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物質的變化 同步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物質的變化 同步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冊第一章
1.1 物質的變化
一、考點分析
考點一;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區別: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
聯系: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同時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但發生物理變化時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
2、探究物質變化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
3、物質變化的證據:顏色、氣味或味道的改變、狀態的改變、沉淀生成、氣體產生等。
4、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加熱時失去結晶水而變成白色粉末,該粉末遇水又變成藍色晶體。
CuSO4·5H2O====== CuSO4+5H2O ; CuSO4+5H2O===== CuSO4·5H2O
5、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
(1)硫酸銅溶液檢驗蛋白質的存在,使其產生沉淀;
(2)白色硫酸銅粉末檢驗水分的存在,遇水變藍色。
注;1.物理變化多是物質的外形或狀態等發生變化:化學變化過程中,常伴隨有發光、發熱、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但這些現象僅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變化是否發生,并不能作為判斷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判斷某一變化是否為化學變化,關鍵是看是否有新物質產生。2.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變化”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在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而“性質”是物質本身國有的屬性,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會”“容易”“難”等描述。3. 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而物質的用途是物質性質的外在體現。
二、熱點題型詳解
下列關于化學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是同一個概念
B.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同時發生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的特征就是一定會有沉淀生成
D.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變化
液氧轉化為氧氣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  )
A.混合物變為純凈物 B.分子間的空隙增大
C.化學性質發生變化 D.分子總數增加
科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面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B.“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
C.“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元素組成上完全不同的物質
D.“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狀態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質
超臨界水”(H2O)因具有許多優良特性而被科學家追捧,它是指當溫度和壓強達到一定值時,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狀態,用“〇”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臨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物質世界里.下列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用干冰做制冷劑進行人工降雨
B.久置在空氣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產生一層白膜
C.伴隨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
D.爆炸
2014年4月2日~4日發生了清華學生PX詞條“保衛戰”,最終在百度百科上鎖定“PX”為“低毒化合物”的準確描述,向國人揭示了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PX是“對二甲苯”,其組成和結構如圖,相關性質如下:
①無色透明液體,帶有芳香氣味②熔點13.2℃、沸點138.5℃③密度0.86g/cm3④可燃⑤有揮發性,但比汽油低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⑦低毒,毒性與汽油相當。
根據上述信息,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中屬于PX物理性質的是(填數字序號)  ;
(2)是寫出PX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根據PX性質,從防止環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應如何保存和儲運PX?   。
三、鞏固提升
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氫氣燃燒????????????????????????????B.?菜刀生銹????????????????????????????C.?冰雪融化????????????????????????????D.?電解水
下列描述中,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裝置發生爆炸?????????????????????????????????????????????????????B.?某固體受熱變成氣體
C.?經過某步操作后溶液中出現固體??????????????????????D.?蘋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現酒味
.自然界的下列現象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煤礦自燃????????????????????B.?下冰雹????????????????????C.?樹葉變黃????????????????????D.?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下列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牛奶變酸、水力發電??????????????????????????????????????????B.?干冰升華、鋼鐵生銹
C.?酒精揮發、蠟燭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燒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化學變化中往往伴隨著物理變化???????????????????????????????????????????????
B.?物理變化中一定伴隨著化學變
C.?往碳酸鈉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產生沉淀,這是物理反應?????
D.?濕衣服變干是一種化學變化
下列關于化學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不一定發生物理變化????????
B.?物質有發光和放熱的現象產生就一定是化學變化
C.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一定有新物質產生?????????????
D.?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放熱、發光、變色
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
A.?汽油——洗滌衣服上的油漬???????????????????????????????B.?活性炭——吸附劑
C.?氧氣——煉鋼和金屬焊接??????????????????????????????????D.?稀有氣體——制造電光源
“一帶一路”是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賦予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古絲綢之路將中?? 國的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稻草造紙????????????????????????????B.?使用火藥?????????????????????????C.?冶煉金屬?????????????????????????D.?蠶絲織綾
生活處處有化學,在實際生活中,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
A.?用鹽酸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漬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生石灰作食品包裝袋中的干燥劑
我們家鄉衢州特產豐富,以下特產制作的部分過程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A.?生產紅糖時蒸發甘蔗汁液????????????????????????????????????B.?釀制江山米酒時發酵糯米
C.?制作龍游發糕時將成品進行包裝?????????????????????????D.?制作開化開順牌黑木耳時曬干水分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在于變化過程中有無新的物質生成。下列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
A.?比較金屬活動性 B.?水的電解
??????????????????????????????
