越高,水汽的含量肯定越大
B、空氣的相對濕度越大,水汽的含量就越大
C、空氣的溫度越高,能夠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D、空氣的相對濕度越大,空氣的溫度就越低
6、把一只瓶子口封住,然后放入冷水中,幾分鐘后瓶子中的相對濕度 ( )
A、沒什么變化 B、將變大
C、將變小 D、前三者都有可能
7、大氣中能夠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 )
A、二氧化碳和水 B、臭氧和二氧化碳
C、水汽和塵埃 D、氧氣和氮氣
8、降水是指從云層中降落到地面的 和 。 是最常見的降水形式。降水量的量度單位是 ,降水量的測量工具是 。
9、人工降雨的過程其實就是利用干冰或碘化銀等物質促使大氣溫度 的過程,從而導致水汽凝結。在這里,干冰或碘化銀稱為 。
五、課外練習
1、(1)空氣上升(2)空氣下降 (3)海洋上方 (4)氣溫多變 (5)氣溫穩定 其中有利于降水形成的是 。
2、下列有關降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大氣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會出現降水 B.大氣降水形式就只有降雨
C.冰雹也是大氣降水的一種形式 D.空氣中有云就會降水
3、關于大氣降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大氣降水形式多樣,包括雨、雪、霧
B.降水的形成少不了塵埃顆粒的參與
C.上升氣流中的水汽不容易凝結
D.山區的背風坡降水較多
4、 以下地理事項在我國的分布不具有“東南多,西北少”這一特點是( )
A、水資源 B、太陽輻射
C、降水 D、人口課題:電流的測量(2) 課時:第2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初二備課組 學生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練習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
掌握正確使用電流表的方法。
學會用試觸法選擇電流表的量程。
通過實驗明確串聯電路、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使用電學儀器的技能和良好習慣。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
【學法指導】
通過分組實驗,合作交流的方式,總結串聯電路、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重難點分析】
重點:串、并聯電路的連接,正確使用電流表,通過實驗明確串聯、并聯電路中電流特點。
難點:用試觸法選擇電流表的量程,通過實驗數據推理得到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小測1:電流強度簡稱 ,用符號 表示;
它的單位名稱是 ,簡稱 ,單位符號是 。
金屬導體中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的移動方向 。
小測2、安培表是用來測 ,安培表的符號是 。使用時安培表要與被測電路 。 安培表有兩個量程, 個接線柱。用大量程時則選 和 兩接線柱,且必須由 進、 出。
小測3、下圖中A1表測得是L1電流的是 ( )
A、 B、 C、 D、
思考:
1、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連在電源的兩極?
2、若接線柱接反會出現什么現象?
3、不知被測電路的電流大小時,該如何選擇量程?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探究實驗:課本121頁“研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按照課本要求完成實驗,并根據實驗數據,討論得出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三、課堂達標檢測
1、有關電流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 B、電流方向與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C、電路中的開關能控制電流的通斷。 D只要金屬導體內有自由電子就有電流
2、在圖上標出電流方向,并在A表上標出“+”和“—。
3、下列圖中安培表是測電鈴電流的是 ( )
4、李好同學為了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分配規律作了如下的電路實驗。連接好電路,先閉合左圖的開關進行讀數,然后閉合右圖的開關進行讀數。兩次A1的讀數如下圖。結果發現:
左圖A1、A2、 A3的讀數相同都是 A;
右圖A1讀數 A(A2、A3讀數分別是0.60A和0.40A)。
由此得出結論: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 ,即I1 I2。
在并聯電路中干路的電流 各支路的電流之和,即I= I1 I2。
5、.用線條當導線連接右邊電路。要求兩燈串聯開關控制電路,A表測電路的電流(用小量程)。
6、用線條當導線連接下列元件,要求兩燈并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A表測L1的電流
7、看圖填空:下圖中通過燈的電流約0.2A,將對應序號填入空格。
量程選錯 , 表損壞 , 正負接線柱接反 , 無電流、指針不動 ,
8.如甲圖電路,當開關s閉合后,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如乙圖所示,其中a電流表測量的是通過 (選填“電源…‘L1”或“L2”)的電流,b電流表的讀數應為 安。
9.如圖所示:大量程的測量范圍是 ,
其中一大格表示 ,一小格表示 。
現在該電流表A1的讀數是: 。這是下圖中A1表的讀數,若已知A2的讀數是0.46A,則干路電流表A的讀數一定是 1.0A 。把指針及另一根導線補畫到下圖A上 。
10.量程的選擇一般是這樣:
1)若明確所測電流是大于0.6A的選用 量程;所測電流是小于0.6A的選用 量程。
2)不明確所測電流大小時,先連接“0”接線柱,另一個線頭去試觸 “ ”接線柱,
若指針超過0.6A,就將此線頭連接到大量程“ A”接線柱,并讀出讀數;
若指針不到0.6A,就將此線頭連接到小量程“ A”接線柱,并讀出讀數。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課題:水的密度(一) 課時:第一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人:楊學燦 車宇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水的密度和金屬塊密度的測量和學習,深刻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知道水的密度及它的涵義。
能說出密度的兩個單位及涵義,兩個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能分清密度和質量的區別。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物體質量和體積的測量,進一步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
學會使用表格來記錄實驗數據,對統計數據進行處理。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測量,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實驗精神。
【學法指導】
熟練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可以使實驗快速順利的完成。
【重難點分析】
密度的測量,密度的涵義,水的密度。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⒈復習回顧(前面已學的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
⑴.實驗室中量筒是用來測量 ,天平是用來測量 。
⑵.量筒的正確使用:①量筒應該放在 。②讀數時,眼睛的視線應該與
相平。
⑶.天平的正確使用:①測量前:天平應該放在 。游碼應該移到 。
調節 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 上。
②測量時:左盤放 ,右盤放 。
取用砝碼時要使用 ,取用砝碼的順序是
移動游碼相當于向 盤增減砝碼,直到指針再一次指在分度盤的 時,讀數。
讀數時,物體的質量= 的質量+ 所指示的質量。
③測量后:整理。
⑷.測量燒杯和水總質量時,所加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右圖所示,那么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___________
⑸. 將一定質量的水降溫使其結冰,其質量 (填“增大”、“不變”、“減小”)
(6). 你知道在夏天為什么我們不把飲料保存在冰箱冷凍室?
⒉預習新知
⑴.密度的定義:
⑵.密度的計算公式:
字母表達式:
⑶.密度的單位:
⒊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⒈密度的測量:
實驗前思考:水是不能直接放在托盤天平上的,你該怎么樣測出它的質量呢
實驗:⑴.用量筒量出一定體積的水,用天平測出它的質量,將相應的量填入表格。
⑵.算出水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即算出單位體積水的質量,填入表格。
體積(厘米3) 質量(克) 單位體積水的質量 (克/厘米3)
思考:1.一次實驗能不能得到規律?應該怎么做?
2.其他的物質,它們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相同?
3.其他的物質,它們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與水的相同?你如何知道?
請你設計實驗,并記錄相關數據,加以證明。
2.密度的深刻理解(閱讀P10常見物質的密度表)
⑴.常見物質的密度表下的條件是 。由此可見,表中的密度是在這種環境下的值,換句話說物質的密度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變化。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對密度產生影響的條件,試著解釋下為什么該條件會對密度的大小產生影響。
我認為 對密度產生影響的原因是
⑵.一般的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密度,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物質具有相同的密度,
如 ;
⑶.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有不同的密度,如 。
⑷.氣體、固體和液體密度的比較:密度最小的是 。
練一練:
①一只粉筆的質量為m,體積為v,密度為ρ,被老師用掉一半,則剩下的半只粉筆的質量為 ,體積為 ,密度為 。
②一瓶礦泉水瓶中水的質量為m,體積為v,密度為ρ,被我喝掉一半,則剩下的半瓶礦泉水的質量為 ,體積為 ,密度為 。
③一鋼瓶中煤氣的質量為m,體積為v,密度為ρ,被用掉一半,則剩下的半瓶煤氣的質量為 ,體積為 ,密度為 。
三、課堂達標檢測
1.水的密度是____ __,它的物理意義是_____ _。
2. 2.7克/厘米3=____ __千克/米3 1.98千克/米3=____ __克/厘米3
3. 王佳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礦石的密度,有如下一些實驗步驟:①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礦石的質量m②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出這些水的體積V1③根據密度的公式,求出礦石的密度ρ④將礦石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測出礦石和水的總體積V2,他應采取的正確的實驗步驟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4.小明發現銅制的鑰匙比鋁制的重,于是他認為“銅比鋁重”。小明所說的“銅比鋁重”其實是指
A.銅的體積比鋁大 B.銅的密度比鋁大 C.銅的硬度比鋁大 D.銅受到的浮力比鋁大
5.一瓶純凈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與原來的一瓶水比較
A.質量減小,密度不變 B.質量不變,密度不變
C.體積減小,密度減小 D.體積不變,密度減小
6.一些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高墻倒塌壓在演員的身上,造成演員受傷。但在實際拍攝中,倒塌的高墻不會傷害到演員,砌成這種高墻的物塊最有可能是
A.泥土磚塊 B.金屬塊 C.泡沫塑料塊 D.水泥磚塊
7.甲、乙、丙三個同樣的瓶子分別裝等質量的水(1×103千克/米3)、煤油(0.8×103千克/米3)、汽油(0.71×103千克/米3)。它們的液面高低應該是
A.三瓶液面等高 B.甲瓶液面最高,乙次之,丙最低
C.乙瓶液面最高,甲次之,丙最低 D.丙瓶液面最高,乙次之,甲最高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下列物質中,密度最小的是
A.鐵 B.銅 C.水 D.金
★2.銅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義是
A.每立方米銅的密度的是8.9×103千克
B.每立方米銅的質量的是8.9×103千克/米3
C.每立方米銅的質量的是8.9×103千克
D.每千克銅的體積是8.9×103米3
★3.下列有關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為鋁的密度小于鐵的密度,所以鋁比鐵輕
C.液體的密度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
D.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4.一實心金屬塊的質量為2160g,體積是0.8×10-3m3,這個金屬塊的密度是 千克/米3,如果將它截去1/3,則剩下金屬塊的密度是 千克/米3
★★5.有一個大的注射器,現把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然后用手向外拉動活塞,在拉動過程中,筒內氣體(假設整個裝置的密封性很好,不會漏氣)
A.體積增大,質量減小,密度減小 B.體積增大,質量不變,密度不變
C.體積增大,質量不變,密度減小 D.體積增大,質量增大,密度減小
★★6.關于對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種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B.某種物質的密度與體積成反比
C.單位體種物質的質量越大,密度越大 D.單位質量某種物質的體積越大,密度越小
★★7.1m3的冰和1m3的水進行比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和水的體積相同,冰的質量比水大 B.冰和水的體積相同的,質量也相同
C.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的質量比冰大 D.冰的密度比水小,冰的質量比水大
【教(學)后感】
PAGE課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二) 課時:第2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涵義;
2、了解物質溶解性等級分類;
3、了解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4、知道溫度對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大小;
5、了解溶解度曲線及意義。
Ⅱ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2、采用對比的方法,了解不同物質溶解性的差異。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觀察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法指導】
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重難點分析】
重點: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難點:影響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曲線在實際題目中的應用。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復習回顧
1、我們把在 下,在 里, 繼續溶解 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我們把在 下,在 里, 繼續溶解 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3.在橫線箭頭上寫上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換方法: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2)預習新知
1、溶解度:在 下,某物質在 中達到 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僅與 有關,還與 有關。
3、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溶解度
活動一:室溫下,在兩只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克食鹽和10克氯酸鉀。
現象:
結論:在相同的溫度下,這兩種溶質的溶解能力 。
總結:我們用溶解度來定量地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
(1)溶解度定義:在 下,某物質在 中達到 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注意:四個關鍵詞:1.一定的溫度;2.100克溶劑(一般為水);3.達到飽和;4.溶質的單位(單位為克)
要比較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必須在相同溫度下。
(3)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大小與 有關,還與 有關。
物質的溶解性等級:
20℃時的溶解度 >10克 1---10克 0.01---1克 <0.01克
溶解性等級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
說明:所謂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是相對的。自然界沒有絕對不溶的物質。習慣上稱作“不溶”的物質,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計而已。
(二)探究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設:溶解度可能與 有關。
3、設計實驗進行檢驗:
方案一:
(1)在室溫下配制硝酸鉀的飽和溶液。
(2)給飽和溶液加熱后再加入硝酸鉀固體,觀察此時硝酸鉀是否溶解了(硝酸鉀又溶解了)一直加到硝酸鉀不能再溶解為止。想一想:為什么加熱后硝酸鉀還能繼續溶解?
(3)將此時的飽和溶液冷卻至室溫,你觀察到什么現象?是否有大量的硝酸鉀晶體析出?想一想:為什么會有硝酸鉀晶體析出?
方案二(控制變量法):
目的 驗證溶解度是否與溫度有關
條件控制 溫度不同,溶質、溶劑一樣
實驗方案 稱量一定質量的硝酸鉀固體M克,在室溫下用一定量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剩余N克。即溶解度為M-N克。升高溫度,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可以繼續溶解硝酸鉀,稱量剩余的硝酸鉀為P克。即溶解度為M-P克。(2)或配制較高溫度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降溫進行
實驗數據 M克,N克,P克,100克
結論 對于同一種溶質, 改變,溶解度改變
4、總結: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有:內因: 和 的性質;外因:
(三)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曲線:反映物質的 隨 的情況。
(1)以溫度為橫坐標,溶解度為縱坐標,可形象地看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教材33頁圖1-69,1-70)
(2)不同的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是不同的。
2、從溶解度曲線可知:
(1)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影響很大(曲線較陡)。如
有的影響不大(曲線平緩)。如
(2)極少數物質及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
3、溶解度曲線上的各點的意義
(1)曲線上的點:表示某溫度下某溶質的溶解度,且溶液是 溶液。
(2)曲線下面的點:表示溶液是 溶液。
(3)曲線上面的點:表示溶液時飽和溶液,且溶質有
(4)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
三、課堂達標檢測
1、將20℃時的氯化銨飽和溶液升溫至50℃(不考慮水分的蒸發),一定發生改變的是:( )
A、氯化銨的溶解度 B、溶液的質量
C、溶劑的質量 D、溶質的質量
2、下列因素中,對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影響的是:( )
A、溶液的質量 B、水的質量
C、溶液的溫度 D、攪拌和振蕩
3、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45.8克,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克,則硝酸鉀與氯化鈉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 )
A、硝酸鉀比氯化鈉大 B、硝酸鉀比氯化鈉小
C、不同溫度下無法比較 D、上述說法都不對
4、20℃時從100克氯酸鉀飽和溶液中取出50克溶液,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氯酸鉀溶液減少一半 B、氯酸鉀的溶解度減小一半
C、溶質的質量減少一半 D、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不變
5、如右圖是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由溶解度曲線得出以下幾條信息,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t1℃時,甲和乙的水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C.t2℃時,把30克甲溶解在10克水中,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
D.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比乙大
6、木糖醇是目前市場上一種常見的蔗糖替代品,如圖所示為木糖醇溶解度曲線。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糖醇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
B.木糖醇溶液從30℃升溫到50℃,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C.木糖醇溶液從50℃降溫到30℃,一定沒有晶體析出
D.30℃時,75克木糖醇可以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
PAGE3.3 神經調節(二)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1、理解反射的概念,知道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
2、了解反射與反射弧,能描述反射弧的結構,能對具體的反射活動的反射弧結構進行分析。
3、關注腦科學的前沿進展。
4、培養學生小組討論、學習的能力。
5、讓學生體驗膝跳反射活動,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法指導】
本節知識點,雖然抽象,可有一個特點,就是生活——科學理論——生活,即從生活中來,上升為科學,又回到生活中的。所以,在課堂中落實這些知識點,同學們首先能夠對反射概念進行構建,了解反射弧的結構,通過自己從生活中發現不同的問題,比如,手碰到正在燒水的壺會縮手,吃酸橘子會流口水,等等,然后在此基礎上,思考,升華。
【重難點分析】
重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
難點:反射弧。
【探索導航】
1、請同學們一起來吃橘子,拉近距離, 展示圖片:縮手反射
問:如果你是圖中人,你會怎么樣? 。
問:流口水和縮手有什么共同點? 。
2、對刺激的反應過程一個 → → → →作出反應的連續過程。
3、信息的接受、傳導、處理和反應依賴神經系統。無論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活動,都主要靠神經系統來調節的。
那么神經系統通過什么方式來實現調節的呢? 。
4、反射: 。
5、反射弧包括 、 、 、 、 五個部分。
6、條件反射: 。
7、非條件反射: 。
8 、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活動與探究】
【活動一】:
(1)叫一個同學的名字,同學站起來,這是該同學對教師的叫聲作出的 反應。當無意中碰到高溫物體時,我們的手會立即縮回,然后才感覺到痛。手迅速縮回是對高溫刺激的 反應。用樹枝去觸烏龜,它會怎樣? 。這些都是 活動。
(2)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反射的例子?
【活動二】:草履蟲躲避濃醋酸;吃梅、看梅、談梅時你有什么感受?
。問:反射有什么特點
反射是指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是 調節身體多項生理活動的基本方式。
那反射的基本結構是什么呢?是通過什么完成的呢? 。
它包括 、 、 、 、 五個部分。
【活動三】:讀圖縮手反射P103,完成下列空格
手碰到高溫物體后,首先通過 感覺高溫,產生神經沖動,然后
經 傳導進入 ,再通過 傳導到 ,手會立即縮回。
注意:引起反射的各種刺激可以來自外界的,如敵害、食物,也可以來自體內的,如內臟器官發生病變引起疼痛性反射。
反射活動必須通過 才能實現。反射弧的五個組成部分: 、 、 、 、效應器(傳出神經纖維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一起稱為效應器。)
【活動四】:膝跳反射
一個同學坐在椅子上,卷起一條褲腿,露出膝蓋,讓它自然地搭在另一條腿上。另一個同學用手或帶橡皮頭的小錘輕輕地敲擊膝蓋下面的韌帶。你觀察到的現象是: 。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
想一想:通過檢查膝跳反射可以達到什么目的?
神經中樞: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經元 匯集在一起專門調節人體某一 的神經細胞群。神經中樞位于 系統的灰質內。
脊髓中是一些低級的神經中樞,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 、 、 、 ,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大腦的控制。
想一想:膝跳反射過程與“駕駛員看見紅燈剎車”的反射過程有什么不同?
【思考與討論】1、你認為神經系統是怎樣調節成年人的排尿活動的?
2、在縮手反射中,有時可以不一下子縮回,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活動五】: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
1、條件反射: 。
2、非條件反射: 。
3、舉例說出生活中有哪些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比較:
項目 實例 形成時間 刺激 反射弧 神經中樞 神經聯系 意義
條件反射 吃酸杏分泌唾液 先天的 事物本身,如杏的酸性物質 固定不變 在大腦皮層以下中樞 適應不變的環境
非條件反射 看到酸杏分泌唾液 事物屬性,如杏的形狀、顏色 暫時、不固定 適應多變的環境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課堂達標檢測
1、下列現象屬于反射的是 ( )
A. 向日葵的花盤向著太陽轉
B. 捕蠅草捕捉昆
C. 受驚嚇后,心臟的跳動加快
D. 人體心臟的節律性收縮舒張現象
2、一個人如果痛覺感受器受損,他 (“不能”或“能”)在大腦皮層中形成痛覺,如果他受損的是傳出神經,他在 (“不能”或“能”)在大腦皮層中形成痛覺,但 (“不能”或“能”)支配肢體的運動。
3、下列人和生物的反應不能稱為反射的是 ( )
A. 植物在眼前突然出現,人就會眨眼睛
B. 人吃食物時會分泌唾液
C. 小鳥受驚就會飛走
D. 觸動含羞草,它的小葉會閉合,葉柄會下垂
4、神經系統調節人體活動的基本方式是 ,實現它的結構基礎是 。
5、人的手偶然被針扎傷時,因為神經沖動從感受器傳到大腦皮層軀體感覺中樞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先產生 后產生 。從而證明了脊髓有 功能和 功能。
6、某同學受到老師批評后,痛哭流涕。參與這一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上依次為 ( )
A. 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軀體運動中樞
B. 聽覺中樞、語言中樞、軀體運動中樞
C. 語言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
D. 語言中樞、聽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4.3 物質的導電性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方案檢測物質的導電性, 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2、了解導體的導電能力與外界條件有關,知道金屬導電原因是有自由電子。
3、理解電阻概念,知道電阻的單位。
二、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共同學習,
2、能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方案檢測物質的導電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會合作與交流,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2、體驗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論的運用。
【學法指導】
本節課,同學們自己動手設計一個實驗來檢測常見物質的導電性,通過與同學交流來完善自己的設計,得出結論,并檢驗一下是否與自己設想的相同。最后與老師一起來探究本實驗,以鞏固自己的認識。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利用實驗檢測物質的導電性,導體和絕緣體,了解導體的導電能力與外界條件有關;電阻概念及單位。
難點:利用實驗檢測物質的導電性,知道金屬導電原因是有自由電子。
【課前預習】
1、在閉合電路中,燈泡不亮表示 (“有”或“沒有”)電流通過;同一個燈泡的亮度不同,表示通過它的電流大小不同,越亮表示電流越 。
2、你所知道日常物質中,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

