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5張PPT)單元小結與測評第一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綜合探究解讀NO.1探究1探究2探究3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政治制度不能照搬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主權安全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統一主權領土一個中國高度自治前提和基礎監督中央授權思維誤區摸排NO.2誤區1誤區2誤區3社會熱點探究NO.3高考贅源網高考資源邊的高考專家!】[體系構建][自我校對]單一制L⑦我國中國共階級影影⑨共產黨執產黨領導的⑧「晌國家結構形式響文化我國②次定國家的其他具體制度政各民主多黨合作和影|響黨派⑤‖政洽協商制決定決定度政黨制度國體政體民主共和制體現體現黨制6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政黨與利益集團山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國家政體議會制國家統制政黨制度中央與地方國家多黨制資產階級我國①專政態∨度社會主義民主優于資本主義民主,堅持制度自信探究⑩探究提示0探究2探究3點此進入答案點此進入解析答案第1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①人民民主專政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③君主立憲制④半總統制⑤參政⑥兩黨制⑦復合制⑧民族⑨歷史[學思心得] 綜合探究一 國家安全與核心利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1.比較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的本質區別。經濟基礎所反映的國體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西方議會民主制度提示:經濟基礎所反映的國體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利益2.結合材料中評價國家政治制度的論述,引述相關典型事例,論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優越性。提示:(1)路徑一:學生可以結合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標準來舉例論證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例如:我們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人民實現了內容廣泛、層次豐富的當家作主;我們堅持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發展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有效凝聚了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我們努力建設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增加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保證了決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們積極發展廣納群賢、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廣泛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來;我們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社會法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建立健全多層次監督體系,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保證黨和國家領導機關和人員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等等。這些切實的改革和進步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2)路徑二: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我國具體的民主政治制度出發,探討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能夠保證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能夠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共同目標而奮斗,形成強大的社會整合力,有利于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拓寬民主渠道,充分反映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能夠廣開言路,廣求良策、廣謀善舉,促進中國共產黨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能夠發揮民主黨派廣泛的社會聯系,有利于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等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符合歷史的發展,又符合現實情況,有很大的優越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進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大特點,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大政治優勢。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展開,能夠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在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中,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鍛煉了當家作主的能力。3.以小組為單位,到當地的人大、政府、政協等部門,調查我國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提示:(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改革。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進一步完善,把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實行普遍的差額選舉制度;在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設立常委會,賦予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地方立法權;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組織建設,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優化人大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結構,健全人大工作機制,推動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逐步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不斷優化人大代表構成,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一線工人農民代表、婦女代表比例有所上升,黨政領導干部代表比例有所下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出臺有關人大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20余件,對人大立法、監督、代表、自身建設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政府改革。