C.?過濾泥漿水 D.?食物霉變
???????????????????????????????????????
家庭配置波爾多液的過程: ①在塑料容器里加入1克膽礬(CuSO4?5H2O)再加水約90毫升,制成硫酸銅溶液; ②在相同的另一容器里加入1克生石灰和少量的水,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熟石灰,再加水10毫升,配成石灰乳;③將硫酸銅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制成波爾多液。實驗中的現象或變化不合理的是(? )
A.?①中出現的現象是白色固體溶解,溶液變成藍色
B.?②中加入少量水發生了化學變化,之后加入的10毫升水發生了物理變化
C.?③中出現藍色絮狀沉淀
D.?配置的波爾多液是懸濁液
互聯網上用google搜索“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時,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摻和成“假奶粉”????????B.?用工業石蠟等給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燒法熏蒸粉絲???????????????????????????????????????D.?用毛發水、醬色、水、鹽等兌制成“假醬油”
.化學家在當今環境問題上的最新構想是“變廢為寶,資源循環”。例如,燃料 燃燒產物 燃料,這樣既可解決能源問題,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構想中兩個轉化過程的變化為(  )
A.?(1)為物理變化,(2)為化學變化???????????????????????????B.?(1)(2)均為物理變化
C.?(1)為化學變化,(2)為物理變化???????????????????????????D.?(1)(2)均為化學變化
科學課上,教師在盛有10mL氯化鐵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硫氰化鉀溶液,觀察發生的現象。下列關于該反應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
A.?無現象發生???????????????B.?溶液呈血紅色?????????????C.?有黃色沉淀生成????????????D.?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一款名為“史萊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膠水、硼砂晶體和水。查閱資料知道:①硼砂晶體(Na2BO7·10H2O)是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可用作清潔劑、殺蟲劑。②人體若攝入過多的硼,會引發多臟器的蓄積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
(2)請至少寫出一條關于硼砂晶體的物理性質________。
.在下列短文中的括號里填上其相應的變化或性質: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物理性質? D.化學性質
硫是一種淡黃色固體________,把塊狀硫粉碎________,將燃燒匙內的硫粉加熱,硫粉熔化_____
繼續加熱,硫的蒸氣被點燃,發出淺藍色火焰,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________,這說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_。
在實驗室里觀察硫酸銅晶體是________色固體,用酒精燈加熱后失去結晶水變成________色粉末,加熱前后是兩種物質,因而可判斷為________變化,往粉末中加入水會顯________色,利用這點性質可判斷________的存在。
.1806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電解法從蘇打中得到一種新的金屬,他對新金屬做了以下試驗:取一塊金屬,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與水發生劇烈的反應,在水面上急速轉動,發出嘶嘶聲,立即熔化成閃亮的銀白色小球,并逐漸縮小,最后完全消失.閱讀后,請你歸納出這種金屬的一點物理性質 ________?,一點化學性質________.
.家庭廚房就是一個科學小世界,其中包含著許多科學知識
(1)大米、小麥為人體提供的主要營養素是________.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其鮮味與溶液的酸堿度有關,當pH為6-7時鮮味最強:鮮味還與溫度有關,當燒菜時溫度長時間在120℃以上,不僅鮮味消失,而且會生產焦谷氨酸鈉.則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在堿性較強的條件下使用味精鮮味最強
B.谷氨酸鈉在加熱條件下生產焦谷氨酸鈉是物理變化
C.起鍋時加入味精比菜剛入鍋時加入味精的鮮味更強
化學現象中包含發光、發熱現象,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的現象。
小明同學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于是學習小組對此展開了探究與討論。
【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
【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驗證過程】
(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b.手摸燒杯有發燙的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
分析: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的名稱是________,蠟燭燃燒為________變化。
(2)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
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發燙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絲通電發熱、放熱屬于________變化。
以下是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曾開展的實驗:
①先用天平稱取質量為m1的金屬錫粉.