3、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 和 構成。其中 帶正電, 帶負電。金屬導電的原因是:內部存在大量 。
4、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電阻越大,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 ,導電能力越 。電阻的單位: ,電阻的符號: 。
1兆歐= 千歐 1千歐= 歐
5、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活動與探究】
【活動一】:為什么我們一般都用金屬銅或鋁做導線,而用橡膠或塑料做金屬導線的外套呢?兩種材料能不能換一下?
將下列物質進行分類:金屬片、塑料直尺、玻璃棒、鉛筆芯(碳棒)、食鹽水、粉筆、硬幣、
預測:容易導電的: 。
不容易導電的: 。
這是我們由生活常識得到的結論,正確與否我們得用事實來說話,用什么方法可以現場辨別呢?
問題:1)所謂導電能力就是要檢測某種物質能否通過電流,用什么方法可以顯示或說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 。
2)什么情況下電路中會產生電流? 。
3)根據以上設想能否畫出一個檢測電路圖(思考:電路中只接電流表而不接小燈泡等其它負載是否可以?)
通過實驗你得出的結論與你的預測一樣嗎? 。
容易導電的物體稱為: ;如: 。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稱為: ;如: 。
將純水接入檢測電路中觀察到燈泡不亮,說明純水是 。然后將少量的食鹽放入純水中,在將其接入檢測電路中發現燈泡發光,說明食鹽水是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導體,若表面被氧化或被腐蝕后,導電能力也會下降甚至不導電。因此某些電路的關鍵部位我們必須采取防腐措施。
【思考討論】
上述實驗和實例中說明導體和絕緣體是一成不變的嗎?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導體和絕緣體是絕對的嗎? 。當條件發生變化時,導體和絕緣體會相互 。
【想一想】家庭電路中的所有導線都是用塑料、橡膠等絕緣材料包裹著的,主要是為了 。
【做一做】一般導線的導芯是用銅或鋁制成的,外面包一層橡膠或塑料,但高壓輸電鐵塔上的架空線卻是裸導線,這是為什么?
【思考】:物體除了導體和絕緣體外還有沒有其它分類?
【活動二】金屬導電的微觀解釋
1、物質的構成。
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 和 構成。其中 帶正電, 帶負電。
2、金屬導電的原因。
金屬導體內部的原子核位置相對 的,但大量的核外電子能自由移動,即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故金屬導體容易導電。所以金屬導電的原因是:內部存在大量的 。
【思考】絕緣體為什么不容易導電?

【活動三】電阻
1、電阻的概念: 。
2、電阻越大,導體對電流的 作用越大,導電能力越 。電阻的符號: 。用字母 表示。電阻的單位是 ,簡稱 。
1兆歐= 千歐 歐
5兆歐(MΩ)=___千歐(KΩ) 0.5千歐(KΩ)= __ 歐(Ω)
30歐(Ω)=____兆歐(MΩ)
【思考】如果你是一位電工,在工作中采取哪些措施,確保生命安全?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堂達標檢測
1、如圖所示。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日子里,杭州西湖邊有一游客為了躲雨,到大樹底下,不幸被雷電擊中造成重傷。此后甲、乙兩同學對此事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甲同學說:此人一定做了許多壞事遭天打雷劈.而乙同學卻認為: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
(1)你認為哪個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________;
(2)為了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人們在高本建筑物上安裝了________;
(3)如果你在戶外遇到雷雨天氣,避免遭雷擊的正確做法是 。
2、當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時,某些物質的電阻會變為零,這種物質叫超導體。當電流通過超導體時不發熱,故超導體的應用具有十分誘人的前景。假如科學家已研制出室溫下就能使用的超導體,你準備將它用來制作 ( )
A.家用保險絲 B.白熾燈泡的燈絲 C.電爐的電熱絲 D.輸電導線
3、小柯為辯認電池的正負極,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四種方案,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 )
4、小剛為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溫度的關系”,選用不同型號的鉛筆芯
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一:將H型鉛筆芯接入電路,閉合開關,測量并記錄通過它的電流;
步驟二:用酒精燈給鉛筆芯加熱,每隔20s測量并記錄通過它的電流;
步驟三:分別將HB型、2B型鉛筆芯接入電路,重復以上實驗過程。
下表是記錄的實驗數據:
(1)實驗中,他們是通過 的變化來判斷鉛筆芯電阻的改變的;
(2)分析表中數據可以得出: 。課題:動物的行為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了解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2.學會對動物行為的分類。
Ⅱ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比較的方法,歸納動物行為的類型。
2.通過探究性研究,了解精神因素對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影響,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指導】
通過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對動物行為的類型進行歸納;通過探究性研究,了解精神因素對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影響。
【重難點分析】
重點:動物行為的分類。
難點:動物行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的區別。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預習新知
(1)動物的行為方式有: 和
(2)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 的行為,也稱為本能。
(3)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是 獲得的,是需要 的參與才能完成。
2.思考什么是動物的行為?
3想一想,你知道哪些具體的動物行為?
4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討論在預習過程中你所例舉的動物行為中哪些是與生俱來的,哪些是經過學習形成的?
(一)動物的先天性行為
1.概念:
2.實例:嬰兒吮奶;企鵝的求偶行為;雛鳥的索食行為。
3.特點:與生俱來,有固定模式的行為;在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參與下即可完成;不需要經過后天訓練就能形成的反射性活動。
思考:人有哪些先天性行為?
(二)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
讀圖 課本106頁圖3-29老鼠走迷宮,回答問題:
訓練前后老鼠走迷宮的行為是否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怎樣形成的?
討論:老鼠走迷宮的行為與先天性行為比較,有什么不同點?
總結:后天學習行為的特點:
1在生活中形成的。
2是通過學習訓練形成的。
3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4是動物和人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
討論:你所知道的后天學習行為還有哪些?
三、課堂達標檢測
1下列動物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
A老虎表演鉆火圈
B海獅表演頂球
C小雞覓食
D狗能聽懂人的呼喚
2下列各項中,屬于動物后天學習行為的是( )
A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飛到池邊喂金魚
B偵察蜂能用精美的舞蹈語言告訴其他工蜂蜜源的位置
C信鴿能替主人送信
D縫葉鶯能把相鄰的樹葉邊緣縫起來,筑成一個精致的鳥巢
3吹哨子后喂豬,這樣多次后,當豬聽到哨聲就會出現進食的活動。這一實驗說明( )
A豬一生下來就能聽懂哨聲
B豬能通過后天的學習,對哨聲產生反應
C動物的行為都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的
D任何動物都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產生相應的行為
4下列動物的表現,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
A麋鹿原是我國特有的動物,后來由于某些原因在我國已不見蹤影。1985年從英國引進回到我國的麋鹿,現在已學會了在“家鄉故園”的生活
B黑猩猩會把細樹枝伸進白蟻的洞穴里,釣取白蟻作為食物
C秋季氣溫開始下降時,南飛的大雁會排出“人”字形,以減少飛行時的空氣阻力
D食物充足的季節,松鼠會把采集到的蘑菇架在樹枝杈上曬干,留待以后食用
5剛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還睜不開。它出生時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從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兒袋中吃奶。小袋鼠的這種行為是( )
A.先天性行為,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才能完成
B.先天性行為,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
C.后天學習行為,靠學習得來的
D.后天學習行為,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
五、課外練習
(2010.浙江寧波)從黑暗環境進入光亮處,瞳孔會變小,這是瞳孔反射,與膝跳反射屬于同一類反射。有關瞳孔反射的表述,錯誤的是( )
A.該反射屬于激素調節 B.該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C.該反射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D.該反射是人體對環境變化的反應
(2010.浙江杭州) 繁殖季節,雄棘魚腹部顏色由銀白色變成紅色,并會對侵入其領地的其它雄棘魚發動攻擊性行為。某人為研究引發雄棘魚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做了如下實驗:在雄棘魚活動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種顏色的魚形蠟制模型,并觀察和記錄雄棘魚在單位時間內對這些模型進行攻擊的次數,實驗結果如下表。
模型特征 攻擊頻率
腹部銀色 低
腹部紅色 高
腹部有紅色條紋 高
根據實驗結果所作的推論正確的是:( )
A.雄棘魚的攻擊性行為足一種條件反射;
B.有條紋的模型更容易引發雄棘魚的攻擊性行為
C.雄棘魚的攻擊性行為足先天性的,由基因決定
D.腹部有紅色的模型更容易發雄棘魚的攻擊性行為
(2010.浙江寧波)在動物行為研究時,常用到“迷宮實驗”。如果人走迷宮,可以在正確路口做標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會怎樣呢
(1)假設1:小白鼠有學習能力;
假設2:在迷宮的正確路口作標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
宮的能力。
(2)探究過程:
①設計如圖所示迷宮。
②將小白鼠分組編號,實驗組正確路口放置彩色紙,對照組不放彩色紙。
③將小白鼠逐一放入起點A,并記錄其到達終點B的時間。
④把數據逐一記入表格(單位:秒)。
組別 號別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實驗組 1號鼠 69 43 12 25 17
2號鼠 87 49 58 46 41
3號鼠 53 39 15 32 14
對照組 4號鼠 92 32 38 13 19
5號鼠 60 41 37 66 33
6號鼠 63 19 13 30 12
(3)結論1:小白鼠 ▲ (選填“有”或“無”)學習能力;
結論2:在迷宮的正確路口作標志, ▲ (選填“能”或“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宮的能力。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
(第29題圖)3.1 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
主備人:楊學燦 審核:初二科學組
【學習目標】
學會觀察并描述動植物的各種行為,收集有關動物節律性行為的資料
了解環境因素對動植物行為的影響
了解植物的感應性現象
【重點難點】
重點:植物的感應性現象分析
難點:植物向性的探究活動設計
【自主學習】
1、“燕子低飛要下雨,螞蟻堵洞將下雨”這些現象說明了動物的行為與 有關。
2、貓頭鷹和老鼠是 休息 活動。這種活動受 和 等環境因素的影響。
3、影響動物節律性行為的因素有 變化節律、月相變化節律、季節節律等。
4、植物常見的感應性:
(1)向光性:植物的莖向 的方向生長,一般低等、幼嫩植物對光反應較快。
(2)向地性:根的 生長,莖的 生長,根尖莖尖的向地性最為明顯。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 的地方生長。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 的地方生長。
(5)向觸性:植物對 作出反應。
(6)向熱性:植物對 作出反應。
5、用兩盆差不多大的含羞草做對比試驗:
(1)把一盆放在陽光下,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含羞草的葉是 的。
(2) 把另一盆放在黑暗中,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含羞草的葉是 的。
(3)把音叉放在含羞草附近敲動,含羞草 ,這說明含羞草 (填“能”或“不能”)對聲音作出反應。
(4)用鉛筆小心觸碰含羞草的各個部位,發現含羞草反應最敏感的部位是 。
【合作交流】
生物的節律性
閱讀課文圖3-3,思考:貓頭鷹和鼠的晝夜節律性行為,它們是怎樣活動的?
結論:貓頭鷹和鼠是 休息, 活動。
貓頭鷹和鼠的這種活動受什么環境因素的影響?
結論:受 和 的影響。
練習1、你能舉出植物行為為環境的周期性變化而變化的實例嗎?
二、植物的感應性
(1)向光性: 。
(2)向地性: 。
(3)向水性: 。
(4)向化性: 。
(5)向觸性: 。
(6)向熱性: 。
三、探究植物的向性
活動一:將含羞草從黑暗中取出,放到陽光下
現象:含羞草從黑暗取出,葉柄 下垂的,葉 閉合的。(填“是”或“不是”)
結論:含羞草具有 性。
活動二:把一盆含羞草放在明亮的窗口,用敲動過的音叉放到含羞草附近
現象:含羞草 變化。(填“有”或“無”)
結論:含羞草對聲音刺激 反應。
活動三:用筆小心觸碰含羞草的各個部位
現象:含羞草的葉 。
結論:含羞草對觸碰 反應。而且 對觸碰的部位最為敏感。
活動四:展示課前做的蠶豆發芽實驗,其中蠶豆被分別豎直或橫向固定在瓶壁上。
現象:根都向下生長,莖都向上生長的
結論:根有 性,莖有 性。
練習2、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在沙漠中扎的很深,原因是植物具有 ( )
A.向水性 B.向肥性 C.向地性 D.向地性和向水性
練習3、下列關于植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最合理的是 ( )
A.影響植物生活的環境因素是指陽光、溫度、空氣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開花結果時,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長光照時間的方法讓菊花提前開花
四、通過學習,你還存在哪些疑問?
五、當堂達標訓練
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動物節律性行為的是 ( )
A.公雞報曉 B.菱胸螳螂遭觸摸裝死
C.鳥類的遷徙 D.人體血細胞白天較多
2、青蛙、蛇、熊等動物的冬眠是受下列環境因素中哪一種因素的影響 ( )
A.公雞報曉 B.菱胸螳螂遭觸摸裝死
C.鳥類的遷徙 D.人體血細胞白天較多
3、許多鳥類都有遷徙的習性,通常一年兩次,春季的遷徙是 ( )
A.由南往北,從越冬區向繁殖區
B.由北向南,從越冬區向繁殖區
C.由南往北,從繁殖區向越冬區
D.由北向南,從繁殖區向越冬區
4、解釋下列動物的行為(要點說出影響動物行為的因素和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1)魚游水面要下雨 。
(2)雞不進窩要下雨 。
(3)大雁的遷徙 。
5、土壤中的種子萌發后,根總是向下生長的,和種子豎放和橫放無關,此現象反映了植物根的 ( )
A.適應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向化性
6、下列植物的行為屬于植物的向光性的是 ( )
A.莖的背地生長
B.捕蠅草捕蠅
C.向日葵向太陽
D.含羞草合攏小葉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只有動物才能對環境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
B.植物因不能運動,所以對環境刺激不能作出應答性反應
C.動物和植物都能對環境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
D.以上說法都具有片面性
8、用植物的感性知識解釋下列現象:
(1)朵朵葵花向太陽: 性(對 作出反應)。
(2)含羞草葉片收縮: 性(對 作出反應)。4.4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猜測并分析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2、知道金屬導體的電阻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和超導現象。
3、知道在與一個物理量的相關因素較多時,能。
4、能從實驗結果定性得出導體電阻與其長度、粗細和組成材料之間的關系。
5、能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根據實驗的思想設計實驗方案,能通過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共同學習
2、會在過程中使用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樹立事實求實的科學實驗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2、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學法指導】
本節課,主要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能自己能獨立的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方案設計,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
【重難點分析】
重點:定性得出導體電阻與長度、粗細、材料間的關系。
難點:實驗設計和利用實驗探究得出相應結論的方法。
【課前預習】
1、一般導體都有阻礙電流的性質,叫導體的 ,在國際上通用字母 表示。電阻的主要單位是 ,單位符號是 。
2、導體的電阻與 、 、 和 有關,同一溫度下,相同材料的導體,導體越長、橫截面積越小,導體的電阻就 。
3、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活動與探究】
【想一想】是什么因素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呢?根據日常生活,你的體驗,你能猜測一下嗎?
猜測1:導體電阻大小可能與 有關?
猜測2:導體電阻大小可能與 有關?
猜測3:導體電阻大小可能與 有關?
猜測4:導體電阻大小可能與 有關?
總設計實驗方案:根據上述可能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在設計方案時應控制一些不變的量,然后選定一個變量進行實驗,比較方法可根據燈的亮度及電流表示數進行判斷。
【活動一】:探究導體電阻與長度的關系
【思考】實驗室有兩種導線,一種是導電能力很強的銅線(電阻很小),還有一種導電能力較差的鎳鎘合金(電阻較大),你認為用哪一種作為本實驗的被測導線較好?為什么?

