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爭”是指(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 閱讀下圖。導致清朝這一時期幾種主要進口貨物關稅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俄簽訂《璦琿條約》 B.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C.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D.清政府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 3. 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各國代表再次聚首,齊心開創“一帶一路”的美好未來。中國近代史時期,西方列強不請自來,侵占北京,火燒圓明園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4. 有史學家指出:“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下列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爆發的直接原因是鴉片的輸入 ②戰爭前后,俄國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③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向內地發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勢力公開勾結鎮壓中國人民開始于( )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太平天國運動 D. 義和團運動 6. 清末某官員說:“戰爭駭人地向毫無準備的我們襲來,李鴻章所吹噓的艦隊. 要塞. 槍炮和人力,都已證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樣厲害。”這里的“戰爭”指(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7. 右面是1895年美國《PUCK》雜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畫。漫畫中一只全副武裝. 手拿軍刀的日本雞破中日戰爭的蛋殼而出,腳下踩著清政府的龍旗。此漫畫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使( ) 一只新孵化出的雞 A.中國地主階級開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C.中國結束兩千多年君主專制統治 D.列強對中國殖民掠奪進一步升級 8. 近代列強發動了多次侵華戰爭,其中攻占過北京的是 ( ) ①第一次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 吳玉章在回憶錄中沉痛地寫道:“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它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從前亡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材料中的“亡國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瑗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0. 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它的口號是( ) A.“自強”“求富” B.“民主”“科學” C.“扶清滅洋” D.“和平”“發展” 11. 1873年,輪船招商局正式成立,總局設于上海,分局設于天津. 漢口. 福州. 廣州. 香港以及國外的橫濱. 新加坡等地,承運漕糧兼攬商貨。這反映了,洋務運動促進我國( ) A.軍事工業發展到了海外 B.民用企業近代化 C.交通運輸發展領先世界 D.走上了富強道路 12. 提出“父教育而母實業”的口號,即以實業養教育,以教育促進實業。他是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 ) A.魯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張謇 13. 梁啟超說過:“吾國四千余年大夢只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下來史實能為此提供佐證的有( ) ①洋務運動的開展 ②維新變法運動的蓬勃展開 ③“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④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 “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順應了這一社會發展趨勢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區,積極倡導變革和向資本主義學習,并且付諸實施,吹響了變法的號角,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這一材料說明戊戌變法的影響主要在( ) A.順應社會發展潮流 B.倡導變法精神 C.發展資本主義 D.思想啟蒙作用 15. 北京大學“愛國進步. 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做出過巨大貢獻。下列說法與北京大學歷史相符的有( ) ①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②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③它的創立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六百萬鎊。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了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后,誰也不知道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鑲有珠玉的飾品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 俄國采取表面“調停”. 實際支持的態度,在戰爭中,不花費一分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好處。 請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事件發生在哪次戰爭期間?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國的哪一座園林?當時出逃的皇帝是哪位? (3)材料二中,俄國“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好處”主要指什么?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國初期歷年新注冊廠數(不包括礦山,單位:家)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工廠數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 1915年,榮氏兄弟集資30萬銀元在上海創辦申新紡織公司,建立申新紡織第一廠,榮氏兄弟占股60%,由榮宗敬任總經理。后來公司不斷發展,從1家廠逐步擴大到9家廠,但隨后遭受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政府的雙重壓榨,瀕臨癱瘓。新中國成立后,該廠曾成立過股份公司,1955年實行公私合營。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當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歸納概括出榮氏家族企業的發展軌跡。并依據所學知識,分析指出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艱難曲折的主要原因。 (3)通過上述材料及問題,談談你對“實業救國”道路的看法。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現代化,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在中國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業化和與工業化相伴隨著的政治. 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社會的轉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民族危機日趨深重和康有為屢次上書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史稱戊戌變法。 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27日上午拜謁了中山陵,緬懷孫中山先生。 材料五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思想;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1)材料二反映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變法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孫中山先生,為什么說他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 (4)根據材料五回答,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什么? (5)中國的近代化探索艱難起步,曲折推進,這對你有何啟示?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CBAC 6-10CDBCA 11-15BDCDB 二. 非選擇題 16.(1)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園林:圓明園。皇帝:咸豐帝。 (3)沙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17.(1)發展情況:民族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原因: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辛亥革命的促進作用;有識之士的倡導;“實業救國”成為社會思潮。 (2)軌跡:創辦—發展—衰落—再發展。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內受封建主義. 外受帝國主義的壓迫。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資本主義沒有發展前途,民族工業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壓制舉步維艱,“實業救國”的道路行不通。(言之有理即可) 18. (1)洋務運動,自強和求富或維護清朝統治 (2)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變法圖強的社會呼聲日益高漲 (3)成立了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以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是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4)民主與科學 (5)地主階級. 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解救中國;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斗爭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