②將這些錫粉放在密閉容器里進行完全燃燒,生成了白色固體物質,稱量容器的總質量為m2 .
③打開容器,聽到了空氣進入容器發出的“絲絲的聲響”,稱量所得白色物質的質量為m3 .
④把白色物質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氣的組成恢復到初始狀態),重新稱量容器的總質量為m4
(1)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錫的燃燒是________變化.
(2)羅蒙諾索夫分析數據后發現,生成白色物質的質量m3=________,于是提出了“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產物的總質量”的觀點.
(3)后經多位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最終確立了質量守恒定律,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該定律:________.
閱讀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1909年哈伯在實驗室將氮氣和氫氣在600 ℃、2.02×104千帕和鐵作催化劑的條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和氧氣可以在鉑催化和一定溫度下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業合成氨的原料來自空氣、煤和水,這是一種經濟的固氮方法。這一成果生產的化肥給農業帶來了豐收,也獲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產炸藥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由于德國壟斷了合成氨技術,能快速生產氨和硝酸,使糧食和炸藥的供應有了保障,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開戰的決心,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
(1)氨的物理性質:________;
(2)氨的化學性質:________;
(3)用化學方程式寫出氨的實驗室制法:________.
(4)氨的用途:________ 。
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冊第一章
1.1 物質的變化
一、考點分析
考點一;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區別: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
聯系: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同時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但發生物理變化時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
2、探究物質變化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
3、物質變化的證據:顏色、氣味或味道的改變、狀態的改變、沉淀生成、氣體產生等。
4、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加熱時失去結晶水而變成白色粉末,該粉末遇水又變成藍色晶體。
CuSO4·5H2O====== CuSO4+5H2O ; CuSO4+5H2O===== CuSO4·5H2O
5、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
(1)硫酸銅溶液檢驗蛋白質的存在,使其產生沉淀;
(2)白色硫酸銅粉末檢驗水分的存在,遇水變藍色。
注;1.物理變化多是物質的外形或狀態等發生變化:化學變化過程中,常伴隨有發光、發熱、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但這些現象僅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變化是否發生,并不能作為判斷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判斷某一變化是否為化學變化,關鍵是看是否有新物質產生。2.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變化”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在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而“性質”是物質本身國有的屬性,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會”“容易”“難”等描述。3. 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而物質的用途是物質性質的外在體現。
二、熱點題型詳解
下列關于化學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是同一個概念
B.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同時發生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的特征就是一定會有沉淀生成
D.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變化
【解析】解:A、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因此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是同一個概念,故說法正確;B、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著發生物理變化,故說法正確;C、化學變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質生成,故說法錯誤;D、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變化,故說法正確;
故選:C。
液氧轉化為氧氣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  )
A.混合物變為純凈物 B.分子間的空隙增大
C.化學性質發生變化 D.分子總數增加
【解析】解:A、液氧與氧氣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液氧與氧氣屬于同種物質都是純凈物,所以A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B、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分子之間的間距變大,所以B符合題意,故B正確;C、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顯然化學性質不變,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D、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分子的總數不會增加,只是分子之間的間距變大。所以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
故選:B。
科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面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B.“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
C.“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元素組成上完全不同的物質
D.“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狀態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質
【解析】解:化學變化過程強調的新物質,不是指不存在,而是相對于反應前的物質在組成和結構上不一樣的物質。與具體的顏色或者形態的而變化沒有關系,關注內在的組成和結構。
故選:B。
超臨界水”(H2O)因具有許多優良特性而被科學家追捧,它是指當溫度和壓強達到一定值時,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狀態,用“〇”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臨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解析】解:“超臨界水”(H2O)是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狀態,還是屬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
故選:C。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物質世界里.下列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用干冰做制冷劑進行人工降雨
B.久置在空氣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產生一層白膜
C.伴隨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
D.爆炸
【解析】解:A、用干冰做制冷劑進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使周圍溫度降低水蒸汽冷凝成水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B、久置在空氣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產生一層白膜,是因為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鈣的緣故,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C、伴隨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燈泡發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D、爆炸可能是化學變化例如火藥爆炸,可能是物理變化,例如輪胎爆炸,故D錯。
故選:B。
2014年4月2日~4日發生了清華學生PX詞條“保衛戰”,最終在百度百科上鎖定“PX”為“低毒化合物”的準確描述,向國人揭示了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PX是“對二甲苯”,其組成和結構如圖,相關性質如下:
①無色透明液體,帶有芳香氣味②熔點13.2℃、沸點138.5℃③密度0.86g/cm3④可燃⑤有揮發性,但比汽油低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⑦低毒,毒性與汽油相當。
根據上述信息,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中屬于PX物理性質的是(填數字序號)  ;
(2)是寫出PX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根據PX性質,從防止環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應如何保存和儲運PX?   。