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各方面改革的需要,我國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集中進行了8次政府機構改革,平均五年一次,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經過不斷改革,我國政府積極轉變職能,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結構合理、精干高效的政府機構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政府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必須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3)人民政協改革。人民政協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伴隨著改革開放實現了自我發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黨的十九大以來,人民政協進一步突出了“專門協商機構”和“集協商、監督、參與、合作于一體”的定位及特點,在參與、服務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進一步完善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領導的體制和機制;推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不斷完善政協章程及其他制度、規則;形成政協協商議政新的格局,建立起包括全體會議、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以及經常性的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在內的協商議政新機制;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積極擴大民主,開展網絡議政和遠程協商等。其中,雙周協商座談會和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都是人民政協在履行政治協商職能方面的重要創新,極大地提升了人民政協政治協商的活力與實效;民主監督工作也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包括會議監督、視察監督、提案監督、專項監督以及其他形式監督的民主監督機制。4.選擇某一項措施,論述其對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作用和意義。提示:(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的根本途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不僅有權選擇自己的代表,隨時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見,而且有權對代表進行監督,有權依法撤換或罷免那些不稱職的代表。同時,我國的行政、監察、檢察、審判等國家機關由同級權力機關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從而保證了一切國家權力屬于人民,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從具體改革舉措而言,以全國人大代表的構成為例,一線工人農民代表、婦女代表比例有所上升,使全國人大代表更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更能夠全面反映基層的民意,從而有利于人民當家作主。(2)我國政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我國政府多次推進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均以提高行政效能、構建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目標。例如,政府確立了以政務公開打造“陽光政府”的思路,在公共問題決策上越來越多地召開聽證會,有助于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保障了政府決策最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3)人民政協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一方面,人民政協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和統一部署下,圍繞中心任務,服務大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另一方面,人民政協既能充分反映、代表各階層、各界別的利益訴求,又能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從而集中各階層、各界別、各個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從具體改革措施而言,近年來,人民政協建立雙周協商座談會制度,通過定期邀請各界別委員座談交流,聽取意見和建議,使雙周協商座談會成為溝通思想、增進共識、協調關系、凝心聚力的協商平臺。人民政協還通過遠程協商議政會打破時空界限,使協商更加廣泛多層地展開,更為靈活經常地進行。這些新制度、新形式更好地彰顯了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對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具有積極意義。5.整理調研成果,匯集成文本。提示:學生結合調研內容,聚焦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相關措施與改革愿景,感受其對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教師可引導學生制作手抄報或者小冊子,將調研成果匯集成文本,以便于開展交流分享,更全面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發展,增強制度自信。政治制度不能照搬1.有人認為,如果效法歐美國家采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近代中國就能實現現代化。請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反駁這種觀點。提示:在近代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曾經給歐美國家的發展帶來進步。但是,建立資本主義國家的追求,對于中國的發展來說,留下的只是悲愴和夢想的破滅。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為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衰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深重,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救亡圖存,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奔走呼號,各階級、各階層、各種社會勢力圍繞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種種主張,展開了激烈斗爭。戊戌變法是發生在清朝末年的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這場改良運動中,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希望通過變法獲得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改變,從而使積弱的中國走上一條強國之路,但變法以失敗告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后被袁世凱竊取,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種政治勢力的政客競相仿效西方議會民主,一時間出現了三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政黨、團體。但是,它們大多成了各派軍閥、官僚、政客借以爭權奪利的工具。1913年,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其民主派代表宋教仁準備以多數黨領袖身份組閣,卻遭軍閥集團刺殺身亡。1923年,北洋軍閥曹錕以5000銀元一票的價格收買國會議員590人,被選為大總統,史稱“賄選總統”。