1、設計方案:本探究應控制導體不變的量有 、 、溫度。
選擇的導線為: ( “銅線”或“鎳鎘合金”)
自己根據實驗方案,設計所需要的電路圖
導體 燈的亮度 電流表示數 導體電阻大小
甲(1米)
乙(0.5米)
2、實驗結論:材料、粗細相同的導體,相同溫度下,導體的長度越長,電阻就越 。
【活動二】:探究導體電阻與材料粗細的關系
1、設計方案:本探究應控制導體不變的量有 、長度、 。
選擇的導線為: ( “銅線”或“鎳鎘合金”)
自己根據實驗方案,設計所需要的電路圖
導體 燈的亮度 電流表示數 導體電阻大小
甲(0.5毫米2)
乙(1毫米2)
2、實驗結論:材料、長度相同的導體,相同溫度下,導體的長度越粗,電阻就越 。
【活動三】:探究導體電阻與材料的關系
1、設計方案:本探究應控制導體不變的量有 、粗細、 。
選擇的導線為:
自己根據實驗方案,設計所需要的電路圖
導體 燈的亮度 電流表示數 導體電阻大小
甲(鎳鎘)
乙(銅絲)
2、實驗結論:長度、粗細相同的導體,相同溫度下,電阻大小與 有關, 不同,導體的電阻也不同。
【討論】如何用實驗方法來驗證金屬導體電阻大小與溫度的關系呢?請你設計一個方案進行探究。
結論:溫度升高,金屬導體的電阻會 。相反,溫度降低,金屬導體的電阻會 。同時還發現,某些材料的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是, 會突然消失,這就是 現象。
閱讀課本P129,思考導體材料的不同有何應用:

人體電阻的平均值為 ,不同的人電阻是 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電阻也是 的。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堂達標檢測
1、有一段導線,把它對折起來使用,其電阻值為原來的( )
A. 1/4 B.1/2 C. 2倍 D.4倍
2、兩條長度相等,橫截面積不等的同種材料制成的電阻絲串聯在電路中,則兩根電阻絲中通過的電流 ( )
A. 粗的較大 B.細的較大 C. 一樣大 D.無法確定
3、同種材料制成的甲、乙、丙三根電阻線,已知甲比乙長,但橫截面積相等,丙比乙粗,但長度相等,則 甲、乙、丙三根電阻線的電阻大小是( )
A. 甲最大 B.乙最大 C. 丙最大 D.乙最小
4、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動中,小明發現實驗器材中金屬絲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夠,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一些實驗探究活動,其中他不可能完成的是 ( )
A. 探究導體電阻與長度的關系 B. 探究導體電阻與材料的關系 C. 探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 D. 探究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5、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 、 、 、 。
6、一根導線的電阻為R,將它均勻拉長后,它的電阻將( )
A. 變大 B.變小 C. 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
7、導體的電阻除了與導體的材料有關,還與長度、橫截面積、溫度等因素有關,如圖所示兩根一米長的金屬絲進行則量后說明:電阻是 ( )
A、銅絲大 B、鐵絲大 C、兩根一樣大 D、無法確定,A、B、C、都有可能
8、某同學想用一只“1.5V、5Ω”的小燈泡制作一個簡易手電筒,采用電壓為6V的蓄電池作電源。為了保證小燈泡在使用時不至于因為電壓太大而燒毀,該同學又從實驗室里找到了一捆標有“1Ω/㎝”的電阻線。該同學應如何利用這捆電阻線才能保證小燈泡正常發光( )
A.應并聯一段20㎝長的電阻線 B.應串聯一段20㎝長的電阻線
C.應并聯一段15㎝長的電阻線 D.應串聯一段15㎝長的電阻線
9、某些物質在溫度降低到某一值時電阻會變成零,成為超導體。如果科學家研制出常溫下的超導體,則常溫超導體可用來制作( )
A.白熾燈的燈絲 D.電爐絲 C輸電導線 D.保險絲
10、如圖表示了通過某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由圖中信息可知
A.導體的電阻為6歐
B.導體的電阻為1.5歐
C.導體的電阻隨導體兩端電壓的增大而增大
D.導體兩端電壓為0時,導體的電阻也為04.5 變阻器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各種定值電阻實物,知道生活中使用的變阻器。
2、理解滑動變阻器改變電阻的原理,能畫出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示意圖和符號。
3、能正確連接和使用滑動變阻器。
4、能根據實驗思想設計需要的實驗方案,學會能使用滑動變阻器。
5、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待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2、養成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體驗連接滑動變阻器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樹立事實求實的科學實驗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2、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學法指導】
認識滑動變阻器,理解其改變電阻的原理,并學會其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以達到熟練應用的目的。
【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滑動變阻器改變電阻的原理、結構和符號,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難點:正確連接和使用滑動變阻器
【課前預習】
1、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 作用。不同的導體電阻是不同的。導體的電阻跟導體的 、橫截面積、材料有關,導體的電阻還跟導體的溫度有關。
2、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
3、滑動變阻器的由接線柱、瓷筒、 、金屬桿、滑片組成。滑動變阻器的符號為: 。
4、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思考】在生產、生活和實驗中,經常要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電阻元件——電阻器,簡稱電或定值電阻。如R=10歐,R=5歐,定值電阻的符號是— —,定值電阻的作用是 電路中的 大小。
由于實際情況的需要,常常有以下實例:
[實例1l 臺燈調光器來調節燈泡的亮度。
[實例2] 電車變速器來控制電車的行駛速度。
[實例3] 變速開關來調節電扇的轉速。
[實例4] 音量開關來調節錄音機、電視機或電話機的音量。
要實現上述目的,只要改變電路中的 大小就行。而電路中的電流大小的改變,則可以通過改變 大小來實現。
從上一節課知道,改變導體電阻大小的方法有改變 、 、
和 。而最方便的是改變導體的 。
【活動一】認識滑動變阻器
靠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絲的 來改變 大小的裝置。
1、結構:下圖為滑動變阻器實物圖,結構的名稱:A ,B ,C ,D ,P 。
2、結構圖2和電路符號圖3。
【活動與探究】
圖2 圖3
3、原理:滑動變阻器中的線圈是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改變合金線的 ,就可以改變 大小,從而改變 大小。
4、使用:(1)與用電器 在電路中使用;(2)接線時接線柱應“ ”連接;(3)閉合開關前,滑片P應移到 位置。
【活動二】探究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方法,與電路中電流大小的關系。
連接如圖4—31電路圖,把滑動變阻器接線分別連接在M、N兩點,閉合開關,移動滑片戶,觀察燈的亮度和電流表示數。
1、當C和D接入M、N點時,亮度 且最亮。原因: 。
2、當A和B接入M、N點時,亮度 且最暗。原因: 。
3、當B和C或B和D接入M、N點時,滑片P向右移動,亮度 ,電流表示數 ,原因: 。
4,當A和D或A和C接入M、N點時,滑片P向右移動,亮度 ,電流表示數 ,原因: 。
結論:滑動觸頭(滑片)離下接線柱越遠,有效電阻越 。
【思考】滑動變阻器上“20Ω 1A”表示什么意思