【解析】解:(1)PX的顏色、狀態、熔點、沸點、密度、氣味、揮發性等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故填:①②③⑤;(2)PX在空氣中完全燃燒能夠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8H10+21O216CO2+10H2O。 故填:2C8H10+21O216CO2+10H2O。(3)根據PX的性質可知,它有毒,具有揮發性,遇火可以爆炸,所以應該密封保存,嚴禁煙火。
故填:密封保存、嚴禁煙火。
三、鞏固提升
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氫氣燃燒????????????????????????????B.?菜刀生銹????????????????????????????C.?冰雪融化????????????????????????????D.?電解水
【解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氫氣燃燒、菜刀生銹、電解水都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化學變化,冰雪融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C。
下列描述中,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裝置發生爆炸?????????????????????????????????????????????????????B.?某固體受熱變成氣體
C.?經過某步操作后溶液中出現固體??????????????????????D.?蘋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現酒味
【解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A裝置發生爆炸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B.某固體受熱變成該物質氣體為物理變化,變成其他物質氣體則為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C.經過某步操作后溶液中出現固體若是新物質為化學變化,若不是新物質則為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蘋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現酒味一定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自然界的下列現象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煤礦自燃????????????????????B.?下冰雹????????????????????C.?樹葉變黃????????????????????D.?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解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A.煤礦自燃時,煤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氣體,是化學變化,故A不合題意; B.冰雹是水放熱由液態變成固態形成的,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B符合題意; C.樹葉變黃,是因為其中的葉綠素變成了花青素,是化學變化,故C不合題意; D.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氧氣和有機物,是化學變化,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下列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牛奶變酸、水力發電??????????????????????????????????????????B.?干冰升華、鋼鐵生銹
C.?酒精揮發、蠟燭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燒
【解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A.牛奶變酸為化學變化,水力發電為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干冰升華為物理變化,鋼鐵生銹為化學變化,符合題意;C.酒精揮發和蠟燭熔化都是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光合作用、木炭燃燒都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化學變化中往往伴隨著物理變化???????????????????????????????????????????????
B.?物理變化中一定伴隨著化學變
C.?往碳酸鈉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產生沉淀,這是物理反應?????
D.?濕衣服變干是一種化學變化
【解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AB.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故A正確、B錯誤;C.往碳酸鈉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產生沉淀,有新物種產生,是化學變化,故C錯誤;D.濕衣服變干是水的狀態發生變化,是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下列關于化學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不一定發生物理變化????????
B.?物質有發光和放熱的現象產生就一定是化學變化
C.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一定有新物質產生?????????????
D.?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放熱、發光、變色
【解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A.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發生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物質有發光和放熱的現象產生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燈泡發光放熱,不符合題意;C.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一定有新物質產生,符合題意;D.化學變化中不一定伴隨著放熱、發光、變色,如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
A.?汽油——洗滌衣服上的油漬???????????????????????????????B.?活性炭——吸附劑
C.?氧氣——煉鋼和金屬焊接??????????????????????????????????D.?稀有氣體——制造電光源
【解析】根據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定義分析,物理性質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A.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吸附劑,利用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C.氧氣有助燃性,可用于煉鋼和金屬焊接,利用了化學性質,符合題意;D.稀有氣體通電可發不同顏色的光,可作電光源,利用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一帶一路”是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賦予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古絲綢之路將中?? 國的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稻草造紙????????????????????????????B.?使用火藥?????????????????????????C.?冶煉金屬?????????????????????????D.?蠶絲織綾
【解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判斷選項。A、稻草造紙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A錯誤;B、使用火藥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錯誤;C、冶煉金屬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D.蠶絲織綾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正確。
故選D
生活處處有化學,在實際生活中,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
A.?用鹽酸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漬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生石灰作食品包裝袋中的干燥劑
【解析】根據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定義分析,物理性質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A.用鹽酸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漬是利用汽油可溶解油污的物理性質,符合題意;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D.用生石灰作食品包裝袋中的干燥劑是利用氧化鈣與水化合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我們家鄉衢州特產豐富,以下特產制作的部分過程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A.?生產紅糖時蒸發甘蔗汁液????????????????????????????????????B.?釀制江山米酒時發酵糯米
C.?制作龍游發糕時將成品進行包裝?????????????????????????D.?制作開化開順牌黑木耳時曬干水分
【解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A.生產紅糖時蒸發甘蔗汁液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釀制江山米酒時發酵糯米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C.制作龍游發糕時將成品進行包裝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制作開化開順牌黑木耳時曬干水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在于變化過程中有無新的物質生成。下列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
A.?比較金屬活動性 B.?水的電解
??????????????????????????????