舊中國的多黨競選和議會民主只給歷史留下一幕幕鬧劇。歷史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這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鄧小平曾指出:“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必須另辟新路。這條道路就是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徹底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2.搜集并分享發展中國家引入西方民主模式進行民主制度改革卻失敗的典型案例,撰寫小論文,闡述其失敗的原因。提示:20世紀70年代后期興起的全球民主化浪潮席卷許多發展中國家,這些簡單移植西方民主模式的民主化改革雖然風起云涌,但大多數國家并未實現和平發展、穩定繁榮的預期目標。相反,這些采用西方民主模式的國家幾乎都因西方民主模式的“水土不服”而陷入失望或絕望之中,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經濟和社會發展困難重重,普遍深陷民主化困境。第一,政局動蕩、國家分裂、社會混亂。發展中國家在推進民主化進程中,主要效仿的是西方的多黨制、競爭性選舉。為爭奪政權,各政黨展開激烈角逐,導致政局持續動蕩,國家分裂,社會陷入嚴重混亂之中。例如,東南亞的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非洲的科摩羅、中非等國,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厄瓜多爾等國都曾在民主化進程中爆發政變或者武裝沖突,使社會動蕩不安。第二,經濟衰退、民生凋敝、腐敗滋生。一些發展中國家希望引入西方民主模式能給它們帶來經濟的繁榮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但事實并未能如其所愿。民主轉型嚴重影響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甚至持續衰退,民眾生活日趨貧困。如曾經經歷“阿拉伯之春”的西亞、北非國家,經濟陷入困境,經歷“阿拉伯之冬”。此外,發展中國家的民主轉型也沒有解決腐敗問題,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腐敗問題非常嚴重。第三,民族仇恨、暴力沖突、恐怖活動猖獗。發展中國家民主化進程中,政局持續動蕩,政府公信力下降,社會秩序失控,導致部族、教派及利益集團之間暴力流血沖突不斷,恐怖勢力頻繁制造事端。如2009年11月,菲律賓因家族爭奪省長引發政治仇殺,57人喪生。在布隆迪、盧旺達、肯尼亞、伊拉克、阿富汗等國,不同宗教信仰派別之間經常發生暴力沖突事件,一些國家持續動蕩,也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采用西方民主模式的發展中國家,其所謂“民主制度”往往都不是內生的,缺乏民主化的土壤。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選擇必然要受到其經濟發展狀況、歷史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傳統思維及社會階層發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例如,東南亞國家不僅要與貧富分化、種族分離、宗教沖突等固有問題作長期斗爭,而且必須正確面對和處理由政治制度改革、經濟發展和金融危機等帶來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始終伴隨著國家的發展,而且還會借著選舉、民主制度等放大、激化。再如,埃及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民主與專制”的問題,而主要是人口增長、貧窮、住房、經濟結構等,照搬西方模式非但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還會使這些問題復雜化。世界上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發展道路和政治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政治發展道路和政治發展模式。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世界在進步,民主也不是西方的壟斷和特權,其他非西方文化傳統的國家完全有可能,而且也應該探索自己獨特的民主發展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走自己的路,保持了政治穩定,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高,這也有力地證明了中國應當堅定而自信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3.以“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既要避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又要吸納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為主題,舉辦一次研討會。提示:第一,理解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為什么要避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在哪些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同一政治制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現實條件變化而不斷發展的。“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事實充分證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第二,理解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為什么要吸納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成果,明確在吸納借鑒中應當堅持的原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非封閉的體系,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對國外的有益政治文明成果,我們當然要認真借鑒。各個國家的政治文明成果都打上了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印記,呈現出個性化的特征,但是在各類政治文明之間也存在相通或相似的內容,包含著共性,這就成為不同國家、不同政治文明類型能夠彼此借鑒的橋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改革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積極吸收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需要注意的是,借鑒不等于照搬。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一個判斷、比較和選擇的過程,需要在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對中國發展有益的前提下進行鑒別和選擇,從而發現對中國政治發展有益的內容,更好地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則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教師在引導學生研討時也可以從“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等方法論層面進行歸納和指導。國家安全,人人有責1.查找資料,談談當前我國國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提示:政治安全是指國家主權、政權、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免受威脅、侵犯、顛覆、破壞的客觀狀態。