旋鈕型變阻器:
應用:收音機的音量開關,電扇的變速開關,臺燈的調光開關
原理:與滑動變阻器的原理 。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堂達標檢測
1、如圖4—32所示的滑動變阻器,其最大阻值是50歐,接線柱A和D連入電路中,若要使電阻減小,滑動觸頭P應向 端移動。如果P在最左端,則電阻值為 歐。如果P在最右端,則電阻值為 歐。
(圖4—32)
2、上圖中,如果RAE=20歐,則REB=________歐,RAC=__________歐,RBD=_______歐。如果E是中點,則RAE=________歐,REB=_______歐。
3、滑動變阻器改變阻值的本質是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絲的
A.長度 B.橫截面積 C.材料 D.溫度
4、一些實驗儀器具有調節作用。下列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接線方式不同,其中對電路能起調節作用的是
5、小燈泡的電阻受溫度影響較大,而電流的大小會影響電阻的溫度,那么小燈泡的電阻大小與通過的電流有什么關系呢 小亮選擇一個規格為“4.8V”的小燈泡,按如下電路圖連接電路進行測量,測量結果如下表。實驗中電源電壓保持6V不變。
(1)分析下表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越大,其電阻就 ;
實驗次數 1 2 3 4 5
電壓/V 1 1.5 2.0 2.5 3.0
電流/A 0.20 0.26 0.30 0.34 0.37
電阻/Ω 5.0 5.77 6.67 7.35 8.11
(2)比較第2次與第4次實驗,第 次實驗小燈泡較亮;
(3)實驗室有三種規格的滑動變阻器:甲(15Ω 1A)、乙(20Ω 1.5A)、丙(30Ω 1A)。分析小亮的實驗,你認為小亮選擇了 滑動變阻器。
30、如圖,電源電壓保持不變,表①、②、③是電流表或電壓表,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在中點,閉合開關S,三只電表均有示數。當滑片P向左移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電阻串聯.①、③是電壓表,則表②示數變大
B若電阻串聯,①、③是電壓表,則表②示數不變
C若電阻并聯,①、③是電流表,則表②示數變小
D.若電阻并聯,①、③是電流表,則表②示數變大
6、兩實驗小組使用相同規格的元件,按圖示電路進行同一實驗(其中a、b、c、d、e為滑動變阻器上五個間距相等的位置,a、e為滑動變阻器上的兩個端點)。電源電壓U=3V ,電阻R=1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4Ω。首先他們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a ,然后閉合開關,他們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分別置于a、b、c、d、e五個位置,把相應的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一、表二中。對比兩組數據,發現電流表示數不完全相同。經檢查,發現其中一個實驗組使用的滑動變阻器發生了斷路。
表一(第一實驗組)
P的位置 a b c d e
電流表的示數(A) 0 0 1.00 1.50 3.00
表二(第二實驗組)
P的位置 a b c X d e
電流表的示數(A) 0.60 0.75 1.00 1.50 3.00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⑴滑動變阻器發生 斷路的是第 實驗組;斷路發生在滑動變阻器 段(從ab、bc、cd、de中選擇)。
⑵表二中,滑片P在X (X是c、d之間的某一點)處時,電流表示數的可能值為 。
(A) 0.70A (B) 0.85A (C)1.20A (D) 2.00A
第27題圖課題:中國東部的季風氣候與西部的干旱氣候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季風氣候的類型和分布。2、學會根據氣候資料分析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和西部干旱氣候的特點。3、知道氣候變化與動物行為的關系。4、知道寒潮、臺風、洪水等災害性天氣的成因和危害。5、關注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初步建立和諧的氣候資源觀。
【學法指導】
本節課內容較簡單,很多知識同學們都知道,只是說法不是很準確,所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準確的復述相關內容。
【重難點分析】
重點:中國東部的季風雨,西部的干旱氣候的特點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活動與洪水,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難點:中國東部的季風雨,西部的干旱氣候的特點分析。
【探索導航】
復習回顧
(1)地形: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 ,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 。降水迎風坡比背風坡 。
(2)季風就是指在不同季節里 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風。冬季陸地氣溫比海洋 ,陸地氣壓比海洋 ,故風從 吹向 。
(3)世界上季風區域分布很廣,其中以 最強盛,范圍最廣。我國在冬季盛行 ,夏季盛行 。
2、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活動與探究】
【活動一】:東部季風氣候
1、閱讀課本80找出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和我國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
2、季風氣候區是指 能夠到達的地區。我國的季風氣候分為 、 、 。
3、季風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的利弊?
【活動二】:我國西部的干旱氣候
閱讀課本82頁,寫出我國西部的氣候區和我國西部干旱氣候的特點?
干旱氣候的利弊?
3、干旱氣候區的生物在行為和形態上的適應性:
(1)
(2)
【活動三】:寒潮、臺風、洪水
1、寒潮:大范圍的 活動。后果:降溫、 、大風和揚沙天氣。
次數:每年約 次。危害:農業、牧業、交通運輸業。
2、 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
3、臺風的利弊?
4、洪水是我國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引發原因: 、 、 。
5、列舉引發和加大洪水危害的人類活動?
【活動四】: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1、溫室效應:大氣中 不斷增加,對地面 作用增強,使全球的氣溫
有 的趨勢。
討論:全球氣溫升高會對人類造成哪些威脅?
海平面 , ,疾病增多等。
2、熱島現象
城市中人口高度 ,經濟高度發展,能耗 ,空氣污染嚴重。
城市的特點:氣溫高、濕度低、霧增多。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課堂達標檢測
1、我國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岡底斯山一線以 以 地區是季風氣候區。分布有 季風氣候、 季風氣候和 季風氣候。
2、冬季,我國盛行從蒙古、西伯利亞干冷地區吹來的冬季風,氣溫 ,降水 。夏季,我國盛行從太平洋、印度洋熱帶和副熱帶海洋吹來的夏季風,氣溫 ,降水 。
3、屬于季風氣候對我國影響的是 ( )
A. 使我國各地冬季吹西北風,夏季吹東南風
B. 使全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于夏季
C. 使全國夏季都高溫多雨
D. 減弱了我國北方的嚴寒
4、“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玉門”位于我國甘肅省,屬于非季風區,此處“春風”最可能指的是 ( )
A. 春天的風
B. 夏季風
C. 冬季風
D. 西北風
5、下列自然災害中,不屬于氣象災害的是 (    )
A、寒潮 B、臺風 C、洪水 D、地震
6、近年來,科學家預測出全球氣溫有明顯變暖的趨勢,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增多,呼吸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B、工業生產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
D、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在變小
7、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形成的人為原因是 ( )
A、持續性全流域降水 B、流域內森林被嚴重破壞
C、大面積圍湖造田 D、大量修建水庫
8、我國最主要的氣象災害是 ( )
A、地震 B、臺風
C、寒潮 D、洪澇
五、課外練習
1、產生“城市熱島”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高 B.城市環境接受太陽輻射多
C.城市釋放的人工熱多 D.城市環境的散熱比郊區的快
2、我國新疆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身居內陸,距海遠
B.緯度偏高,氣溫低
C.海拔高,海風吹不到
D.距海不遠,但受山脈阻擋
3、下列關于動物對氣候的適應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蝸牛在冬季用白色黏液膜封閉殼口御寒
B、燕子用冬眠的方法越冬
C、蛇用冬眠的方法越冬
D、黑熊用遷徙的方法越冬
4、“城市熱島”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 )
A、大氣污染
B、水體污染
C、固體廢棄物污染
D、“噪聲”污染
5、紹興(北緯29°42′~30°19′,東經120°16′~l20°46′)地處___(填“南”或“北”)半球,屬于_ _氣候類型,四季分明,濕潤多雨。冬季,紹興市的主要風向是__ __風。
6、如圖是我省某類自然災害的衛星云圖,該自然災害最有可能是 ( )
A.臺風 B.地震
C.寒潮 D干旱
7、 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臺風的中心叫 ,其外側半徑100千米左右的區域是 區。
8、洪水是我國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引發原因: 、 、 。課題:大氣壓與人類生活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車宇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能說出晴朗的天氣氣壓較高,陰雨的天氣氣壓較低。
2、了解大氣壓對人體的影響,氣壓變化過大會使人產生不良的反應。
3、了解液體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
4、了解大氣壓在真空保存袋、吸塵器等生活用具中所起的作用。
Ⅱ.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觀察研究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的實驗,發展制定計劃、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和手腦并用的實踐能力,認識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2、學生通過大氣壓對生活用品所起的作用的思想交流,發展表達和交流的能力,認識表達和交流對科學發展的意義,認識探究的成果可能對科學決策產生積極的影響。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網絡環境下學習擴大知識面,增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2、對自然現象保持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
【學法指導】
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啟發、歸納等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習。
【重難點分析】
重點:氣壓對天氣的影響,液體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
難點:對高壓多晴燥天氣,低壓多陰雨天氣的理解。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復習回顧(前面已學的與本節課 有關的知識)
(1)、氣體流速的改變,改變了氣體的 ;而且是氣體的流速越大, 越 。
(2)、從自來水管的水龍頭中流出來的水,在水流不散開的情況下,越向下流,水流越粗還是越細? 。請解釋這一現象: 。
2、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
【討論】大氣壓的值是固定不變的嗎?
【結論】(1)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 。
(2)同一高度的不同區域,大氣壓的數值不一定相同。
(3)同一地點的不同時間,大氣壓也會 (“相同”或“不同”)。
(4)一般來說,冬天的大氣壓比夏天的 ,晴天的大氣壓比陰雨天 。
【思考】當飛機起飛時,耳膜會產生一種不舒適的感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結論】
【應用】如何消除由于快速乘電梯上升時產生的耳膜不舒適感?
【討論】為什么低壓區多陰雨天,高壓區多晴朗天氣?
比較項目 高氣壓區 低氣壓區
范圍 氣壓高的區域
空氣流動方向 從下向上
空氣的變化 越往下氣溫越高,水汽越不容易凝結
對天氣的影響 多陰雨天氣
2、大氣壓對人體的影響
(1)人的情緒、心情受氣壓的影響較大:人在 的天氣一般心情較舒暢,
而在陰雨天氣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寧。
(2)人對氣壓的變化有逐漸適應的過程。人體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機艙內必須進行增壓等。
【補充】大氣壓會直接影響人體血液的溶解氧,大氣壓越高,溶解氧的能力越強。
【活動】用口吸手臂上的皮膚,感受皮膚的形變,看皮膚顏色的變化,理解人體內的大氣壓。
減壓實驗說明:人體內也有壓強。當體內外壓強失去平衡后,也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結論】
【閱讀】宇航員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
大氣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1)中醫的拔罐療法。
(2) (3)
3、氣壓對液體沸點的影響
【提出問題】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鍋難以將飯煮熟?
【活動】(1)將燒瓶中的水加熱至沸騰,再用注射器緩緩地向內充氣,使瓶內的氣壓增大,看到什么現象?
【現象】
(2)待水沸騰后,移去酒精燈,水溫稍降,用注射器抽出部分氣體,瓶內氣壓降低,又看到什么現象?
【現象】
【結論】
壓力鍋工作原理:壓力鍋有良好的密閉性,可使鍋內獲得較大的氣壓, 也升高了,一般能達到 帕,水的沸點接近 ,所以壓力鍋煮東西容易熟。
4、生活用品與大氣壓
(1)真空壓縮保存袋: 。
(2)吸塵器: 。
(3)離心式水泵: 。
課堂達標檢測
1、受高氣壓控制的地區天氣的相同特點是 ( )
A. 寒冷的 B.炎熱的 C. 陰濕的 D.晴朗的
2、大氣的壓強叫做 ,它的分布狀況與天氣變化有密切關系。在低氣壓區,一般多 天氣;在高氣壓區,則多 天氣。
3、低氣壓控制的地方大氣往往呈上升狀態,所以 (填“容易”或“不容易”)成云致雨,由此可知,多雨的赤道地區主要受 控制。
4、有關大氣壓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離海平面越高,大氣壓的值越大
B. 在同一地方,大氣壓是個確定的值
C. 冬天的氣壓比夏天的低,陰雨天的氣壓比晴天低
D. 1標準大氣壓能支持760毫米水銀柱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氣壓對液體沸點的影響:液面上氣壓增大時,液體沸點 。
2、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具有下列生理指標的人員更適宜于進藏工作( )
A.血液中紅細胞含量較多 B.血液中白細胞含量較多
C.血糖含量遠高于正常人 D.呼吸、心率比正常人快
3、宇航員出艙后,生命保障系統就由航天服承擔。下列關于航天服的作用,不正確的是( )
A.保證人體周圍有穩定的氣壓
B.防止熱傳遞以確保人體有舒適的溫度
C.改變人體的質量
D.防止強烈的紫外線對人體的輻射
4、 如果把籠罩著地球的大氣層比作浩瀚的海洋,我們人類就生活在這“大氣海洋”的底部,承受著大氣對我們的壓強-------大氣壓。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B、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1.01×106帕,(760MM汞柱)
C、大氣壓的大小與大氣的密度有關,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壓也越大
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陰雨天大氣壓的高低變化有關
5、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撐一把雨傘行走在雨中,如圖所示,一陣大風吹來,傘面可能被“吸”,嚴重變形。下列有關這一現象及其解釋,正確的是( )
A.傘面被向下“吸”
B.傘上方的空氣流速大于下方
C.傘上方的空氣流速等于下方
D.傘上方的空氣流速小于下方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第5題圖課題: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會區別溶液、懸濁液、乳濁液;
2、了解溶液的組成,會分析溶液中的溶質、溶劑;
3、了解水及其他常見的溶劑。
Ⅱ過程與方法
1、運用對比的方法,說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差異。
2、通過實驗活動,學會藥品的取用、物質的溶解、攪拌等實驗基本操作,初步學會振蕩操作。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觀察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法指導】
實驗探究、小組討論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區別。
【重難點分析】
重點:溶液的概念、特點。
難點: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特點和區別。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被溶解的物質叫 。
2、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 。
3、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質叫 。
4、懸濁液:(如:沙子加入水中后形成的混合物)固體小顆粒 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
5、乳濁液:(如:潤滑油與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 在液體里形成的物質。
6、混合物:像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一樣,這種由 組成的物質叫混合物。
7、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溶液
活動一:將深紫色的高錳酸鉀晶體放入水中,有什么現象?
活動二:將固體碘(黑紫色)加入酒精中,有什么現象?
結論:高錳酸鉀晶體能 在水中,碘能 在酒精中。
總結: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如水、酒精)。
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質(混合物)(如碘酒、高錳酸鉀溶液、糖水、鹽水)。
思考:1、高錳酸鉀、碘這兩種溶質都是固體,那么溶質可否是液體或氣體?請舉例。
2、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質嗎?
3、河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質,能否用來養魚?
(二)懸濁液、乳濁液
活動三:一杯水中放入泥土,另一杯水中滴入色拉油,觀察現象。
現象:
結論: 1、懸濁液: 懸浮在液體里形成的物質。(有些藥水,如鋇餐服用時需要搖勻,液體會變得混濁不透明,這就是懸濁液。)
2、乳濁液: 分散在(不相溶的)液體里形成的物質。(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時間長一些,會出現一層白色油脂,牛奶是乳濁液)
3、混合物:由 組成的物質。(溶液、懸濁液、乳濁液都是混合物)
活動四:課本28頁物質的混合:把食鹽、粉筆灰、色拉油分別放入裝有清水的試管中;把色拉油滴入裝有汽油的試管中。振蕩,靜置后,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編號 1 2 3 4
實驗內容 食鹽水—— 粉筆灰水—— 色拉油水—— 色拉油汽油——
振蕩
靜置
溶液、懸濁液、乳濁液
總結: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區別(是否透明、久置后是否分層、特點、舉例):
說明:1、溶液有均一、穩定(放置一段時間也不會分層)的特點。
2、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本質區別是在溶劑里的顆粒的大小不同。
3、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說明,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討論:生活中常接觸的有哪些溶液,哪些是懸濁液和乳濁液,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
(三)常用的溶劑(水溶劑、有機溶劑)
水能溶解很多種物質,是最常用的較好的溶劑。
常用的溶劑還有酒精、汽油、丙酮等。如,碘酒溶液中酒精是溶劑。
思考:1、衣服上沾了油怎么辦?
2、服裝干洗的原理是什么?為什么干洗的衣物不能即日領回?
3、小軍同學買了一瓶雪碧,看到雪碧瓶外說明中寫著:體積350毫升;配料:蔗糖、檸檬酸、香料、蒸餾水、碳酸等;生產日期:2010年6月6日;保質期:6個月。小軍同學馬上聯系科學上學過的知識。說出許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你也能說說看嗎?
三、課堂達標檢測
1、溶液區別于其他混合物的主要特征是:( )
A、均一 B、透明
C、均一、穩定 D、無色、穩定
2、把少量物質分別加入到另一種物質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碘加入汽油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高錳酸鉀加入汽油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
3、下列液體中,屬于溶液且溶劑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生理鹽水
C、渾濁海水 D、牛奶
4、一杯氯化鈉溶液,其上部測得的密度為a克∕厘3,則下部測得的密度是( )
A、大于a克∕厘3 B、小于a克∕厘3
C、等于a克∕厘3 D、小于或大于a克∕厘3
5、下列不屬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生理鹽水
C、液氮 D、消毒酒精
6、病人在接受靜脈注射和滴注時,常用到生理鹽水(即氯化鈉注射液)。如下是某公司生產的氯化鈉注射液包裝標簽上的部分文字:
氯化鈉注射液
規格:100ml 0.9g
注意:使用前發現溶液中有絮狀物、瓶身細微破裂等均不可使用。
請回答:
(1)該注射液里的溶質是
(2)常溫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鈉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時間后,是否會出現渾濁現象?為什么?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
PAGE課題:電流的測量(1)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初二備課組 學生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流是怎樣形成的
2、知道電流的單位及單位換算
3、使學生知道電流表的用途和符號
4、記住并理解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使用電學儀器的技能和良好習慣。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
重點:電流概念的建立、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難點:電流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實物接線和讀數。
【學習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用時3-5分鐘)
小測1. A)根據電路圖畫實物圖:
B)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
小測2. 根據小測1的A、B兩個圖,回答:
1)比較一下它們的電路圖,A是 電路,B是 電路。
2)當開關閉合時A、B兩電路中的燈和電鈴都 (能或不能)工作,
3)當開關斷開時A電路中的燈和電鈴 (能或不能)都工作;B電路中的電鈴 (能或不能)工作,燈 (能或不能)工作。
思考:1.上題圖A中,為何一閉合開關燈就會亮呢?
2.圖A中,當我們把電鈴拿掉,只有一盞燈連在帶電路中,再閉合開關,你猜燈會變的更亮還是更暗?這又是為什么?用什么儀器能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大小呢?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1.右圖,當開關閉合時電燈亮,是因為電路接通后形成了電流,電流把 提供的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 ,.電燈發光發熱不斷消耗了 。
圖中的干電池,上端突出的炭棒頭是電源的 ,而下面的金屬鋅皮是電源的 。干電池串聯時,必須把一節的正極與另一節的 相連。
圖中導線中的小箭頭表示導線中 的移動方向;大箭頭表示電路中的 方向,
電路中電流是從電源的 極流到電源 極,與
導線中 的移動方向相反。
2、.將每格對應內容填入空格:
看書120頁表格,比較一下常見用電器的電流從大到小的順序是
.。一般家電中電功率越大的用電器,通過的電流越 。
3、認識安培表:安培表也叫電流表,它的代表性標志是:表面中心的一個“A”,二個量程,三個接線柱。將下圖中空格填上
4、根據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B、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
C、.被測電流不得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D、.可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5、如右圖所示:
1)畫出圖中兩線上的電流方向。
2)接線情況是“ ”進,“ ”出,是 量程,
則讀數是: ;
3)若接線情況是“3”進,“—”出,是 量程,
則讀數是: 。
4)同一刻度大量程讀數是小量程讀數的 倍。
三、課堂達標檢測
1、手電筒中的電池用的時間長了,小燈泡亮度就漸漸變 ;袖珍式收音機電池用的時間長了,收音機的 就漸漸變小;玩具電扇的電池用的時間長了,電扇的 就漸漸變慢;其實這些都是因為他們電路中的 在漸漸變小。
2、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并在實物圖上用箭頭標出導線中的自由電子移動的方向;在電路圖中箭頭標出電流的方向:
.
3、當想測L1電流時,安培表放在何處?把放在開關旁時測的是什么電流?把表畫到電路上,并在電流表上標上“+”“ —”
六、課外點滴
許多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也具有發電的本領。
有人統計過,全世界大約有五百余種具有發電能力的魚類。魚依靠自身的電能器官,能在水中黑暗的世界里進行導航、聯絡、求偶、覓食、攻擊以及辨別其他魚的性別、種類甚至年齡等等。
各種魚的發電本領各不相同,非洲鯰魚能產生350V的電壓;電鰻則能產生500V以上的電壓;大鰩魚產生的電流能把50A的電阻絲燒斷。
電鰩是發電的能手。電鰩生長在深水之中,怎么會發電呢?經過解剖研究,原來電鰩頭胸部腹面兩側,各有一個腎臟形、蜂窩狀的“發電器”,每個“發電器”大約由600個呈六角形的柱狀管組成,而柱狀管是由一塊塊肌肉纖維組織重疊而成的,肌肉纖維組織的一面與神經末梢相連,當電鰩的大腦神經受到刺激和興奮時,電鰩兩側的“發電機”就能把神經脈沖變成電能而放出來。由于一塊塊的肌肉纖維組織,好像蓄電池中的極片一樣,且因柱狀管之中充滿著膠狀質的絕緣物質,所以電鰩放電時的電壓高達80V左右。大鰩魚的一個電脈沖,甚至能使六個100W的燈泡,像霓虹燈廣告牌一佯閃光。
電鰻是許多放電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一種。它的發電器官由胸鰭上方和測線下面的兩排非常發達的縱行肌肉組織所構成。體長 50厘米的電鰻,就能放出電壓為40~300V的生物電。個體較大的電鰻,據說能用生物電來擊斃像馬那樣大的動物。所以,人們在捕捉肉味鮮美的電鰻時,不得不將一些家畜趕到河中去,以消耗電鰻的電力,然后用網和手來捕捉已經精疲力盡的電鰻。
電鰻的發電器不僅能尋找食物或抵抗敵害,更耐人尋味的是電鰻能利用電能器官,進行水中通信和導航。當雄鰻魚在接近魚群中的雌鰻魚時,發現它們能改變電荷的強度。
根據上文,你是否覺的發電的電鰩相當于我們研究的電路中的哪個元件?大鰩魚產生的電流50A能否用我們實驗室的電流表去測?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課題:電壓的測量(1)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初二備課組 學生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知道要提供持續的電流必須要有電壓;
2、知道常見的一些電壓值;
3、會把電壓表正確連入電路;
4、會根據不同的量程讀出電壓表的讀數。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使用電學儀器的技能和良好習慣。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
重點:使用電壓表--電壓的測量。
難點:電壓的概念。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電壓
1、按電路圖,用導線將實物圖連接起來(連接電路之前,開關應當是斷開的)。
①閉合示教板上電路中的開關,會產生什么現象?
②取下電路中的干電池,閉合開關,燈泡還會發光嗎?
[思考]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電路中不能形成電流,電源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用水流的形成來引入電流的形成。
為了說明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形成電流,我們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樣形成的?
【提問】將裝有水的U形管連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鉗夾住,兩管內水面相平。打開止水鉗,
兩管內的水會不會發生流動?
向U形管左管內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提問:打開止水鉗,兩管內的水會不會發生流動,如果發生流動,水怎樣流動?)
[說明]:電源的正極聚集有大量的____電荷,負極聚集有大量的____電荷,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就產生了______。這個電壓使電路中電荷發生定向流動,使正電荷從正極流向負極,或者使負電荷從負極流向正極,于是在電路中產生了_____。
可見,_______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______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通過分析對比,說明要有電流存在就必須要具備兩個條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討論:分析下列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A、電路中只要有電壓就會有電流;
B、只要電路構成通路就有電流通過;
C、電路中有電源就一定有電流;
D、電路中有電流,則電路兩端一定有電壓。
3、電壓的符號和單位。
1、符號: ________
2、單位: ________ ,符號為___________
1千伏=_________ 伏=_________毫伏=________ 微伏
⑴看課本幾種電壓值的表:要求記住的電壓值有:
一節干電池電壓:______伏;
家庭電路的電壓:_______伏;
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______伏。
(2)220伏= ______千伏= ______毫伏。
1.25kV= ________ V= ______ mV
二、電壓的測量
1、測量電壓的儀器:_________
①符號:_________
②結構:刻度盤、接線柱、指針、調零螺母;
③讀數:先認識刻度特點,然后隨機讀數, 最后總結讀數方法。
2、使用方法:
A.電壓表要______聯在被測電路的兩端;
B.電流要從電壓表的_____接線柱流入,從______接線柱流出;
C.被測電壓值________電壓表的最大測量值(量程).
3、讀數方法
 A.確認是電壓表 B.先從接線柱看量程
C.從量程算出分度值 D.讀取數值帶上單位
4、電流表和電壓表在使用上的不同點與相同點
⑴、不同點:
A、電流表用于測______,電壓表用于測_______。
B、電流表要______聯在被測物體上,電壓表要______聯在被測物體上。
C、電流表和哪個用電器______聯,就測哪個用電器兩端_____;
電壓表和哪個用電器______聯,就測哪個用電器兩端______。
⑵、相同點:
A、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步驟基本相同,都分為調、選、連、讀四步:
B、連接時電流都要從正極流入,從負極流出。
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四點對應起來。
序號 電流表 電壓表
1 串聯在電路中 并聯在電路中
2 有正、負接線柱 有正、負接線柱
3 有兩個量程 有兩個量程
4 不能與電源直接相連 可以與電源直接相連
三、課堂達標檢測
1.如圖4—41所示為電壓表的表盤示數
(1)當把A、B接線柱接入電路時,電壓表的讀數為 ________伏;
(2)當把A、C接線柱接入電路時,電壓表的讀數為 _________伏。
2、讀出圖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電流表示數為________A,電壓表示數為________V 
3、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2.5伏,請在圖中標出燈正常發光時電壓表指針的位置及接線柱(畫出接線柱引線).
4、請你看一看,下列圖中有沒有錯誤?錯在哪里?
5、找一找:圖中電壓表測的是什么電壓?
6、畫一畫:請根據下圖電路的連接情況畫一畫電路圖。
7.下圖左所示的電路中,電壓表測量的電壓是 ( )
(7題圖) (8題圖)
A.燈L1的電壓 D.燈L2的電壓 C. 燈L1、L2的電壓 D.都不是
8、在上圖右所示電路的A、B圓圈中,標出哪一個是電流表,哪一個是電壓表,并標出
“+”、“—”接線柱。
V