C.?過濾泥漿水 D.?食物霉變
???????????????????????????????????????
【解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A、鐵與硫酸銅反應會生成新物質銅和硫酸亞鐵,發生了化學變化,錯誤;B、電解水時有新物質氧氣和氫氣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錯誤;C、過濾只是將液體和固體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只有物理變化,正確;D、食物霉變生成了新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錯誤。
故答案為:C。
家庭配置波爾多液的過程: ①在塑料容器里加入1克膽礬(CuSO4?5H2O)再加水約90毫升,制成硫酸銅溶液; ②在相同的另一容器里加入1克生石灰和少量的水,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熟石灰,再加水10毫升,配成石灰乳;③將硫酸銅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制成波爾多液。實驗中的現象或變化不合理的是(? )
A.?①中出現的現象是白色固體溶解,溶液變成藍色
B.?②中加入少量水發生了化學變化,之后加入的10毫升水發生了物理變化
C.?③中出現藍色絮狀沉淀
D.?配置的波爾多液是懸濁液
【解析】(1)膽礬晶體是藍色的不是白色的;(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3)氫氧化銅為藍色沉淀;(4)由不溶性的固體顆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懸濁液。A.膽礬為藍色晶體,因此①中出現的現象是藍色固體溶解,故A錯誤符合題意; B.②中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發生了化學變化;再加水10毫升,配成石灰乳,發生了物理變化;故B正確不合題意; C.③中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氫氧化銅難溶于水,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因此配制的波爾多液是懸濁液,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互聯網上用google搜索“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時,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摻和成“假奶粉”????????B.?用工業石蠟等給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燒法熏蒸粉絲???????????????????????????????????????D.?用毛發水、醬色、水、鹽等兌制成“假醬油”
【解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解析。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摻和成“假奶粉”,只是物質的混合,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A不合題意;? B.用工業石蠟等給瓜子“美容”,只是改變了瓜子的表面光滑程度,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B不合題意;? C.用硫磺燃燒法熏蒸粉絲,其實是硫磺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氣體對粉絲有漂白作用,肯定發生化學變化,故C符合題意;? D.用毛發水、醬色、水、鹽等兌制成“假醬油”,只是物質的混合,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化學家在當今環境問題上的最新構想是“變廢為寶,資源循環”。例如,燃料 燃燒產物 燃料,這樣既可解決能源問題,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構想中兩個轉化過程的變化為(  )
A.?(1)為物理變化,(2)為化學變化???????????????????????????B.?(1)(2)均為物理變化
C.?(1)為化學變化,(2)為物理變化???????????????????????????D.?(1)(2)均為化學變化
【解析】判斷是否發生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的關鍵是:看變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質的生成。
化學變廢為寶,資源循環”的含義是燃料燃燒變為燃燒產物,經過太陽能或生物能又變為燃料。(1)燃料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發光發熱的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2)燃燒產物在太陽能或生物能的作用下重新變為燃料,燃料與燃燒產物不是同一種物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1)、(2)均屬于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D。
科學課上,教師在盛有10mL氯化鐵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硫氰化鉀溶液,觀察發生的現象。下列關于該反應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
A.?無現象發生???????????????B.?溶液呈血紅色?????????????C.?有黃色沉淀生成????????????D.?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解析】根據氯化鐵和硫氰化鉀的反應現象分析判斷。 氯化鐵和硫氰化鉀反應,生成血紅色的硫氰化鐵,通常用這個反應來檢驗三價鐵離子的存在,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一款名為“史萊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膠水、硼砂晶體和水。查閱資料知道:①硼砂晶體(Na2BO7·10H2O)是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可用作清潔劑、殺蟲劑。②人體若攝入過多的硼,會引發多臟器的蓄積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
(2)請至少寫出一條關于硼砂晶體的物理性質________。
