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950年,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軍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的是( ) A. 彭德懷 B. 劉伯承 C. 朱德 D. 毛澤東 2. 下列對國家工業化建設幫助最大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憲法 3. 2017年12月24日,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這是我國工業領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工業成就是( ) A.大慶油田建成投產 B.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試制成功 C.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D.“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 4. 1954年,《人民日報》特意發表了一篇社論,題目是“人民民主政治發展的新階段”。你認為這個“新階段”指的是( ) A.《共同綱領》的制定實施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 C.“一五”計劃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 “恒源祥”創始人沈萊舟曾對子女說:“現在我把廠都交給了國家,由國家去經營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點心思收股息,這又有什么不好?”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運動 B.全行業公私合營 C.手工業合作化 D.第一個五年計劃 6. 建國初期,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 一架飛機. 一輛坦克. 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為此,我國( ) A.實現工作重心轉移 B.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C.實施“一五”計劃 D.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7. 1976年10月,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是( ) ①周恩來 ②鄧小平 ③華國鋒 ④葉劍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 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開始后,我國有些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下列哪一項不是這一時期創立的( ) A.電子工業 B.原子能工業 C.航天工業 D.鋼鐵工業 9. 如圖一文發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報》,文章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引發了廣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實現中國共產黨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這一“偉大轉折”是指( )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B.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C.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0. 20世紀80 年代某村將集體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戶,農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土地不能買賣. 出租。經營所得“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種土地經營形式屬于( ) A.互助組 B.農業合作社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人民公社化 11.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曾經說過“特區是個窗口”。對“窗口”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技術的窗口?、诠芾淼拇翱凇、壑R的窗口 ④對外開放的窗口 ⑤弘揚民族文化的窗口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年)第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睂Υ耍韵伦龇ㄕ_的有( ) ①國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 ②各少數民族可以擁有一切權力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④國家采取優惠政策,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這是1982年9月鄧小平在北京接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的一張照片(下圖),請你選擇最恰當的語句為會談中的鄧小平配音( ) A.“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C.“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D.“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4. 由海峽兩岸同根同祖血脈相連.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以及港澳回歸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B.大國干預是阻撓統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決是實現統一的唯一途徑 D.臺獨勢力是祖國統一的內部阻力 15.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 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中美建交公報》中的這段話說明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是( ) A.臺灣(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國家 B.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有一個中國 C.臺灣地位未定,不屬于任何國家 D.支持中國武力收復臺灣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飽經風霜的新中國已經走過了70個春秋,回首70年來共和國不平凡的復興之路,引發我們深深地思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一窮二白】 材料一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 一架飛機. 一輛坦克. 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毛澤東 【神奇逆轉】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國農業. 輕工業和重工業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 1953-1957年行業變化 1953年農. 輕. 重比例(%) 1957年農. 輕. 重比例(%) 平均增長速度(%) 農業 52.8 43.5 4.5 輕工業 29.6 29.2 12.8 重工業 17.6 27.3 25.4 【成就矚目】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國興建156個工業基地,先后施工的工業項目有1萬多個,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業基地。 【憲法保障】 材料四 全面推進依憲施政. 依法行政,嚴格遵守憲法法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有權不可任性,用權必受監督。 ——摘自2018《政府工作報告》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怎樣的經濟狀況?為此我國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從材料二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一行業發展最快?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于黨和政府實施了哪一發展規劃? (3)材料三表明我國為改變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聯系所學,列舉寫出這一時期連接了長江南北交通的大橋是哪一座橋?形成了哪一工業基地?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制定了什么重要法律來“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我國這部法律具有什么歷史意義?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目前進行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黨的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 ——鄧小平 材料三 “我們懷著十分興奮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薄鞍讶h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材料四 飽經滄桑的中國在1978年再一次開始了決定命運的抉擇,對于無數人來說,12月18日開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意味著“時間又開始了”!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種什么方針? 提出這種方針的實質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說說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性質是什么?有何歷史意義? (3)材料三中“我們十分興奮的心情 ”因何而起?請指出“戰略轉變”前后,黨的工作中心分別是什么? (4)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意味著‘時間又開始了’”的理解。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边@一制度的實行,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自主管理本民族. 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哪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依據材料一回答,這一制度實行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 相互包容. 相互欣賞. 相互學習. 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2)結合所學,說說我國各族人民結成了怎樣的民族關系。 材料三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長期制約西藏發展的交通“瓶頸”得以解決。如今,西藏形成了鐵路. 公路. 航空一體化的立體交通網絡。 (3)結合所學,說說新中國成立后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的有利條件。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BBBB 6-10ADDCC 11-15CBAAB 二. 非選擇題 16. (1)經濟狀況:工業水平極其落后,尤其是重工業。 措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2)行業:重工業。 規劃: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3)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工業基地:東北工業基地。 (4)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或1954年《憲法》。 歷史意義: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17. (1) “兩個凡是”的方針?!拔幕蟾锩敝小白蟆眱A錯誤的繼續。 (2)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4)自1958年開始,“左”傾錯誤不斷泛濫,先后出現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嚴重的失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 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因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意味著“時間又開始了”。 18. (1)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國家統一領導下。 (2)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開始進行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建成通車;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