在當代中國,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現為對外保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對內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社會政治秩序穩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最基礎的是維護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最基礎的就是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和領土不受侵犯、國家不被分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維護國家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是憲法賦予公民的神圣職責。最核心的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政權是指掌握國家主權的政治組織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權力,以維護對社會的統治和管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是中國社會發展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中國的歷史發展和現實國情決定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這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核心。最現實的是維護國家政治秩序穩定和主流意識形態鞏固。國家政治秩序是保證國家政權運行和政治活動開展的社會基礎,維護國家政治秩序就是確保國家政權正常運轉、政治制度不受干擾破壞,保持基本的安全狀態,為政權運轉和政治制度穩固提供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提供有力保障。維護我國政治秩序穩定就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依法落實創造和諧有序、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維護國家政治秩序穩定應以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為根本。2.以“我與國家政治安全”為主題,開展下列活動。提示:(1)活動一:①對國家安全的總體認知情況;②對政治安全的認知情況;③對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態度;④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意識和能力;⑤學校關于國家政治安全教育的狀況。在設計、發放、回收問卷的基礎上,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對問卷進行科學分析歸納,形成對高中學生國家政治安全意識和態度的科學認識。(2)活動:略。1.國家安全(1)含義: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2)地位: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3)維護措施:我們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2.“一國兩制”:我國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一國兩制”)。“一個國家”,是指中國是統一的國家,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兩種制度”,是指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實行高度自治。“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固有的,其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中央對高度自治權的行使具有監督的權力,絕不允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的權力。堅決防范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和進行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確保香港、澳門長治久安。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臺灣和國際上某些政治勢力旨在制造“臺灣獨立”的任何圖謀,最終是不能得逞的。1.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是香港、澳門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我國建立特別行政區并不能改變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下列能夠表明這一點的是( )A.建立特別行政區沒有改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主體地位B.特別行政區貫徹實施我國所有的法律法規C.特別行政區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特別行政區直轄于中央政府D [材料強調的是我國是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這與建立特別行政區沒有改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主體地位無關,A排除。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并不是貫徹實施我國所有的法律法規,B說法太絕對,排除。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是資本主義道路,不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錯誤。我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體現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全國只有一個中央政權,中央享有最高權力,地方政府接受中央的統一領導,D正確。]2.2020年11月20日,美國海軍“吉福茲”號瀕海戰斗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非法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臨近海域;11月21日上午,“邁耶”號驅逐艦又擅自闖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中國南部戰區依法對美國有關艦船全程進行跟蹤監視、查證識別,并予以警告驅離。耿爽表示,美方的行為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破壞南海和平穩定,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中方已經就此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表達強烈抗議。中方一貫尊重和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受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但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與飛越自由為名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耿爽表示,當前南海局勢總體穩定,有關各方聚焦對話與合作。我們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此類挑釁行為,不要逆勢而動,避免損害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中方將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1)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說明我國警告驅離美艦的原因。(2)有人認為,國家安全就是領土和主權安全。對此,你是怎么認識的?[答案] ①美艦擅自闖入中國南沙、西沙領海,危害我國國家主權安全。②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③維護國家安全,有利于維護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有利于維護人民福祉,有利于保證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有利于保障持續安全狀態。