【解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之和為零;物質沒有發生 化學反應就表現出來的 性質叫做物理性質。(1)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設B元素的化合價為X;+1×2+4X+(-2)×7=0;X=+3;故答案為:+3;⑵物理性質通常是顏色、狀態、溶解度等;故答案為:白色或固體或易溶于水;
故答案為:(1)+3;(2)白色或固體或易溶于水。
.在下列短文中的括號里填上其相應的變化或性質: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物理性質? D.化學性質
硫是一種淡黃色固體________,把塊狀硫粉碎________,將燃燒匙內的硫粉加熱,硫粉熔化_____
繼續加熱,硫的蒸氣被點燃,發出淺藍色火焰,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________,這說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_。
【解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根據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定義分析,物理性質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其中性質描述時常帶“可以”“能”等詞語。
硫是一種淡黃色固體為物理性質,把塊狀硫粉碎為物理變化,將燃燒匙內的硫粉加熱,硫粉熔化為物理變化,繼續加熱,硫的蒸氣被點燃,發出淺藍色火焰,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物理變化,這說明了硫具有可燃性為化學性質。
在實驗室里觀察硫酸銅晶體是________色固體,用酒精燈加熱后失去結晶水變成________色粉末,加熱前后是兩種物質,因而可判斷為________變化,往粉末中加入水會顯________色,利用這點性質可判斷________的存在。
【解析】根據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分析;根據硫酸銅和硫酸銅晶體間的轉化分析。
硫酸銅晶體為藍色固體,在加熱后因失去結晶水變成白色硫酸銅粉末,加熱前后兩種物質不同,發生的是化學變化,白色硫酸銅粉末遇水會與水反應生成硫酸銅晶體,變成藍色,常用該實驗驗證水的存在。
.1806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電解法從蘇打中得到一種新的金屬,他對新金屬做了以下試驗:取一塊金屬,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與水發生劇烈的反應,在水面上急速轉動,發出嘶嘶聲,立即熔化成閃亮的銀白色小球,并逐漸縮小,最后完全消失.閱讀后,請你歸納出這種金屬的一點物理性質 ________?,一點化學性質________.
【解析】物理性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的性質,如物體的顏色、狀態、密度、熔點凝固點、氣味等;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體現出的性質,如物質的可燃性等.根據題中信息這種金屬是物理性質是銀白色、密度比水小、熔點低;這種金屬的化學性質是能與水劇烈反應.
故答案為:銀白色、密度比水小、熔點低;與水劇烈反應
.家庭廚房就是一個科學小世界,其中包含著許多科學知識
(1)大米、小麥為人體提供的主要營養素是________.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其鮮味與溶液的酸堿度有關,當pH為6-7時鮮味最強:鮮味還與溫度有關,當燒菜時溫度長時間在120℃以上,不僅鮮味消失,而且會生產焦谷氨酸鈉.則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在堿性較強的條件下使用味精鮮味最強
B.谷氨酸鈉在加熱條件下生產焦谷氨酸鈉是物理變化
C.起鍋時加入味精比菜剛入鍋時加入味精的鮮味更強
【解析】(1)大米、小麥含有淀粉,淀粉是糖類; (2)根據題意可知味精在pH為6-7時鮮味最強,溫度長時間在120℃以上,不僅鮮味消失,而且會生產焦谷氨酸鈉,可判斷出哪個選項符合題意(1)小米、小麥富含豐富的淀粉,所以主要營養素為糖類;(2)A味精在pH為6-7時鮮味最強,堿性條件pH>7,不符合題意;B 在加熱條件下生成了新物質焦谷氨酸鈉,為化學變化;C 起鍋時溫度開始下降,不會讓味精發生化學變化,故此時鮮味最強;
故答案為:(1)糖類(2)C
化學現象中包含發光、發熱現象,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的現象。
小明同學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于是學習小組對此展開了探究與討論。
【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
【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驗證過程】
(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b.手摸燒杯有發燙的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
分析: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的名稱是________,蠟燭燃燒為________變化。
(2)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
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發燙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絲通電發熱、放熱屬于________變化。
【解析】(1)蠟燭燃燒放出熱量,而燒杯內壁產生了水,該反應屬于化學變化,可以據此解析;(2)燈泡通電后發光放熱,比較通電前后燈絲的變化可以知道燈絲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可以據此解析。(1)蠟燭燃燒放出熱量,所以感覺到燒杯的外壁變熱,而燒杯內壁產生了水,該反應屬于化學變化;(2)燈泡通電后發光放熱,比較通電前后燈絲的變化可以知道燈絲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所以可以判斷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光通電發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1)水;化學;(2)物理。
以下是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曾開展的實驗:
①先用天平稱取質量為m1的金屬錫粉.
