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英國的工廠最初是沿著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內地城鎮,工廠也增加了。出現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紡織業實行機械化 B.工廠制度的建立 C.改良蒸汽機的普遍使用 2. 一位英國女演員對她1830年的一次旅程作了這樣的描述:這個總是讓我想去拍拍它的、發著噴氣聲的小動物,現在就套在我們的車廂上……這匹蒸汽馬對高低起伏的山路不是很適應……有時候看起來似乎沉到了地底下,有時候又像是懸在半空中。她乘坐的交通工具應該是( ) A.輪船 B.飛機 C.汽車 D.火車 3.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國郵政發行《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1套2枚。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 A.《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B.第一國際成立 C.巴黎公社成立 D.空想社會思潮的出現 4. ?下圖中版畫的名字是《巴黎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它是文革期間,為紀念巴黎公社成立100周年而創作。那么這幅版畫準確的創作年代是( ) A.1966年?????? ?B.1971年????? ??C.1973年??? ????D.1976年 5. 1862年,俾斯麥在一次議會演講中說,當前各種重大問題不是依靠演說和多數票所能解決的,問題必須依靠鐵和血來解決。他提到的“當前重大問題”指( ) A.阻止奧地利的阻撓 B.戳穿俄羅斯的覬覦 C.抗擊法蘭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統一 6. “南部與北部的戰爭不是別的,而是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這個斗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這兩種制度不能在美國大陸上和平共處。”這一言論說出了美國內戰爆發的( ) A.原因 B.過程 C.結果 D.影響 7. 1709年,俄國軍隊同瑞典進行了大會戰,俄軍取得全勝。此后,俄軍又在1714年和1720年兩度打敗瑞軍,瑞典被迫求和。至此( ) A.沙皇的專制權力得以強化 B.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 C.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D.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8. 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以下為日本侵略擴張奠定強大基礎的改革措施是( ) A.廢藩置縣 B.建立新式軍隊 C.文明開化 D.殖產興業 9. 某電視臺準備開拍一部反映“三角貿易”的電視劇,其中有一場景是殖民者從美洲返回歐洲。請你幫導演準備道具,他們的船只滿載的物品應該是:( ) A.美洲土著居民 B.黑人奴錄 C.槍支和廉價的工業品 D.金銀和工業原料 10.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把自己留居殖民地的時期看作是自己一生中永遠不會再有的幸福時代,如果在這些年代里不置些財產,就會成‘笑柄’”。這句話反映的實質是( ) A.拉美地區條件優越,物產豐富 B.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機構非常腐朽 C.財產能夠給人帶來終生的幸福 D.拉美地區遭受過西班牙、葡萄牙的瘋狂掠奪 11. 下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19世紀中期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民族大起義。這場起義發生于( ) A.印度 B.中國 C.委內瑞拉 D.巴西 12. 科技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如圖展示的交通工具,它使用的發動機是( ) A.蒸汽機 B.電動機 C.發電機 D.內燃機 13. 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是( ) ①主要發生在基礎工業和重工業領域 ②科技含量大為提高 ③推動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④開始確立資本主義在世界的統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十九世紀,面對燃燒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煙霧,來自國外的旅行者卻為它的魅力所傾倒;有錢的英國人更喜歡乘坐蒸汽輪船在渾濁不堪、散發異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覽。這說明( ) A.電力在英國被廣泛應用 B.人們陶醉于工業革命成就 C.發展工業必須破壞環境 D.工業革命成果擴展到全球 15.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爆發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紡織工人兩次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反映了( ) A.社會分化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B.社會矛盾尖銳 C.工人階級待遇很差 D.資本主義制度即將消滅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英國的歷史作用很特殊,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歷史年表(部分) 1688年發動資產階級革命 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投入使用 1825年史蒂芬孫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 (1)該年表反映了英國哪兩大歷史事件?簡述這兩大歷史事件對世界的影響。 材料二 英語被稱為當代社會一種全球性的語言,毫無疑問部分地反映了美國的實力。但是,美國作為一個英語國家當然是大英帝國造成的。 ——《劍橋插圖大英帝國史》 (2)為什么說“美國作為一個英語國家當然是大英帝國造成的”?保障美國實力迅速增長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大炮帶給中國社會的恥辱和創傷畢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廟堂中人的策論已多見“制敵在乎自強……而國成未振,宜亟圖振興”之議……跨出中國近代化的一小步。 ——據《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整理 (3)列舉英國對中國侵略的兩例史實,并根據材料三概括英國侵略的雙重性。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 代替的客觀規律。“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材料二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起來,起來!世界就要根本改變面貌,一無所有者要做天下的主人! ——《國際歌》 請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獻?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它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國際歌》是為紀念哪次運動而作?《國際歌》的思想與材料一核心思想有何相同之處? (3)歌中“奴隸”“一無所有者”指哪一階級?“起來”“要做天下的主人”的含義是什么?你認為《國際歌》被經久傳唱的原因是什么? 18. 某校九年級(1)班的同學決定圍繞“科技革命與人類社會”辦一期墻報,以此號召大家愛護地球家園,與他們一起探究下列問題。 【板塊一 “科技革命促進社會發展”】 (1)請你圍繞板塊一,將序號①②③的內容補充完整。 【板塊二 “科技革命改變人們生活”】 材料一 如表。 (2)請你圍繞板塊二,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談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板塊三 “科技推動經濟騰飛”】 材料二 在19世紀最后30年,生產增加了4倍,20世紀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業總產值增長了200%。 材料三 1870—1913年英、法、德、美實力變化表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材料三表格中出現了什么變化?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DABD 6-10ABBDD 11-15ADABA 二、非選擇題 16.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后來這一制度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英國工業革命,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開啟了歐美社會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2)英國在北美建立了13塊殖民地;共和制。 (3)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 雙重性:破壞性和建設性。(在帶給中國屈辱的同時,也刺激中國向西方學習,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17. (1)《共產黨宣言》。核心思想: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作用:為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提供了理論指南。 (2)為紀念巴黎公社。相同之處:推翻舊世界,建立勞苦大眾的社會。 (3)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原因:它體現了英勇的革命精神,激勵著廣大人民群眾為謀求人類的共同幸福而戰斗,具有積極向上的戰斗精神。 18. (1)①第一次工業革命 ②電氣時代 ③電力 (2)積極影響:生活方便快捷;生活豐富多彩;生活質量提高。 消極影響:帶來了環境污染。 (3)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取得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變化: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國和德國超過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