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2 經濟全球化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經濟區域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的根本原因是( ) A.兩級政治格局解體 B.聯合國統籌全球經濟職能的加強 C.各國經濟發展的統一性和排他性 D.全球生產力的發展和國際分工的擴大 2. 20世紀以來全球一體化表現為( ) ①世界各國經濟有機地聯系起來 ②生產的國際化程度加深 ③各地區經濟的區域性完全清除 ④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3. 閱讀“戰后世界關稅和貿易發展趨勢圖”,圖中關稅與貿易發展變化的趨勢可以反映出( ) A.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 B.世界貿易總額持續增長 C.各國關稅壁壘森嚴 D.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4. 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稱:“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它顯示了在這個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華的客艙,85%的乘客擁擠在不衛生的船艙里。很顯然,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難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達安全的港口。”這段話表述的意思包括( ) ①世界經濟日趨密切,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休戚相關 ②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利益分配不均 ③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難以為繼 ④全球化潮流呈現出逐漸減弱的趨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 馮驥才在《獻給命運的紫羅蘭》中說:“好在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已無新大陸可以發現。連南極冰層下的土地也已測量清楚,連大西洋中時隱時現的珊瑚島也已記錄在案……東方人、西方人,不過是‘地球村’中‘雞犬相聞’的村民而已。”下列各項與“地球村”的形成無關的是( ) .但丁的成就 B.新航路的開辟 C.萊特兄弟的發明 D.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 6. 某政治家認為,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給了富人,其它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認為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 ? ) A.?恐怖主義猖獗??????????????????B.?環境污染嚴重?????????????????? C.?貧富差距懸殊??????????????????D.?毒品走私泛濫 7. 下表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額的增長表( ) 時間 數額(億美元) 1980年 520 1997年 4000 1998年 4300—4400 與這一變化相關的因素有:( ) ①兩極格局的結束 ②跨國公司的推動 ③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建立 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當今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下列事件,最能表明這一點的是( ) A.馬歇爾計劃的實行 B.聯合國的成立 C.獨立國家聯合體的結成 D.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9. 閱讀下面“戰后世界關稅和貿易發展情況變化趨勢”圖,導致世界關稅平均水平在不斷下降,世界貿易總額在持續增長的直接原因是( ) A.聯合國的成立 B.歐盟的成立 C.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D.馬歇爾計劃的推動 10. 世界貿易組織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文明成果。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 ) A.加速國際貿易的增長 B.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 C.促進貧困國家的發展 D.降低各成員國的關稅 11. 下列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選擇 B.符合我國的根本長遠利益 C.是中國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的契機 D.可以杜絕各種經濟貿易糾紛 12. 繼設立經濟特區、下放沿海港口城市和開辟沿海線對外開放區之后,2001年12月我國又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標志著( ) A.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一個新階段 B.“一國兩制”構想成功實踐 C.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 D.“一五”計劃取 得重大成就 13. 對下圖中信息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體現了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 B.促進了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C.標志著中國開始主導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 D.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14. 中國積極參加APEC活動,主持召開APEC會議,旨在(?? )? A.加強同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團結? B.推動亞太地區各國間的民間交往? C.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發展? D.建立亞太地區各國之間持久的結盟關系? 15.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經濟的全球化使競爭加劇,國有大中型企業將會( ) A.仍以勞動密集型結構為主 B.因缺乏資金,無法進行技術改革,企業瀕臨破產 C.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化 D.競相降低產品價格,以適應市場競爭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經濟全球化是今年國際問題中的熱門話題,專家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發生在這個時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網絡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場化的變革。前者為全球化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后者為全球化提供了體制上的保障。” ——陳寶森《經濟全球化進程剛剛開始》 材料二 技術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憑借全球性技術(如:無線電通訊技術、核武器、洲際運載火箭、計算機網絡等)而形成的經濟、軍事力量,無疑會為掌握這些力量的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準確地說,全球化將處在掌握全球性技術力量的國家主導之下”。 ——趙英《技術演進與全球化》 材料三 “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 ——江時學《發展中國家怎么辦——拉美國家的實踐》 材料四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表 1970年 1992年 33個發展中國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個發達國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世界銀行《1994年世界發展報告》 請回答: (1)根據上述材料,評價材料三的觀點。 (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問題?根源何在? (3)我們應該怎樣面對經濟全球化? 17.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圖。 (1)如圖所示國際組織的主要機構之一是“安理會”,該機構擔負的主要責任是什么?當前有哪幾個常任理事國? 材料二 1947年誕生的關貿總協定(GATT)以及1995年取而代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被人們通稱為多邊貿易體系。多邊貿易體系的建立最直接的好處是簡化了多國之間的貿易行為。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于商品貨物貿易。多邊貿易體系的建立,極大促進了國際貿易量的快速增長。 ——摘編自《人民日報》 (2)“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強調以什么為原則?據材料二指出該組織的建立對世界貿易的發展有何積極意義? (3)材料一中如圖所示國際組織是在哪次會議上決定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背景如何?這兩個國際組織對世界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請回答: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新航路開辟后;二是兩次工業革命完成后;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四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根據圖示并聯系史實,指出此圖反映了哪一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史實,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歷史信息? ?(2)請分別概括一、四階段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特點及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影響。 ?? 材料二?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關系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大事。如果說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從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臺,那么30年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3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的變化動地驚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同樣需要一個更加改革開放、日益舉足輕重、充滿勃勃生機的中國。 ??? ????????????????????????????????????????????——《中國對外開放新的里程碑》 (3)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融入世界經濟主流的原因。 ?? 材料三? 經濟全球化的大潮已經席卷世界,各種生產要素都在通過市場的手段實現配置,各個國家也通過市場獲得自己需要的產品與資源。自由貿易機制廣泛建立,中國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國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也已經通過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 ??????????????????????????????????????????????????????????——《復興之路》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政府是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CDAA 6-10CADCB 11-15DCCCC 二、非選擇題 16. (1)材料三的觀點是片面的,全球化確實加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但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歷史的進步趨勢,不可抗拒。 (2)在20世紀70~90年代的20多年間,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財富激增;但世界上貧富分化、南北對立的問題也日趨嚴重。 根源:在全球化進程中,舊的世界經濟秩序仍然存在,發達資本主義占據主導地位,從而導致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公。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擴大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 (3)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把握住發展的機遇,一方面努力爭取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一方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迎接挑戰。 17. (1)主要責任: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常任理事國: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 (2)原則: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積極意義:推動了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有利于世界各國貿易優勢的發揮,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推動了世界經濟發展。 (3)會議:雅爾塔會議。背景: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共同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國際經濟關系,促進國際合作,促進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發展,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18. (1)反映了兩次工業革命完成后的“經濟全球化”。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等落后地區輸出工業制造品,中國等成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附庸等。 (2)第一階段的特點:啟動了全球化的進程。影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第四階段的特點:全球化的速度明顯加快。影響: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全球化”真正成為了全球化。 (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綜合國力不斷提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需要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需要擴大交往,學習發達國家);世界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4)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建立了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諧世界”的新理念等。(只要答出其中3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