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下圖是小明同學創作的歷史學習卡片,它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 A.南京 B.上海 C.廈門 D.虎門 2. 一個曾在中國海關任職的英國人說,上海“已經變成了無法無天的外國人們的一個真正黃金國……其中許多人都是屬于這樣一種類型的:只要有利可圖,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顧忌,就是行兇殺人,也在所不惜。”這一情形開始于( ) A.鴉片戰爭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C.甲午中日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 3. 史料實證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能夠證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西方列強嚴重破壞中國優秀文明成果的證據是( ) A B C D 4. 下列哪一項信息不能從圖中獲取( ) A.廣州、虎門、廈門等地軍民紛紛抗擊英國侵略軍 B.割香港島給英國 C.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D.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5.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有一幅浮雕刻畫的是金田起義的壯麗場景,領導這場起義的歷史人物是( ) A.洪秀全 B.林則徐 C.孫中山 D.毛澤東 6. 讀下表,與這些報道直接相關的事件是( ) 某年7月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題目統計表 時間 題目 時間 題目 11日 《清國商人歸國》 28日 《清國公使館員回國》 21日 《袁世凱歸國》 29日 《支那人歸國》 27日 《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國》 31日 《清國公使館和領事家族歸國》 A.中英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7.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如圖所示為某小組制作的中國近代史知識卡片,其內容出自( ) 1.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 2.開放……杭州為通商口岸;……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8. 在下面外國侵略者發動的侵華戰爭中,侵略者攻進了北京城,并大肆搶劫的是( )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 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 中俄《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0. 1840年,英國政府借口“保護通商”,發動侵華戰爭。憑借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大門,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面臨的新課題是( ) A.加強軍隊建設,實現富國強兵 B.抗擊外來侵略,保護傳統經濟 C.捍衛民族獨立,發展近代文明 D.大力發展教育,維護傳統文化 11. 華為用5G技術使中國民族企業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歷史上,我國民族工業起步于 (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2. 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最成功、最有遠見的舉措是( ) A.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B.創辦新式學堂 C.創辦近代民用企業 D.創辦近代海軍 13. 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1 300多名舉人上書皇帝請求變法。由此,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當時,維新派的主要政治訴求是( ) A.要求裁撤冗官 B.要求政治制度的變革 C.要求發展工商業 D.要求廢除八股,開辦新式學堂 14. 在維新變法的諸措施中,反映了資產階級要求民主政治的是( ) A.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B.訓練新式軍隊 C.發展農工商業 D.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 15. 如圖現象產生于?( )?? 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材料二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請回答: (1)這兩段話是哪位歷史人物的名言?鴉片的危害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此事”是如何解決的?有什么重要意義? (3)毒品是全球性的災難,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面對毒品,請你談談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40年代,英國通過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英國歷史學家馬士則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中寫道:“當中國人實行一種激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爭果然就來到了,可是它并不是為了維持鴉片貿易而進行的斗爭,它不過是一個持續了20年,并且要決定西方和東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斗爭的開端。” 材料二 辛亥革命老人吳玉章在回憶錄中寫道:“我還記得甲午戰敗的消息傳到我的家鄉(四川榮縣)的時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經痛哭不止。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這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然被東方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馬關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強悍然發動了共同侵略中國的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條約》。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實權的慈禧太后借光緒帝之名下詔,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1)依據材料一指出,馬士認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是什么。這一看法是否揭示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實質?為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東方小國”是指哪一國家?列舉一例說明《馬關條約》“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國的戰爭”是指什么戰爭?慈禧太后的言論說明了什么問題?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指出《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嚴重影響。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引用了清末詩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1)這首詩寫于哪一年? (2)為什么“四百萬人同一哭”? (3)從此次事件當中,我們能看到什么運動在當時已經破產?破產的原因是什么? (4)“春愁”是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詞語,作者以此為題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ADDA 6-10CCBDC 11-15ABBAB 二. 非選擇題 16. (1)人物:林則徐。危害:影響了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加劇了中國的貧弱,清朝政治也更加腐敗;同時,鴉片還嚴重摧殘了吸食者的體質,許多士兵吸食鴉片,軍隊戰斗力進一步削弱。 (2)解決方式:虎門銷煙。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3)青少年應當提高認識和自我修養,要自覺抵制不良誘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等。 17. (1)目的: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看法:沒有揭示實質。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大門和維護可恥的鴉片貿易。 (2)國家:日本。舉例: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各省應試舉人 1300多名,發起“公車上書”。 (3)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說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4)影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危機日趨嚴重。 18. (1)1896年。 (2)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強占臺灣。 (3)洋務運動。原因:沒有觸及封建統治的根基。 (4)開放性題,答案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