(2)①我們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②領土和主權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誤解政體的相關知識【剖析】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適當的政體鞏固國體。政體還受其他多種因素影響。【運用1】 法國和英國都是當今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兩國政體卻截然不同:法國實行半總統制,英國則是君主立憲制。這說明( )A.國體決定政體,但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等都可以影響政體B.政體決定國體,國體反映政體C.法國和英國的政體是由各國的歷史狀況和風俗決定的D.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可以不反映國體A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但政體又具有相對獨立性,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和制約,A正確。]混淆不同國家機關的職責【剖析】 政府行使行政權,議會行使立法權,法院行使司法權。[運用2] 中央政府是管理一個國家全國事務的國家行政機關的總稱。世界各國中央政府有不同的名稱,如國務院、政務院、國務委員會、部長會議、內閣。中央政府( )A.是國家主權的唯一承載主體B.是一個國家的國家元首C.是一個國家的權力機關D.獨攬國家立法、行政、司法大權A [一國中央政府管理一個國家全國事務,是國家主權的唯一承載主體,A符合題意;中央政府是一個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不是國家元首、權力機關,B、C不符合題意;中央政府行使行政權力,不是獨攬國家立法、行政、司法大權,D錯誤。]誤解聯邦制組成單位的地位和權力【剖析】 聯邦各組成部分是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政治實體,不是獨立的主權國家;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由聯邦管理。[運用3]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暴發,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所以中央政府只能“推薦”一個行動方案。各州決定如何、何時采取行動。這表明聯邦制國家( )①國家整體與其組成部分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②聯邦各組成部分是獨立的主權國家 ③聯邦各組成部分具有管理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的權力 ④國家整體與其組成部分依法行使各自權力,相互間不得任意干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 [中央政府只能“推薦”一個行動方案。各州決定如何、何時采取行動,表明聯邦制國家整體與其組成部分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國家整體與其組成部分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依法享有和行使最高權力,相互間不得任意干涉,①④符合題意;聯邦各組成部分是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政治實體,不是獨立的主權國家,②錯誤;聯邦各組成部分主要負責本區域內的事務,不具有管理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的權力,③錯誤。]大選中的美國政治體制按照美國大選的慣例,只要2020年12月8日的“安全港”期限一過,任何與大選有關的扯皮都將全部停止,只待12月14日的選舉人投票。目前,美國全部50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都已經確認了各自的選舉結果——拜登斬獲306張選舉人票,特朗普斬獲232張選舉人票。按照美國選舉法,率先獲得270張選舉人票的候選者即可宣告勝利。而隨著各州的選舉結果被送至國會統計,拜登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當地時間10日,100多名眾議院共和黨人簽署“法庭之友陳述”,力挺得克薩斯州要求最高法院推翻4個戰場州——佐治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選舉結果的訴訟。得州總檢察長帕克斯頓認為,這4個州的計票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因此拜登這些州的勝利是違憲的、無效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得州對最高法院的施壓不僅得到了100多名共和黨人的力挺,還得到了包括西弗吉尼亞州、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在內的18個州代表的聲援,這些州也紛紛向最高法院提出了類似的訴訟。當地時間11日,最高法院駁回了德克薩斯州提出的推翻當選總統拜登勝選的訴訟請求,拜登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1.美國堅持兩黨制,民主黨和共和黨都以掌握國家政權為目標。2.美國實行總統制,堅持三權分立原則,總統、國會、法院分權和制衡。3.美國實行聯邦制,聯邦和州在各自權限范圍內行使最高權力。1.在美國,總統掌握國家層面的國防外交和國內重要的方針政策的制定,這些權力是各州上交給聯邦層面的,而州一級的事務,則由州長主管,平時彼此間的工作是沒有沖突的。這體現了( )①美國總統沒有實際權力,聽命于各州 ②聯邦與州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 ③各州的權力是自身作為政治實體所固有的 ④總統和各州長之間完全獨立、毫不相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 [美國總統掌握國家層面的事務,州長主管州一級的事務,體現了聯邦與州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②符合題意;國家層面的權力是各州上交給聯邦層面的,體現了各州的權力是自身作為政治實體所固有的,③符合題意;美國總統有實際權力,不聽命于各州,①錯誤;總統和各州長依據憲法和法律行使各自職權,不是完全獨立、毫不相干的,④錯誤。]2.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宣布提名保守派法官尼爾·戈薩奇任最高法院大法官。這是最高法院大法官斯卡利亞辭世后現任共和黨總統第一次提名大法官人選。特朗普的這一決定,引起了民主黨議員的強烈反擊。關于斯卡利亞大法官職位繼承的問題,對美國政治和社會的影響甚大,不亞于誰是下一位總統。圍繞斯卡利亞的繼承人選,支配美國社會的主要權力——白宮、國會、政黨、游說集團等展開狂熱對撕,久拖不決。被譽為最淵博、最有才華的大法官斯卡利亞,卻曾在判例附議中抱怨,最高法院其實是一個9人組成的精英俱樂部,在諸多司法判例實踐中缺失社會代表性。結合材料,運用民主本質知識,分析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判例實踐中缺失社會代表性的原因。[解析] 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考生可結合材料從美國民主政治的實質來分析說明: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踐中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答案] 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服務于統治階級的。最高法院作為美國的國家機關,它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在司法實踐中缺失社會代表性說明廣大勞動人民和無產階級不可能在這種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PAGE-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單元小結與測評學案部編版選擇性必修1.doc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單元小結與測評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1.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