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史學家陳旭麓指出:“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爭”是( ) A.第二次鴉片戰爭 B.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 明中葉以后中國社會已經有了近代化因素萌發的趨向,但是具有誘發作用的鴉片戰爭往往被確定為中國進入近代的起點,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鴉片戰爭的規模大時間長 B.中西方之間開始文化交流 C.中國出現近代化生產方式 D.中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3. 2018年4月11日,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將一件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的珍貴文物“青銅虎鎣”(見右圖)進行拍賣,并將當年參與________聯軍“火燒圓明園”. 劫走該文物的一名英國海軍上校的家信公之于眾。材料中的“參與________聯軍”中的空格處應該填寫( ) A.德意 B.俄奧 C.英法 D.美日 4. 馬克思評論俄國“不花費一分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好處”。與這一評述對應的史實是( ) A.通過《南京條約》獲得了關稅特權 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劫掠火燒圓明園 C.通過《北京條約》等割占大片領土 D.通過《辛丑條約》獲得了巨額賠款 5. 1853年,太平軍占領一座城市,并把它改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天京”就是今天的( ) A. 北京 B. 天津 C. 南京 D. 上海 6. 甲午中日戰爭中,使清軍北洋艦隊全軍覆滅的戰役是( ) A. 威海衛戰役 B. 黃海海戰 C. 旅順戰役 D. 豐島海戰 7. 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引用了清末詩人丘逢甲的詩:“春愁難遣強看山,……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這首詩闡述的情景最早應發生在( ) A. 鴉片戰爭后 B.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C. 甲午中日戰爭后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 8. 下側漫畫“龍的挑戰”,實際上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華的一次戰爭,其對應的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9. 構建歷史知識結構示意圖是學習歷史的一項技能。下面是某同學編制的歷史知識結構示意圖。對該示意圖,解讀正確的是( ) A.中國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B.中國民族工業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 C.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 10. 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這場運動的目的是( ) A.實現自強,維護自身的統治 B.接受本文先進思想,革舊布新 C.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重振大清雄風 D.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11. 史學界認為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指( ) A.它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了清朝的統治 B.它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C.它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D.它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 12. “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朽。”這句名言出自下列歷史人物中的( ) A. 張謇 B. 陳啟沅 C. 周學熙 D. 榮宗敬 13. “公車上書”發生的導火線是( ) A.《天演論》敲響了警世洪鐘 B.《馬關條約》的簽定 C.清王朝的腐朽統治 .中國資產階級發展壯大 14. “各國變法,都是經過流血才成功的。中國還沒有人流血,讓我來作第一個吧” 其中的“我”是(? ) A?????????????????? B??????????????? ????? C??????????????????? D 15. 生活在民國初年的人們,在文化與教育事業方面能感受得到的進步有( ) ①入讀新式學堂 ②看《申報》 ③參加科舉考試 ④買到商務印書館出版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07年12月29日,《禁毒法》在十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上表決通過。并于2008年6月11日起施行。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禁毒法》“利劍出鞘”,對禁毒工作涉及的禁毒宣傳教育. 毒品管制. 戒毒措施. 禁毒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虎門銷煙浮雕行了規范。 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運動,其領導人是誰?這場運動的實施有何意義? (2)這場運動引發了什么戰爭?戰爭的結果給我們什么啟示? (3)我國《禁毒法》的出臺說明了什么?我們青少年學生應該對毒品采取怎樣的正確態度? 17. 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 廈門. 福州. 寧波. 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材料二 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 臺灣. 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條約的主要內客是: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 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1)材料一是清政府與哪國簽訂的什么條約?有什么影響?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誰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此時,日本社會制度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條約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條款? (3)材料三是什么戰爭之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什么條約?條約中的哪一條款充分說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制造總局炮廠的機器房 材料二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工業企業創辦于什么運動時期,同時期該運動的口號是什么?創辦這些企業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列舉李鴻章在上述運動中創辦的兩個重要的近代企業。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二中李鴻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慨? (3)上述運動的性質是什么,你是怎樣認識這一重要運動的?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DCCC 6-10BCDCA 11-15DABBA 二. 非選擇題 16. (1)領導人:林則徐。意義:虎門銷煙的壯舉表現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堅定決心;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2)戰爭:鴉片戰爭。啟示:落后就要挨打。 (3)說明毒品已經對社會的安定形成威脅,同時也表明我國政府禁毒的決心。 態度: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17. (1)英國;《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李鴻章;資本主義國家;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18. (1)洋務運動時期,口號是“自強”。直接目的是采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增強制造業水平,提高軍備水平,實現自強的目標。(意思表達相近即可) (2)江南制造總局. 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的意思是以自強為旗幟的強軍運動,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落后局面,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意思表達相近即可) (3)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運動的目的不是將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走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