乙圖

V


L1
丁圖
V
L2
V

丙圖

L1
L2
L2
L1
V1
V2
L2
L1
V1
V2課題:大氣的壓強(二)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車宇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 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值和測量大氣壓的工具。
2、能說出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并能用這一關系解釋有關現象。
Ⅱ.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實驗探究,感知氣體、液體壓強與流速的定性關系。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大氣壓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學法指導】
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啟發、歸納等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習。
【重難點分析】
重點:說出大氣壓的數值;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難點:測量大氣壓的工具—水銀壓強計的原理;能用大氣壓強、氣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解釋現象。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復習回顧(前面已學的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
(1)、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 。
(2)、一切抽吸液體的過程,其實都是 將液體“壓”上來的過程。
(3)、大氣壓強的方向 。
2、預習新知
(1)、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越 ,大氣的密度越 ,大氣壓越 。
(2)、常見的氣壓計有 、 。
(3)、流體(氣體或液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 。
3、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大氣壓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氣壓計或水銀氣壓計進行測量。
展示:空盒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或無水氣壓計)觀察:其上有兩行刻度,一行以百帕為單位,一行以 為單位。
展示:水銀氣壓計
【活動一】托里拆利實驗----進行簡單的實驗說明、數據讀數和分析,大氣壓支持著玻璃管中的水銀柱。當大氣壓發生變化的時候,水銀柱的高度會發生變化。
【思考和討論】托里拆利實驗中,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為什么等于大氣壓?
比較: 壓強計攜帶方便, 壓強計測量準確。
2、大氣壓的變化
(1)大氣壓的大小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越 ,大氣的密度越 ,大氣壓越 。
(2)在海平面附近,大氣壓的數值接近 帕( 毫米汞柱)規定:這個大氣壓值稱為標準大氣壓。1毫米汞柱= 百帕
【思考】這么大的壓強,我們為什么沒有受壓的感覺?
3、氣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活動二】找一條薄紙帶,捏住紙的一端,讓紙自然下垂,當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氣時,你會發現什么現象?若改變吹氣的力量和速度,紙帶會發生什么變化?
【現象】
【活動三】找兩張相同的薄紙,用手捏住兩張紙的一端,讓兩張紙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兩張紙保持平行。沿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
【現象】
【結論】
【應用】解釋在火車站的站臺上,人為什么要與行駛的列車保持適當的距離。
【活動四】把一只玻璃管插入水中,當用另一只玻璃管對著它的上端吹氣時,有什么現象?試一試,怎樣對此現象做出解釋。
【現象】
課堂達標檢測
1、大氣壓的大小可以用 或 進行測量。在海平面附近,大氣壓的數值接近 帕( 毫米汞柱),這個大氣壓值稱為標準大氣壓。
2、宇航員穿的厚厚的宇航服的主要作用是( )
A. 供呼吸 B.保持體內外壓強平衡
C. 美觀 D.增大體積
3、下列情況中會使大氣壓變小的是( )
A. 從高山頂下山的過程中 B.從赤道向北極運動的過程中
C. 從室內到室外的過程中 D.從一樓上升到九樓的過程中
4、屋頂的面積很大,大氣壓對屋頂有很大的壓力,但并沒有把屋頂壓塌,這是為什么 ( )
A. 屋頂四周有堅固的墻支撐著
B. 屋頂的面積大,受力面積大,壓力產生的效果就小了
C. 屋頂的承受壓力大于大氣壓
D. 屋內空氣對屋頂也有同樣大的大氣壓
5、用細線把兩個乒乓球吊在空中,并使它們隔開適當的距離,當對準它們的中間用力吹氣時,兩只球將發生的變化是( )
A. 兩球向中間靠攏 B. 兩球互相推開
C. 兩球位置不變 D. 兩球不斷的靠攏又分開
6、刮大風時,即使風平行于窗戶,窗戶也常常刮開而打破,原因是( )
A. 風對窗戶的作用力太大 B. 窗內氣壓大于窗外氣壓
C. 風對窗戶的作用力太小 D. 窗內氣壓小于窗外氣壓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馬德堡半球實驗不僅證明了 ______,而且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
2、1標準大氣壓等于______毫米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約等于____帕。
3、抽水機是利用____來工作的,在標準大氣壓下,抽水機能把水抽到的最大高度的是____米。
4、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___,原因是高度越高,空氣越___,空氣密度____。氣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流速越大,壓強____。
5、春天是放風箏的好季節。風箏在空氣中飛行利用了下列什么原理( )
A. 風箏下方空氣流動速度小,空氣壓強小
B. 風箏下方空氣流動速度大,空氣壓強大
C. 風箏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大,空氣壓強小
D. 風箏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小,空氣壓強大
6、為什么狂風常常掀起屋頂?
7、有的跑車在車的尾部設計安裝了一種“氣流偏導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突起,相當于一個倒置的翅膀,這主要是讓跑車高速行駛時,車輪能更好的抓緊地面,請解釋其中道理課題:水的壓強(二) 課時:第2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了解壓強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2.能比較熟練地運用壓強公式解決有關問題。
Ⅱ過程與方法
熟練壓強計算,養成好的書寫習慣。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
【學法指導】
書寫規范仔細是提高成績的關鍵。
【重難點分析】
重點: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難點:靈活運用壓強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復習回顧
1、壓力是:物體之間由于 而產生的;壓力的特點是:
①力作用在 ;②力的方向 。
2、壓強的公式是: ,或P= / ,壓強的國際單位是:
1Pa= 。
3、一個均勻的木塊,如圖2—1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虛線切去一半,將其放在旁邊,此時地面受到的壓強是原來的( )
A.1倍 B.2倍 C.1/2倍 D.1/4倍
2.預習新知
想一想在受力面積相同的條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大和減小壓強?
1.增大壓強的方法:(1)增大 (2)減小
2.減小壓強的方法:(1)減小 (3)增大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想一想 (1)菜刀的刀口為何磨得很薄?
(2)耙子為何制成尖齒狀?
(3)駱駝的體重跟馬相近,但他的腳掌的面積約是馬的3倍,為什么?
(4)鐵軌為什么不直接鋪在路面上,而是要鋪在枕木上?
1.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馬路兩旁的人行道上鋪設了有凸棱的盲道。李剛在盲道上行走,感覺到腳有些不舒服,這是因為:走在盲道上,腳與地面的 減小,從而增大了 。
2.一塊長方形的磚放在地面上,不同放法中對地面壓強最大的是( )
A 平放 B 側放 C 豎放 D 三種放法一樣大
(二)利用壓強公式計算:
1. 一輛坦克質量40噸,每條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5米2 ,那么坦克對地面的的壓強為多少?
2.有一棱長為10厘米,重力12牛的正方體,放在面積為1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正方體對桌面的壓強。
三、課堂達標檢測
1、 下列應用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
A.很重的坦克安裝履帶 B.注射器的針尖很尖
C.切蛋糕的“刀”用很細的鋼絲制成 D.菜刀磨得很薄,切菜很鋒利
2、8牛的壓力作用在1厘米2的面積上,產生的壓強是____帕,若壓力不變,要產生4×104帕壓強,受力面積應為____米2。
3、坐沙發要比坐板凳舒服,這主要是因為沙發容易發生形變,增大了人與沙發間的 ,在 不變的情況下 了壓強(填“增大”、“減小”)
4、下列各種單位,不是用來表示壓強的單位的是 ( )
A、帕斯卡 B、牛/米2 C、千克/米3 D、牛·米-2
5、下列情況是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 )
登山包的背帶做得較寬 B、鐵道鐵釘的尖端盡可能尖些
C、坦克的輪子外裝有履帶 D、鐵軌下面放了很多枕木
6、一位質量為50千克的象陽鎮一中某同學,每只腳的接觸地面的面積為196厘米2 。當他從停車棚行走到教室的過程中,他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600N的壓力作用在200厘米2的面積上產生的壓強是_____________帕,它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關于壓力和壓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壓力總與重力方向一致         B.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C.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D.壓強是物體表面上受到的壓力
3.人坐在沙發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的原因是 ( )
A.沙發有彈簧,抵消了人的重力
B.彈簧的彈力減小了人對沙發的壓力
C.沙發柔軟,與人體接觸面積大
D.由于彈簧作用,人對沙發的壓力小于人的重力
4.超大型運輸卡車,輪胎有數十個,這樣的目的是為了 ( )
A.增大壓強 B.增大受力面積 C.增大壓力 D.減小壓力
5.下列措施中,增大壓強的是 ,減小壓強的是 。
A.坦克裝履帶 B.鐵路上鐵軌鋪在枕木上
C.木樁的下端削成尖形 D.啄木鳥的嘴是尖的 E.鴨爪上有蹼
6.某同學在水平公路上騎自行車,當車胎發生緩慢漏氣時,車胎對地面的壓力和壓強
 A.壓力和壓強不變 B.壓力和壓強都變大
C.壓力不變,壓強變小 D.壓力變小,壓強變
7、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小桌、砝碼、泡沫塑料等器材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 
(1)在實驗中,小明同學是通過觀察泡沫塑料的________來 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2)圖中_____兩個實驗是用來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是否有關的;__ 兩個實驗是用來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是否有關的.(3)在物理學中,用 __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8.一輛坦克要通過一條封凍的河,已知河的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是7×104帕,坦克的質量為28t,它的一條履帶的面積為3.5米2,則這輛坦克能否從冰面上安全地通過?
【教(學)后感】
圖2-1
課題:體溫的控制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了解體溫恒定的意義。
2.了解產熱與散熱的部位、方式和方法。
3.了解體溫平衡的調節過程。
4.能以體溫調節為例,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Ⅱ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親身體會得到的實例,了解體溫的控制是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實現的,及體溫平衡的調節。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認識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學法指導】
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體會體溫平衡的調節。通過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歸納出有關體溫調節方面的問題。
【重難點分析】
重點:產熱和散熱的平衡調節。
難點:體溫調節控制。。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預習新知
(1)鳥類和哺乳類屬于 (“恒溫”或“變溫”)動物,都具有保持體溫相對穩定的能力。
(2)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和
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3)散熱的方式包括 散熱和 散熱, 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表面與外界環境之間的 ,當外界溫度超過35℃,人體散熱的方式主要是 散熱。
2.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恒定的體溫
1.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屬于變溫動物,身體的溫度隨環境而改變,鳥類和哺乳類屬于恒溫動物,都具有保持體溫相對穩定的能力。
2.體溫恒定并不是體溫不變,而是指它們變溫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的關系,但正常情況下,體溫可隨 、 、
、環境溫度、精神狀態等情況的不同,在一定范圍內變動。
如:一般傍晚體溫略高于早晨的體溫。
女性的體溫略高于男性。
小孩的體溫略高于成人。
3.體溫的測量可在 、 、 等處進行,不同的部位測得的體溫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處測得的體溫高于
處測得的體溫, 處測得的體溫又略高于 處測得的體溫。
討論:維持恒定的體溫又什么好處?
1恒定體溫是動物進行正常 的基本條件。
2可以擴大動物 的空間,適應 的環境。
(二)產熱與散熱
一、產熱:
讀圖 課本110頁“幾種器官在安靜和活動情況下的產熱量百分比”,回答安靜和運動時產熱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二、散熱:
1.產熱的同時,機體又以各種方式將這些熱量散發出去,以保持體溫的相對恒定。其中90%以上的熱量通過 散發出去。
2.散熱的方式包括 散熱和 散熱, 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表面與外界環境之間的 ,當外界溫度超過35℃,人體散熱的方式主要是 散熱。
3.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 而 ,會出現中暑現象。
中暑的表現是:體溫高、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甚至昏厥,嚴重時危及生命。
討論:夏天和冬天時,手背皮膚表面的血管有什么不同,深淺如何?粗細如何?
三、產熱與散熱平衡:
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和
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讀圖:111頁圖 3-36皮膚血管口徑的調節與散熱,填一填:
當外界溫度較低時,血管 ,皮膚血流量 ,皮膚溫度
,皮膚與外界環境之間溫度差變 ,所以散熱量 。
當外界溫度升高時,血管 ,皮膚血流量 ,皮膚溫度
,皮膚與外界環境之間溫度差變 ,所以散熱量 。
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表溫度時,皮膚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溫度差極小,
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此時 成了主要的散熱方式。
(二)體溫受腦控制
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 中的 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的,人的行為如增減衣服等,對體溫調節也有一定的作用。
想一想:人在寒冷的環境中會凍的發抖,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三、課堂達標檢測
1恒溫動物比變溫動物更有生存優勢的原因在于( )
A恒溫動物耗氧少
B恒溫動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溫動物所需的能量少
D恒溫動物更適應環境變化
2炎熱的夏天,環境溫度達到35℃以上,此時,人體散熱主要是( )
A汗液蒸發
B皮膚直接散熱
C血液循環散熱
D骨骼肌顫抖散熱
3人體能保持體溫恒定,是因為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 )
A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平衡
B骨骼肌產熱和內臟產熱保持平衡
C直接散熱和蒸發散熱保持平衡
D以上說法都對
4下列對體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各部位的溫度是不同的,并且保持不變。
B人體口腔中測出的溫度最接近人體貼內的溫度
C人的體溫晝夜會有波動,一般清晨略低,傍晚略高
D體溫升高一定是病理性發熱
5夏季,在高溫環境中作業的工人一般要多喝( )
A.白開水
B.淡的鹽水
C.冰糖水
D.酒精飲料
五、課外練習
(09浙溫)小明在1000米中長跑測試中,大汗淋漓,此時小明( )
A.皮膚血管舒張,散熱增加
B.皮膚血管舒張,散熱減少
C. 皮膚血管收縮,散熱增加
D.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
(09浙臺)小白鼠是恒溫動物,為了探究小白鼠調節體溫的中樞是否為下丘腦,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兩只健康的、性別與生理狀況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標記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壞甲鼠的下丘腦,乙鼠不做處理;
③把甲、乙兩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溫室中,室內溫度調為0℃,在相對安靜的條件下觀察24小時,每隔4小時分別測量一次體溫,并做好記錄。
(1)若甲鼠體溫 ▲ ,乙鼠體溫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有關;若甲、乙兩鼠體溫均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無關。
(2)以上實驗步驟中還存在兩點缺陷,這兩點缺陷是 ▲ 。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課題:4.7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課時:第二課時
課型:實驗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人: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初步學會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
2.學會正確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
3.練習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重難點分析】
實驗的操作及數據分析。
【學習過程】
測量原理:R=U÷I(歐姆定律),該方法稱為伏安法測電阻
實驗器材:干電池兩節、待測電阻一個、開關一個、電流表一個、電壓表一個、滑動變阻器一個、導線若干
實驗過程:
按右圖所示連接好電路。
連接時注意事項:a.開關處于斷開狀態
b.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處于最大值
c.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
d.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連接
2.閉合開關S,讀出電路中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電阻的電流,記錄在表格中。
3.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來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大小,再讀數,記錄在表格中。如此再重復一次。
4.表中共有三組數據,代入R=U÷I,算出電阻值,最后求三個電阻的平均值,做為待測電阻R的測定值。
試驗次數 U/伏 I/安 R/歐 R的平均值/歐
1
2
3
5.用縱軸表示電壓,橫軸表示電流,畫出曲線圖。
討論與思考:
實驗中為什么要多次測量電壓和電流最后求平均值來確定電阻的大小?
如果電壓表應該用0—3v的量程,但是連線時用了0-15v的量程,則出現的現象是
;如果電壓表應該用0-15v的量程,連線時用了0-3v的量程,則出現的現象是
;如果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則出現的現象是 。
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課堂達標檢測
1.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5伏,L1、L2發光時的電阻均為6歐,小柯應選擇兩電表的量程分別為 ( )
A.電流表(O~0.6A)、電壓表(O~3V) B. 電流表(O~0.6A)、電壓表(O~15V)
C.電流表(o~3A)、電壓表(0~3V) D.電流表(O~3A)、電壓表(0~15V)
2.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中,電源電壓保持6伏不變。閉合開關S后,當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B移動時,電流表示數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當滑片P在滑動變阻器的某位置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分別如圖乙所示,則電阻R1的阻值是 歐。
3.下面的電路圖,在研究電流、電壓和電阻關系時,若只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可以探究電流與 的關系;也可用于伏安法測電阻,實驗時小明觀察到兩個電表的示數如下,則小明測得R的電阻是 歐。
4.某實驗小組探究一種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變化的規律。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甲,實驗的主要步驟:
實驗次數 1 2 3 4 5
電阻R/Ω 110 61 45 35 ________
溫度t/℃ 20 50 68 80 90
①在燒杯中加人適量冷水,正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測量電阻R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斷開開關。將根據電流表、電壓表示數計算的電阻值和溫度計的示數填入表中;
②在燒杯中添加少量熱水,閉合開關,測量電阻R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斷開開關。將根據電流表、電壓表示數計算的電阻值和溫度計示數填入表中;
③重復②的操作若干次,測得多組數據。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按圖甲中的電路圖將圖乙連接完整;
(2)實驗測得的幾組數據如下表:圖丙是第5次實驗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請計算電阻R值,并填入表中。
(3)請在圖丁坐標中畫出R—t的關系圖線。
(4)由圖線得到該熱敏電阻阻值與溫度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科技創新小組制作了一個直接測量電阻阻值的儀器,稱之為歐姆表。連接的電路如圖,制作步驟如下:
(1)在A與B之間連接導線,調節滑動變阻器R1,使電流表示數為0.6A(即滿量程),把電流表的“0.6A”刻度線標為“0Ω”;
(2)保持滑動變阻器R1不變,當在AB之間接一阻值為80Ω電阻時,電流表示數為0.3A。此時滑動變阻器R1的有效阻值為________Ω,把“80Ω”數值標在電流表刻度“0.3A”處;
(3)據此原理,通過計算可把電流表刻度改為相應的電阻值,則在電流表刻度為“0.4A”處應標的電阻值是_______Ω;
(4)用此歐姆表能直接測量接入AB問導體的電阻阻值。請寫出按此方法制成的歐姆表刻度與電流表刻度的兩處不同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
2
3
A
0.6
3