②將這些錫粉放在密閉容器里進行完全燃燒,生成了白色固體物質,稱量容器的總質量為m2 .
③打開容器,聽到了空氣進入容器發出的“絲絲的聲響”,稱量所得白色物質的質量為m3 .
④把白色物質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氣的組成恢復到初始狀態),重新稱量容器的總質量為m4
(1)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錫的燃燒是________變化.
(2)羅蒙諾索夫分析數據后發現,生成白色物質的質量m3=________,于是提出了“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產物的總質量”的觀點.
(3)后經多位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最終確立了質量守恒定律,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該定律:________.
【解析】(1)根據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解析;(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固體增加的質量即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解析;(3)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這是書寫化學方程式、判斷物質的化學式、判斷化學計量數、進行相關方面計算的基礎.解:(1)錫粉放在密閉容器里進行完全燃燒,生成了白色固體物質,有新物質生成,錫的燃燒是化學變化;(2)將這些錫粉放在密閉容器里進行完全燃燒,生成了白色固體物質,稱量容器的總質量為m2 . 把白色物質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氣的組成恢復到初始狀態),重新稱量容器的總質量為m4 , 則參加反應的氣體的質量為m4﹣m2 , 生成白色物質的質量m3=m4﹣m2+m1;(3)因為化學反應的過程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總個數不變,原子質量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
答案:(1)化學;(2)m4﹣m2+m1;(3)因為化學反應的過程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總個數不變,原子質量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
閱讀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1909年哈伯在實驗室將氮氣和氫氣在600 ℃、2.02×104千帕和鐵作催化劑的條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和氧氣可以在鉑催化和一定溫度下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業合成氨的原料來自空氣、煤和水,這是一種經濟的固氮方法。這一成果生產的化肥給農業帶來了豐收,也獲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產炸藥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由于德國壟斷了合成氨技術,能快速生產氨和硝酸,使糧食和炸藥的供應有了保障,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開戰的決心,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
(1)氨的物理性質:________;

(2)氨的化學性質:________;
(3)用化學方程式寫出氨的實驗室制法:________.
(4)氨的用途:________ 。
【答案】 (1)常溫下,氨氣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2)氨和氧氣在鉑催化和一定溫度下反應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3)N2+3H2 2NH3(4)制取化肥、炸藥
【解析】(1)氨氣的物理性質是常溫下,氨氣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2)氨氣化學性質是氨和氧氣在鉑催化和一定溫度下反應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3)由資料可知,氨氣的實驗室制法為氮氣和氫氣在600 ℃、2.02×104千帕和鐵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化合形成氨氣;(4)氨氣的用途是制取化肥、炸藥等。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兴市| 天镇县| 无为县| 巴塘县| 龙州县| 林州市| 焉耆| 黑山县| 长沙市| 彭山县| 安多县| 富顺县| 台南县| 宜川县| 北流市| 炎陵县| 新沂市| 青铜峡市| 北辰区| 九龙县| 兴化市| 宜川县| 贵溪市| 吉木乃县| 鹿邑县| 班玛县| 乐平市| 密云县| 孝义市| 桃江县| 开远市| 涟水县| 吉林省| 三门峡市| 岐山县| 浪卡子县| 南木林县| 从江县| 东丰县| 奇台县|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