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一個人的名字與一個時代相連,注定這個名字是偉大的。與蒸汽時代緊密相連的名字是( ) A.瓦特 B.達爾文 C.萊特兄弟 D.亨利·福特 2. 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下列現象可能出現在19世紀中期的是( ) A.在電燈下學習 B.用電腦發郵件 C.坐火車去旅行 D.坐汽車去上班 3.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他曾仔細觀看了紀念館的一件重要展品——中國現存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下列關于該展品“原本”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 A.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C.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D.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4. 第一國際綱領闡明無產階級運動的目的:推翻資本主義,建立工人階級政權。下列屬于把第一國際這一綱領首次付諸實踐的是( ) A.法國大革命 B.法國巴黎公社運動 C.俄國十月革命 D.《共產黨宣言》發表 5. .如果要給19世紀末的德國歷史概括一個主題的話,最全面恰當的是(?? ? ) A.?結束分裂?????????????????????????B.?迅速崛起?????????????????????????????? C.?陷入戰爭???????????????????????????D.?和平統一 6. 下面內容主要用來研究( ) ★第一,南北雙方的物質基礎、人力資源與交通條件 ★第二,南北生產技術與武器裝備 ★第三,聯邦與邦聯總統的能力與性格 ★第四,南北主將的戰略素養與指揮技巧 ★第五,南北部隊的士氣與士兵軍紀 ★第六,南北民眾對戰爭的態度與社會心理 A.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 B.決定美國內戰勝負的因素 C.美國內戰北方的力量強于南方 D.美國內戰的影響 7. 以下是《大國崛起》叢書中某冊的部分目錄。這冊書介紹的是( ) 一、殖民時代………………………………2 二、獨立風云………………………………10 三、憲法立國………………………………28 四、兄弟鬩墻………………………………44 A.法國 B.美國 C.俄國 D.日本 8. 彼得一世改革中,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是( ) A.創建新式常備軍 B.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 C.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 D.準許工廠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9. 尼·別爾嘉耶夫在《俄羅斯思想》中寫道:“沒有彼得的強制性改革,俄國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歷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歷史上講自己的語言。”作者意在說明彼得一世改革( ) A.廢除了俄國農奴制 B.大大增強了俄國實力 C.加強了沙皇專制權力 D.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10. 有人說,日本明治維新是自身條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發生的資產階級改革。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級武士破產 B.西南大名的強大 C.民族危機的加劇 D.倒幕運動的勝利 11. 佩里在1853年進行的那次訪問是不受歡迎的,但過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許多潛在的盟友……他們要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學習西方列強的秘密……從此日本變成了一個現代的民族國家。下列相關說法最準確的是( ) A.“那次訪問”是為了與日本結盟 B.“潛在的盟友”主要是指日本武士 C.“西方列強的秘密”特指軍事技術 D.為“拯救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 12. 18世紀末19世紀初,涉及地區廣,卷入人口多,斗爭時間長,沉重地打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是( )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B.美國獨立戰爭 C.印度民族大起義 D.第一次世界大戰 13. “這種悲慘的境況,在商業史上是令人震驚的。棉織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痹斐伞斑@種悲慘的境況”的原因是( ) A.西班牙的殖民掠奪 B.英國的瘋狂掠奪和剝削 C.葡萄牙的殖民壓迫 D.印度資源的匱乏和落后 14. 如圖是某中學校服上的標簽,標簽上“人造纖維”的發明者是( ) A.諾貝爾 B.海厄特 C.福特 D.夏爾多內 15. 下圖是1801—1911年英國城市化進程的統計。圖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紡織工人數量增加 B.兩次工業革命推動 C.對外加強殖民掠奪 D.“電氣時代”的到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人類創造歷史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指導人們行動的思想意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接受費爾馬哈的唯物主義和人本主義,對唯心主義的黑格爾哲學加以改造。馬克思……流亡英國,接觸了各種工人活動家和社會主義者。他吸收了英國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以及有關法國大革命的史學研究成果……恩格斯對工業革命的歷史和英國工人狀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得出了與馬克思相似的結論。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了終生的合作,建構基于唯物史觀的社會主義理論。他們稱自己的學說為“共產主義”或“科學社會主義”。 ——摘編自武寅《簡明世界歷史讀本》 材料二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推動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共產黨宣言》 材料三 公社簡直是奇跡般地改變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國的那個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無影無蹤?!趧?、用心思索、戰斗不息、流血犧牲的巴黎——它在培育著一個新社會的同時幾乎把大門口外的食人者忘得一干二凈——正放射著它的歷史首創精神的熾烈的光芒! ——《法蘭西內戰》 (1)根據材料一,概括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背景。 (2)材料二所示綱領性文件發表于哪一年?該文件是哪個組織的綱領?有何歷史意義? (3)材料三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它成立于哪一年?“公社”的結局如何?它的性質是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19世紀,奧斯曼、俄羅斯、中國和日本社會都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嚴重挑戰……所有這些國家都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從歐美模式中汲取靈感以解決統治危機。奧斯曼、俄羅斯和中國保守的統治者大體上支持工業化和軍事改革,卻扼殺了可能威脅他們社會地位的政治和社會改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實施了更徹底的改革計劃。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明治維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發展工業的措施。政府直接從西方拿來了法國式的繅絲場、法國式的礦山冶煉廠、英國式的軍工廠。除了購買機械,政府還聘請了大量國外技師。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經營的礦山和工廠,創辦了官營企業。為了加速工業化的進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營企業轉讓給與政府有密切聯系的,享有特權的大資本家。 ——摘編自劉祚昌、王覺非《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19世紀中后期促使俄國、日本和中國進行改革的共同外部因素是什么?為什么作者認為日本的改革“更徹底”? (2)根據材料二,你認為日本的工業化有哪些特點? (3)材料中日本的改革順應了19世紀中后期世界歷史發展的哪一潮流?請再舉一例加以說明。 18. 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我們沿著科技發展的軌跡,完成下面探究任務。 材料一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毕聢D顯示了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1)指出材料一中A、B點對應歷史時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稱。 (2)根據材料一,指出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材料二 見下圖。 (3)根據以上漫畫,分析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你有哪些改善問題的好建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CABA 6-10BBDBC 11-15DABDB 二、非選擇題 16.(1)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實踐和調查;團結合作。(任答其中兩點即可) (2)1848年。共產主義者同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3)巴黎公社。1871年。失敗。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17.(1)共同外部因素:工業文明的挑戰和沖擊。原因:日本明治維新的措施是全方位的,涵蓋了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政府主導和推進;向西方學習;將國營企業轉給私人資本家。 (3)潮流: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舉例: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1898年中國的戊戌變法。(任一個史實即可) 18.(1)A點:名稱: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英國工業革命);B點:名稱:第二次工業革命。 (2)科技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的發展。 (3)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建議: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綠色出行。(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