0.2
0.4
0.6
0
0
5
10
15
V
3
15
--
1
2
3
0
A
V
·
·
R
R′
S
PAGE課題:電壓的測量(1)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初二備課組 學生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知道要提供持續的電流必須要有電壓;
2、知道常見的一些電壓值;
3、會把電壓表正確連入電路;
4、會根據不同的量程讀出電壓表的讀數。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使用電學儀器的技能和良好習慣。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
重點:使用電壓表--電壓的測量。
難點:電壓的概念。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電壓
1、按電路圖,用導線將實物圖連接起來(連接電路之前,開關應當是斷開的)。
①閉合示教板上電路中的開關,會產生什么現象?
②取下電路中的干電池,閉合開關,燈泡還會發光嗎?
[思考]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電路中不能形成電流,電源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用水流的形成來引入電流的形成。
為了說明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形成電流,我們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樣形成的?
【提問】將裝有水的U形管連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鉗夾住,兩管內水面相平。打開止水鉗,
兩管內的水會不會發生流動?
向U形管左管內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提問:打開止水鉗,兩管內的水會不會發生流動,如果發生流動,水怎樣流動?)
[說明]:電源的正極聚集有大量的____電荷,負極聚集有大量的____電荷,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就產生了______。這個電壓使電路中電荷發生定向流動,使正電荷從正極流向負極,或者使負電荷從負極流向正極,于是在電路中產生了_____。
可見,_______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______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通過分析對比,說明要有電流存在就必須要具備兩個條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討論:分析下列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A、電路中只要有電壓就會有電流;
B、只要電路構成通路就有電流通過;
C、電路中有電源就一定有電流;
D、電路中有電流,則電路兩端一定有電壓。
3、電壓的符號和單位。
1、符號: ________
2、單位: ________ ,符號為___________
1千伏=_________ 伏=_________毫伏=________ 微伏
⑴看課本幾種電壓值的表:要求記住的電壓值有:
一節干電池電壓:______伏;
家庭電路的電壓:_______伏;
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______伏。
(2)220伏= ______千伏= ______毫伏。
1.25kV= ________ V= ______ mV
二、電壓的測量
1、測量電壓的儀器:_________
①符號:_________
②結構:刻度盤、接線柱、指針、調零螺母;
③讀數:先認識刻度特點,然后隨機讀數, 最后總結讀數方法。
2、使用方法:
A.電壓表要______聯在被測電路的兩端;
B.電流要從電壓表的_____接線柱流入,從______接線柱流出;
C.被測電壓值________電壓表的最大測量值(量程).
3、讀數方法
 A.確認是電壓表 B.先從接線柱看量程
C.從量程算出分度值 D.讀取數值帶上單位
4、電流表和電壓表在使用上的不同點與相同點
⑴、不同點:
A、電流表用于測______,電壓表用于測_______。
B、電流表要______聯在被測物體上,電壓表要______聯在被測物體上。
C、電流表和哪個用電器______聯,就測哪個用電器兩端_____;
電壓表和哪個用電器______聯,就測哪個用電器兩端______。
⑵、相同點:
A、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步驟基本相同,都分為調、選、連、讀四步:
B、連接時電流都要從正極流入,從負極流出。
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四點對應起來。
序號 電流表 電壓表
1 串聯在電路中 并聯在電路中
2 有正、負接線柱 有正、負接線柱
3 有兩個量程 有兩個量程
4 不能與電源直接相連 可以與電源直接相連
三、課堂達標檢測
1.如圖4—41所示為電壓表的表盤示數
(1)當把A、B接線柱接入電路時,電壓表的讀數為 ________伏;
(2)當把A、C接線柱接入電路時,電壓表的讀數為 _________伏。
2、讀出圖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電流表示數為________A,電壓表示數為________V 
3、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2.5伏,請在圖中標出燈正常發光時電壓表指針的位置及接線柱(畫出接線柱引線).
4、請你看一看,下列圖中有沒有錯誤?錯在哪里?
5、找一找:圖中電壓表測的是什么電壓?
6、畫一畫:請根據下圖電路的連接情況畫一畫電路圖。
7.下圖左所示的電路中,電壓表測量的電壓是 ( )
(7題圖) (8題圖)
A.燈L1的電壓 D.燈L2的電壓 C. 燈L1、L2的電壓 D.都不是
8、在上圖右所示電路的A、B圓圈中,標出哪一個是電流表,哪一個是電壓表,并標出
“+”、“—”接線柱。
V

乙圖

V


L1
丁圖
V
L2
V

丙圖

L1
L2
L2
L1
V1
V2
L2
L1
V1
V2神奇的激素(一)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初二備課組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植物生長素發現的歷史,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
2、掌握植物向光性的實質及植物生長素的產生部位,作用部位。
3、了解其他的植物激素(赤霉素, 細胞分裂素)。
技能目標:
1、通過交流探討、看圖分析等活動,發展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一系列的交流活動,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
從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中體會科學發現的艱辛,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植物激素——生長素的概念,以及生長素的作用。
教學的難點(1)激素的作用機理,特別是較為抽象的達爾文的向光性實驗。
(2)激素含量多少的變化,對植物的生長時的彎曲所產生的影響。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復習回顧:
植物的感應性有哪些,并舉例說明。
2.預習新知: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體內合成并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物質,我們現在發現的植物激素有 , , 。
2.生長素的作用有 。
3.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活動一】生長素的發現。
達爾文向光性實驗:
早在1880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就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生長現象,并且利用對光較敏感的金絲雀虉草的胚芽做了實驗。根據以下達爾文向光實驗的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a) (b)
⑴.根據實驗a,b兩胚芽均生長,可知胚芽的生長與是否受光照 (填“有關”或“無關”)。
⑵.由實驗a中胚芽不彎曲生長,b中胚芽向光彎曲生長可知胚芽是否彎曲生長與 有關。
⑶.由實驗a,b是否能得出胚芽向光彎曲生長與胚芽的尖端有關?
(c)
⑷.由實驗b,c是否能得出胚芽向光彎曲生長與胚芽的尖端有關?為什么?
(d) (e)
⑸.綜合以上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發現胚芽向光彎曲生長與 有關。
⑹達爾文在看到這樣的實驗結果時,推測:
為了解答達爾文的這些疑問,在達爾文之后,科學家們又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來證明達爾文的推測。
2.溫特的瓊脂實驗: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完成了對達爾文推測的證明。
(a)(b)
⑴為什么要用沒有接觸過胚芽尖端的瓊脂做實驗,實驗b的作用是什么?
⑵通過對比實驗a和b,說明了:
3.郭葛分離出生長素:
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等人從一些植物中分離出這種物質,取名為生長素。
生長素的發現歷經幾十年,通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斷探索才得以完成。
【活動二】生長素與植物向光性的關系(讀p93頁圖3-12)
植物向光彎曲生長的原因是由于 。
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向光一側生長素 ,生長 ;背光一側生長素 ,生長 ,從而出現植物向光彎曲生長。
【活動三】生長素的作用
生長素能 , , , 。但是濃度較大時會 。也就是說濃度低時起促進作用,濃度高時起抑制作用。
而且,植物不同的器官對生長素最適濃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右圖所示是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
【活動四】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是廣泛存在的一類植物激素,可刺激葉和芽的生長。已知的赤霉素類至少有38種。赤霉素應用于農業生產,在某些方面有較好效果。例如提高無籽葡萄產量,打破馬鈴薯休眠;在釀造啤酒時,用GA3來促進制備麥芽糖用的大麥種子的萌發;當晚稻遇陰雨低溫而抽穗遲緩時,用赤霉素處理能促進抽穗;或在雜交水稻制種中調節花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等。
細胞分裂素:是一類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的形成并促進其生長的植物激素。曾譯為細胞激動素。
三、課堂達標檢測:
1、達爾文通過植物的向光性實驗,由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
 A、猜想胚芽尖端會產生生長素
 B、實驗證明胚芽尖端會產生生長素
 C、從植物體中分離出生長素
 D、以上三個結論都不正確
2、植物的向光性的實質是(  )
 A、胚芽尖端分泌赤霉素
 B、胚芽尖端分泌生長素
 C、胚芽尖端分泌生長素,受單側光照射時,分布不均勻
 D、胚芽尖端分泌生長素,受單側光照射時,分布均勻
3.三盆燕麥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將A、B分別放在慢勻速旋轉的圓盤上,將C盆不旋轉,三盆都有單側光照射。幾天后,A盆的幼苗 生長;B盆的幼苗 生長;C盤的幼苗 生長。課題:4.7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課時: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人: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2.會同時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
3.深刻理解兩次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4.學會用“控制變量”來研究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問題。
【重難點分析】
實驗的操作及數據分析。
【學法指導】
認真實驗,理解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分析實驗數據是學好本節課的重點。歐姆定律的簡單計算難度不是很大,計算的難度將在學完第八節內容后加大,所以簡單計算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內容。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完成下列表格
科學量 科學意義 符號 國際單位 測量工具
電流 電荷的定向移動
電壓 使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 U 電壓表
電阻 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歐姆(Ω)
2.根據上述表格中各科學量的科學意義,你認為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你的依據是什么?
3.上述分析是屬于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如何用實驗來證明這個關系?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學習內容一:電流、電壓和電阻關系的定量實驗。
實驗前思考: 該關系中一共涉及 個量,這幾個量 (“能”或“不能”)同時進行研究。
第一部分: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設計方案:保持__ ___不變,改變____ ___________,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1.實驗器材:
2.設計電路圖(畫在右邊方框內)
3.實驗時注意事項:
A.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處于___________狀態。
B.電流表應該和電阻________,電壓表應該和電
阻__________(填“串聯”或“并聯”,上同)
4.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
5.數據統計及分析。
實驗次數 電阻 電壓 電流
1 5歐姆
2
3
分析可得當電阻一定時,電壓越大,電流 。
用縱軸表示電流,橫軸表示電壓,將所得數據制成曲線圖。
分析數據可得該實驗中通過導體的電流I= U
6.實驗結論:
第二部分.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設計方案:保持__ ___不變,改變____ ___________,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實驗器材:
2.設計電路圖(畫在右邊方框內)
3.如何改變電阻的大小?改變電阻大小后該導體兩端
電壓是否發生變化?
4.數據統計及分析。
實驗次數 電壓 電阻 電流
1
2
3
分析可得當電壓一定時,電阻越大,電流 。
用縱軸表示電流,橫軸表示電阻,將所得數據制成曲線圖。
分析數據可得該實驗中通過導體的電流I= /R 。
5.實驗結論:
學習內容二:電流、電壓和電阻關系的定量關系。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 ,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 。
用圖和公式可以表示為
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為電流=電壓÷電阻(I=U÷R)
思考:
1.有人根據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說“電阻R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2.電流表的電阻很小(電流表電阻約0.02歐姆),在電學實驗中絕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與電源兩極相連的原因是什么?
學習內容三:歐姆定律的簡單應用。
練習一:一只電燈泡正常工作時的燈絲電阻是242歐,如果電燈線路的電壓是220伏,求燈絲中通過的電流
練習二:一個電熱水器工作時電熱絲的電阻是22歐,通過的電流是10安,求電熱水器工作時兩端的電壓?
練習三:一個定值電阻與一個滑動變阻器串聯后接在電源上,用電壓表測得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是6伏,又用電流表測得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是0.3安,求這個定值電阻的阻值?
練習四:當加在某導體兩端電壓為4V時,通過它的電流為0.25A,則這導體的電阻為____Ω;當加在它兩端的電壓增大1倍時,該導體的電阻為____ Ω,導體中通過的電流為___A 。
當它兩端的電壓為0時,該導體的電阻為 __ Ω,導體中通過的電流為____A .
練習
1.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為6伏時,通過它的電流為0.5安。如果將它兩端的電壓升高到9伏時,用電流表的“0~0.6安”和“0~3安”中的哪個量程來測通過它的電流比較合適 為什么(計算說明理由)
2.甲、乙兩地相距40千米,在甲、乙兩地之間沿直線架設了兩條輸電線,已知輸電線每千米的電阻為0.2歐。現輸電線在某處發生了短路,為確定短路位置,檢修員在甲地利用電壓表、電流表和電源接成如圖所示電路進行測量。當電壓表的示數為3.0伏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5安,則短路位置離甲地的距離為( )
A.10千米 B.15千米 C、30千米 D.40千米
3.某校興趣小組同學想探究“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跟電阻的關系”,設計了如下圖甲所示的電路圖
(1)根據該興趣小組設計的圖甲電路圖,把圖乙的實物圖連接完整。
(2)通過實驗,該興趣小組測得4組數據,如右表所示:
其中第4次實驗時電流表的指針位置如圖丙所示,請把測得的電流數值填入表格中。
(3)在此探究實驗過程中,當E、F兩點間的電阻由4Ω更換為5Ω后,為了探究上述問題,你認為應該采取的操作是 。
A.閉合開關,讀出電流表的讀數
B.閉合開關,將變阻器的滑片適當向左移
C.改變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 D.閉合開關,將變阻器的滑片適當向右移
(4)從該實驗中你可得出什么結論 (用文字表述) 。
4.某班同學在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時,設計的電路如圖所示.選用器材有:電源(電壓恒為6V)、電流表(量程選用0~0. 6A)、電壓表(量程選用0—3V)、滑動變阻器 (20Ω,2A),開關各一只,導線若干,電阻(阻值為5Ω、8Ω、10Ω、12Ω、24Ω各一只)。
(1)請根據實驗電路圖,將實物圖連接完整。
(2)在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時,測量一組電流、電阻值后,改變R,阻值,閉合開關,在讀出并記錄第二組電流、電阻值前,應先進行的操作是 。
(3)為了實驗器材的安全和實驗順利進行,改變R.阻值時,在5Ω、8Ω、10Ω、12Ω、24Ω的供選電阻中,不能選用的電阻是 Ω。
(4)實驗時要讓電阻R兩端的電壓為2. 5V,電阻R,選用10Ω的阻值時,滑動變阻器Rz的阻值應為 Ω。
圖乙
圖甲
圖丙
PAGE3.3 神經調節(一)
【學習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人對刺激的反應情況。
2、理解并體會神經調節的基本過程。
3、知道神經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4、知道神經系統的組成,腦的結構及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學法指導】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神經調節的基本過程,神經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神經系統的組成,腦的結構及各部分結構的功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會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并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啟發、歸納等方式方法來探究,我們來一起學習吧。
【重難點分析】
重點:神經調節的基本過程與神經元的結構。
難點:神經調節的基本過程。
【復習回顧】
生活中,我們要接受各種各樣的刺激(如氣味、光、疼痛等),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是通過哪些器官來接受刺激的呢?
【思考和討論】光的感覺器官是 ,氣味的感覺器官是 ,聲音的感覺器官是 。
2、神經細胞又稱 ,其結構包括 和 。突起分為 和 。
3、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課堂學習與交流】
【學習內容一】對刺激的反應
1.測一下你的反應有多快!
測試1:兩同學為一組進行實驗,用一直尺零刻度朝下,測試者用手握住尺子,突然松開,被測試者僅用拇指和食指將尺子夾住,記錄被測試者捏住尺子的那個位置的刻度,被測試者接到尺子的地方越靠近尺的下端,說明他的反應越快,測5次,求平均值。
討論1.為什么要測5次求平均值? 。
2.被測試者感受刺激的器官是 。
3.與其他同學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發現不同的人反應速度
測試2:同樣做測試1,同時讓被測者數數,按2、4、6、8這樣順序數,記錄捏住尺子的刻度。
討論1.對比測試1的結果,你發現什么問題?
2.生活中你是否也會做測試二相似的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么樣的?
測試3:被測試者閉上眼睛重復上述實驗,測試者在放開直尺的那一剎那發出聲音,給被測試者一個暗號,記錄捏住時的刻度。
討論 1.比較測試1和測試3的結果,測試 中被測試者反應較快,說明了相同的人對不同的信號作出反應的時間是 。
2.測試1和測試3中分別有身體中的哪些器官參與了?
2.做出反應的過程:
我們在感知環境中的刺激后,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個過程需要有許多的器官或組織參與,這是一個 的連續過程。
【學習內容二】信息的接收和傳導
信息的接收和傳導都是由神經細胞來完成的,神經細胞也叫做 。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神經元的結構
神經元
2.信息在神經元間的傳導方向(并在右上圖中表示傳導的方向)
多個神經元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構成了神經,信息在神經中得以傳導。
閱讀p100圖3-18可知,神經可以分為 和 。
【學習內容三】信息的處理
人體的 和 承擔著處理信息的重任。我們將它們合稱為中樞神經系統。人體在接受刺激后,都要通過神經將這個信息傳導到它們這里,由它們決定人體做出怎樣的反應,再將這個決定通過神經傳導到相應的部位做出相應的反應。
認真閱讀P101—P103第二段內容,完成下列內容。
1.中樞神經系統的組成
(作用,下同)
中樞神經系統
2.鞏固練習
(1)我們在通過看電視、讀書、看報等方式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處理這些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 )
A.脊髓 B.小腦 C.腦干 D.大腦
(2)某人在一次車禍后,行走很難保持平衡,則被損壞的結構可能是 ( )
A.脊髓 B.小腦 C.腦干 D.大腦
(3)某人在一次意外事故后,處于不可逆昏迷狀態(植物人),已沒有意識、知覺、思維等高級神經活動,僅能消化與吸收和利用這些能量維持身體的代謝,包括呼吸、心跳、血壓等。則以下的哪個結構還在工作 ( )
A.脊髓 B.小腦 C.腦干 D.大腦
3.用腦(大腦)科學
(1)腦對我們這么重要,那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去保養好大腦,讓它能正常的發揮作用?
A.經常使用和訓練大腦 B注意大腦的勞逸結合 C加強大腦的營養
D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E防止有害因素對大腦的損害
(2)為什么每節課的時間定為40分鐘,中間要休息10分鐘?
【學習內容四】神經系統的組成
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其中中樞神經系統包括 和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 和 。
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是 。
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課堂達標檢測
1、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 ( )
A. 細胞體----樹突----軸突
B. 樹突----細胞體----軸突
C. 細胞體-----軸突-----樹突
D. 軸突-----細胞體----樹突
2、下列生理活動中,屬于神經調節的是 (    )
A.女性聲音變尖   B.保持血糖的穩定
C.瞳孔的調節    D.男性長胡子
3、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樹突數目多,軸突僅一條
B、樹突從細胞體發出后不斷分支,軸突無分支或少分支
C、神經元一般都有樹突和軸突
D、樹突的功能是將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而軸突的功能則是將興奮傳到細胞體。     
4、雜技演員表演走鋼絲節目時,協調身體平衡動作的器官主要是(  )
A、大腦  B、小腦
C、脊髓  D、腦干
5、去年以來,許多地方實施了禁止酒后駕車的“禁酒令”。為什么要實施“禁酒令” 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飲酒后人的反應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飲酒后人對紅、綠燈顏色的辨別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飲酒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驗證猜想①,小敏對一些成年人進行了飲酒前后反應能力的測試,具體操作如下(如圖):
A.小敏將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讓被測試者將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開直尺,被測試者迅速將直尺夾住,記錄被測試者夾住直尺處的刻度值;
C.被測試者重復上述實驗3次,計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參與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飲啤酒數/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飲酒后反應/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無法完成測試
飲酒前反應/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小敏對參與人飲酒前進行測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數據說明,飲酒后人的反應能力________________。
信息課題:水的密度(二) 課時:一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人:楊學燦 車宇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掌握密度的計算公式,會對其進行變形。
能用密度的計算公式及其變形公式進行計算。
能通過判斷物體是否空心、假冒。
Ⅱ.過程與方法
熟練密度的計算,計算過程中注意統一單位,養成好的書寫習慣。
【學法指導】
注意單位的統一,書寫規范仔細是提高成績的捷徑。
【重難點分析】
利用密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⒈復習回顧
⑴.水的密度是 它的涵義是
⑵.密度的計算公式:
字母表達式:
⑶.單位換算:80ml= cm3= m3
50L= cm3= m3
8.9g/cm3= Kg/m3
⒉預習新知
請你試著完成下列計算題:
(1).小明家上月共用了8米3的自來水,如果每噸自來水1.8元,則小明家一個月要付多少水費?
(2).將質量為8.9千克的銅制成實心銅球,則這個實心銅球的體積是多大
⑶.有一個純銅制作的實心紀念碑,體積為15米3,問該紀念碑的質量是多少?
⒊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利用密度公式進行計算的幾種類型。
⒈某人買了一枚金戒指,測得其質量為3.51g,體積為0.3ml,它是純金的嗎?
⒉1000千克的水結冰后體積增加了多少?
⒊一個鉛球的質量為4千克,體積為400立方厘米,問:這個鉛球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是多大?
⒋一個質量為0.25千克的玻璃杯,盛滿水時稱得質量為1.5千克;若盛滿某液體時稱得質量為1.75千克,那么這種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5.甲乙兩個物體的質量之比是3:2,密度之比是3:4,則這兩個物體的體積之比是( )
A.2:3 B.3:4 C.2:1 D.1:2
6. 在一塊表面積為6米2的鐵件上鍍銅后,鐵件的質量增加了1.068千克,求所鍍銅的厚度(ρ銅=8.9×103千克/米3)
三、課堂達標檢測
⒈只有量筒,要取出21克汽油(汽油的密度為0.7×103千克/米3),下面幾個論證中正確的是 ( )
A.在量筒中量出體積為7立方厘米的汽油 B. 在量筒中量出體積為21立方厘米的汽油
C. 在量筒中量出體積為30立方厘米的汽油 D.單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須有天平
2.一個只能裝500克水的玻璃瓶,裝滿水后質量為750克,現在改裝密度為0.8×103千克/米3的 酒精,則裝滿酒精后的總質量為 ( )
A.650克 B.750克 C.850克 D.875克
3.某煉油廠每節油罐車的容積為50m3,為了將500t柴油運出去,需要油罐車(柴油的密度為0.7×103千克/米3) ( )
A.10節 B.11節 C.12節 D.13節
4.用相同質量鋁和銅制成體積相等的球,已知ρ鋁=2.7×103千克/米3,ρ銅=8.9×103千克/米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銅球不可能是實心的 B.鋁球是實心的,銅球可能是空心的
C.銅球是實心的,鋁球一定是空心的 D.鋁球和銅球都是實心的
5.小明家上月共用了8m3的自來水,如果水價為1.9元/噸,那么小明家上月共支付了多少水費?
6.一只容積為3×10-4m3的瓶子內盛有0.2㎏的水,一只口渴的烏鴉向瓶子中投入0.25㎏小石子后,水面升到了瓶口,求(1)瓶內石塊的總體積(2)石塊的密度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 A、B、C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右圖所示,由圖可知 ( )
A、ρA>ρB>ρC,且ρC>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C>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2.三個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裝有同樣多的水,把質量相同的鋁塊、銅塊、鐵塊(ρ銅> ρ鐵 > ρ鋁),分別放在三個杯子里,水面升高最多的是(水未滿出)( )
A、放鋁塊的杯子 B、放銅塊的杯子 C、放鐵塊的杯子 D、無法比較
★3. 房內空氣的密度是1.29千克/米3,房間長5米,寬5米,高4米,則房內空氣的總質量是___________。
★★4.某鋼瓶中裝有氧氣,瓶內氣體密度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3/4,則剩余氣體的密度為 ( )
A 2千克/米3 B 4千克/米3
C 6千克/米3 D 8千克/米3
★★5.如圖所示,a,b,c三只完全相同的杯中裝有質量相等的液體,
則______杯中裝有的液體密度最小,如果這三杯液體分別是鹽水、
水、酒精,則______中裝的是鹽水。
★★6.一個只能裝500克水的玻璃瓶,裝滿水后質量為750克,
改裝密度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則裝滿酒精后總質量為
A.650克 B.750克 C.850克 D.875克
★★7.一個瓶子最多能裝下500克水,則這個瓶子能裝下500克的下列哪種物質
A.濃硫酸 B.酒精 C.煤油 D.汽油
★★★8.在一塊表面積為6米2的鐵件上鍍銅后,鐵件的質量增加了1.068千克,求所鍍銅的厚度(ρ銅=8.9×103千克/米3)
★★★★★9.桌上有一臺托盤天平及砝碼,一把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今有一開發區的平面圖,它是由鋁金屬制作的,厚度均勻,你能測出開發區平面圖的面積么?如果該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106,那么該開發區的實際面積有是多少?
【教(學)后感】
m(克)
6 C
12 A B
0 10 V(厘米3)課題:天氣和氣溫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曉江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車宇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天氣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氣溫,學會測量氣溫。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
Ⅱ.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氣溫的測量和度量,知道其常用儀器并學會使用方法。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氣溫與人們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關系。
【學法指導】
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結合生活經驗,對本節進行討論式學習。
【重難點分析】
重點: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掌握氣溫的觀測。
難點:探究為什么氣象觀測中溫度計要放在百葉箱里,有關百葉箱的相關知識。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復習回顧(前面已學的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
(1)、大氣分層的主要依據是 。大氣中隨著高度上升氣溫逐漸下降的是 層和 層。 (2)、受對流運動的影響,熱的地方空氣的垂直運動呈 ,冷的地方空氣的垂直運動呈 。對流層顯著特點是 。 層是大氣層中與人們生活和生產關系最密切的。
2、預習新知
(1)、短時間內近地面的 、 、 等要素的綜合狀況稱為 。
某一地區多年的天氣特征叫 。(2)、空氣的溫度叫 ,描述當地的空氣的 。 是構成天氣的基本要素。測量氣溫的工具: 。
溫度計的分類: 、酒精溫度計、 或者也可分為普通溫度計、 、 。
3、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諺語—燕子低飛蛇過道,螞蟻搬家蛤蟆叫,大雨不久就來到。
思考和討論:1、你注意過嗎,在什么情況下蜻蜓會飛得很低?螞蟻搬家又預示著什么?
【結論】 ;

可見,許多動物的行為都與天氣變化有密切的關系。那么天氣是什么呢?
天氣是什么
天氣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呢?什么叫做天氣?先請大家看一則天氣預報:
今天傍晚到后天,晴到多云;明天早晨最低氣溫(13—15)0C;今天早晨最低氣溫13.90C;明天白天最高氣溫(25—27)0C;今天白天最高氣溫280C。明天森林火險5級,極易引起火災,林區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沿海大風警報:北到東北風5-6級,陣風7級;明天6級陣風,7-8級。
對此次天氣預報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
白天到夜間:晴轉多云,午后有短時間陣雨;風向:偏北;風力:2級,午后加大到3-4級;
氣溫:最高32℃,最低26℃;相對濕度:最大80%,最小55%。
從這則天氣預報中,我們可以看出組成天氣的要素都有哪些?
主要有 、 、 、降水等要素。
近地面的 、 、 等要素的綜合狀況稱為天氣。
如:刮風、下雨、雷電等都是天氣現象。
【討論】下列詞語中哪些是描述天氣的?
陰轉多云 冬暖夏涼 晴空萬里
和風細雨 終年高溫 冬雨夏干
秋高氣爽 雷電交加 風和日麗
飛沙走石 風雪交加 風起云涌
【補充】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多年的天氣特征。
如:北京的氣候特征是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氣溫
1、氣溫的含義:空氣的溫度稱為 。它是描述當地空氣的 的; 是構成天氣的基本要素。 2、測量氣溫的工具:
3、我國常用的氣溫度量單位: (℃)
【分類】 溫度計、酒精溫度計、金屬溫度計等; 溫度計、 溫度計、最低溫度計。
【思考】一般把溫度計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葉箱里,為什么?
【探究活動1】用溫度計分別測量百葉箱內和百葉箱外的氣溫。
時間 10:00 10:10 10:20 10:30
溫度(百葉箱內) 21.2℃ 21.4℃ 21.6℃ 21.8℃
溫度(百葉箱外) 21.3℃ 21.7℃ 21.6℃ 21.8℃
據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1)百葉箱內的氣溫比箱外 ;
(2)百葉箱內的溫度波動比較 ,所以更能反映真實的氣溫。
【思考】由圖中,我們還看到百葉箱以及百葉箱中溫度計的放置也是有要求的。思考以下問題:
百葉箱放置在一塊開闊的草坪上,為什么要放在離地大約1.5-2米的高度?
百葉箱的門朝向哪個方向開著?為什么?
百葉箱為什么要漆成白色?(能較好地反射太陽光)
百葉箱中的溫度計是如何放置的?為什么不是豎直放置?
【探究活動2】 探究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現在什么時間。
【結論】:一般氣溫的最高值出現在 ,氣溫的最低值出現在 。
【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
4、氣溫與人類生活和其它生物的關系非常密切(結合圖2-10)。
(1)人類的生活方面: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氣溫是 ℃,氣溫在35℃或35℃以上人就感覺炎熱,氣溫在 ℃下人就感覺到寒冷。
(2)人類的生產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凍;農作物有各自最適宜的生長溫度;
(3)生物的行為:狗在高溫時的表現;青蛙和蛇的冬眠等。
【討論】1、夏天來臨時,家里常用哪些方法來抗高溫?冬天來臨時,家里常用哪些方法來御寒?
高溫和嚴寒有哪些危害?可以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課堂小結】
本課主要學習了天氣的概念及構成天氣的基本要素,氣溫的測量和氣象觀測中氣溫的測量,并利用探究實驗的研究氣象觀測中溫度計的放置位置和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現的時間。
課堂達標檢測
1、天氣是由許多要素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 、 、 、 和降水。
2、通常一天中的最低氣溫,往往出現在( )
A.日落前后 B.日出前后C.清晨2點 D.午夜24時
3、下列動物的行為與氣溫的變化有關的是 ( )
 A.蛇的冬眠;B.公雞的啼鳴; C.知了的鳴叫;D.企鵝的游泳。
4、下列敘述中,說天氣的是 ( )
 A.海南島長夏無冬; B.塔里木盆地終年干燥少雨;
C.云南昆明四季如春; D.夜來風雨聲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 內近地面的大氣溫度、濕度、氣壓等要素的綜合狀況叫天氣。
2、下列詞語不屬于描述天氣的是
1、陰轉多云;2、和風細雨;3、雷電交加;4、小雨加雪;5、終年高溫;6、四季如春
3、氣象觀測中,用到的溫度計類型有 、 、 。溫度計放在百葉箱里測氣溫的主要原因是百葉箱內氣溫波動 (大或小)
4.一般一天最高氣溫出現在 ,最低氣溫出現在 。人體最感舒適的氣溫約為 。我國一年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最低氣溫出現在 。
5、宋代詩人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寫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那么,這句詩描述的是哪一種非生物因素影響了鴨的生活?()
A. 光 B.水 C. 溫度 D.空氣
6、至今我國所測得的最低氣溫是1969年2月13日漠河-52.3℃,請同學們推斷測量的儀器是 ( )
A、體溫計 B、酒精溫度計(酒精的凝固點是-117℃)
C、水銀溫度計(水銀的凝固點是-39℃)
D、煤油溫度計(煤油的凝固點是略低于-30℃)
7、某氣象站觀測到當地某天不同時間的氣溫如下表,讀后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點 8 14 20 2
氣溫/℃ 7 15 12 3
(1)該地日平均氣溫是 。
(2)該地的氣溫日較差 ( )
A、大于15℃ B、等于15℃ C、等于12℃ D、大于12℃3.2神奇的激素(二)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初二備課組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激素是如何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的。
2.能說出人體的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功能。
3.知道由于激素分泌異常可引起的各種疾病。
技能目標:
1、通過交流探討、看圖分析等活動,發展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一系列的交流活動,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的功能。
難點:激素分泌過多或不足的病癥。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是:
2.生長素是 分泌的,它的作用是
3.血糖是指 中的葡萄糖,它的含量一般維持在 ,含量能維持在這個水平主要是由于 的調節作用。
4.人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是體內分布著許多內分泌腺,人體中的內分泌腺有 。
它們能分泌一些相應的激素,這些激素雖然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少,但對生物體的 、 、 、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等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5.預習后你還存在什么問題要和老師同學交流。
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內容一】內分泌腺和激素
內分泌腺:
閱讀資料:
分泌腺有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兩大類,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內分泌腺無排泄管,腺細胞排列缺乏極性,多聚集成團塊狀或索狀。內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稱激素。其分泌物直接進入細胞周圍的血管和淋巴,由血液和淋巴輸送到各組織或器官中。而外分泌腺有排泄管,該排泄管稱腺導管,其分泌物通過腺導管輸送到相應的組織或器官發揮其調節作用。外分泌腺主要有有唾液腺、汗腺、皮脂腺、肝臟、胰腺等(胰腺分為內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的大部分屬于外分泌部,但是胰島屬于內分泌部)。
(1).內分泌腺與外分泌腺的主要區別是
(2).內分泌腺的分泌物叫做 ,它通過什么 輸送到人體的各個部位或各個器官發揮作用。
【內容二】內分泌腺與激素:
閱讀課本p95頁圖3-14,完成下列表格
內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作用


以上哪幾種激素與人體的生長有關,哪幾種激素與生殖有關?
【內容三】激素分泌不正常時帶來的一些疾病。
激素分泌情況 疾病 具體癥狀
生長激素 幼年 不足
過多
成年 過多
胰島素 不足
過多
甲狀腺激素 幼年不足
過多
課堂檢測
1.當激素分泌失調時,人體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如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會患( )
A.侏儒癥 B.呆小癥 C.巨人癥 D.肢端肥大癥
2.在某些山區,能見到經過很長時間也不變態的大蝌蚪,原因是其體內缺乏某種激素,這種激素是 ( )
A.生長激素 B.蛻皮激素 C.甲狀腺激素 D.性激素
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會引來許多的螞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屬于內分泌腺的是 ( )
A.胃腺 B.甲狀腺 C.腸腺 D.肝臟
4.某人成年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很可能是幼年時期下列哪種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 )
A.生長激素 B.胰島素 C.甲狀腺激素 D.性激素
5.某劇組特型演員雖已成年,但身高只有67厘米,原因是他在 ( )
A.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B.成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C.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6.一項全國性的調查顯示,很多初中生在晚上10時甚至11時之后才入睡。專家認為學生入睡的最佳時間是在晚上9時到10時之間,并睡足9小時,這有利于學生的生長發育,因為人體在晚上能旺盛的分泌 ( )
A.胰島素 B.雌性激素 C.雄性激素 D.生長激素
7.請根據下列圖和表回答問題:

表:四種人體激素的功能
(1)在一個人的生命周期中,快速生長的兩個階段分別為 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長發育的特征是身高、體重劇增,大腦興奮性增強,第二性征出現。影響青春期生長發育的主要激素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課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學會看天氣預報;
2、學會看簡單的天氣圖,掌握天氣圖上重要的天氣系統;
3、會利用天氣圖判斷天氣狀況,并能做簡單的天氣預報。
Ⅱ過程與方法
1、發展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理解收集、處理信息的技術對科學探究的意義;
2、發展表達和交流的能力,認識表達和交流對科學發展的意義,認識探究的成果可能對科學決策產生積極的影響。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自然現象保持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
【學法指導】
通過觀察天氣預報,天氣形勢圖等,進行小組討論,概括總結。
【重難點分析】
重點:怎樣看天氣預報;天氣圖上的常見天氣系統;天氣圖和天氣形勢;
難點:天氣圖上的等壓線和天氣系統;簡單的天氣預報。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復習回顧
回憶學習過的知識,說說天氣和氣候有什么區別?
2、預習新知
1、收集獲取天氣預報的常用方法。
2、讀課本74頁的一則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用語的含意。
歸納:(1)“陰”指天空的總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總云量在5/10到7/10,
5/10到3/10為少云,3/10以下為晴。
(2)12小時內降水小于5毫米為小雨,5-15毫米為中雨,大于15毫米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3)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的表示方法。
(4)空氣質量指數。
3.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天氣圖
用來表示天氣形勢,是一種可以表現不同地方氣象信息的地圖。
(電視臺播放天氣預報節目時,在衛星云圖以后,緊接著電視屏幕上出現的是天氣形勢圖和天氣預報圖)
閱讀課本圖2-47。
分析天氣圖時,首先要了解一些重要的術語。
等壓線:氣壓相等的地方的連線。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特點,可以分析出常見的天氣系統:高壓、冷鋒等。
高壓系統:越往中心氣壓越高的封閉的等壓線組成了一個高壓系統。
低壓系統:越往中心氣壓越低的封閉的等壓線組成了低壓系統。
鋒面:冷空氣團和暖空氣團相遇時,冷空氣團由于密度大,會俯沖到暖空氣團的下面,而暖空氣團會沿冷空氣團向上爬升。所以,在冷空氣團和暖空氣團之前會有一個交界面,這個交界面就稱為“鋒面”。
冷鋒:當冷空氣團的勢力較強時,冷空氣團除了俯沖到暖空氣團下面,還會推著暖空氣團向前移動,我們把向暖空氣團一側移動的鋒稱為冷鋒。冷鋒過境時天氣多大風、降水。過境后溫度降低、天氣變晴。(冷鋒會帶來降溫、降水、大風的天氣)
暖鋒:如果暖空氣團的勢力較強,暖空氣團除了沿冷空氣團爬升,還會推著冷空氣團移動,我們把向冷空氣團一側移動的鋒稱為暖鋒。暖鋒過境時連續性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天氣變晴。(暖鋒會帶來降水、升溫的天氣)
做一做:讀天氣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天氣系統甲是 壓區。在它的控制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區為
天氣。
(2)新疆在 氣壓控制下,天氣特征為 。
(3)鋒面系統乙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該鋒面屬于 鋒。
(4)從天氣形勢分析,我國的東北東部、東南沿海地區天氣以 為特征。
例:為什么天氣預報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跟實際感覺不一樣?
三、課堂達標檢測
1.天氣圖是表示不同地方 的地圖。天氣圖上的曲線叫 ,它是 相等的地方的連線。
2.平時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上看到的云圖一般都是通過( D )
A氣象雷達繪測 B氣象探測氣球繪制
C海洋氣象數據自動收集裝置收集 D氣象衛星繪制
3.天氣預報中說今天將有寒潮到來,你將做的準備是( )
A多穿御寒的衣服 B帶好防雨用具
C帶好雨傘預防冰雹 D減少御寒衣物
4.氣象預報的電話號碼是( )
A 114 B110 C121 D119
5.當暖鋒過境時,常出現的大氣狀況是( )
A持續性降水 B沙塵暴天氣 C狂風暴雨 D晴朗
6.下列描述的現象中,不屬于天氣預報的是( )
A冬暖夏涼 B晴到多云 C有時有雨 D偏南風3級
7.“今天陰到多云,偏東風1-2級,白頭降水概率40%,夜里降水概率20%,白頭最高溫度30-31℃,明天早晨最低溫度23-24℃”這段文字描述的是
(填“氣候”或“天氣”)
8.關于冷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鋒面向冷空氣一側移動
B鋒面向暖空氣一側移動
C冷鋒過境時,常出現連續性降水、低溫天氣
D冷鋒過境后,氣壓降低,氣溫和濕度增加,天氣好轉
8.不管冷鋒還是暖鋒發生時都會出現的天氣現象是( )
A降雨 B降溫 C升溫 D干旱
9.某同學在電視節目中看到如下的天氣預報:“杭州明天晴到多云,有時有小雨,東南風2級,18-23℃。”請你說出這個天氣預報的用語及其相應的含義。
例:晴:天空總云量在3/10以下。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
PAGE課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一) 課時:第1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涵義;
2、了解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濃度的區別和聯系;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相互轉化的學習,使學生接受事物的相互聯系。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觀察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
【學法指導】
實驗探究、小組討論,感受總結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區別,及其與溶液濃度的關系。
【重難點分析】
重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區別。
難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跟溶液濃度的區別和聯系。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復習回顧
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1)硫酸銅溶液,溶質是 ,溶劑是 。
(2)碘酒溶液,溶質是 ,溶劑是 。
(3)食鹽水,溶質是 ,溶劑是 。
(4)高錳酸鉀溶液,溶質是 ,溶劑是 。
2、溶液與懸濁液、乳濁液的根本區別是溶液是 、 。
3、想一想,在一定的條件下,溶質是否可以無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劑里呢?
(2)預習新知
1、飽和溶液:在 下,在 里, 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 下,在 里, 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3、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實驗演示:硫酸銅的溶解
在燒杯里加20毫升的水,用酒精燈加熱至約70攝氏度,往燒杯里加硫酸銅晶體,每次加一匙,用玻璃棒攪拌,直至硫酸銅晶體不能繼續溶解為止。
現象:
結論:說明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一定溫度下),溶質不可以 溶解在溶劑里。
總結:1、飽和溶液:在 下,在 里, 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上面實驗得到的就是該溫度下硫酸銅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 下,在 里, 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在不斷加入硫酸銅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銅的不飽和溶液)
思考與討論:1、怎樣判斷一種溶液是不是飽和溶液?
思考與討論:2、飽和溶液可以轉變成不飽和溶液嗎?不飽和溶液可以轉變成飽和溶液嗎?如果能轉化,怎樣轉化?
(二)濃溶液和稀溶液
在溶液中,溶有較多溶質的,稱為濃溶液。溶有較少溶質的,稱為稀溶液。
思考: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實驗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的溶解實驗
在兩支試管內各放10毫升水,在一支試管內加入約10克蔗糖,振蕩;在另一支試管內加入0.2克熟石灰,振蕩。
現象:
結論:飽和溶液 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 是稀溶液。
在同一條件下,對同一物質而言,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一些。
想一想:為什么在描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時候,一定要強調“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某種溶質”?
三、課堂達標檢測
1、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在用水稀釋變成不飽和溶液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量是    ,發生改變的是 和   。
2、在一定溫度下,不飽和溶液在水分蒸發變成飽和溶液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量是   ,發生改變的是   和   。
3、在一定溫度下,不飽和溶液在加入溶質變成飽和溶液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量是   ,發生改變的是   和   。
4、在一定 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 里, _____再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5.、 30℃飽和硝酸鉀溶液升高溫度至100℃,則杯底_______(有或無)晶體,則該100℃的硝酸鉀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6、在一杯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5克硝酸鉀,則硝酸鉀溶液的質量(假設溫度不變)( )
A.增大 B.不變 C.減小 D.都有可能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
B.飽和溶液肯定比不飽和溶液濃一些
C.飽和溶液是不能溶解任何其他溶質的溶液
D.在一定的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再溶解某中溶質的溶液叫做該溶質的飽和溶液
8、若要把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
A.加入硝酸鉀 B.升高溫度
C.加水 D.加入同溫度的硝酸鉀飽和溶液
9、在一個大蘿卜上挖個孔,向其中注入飽和食鹽水,一段時間后將食鹽水倒出。在相同的溫度下,發現倒出的溶液還可溶解少量的食鹽,這說明倒出的溶液( )
A.飽和溶液 B.不飽和溶液
C.氯化鈉溶解度升高 D.無法判斷
10、一定溫度時,向密閉容器里的飽和食鹽溶液中,加入5克食鹽晶體。經過一段時間后( )
A.飽和溶液的質量增大 B.飽和溶液的濃度增大
C.晶體的質量不變 D.晶體的質量減小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教(學)后感】
PAGE課題:4.8電路連接 課時: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丁國強 審核人:初二科學備課組
姓名:
【學習目標】
1.能用實驗方法得到串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關系式。
2.能應用歐姆定律推導串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3.能根據串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進行計算。
【重難點分析】
串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的運用。
【學法指導】
識記串聯電路中電流關系、電壓關系和電阻關系以及歐姆定律是解題的關鍵。
【學習過程】
學習內容一:串聯電路的特點。
1.串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研究串聯電流的特點。按照右圖連接電路,并用電流表測出1、2、3三處的電流。
I1= ,I2= ,I3=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串聯電路中電流值之間的關系為
2.串聯電路中的電壓特點:
測出燈L1和燈L2兩端的電壓和兩燈的總電壓。
U1= ,U2= , U總=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串聯電路中電壓值之間的關系為
練習:如圖所示,AB和BC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的兩段導體,將它們串聯后連入電路中.比較這兩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它們的電流的大小,有( )
A.UAB>UBC,IAB C. UAB>UBC,IAB=IBC D.UAB=UBC,IAB3.串聯電路中的電阻關系是:
歐姆定律
由此推理我們可以得出串聯電路中電阻之間的關系是
4.比例關系:
電流之比為=
電壓之比為=
練習:一只小燈泡的正常發光時兩端的電壓為8V,通過它的電流為0.4A。現將該小燈泡接在12V的電源上,為使其正常發光,應______聯一個_________Ω的電阻。
學習內容二:串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的運用。
4.如右圖為某新型轎車測定油箱內油面高度的電路原理圖。Rx壓敏電阻,為其中電源電壓恒為10伏,R0是定值電阻,壓敏電阻Rx上的表面面積為5厘米2,A是油量指示表(實質是一只電流表,油量的變化通過電流的變化同步顯示出來)。
下表為壓敏電阻Rx的阻值與所受壓力大小的相關數據:
(1)隨著油箱內汽油液面的下降,電流表的示數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當壓敏電阻Rx受到的壓力為300牛時,測得Rx兩端的電壓為6伏,則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多少安
課外鞏固練習:
2.燈泡L1和L2串聯在電路中,加在它們兩端的總電壓為12V,L1電阻是8Ω,L2兩端的電壓是4V,則L1中的電流是____A。
6.如圖,某人設計了一種測量身高的電路裝置,設計原理為ab是一根高2米,電阻為0.1歐/厘米的均勻直金屬桿豎直放置,金屬桿上引出兩根無電阻導線接入電路,上端MN無電阻,可以按照人的身高上下移動。電源電壓為12伏,R0是限流保護電阻。將兩量程為(0—0.6A)的電流表接入電路,且在電流表的表盤上刻上相應的高度,將其改裝成身高表。試分析:
(1)若CD為身高刻度,則C點的身高刻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點的身高刻度。
(2)若0.3A處對應高度的身高為2米,則電流表上的0.4A處對應的身高應是多少米?
7.現代生物醫學研究使用的細菌培養箱內的溫度需要精確測控,測控的方法之一是用熱敏電阻來探測溫度。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將熱敏電阻Ro置于細菌培養箱內,其余都置于箱外。這樣既可以通過電流表的示數來表示箱內溫度,又可以通過電壓表的示數來表示箱內溫度。已知該電路中電源電壓是l2 V,定值電阻R的阻值是200 Ω。熱敏電阻Ro的阻值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求:
(1)當培養箱內的溫度降低時,電流表的示數將 ,電壓表的示數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當培養箱內的溫度為40℃時,電壓表的示數和電流表的示數各是多少?
8.張林同學設計了一個風速儀,圖甲是它的原理示意圖。定值電阻Ro = 10 歐,R1是壓力傳感器(其電阻值會隨所受壓力大小變化而變化,變化關系如圖乙),電源電壓恒為3 伏,電流表的量程為0-0.6 安,風壓板是一塊長方形的輕質塑料板,它的面積為0.4米2。
( 1 )在電路中連入R0的目的是
( 2 )閉合開關后電流表的讀數為0.15A,風壓板上所受到的壓力是多少?
此時的風速為多少?
PAGE課題:水的壓強(一) 課時:第一課時
年級:初二 科目:科學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車宇 審核人:楊學燦 丁國強 劉曉江 時間:
姓名:
【學習目標】
Ⅰ知識與技能
1.能舉例說明壓力的特點和壓力的作用效果
2.確認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
3.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單位。
Ⅱ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知道實驗是研究問題的方法之一。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的能力。
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法指導】
通過分組實驗,分組討論,探究壓力產生的效果。
【重難點分析】
重點: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壓強概念的建立。
難點:壓強公式的教學。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復習回顧
(1)單位換算
1米2= 厘米2 ; 1厘米2= 米2
(2)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的方向總是
作用點 。
2.預習新知
(1)壓強的定義:
(2)壓強的計算公式:
字母表達式:
(3)壓強的單位:
(4)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 因素有關,能否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3.預習后你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課堂交流與達標導學
(一)壓力
實驗一 壓手掌實驗
過程:(1)兩名同學分別伸出一只手
(2)掌心對掌心,用力擠壓
實驗二 壓礦泉水瓶實驗
過程:(1)把空礦泉水瓶平放在桌面上
(2)用手按在瓶子上,用力擠壓
思考:壓力是怎樣產生的?壓力作用在哪個位置?方向如何?
成因:物體間 而產生的。
作用點:在 物體的表面上。
方向:與受力物體的表面 ,并指向 物體。
例1:畫出下圖中桌子受到的力,在圖2中畫出墻所受到的力,圖3中畫出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均畫示意圖)
圖1 圖2 圖3
想一想:壓力和重力有什么區別?
實例1 書放在水平桌面上
實例2 把黑板擦壓在黑板上
產生原因不同:
方向不同:
作用點不同:
【探究】壓力產生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可能與 有關;可能與 有關。
【實驗】參看教材14頁,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表內
(a) (b) (c)
實驗序號 壓力(大小) 受力面積(大小) 壓力作用效果 1厘米2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a
b
c
【結論】:
(二)壓強
1.物體 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 壓強反映了
3.公式:
4. 單位:
【想一想】拿一支一端尖,一端平的鉛筆,用兩只手的食指用力擠壓鉛筆,鉛筆作用在兩手指上的壓力是否相同?兩手指受壓部位的感覺是否相同?兩手指上受到的壓強是否相同?
三、課堂達標檢測
1.沙漠之舟駱駝,能在松散的沙漠中順利行走不陷下去,這是因為( )
a.駱駝的重量輕 b駱駝跑的快
c.駱駝的耐力大 d.駱駝腳掌面積大壓強小
2.下列事例中,前者對后者沒有壓力作用的是( )
a.一張報紙放在水平桌面上 b.一木塊被壓在天花板上
c.汽車在公路上行駛 d.直立的冰箱緊挨著墻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壓力作用效果只與壓力大小有關
b.壓力就是壓強
c.駱駝的體重是馬的兩倍,但卻能在沙漠中行走自如,是因為它的腳掌面積較大
d.啄木鳥能啄開樹干吃蟲子是因為嘴尖對樹干的壓力較大
4.2004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上,我國選手獲得優異成績。滑冰運動員穿著冰鞋滑冰時,腳對鞋的壓強為p1,鞋對冰面的壓強為p2,則 ( )
a. p1 > p2 b. p1 < p2 c. p1 = p2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5.拖拉機能在松軟、潮濕的地面上行駛,而汽車卻不能,這是因為兩者對地面的( )
a.壓力不同 b.壓強不同 c.速度不同 d.重力不同
四、本節課我的收獲和疑難
五、課外練習
1.把一只生雞蛋握在手心使勁捏,蛋很難被捏碎,而把雞蛋往碗邊輕輕一磕,蛋就破裂了。這是因為:( )
A.用手捏雞蛋時受到的壓力小,在碗邊磕時受到的壓力大
B.用手捏雞蛋時受到的壓力大,在碗邊磕時受到的壓力小
C.用手捏雞蛋時受到的壓強大,在碗邊磕時受到的壓強小
D.用手捏雞蛋時受到的壓強小,在碗邊磕時受到的壓強大
2.一張報紙重0.1牛,平放在桌面上,對桌面產生的壓強是0.5帕,若將它對折一次后仍平放于桌面上,則此時對桌面的壓力是 ,壓強是
3.通常一個靜止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強最接近于( )
A.10帕 B.102帕 C.104帕 D.106帕
4.芭蕾舞演員體重440牛,單腳站立地面時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40厘米2,而在表演時腳尖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僅為700毫米2,則芭蕾舞演員在表演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單腳站立時的( )
A20倍 B 200倍 C 1/20倍 D 1/200倍
5.物體A的重量為5牛,力F的大小都是8牛,請標出圖中不同情況下受力面受到的壓力的大小。
【教(學)后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文安县| 延安市| 屏东县| 大姚县| 德清县| 百色市| 抚宁县| 潞城市| 郎溪县| 长汀县| 寻乌县| 定远县| 五大连池市| 波密县| 桂阳县| 二连浩特市| 姜堰市| 西华县| 西乌珠穆沁旗| 闸北区| 尼玛县| 广昌县| 柳林县| 金沙县| 德惠市| 遂溪县| 邯郸县| 大洼县| 湖北省| 长宁县| 元谋县| 微博| 崇文区| 湘西| 察雅县| 宁化县| 页游| 潜江市| 苏尼特左旗|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