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毕露ㄟ@一禁煙決心的是( ) A.魏源 B.林則徐 C.曾國藩 D.左宗棠 2. 英國獲得“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是通過( ) A.《虎門條約》 B.《南京條約》 C.《望廈條約》 D.《黃埔條約》 3.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是:( ) A.中國的虎門銷煙; B.保護鴉片走私貿易; C.在華利益遭到侵害; D.要求修改條約,擴大在中國的侵略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 4. 恩格斯說到某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這個國家是( ) A.美國 B.英國 C.俄國 D.法國 5. 太平天國建立起與清朝相對峙政權的標志性事件是( ) A.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B.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 C.1860年攻打上海 D.擊斃華爾 6. “東溝海戰天如墨,炮震煙迷船掀翻。致遠鼓棹沖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备鶕鶎W歷史知識,下列選項中與此詩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7. “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文中的“倭寇”“索得巨款”的數目是( ) A.2 100萬銀元 B.2 100萬兩白銀 C.2億銀元 D.2億兩白銀 8. 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紀年方法,“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幾個連續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國難記》寫的就是上述庚子年發生的事。根據所學知識推斷,這里說的“庚子國難”具體是指( ) A.旅順大屠殺 B.臺灣被割占 C.譚嗣同就義 D.八國聯軍侵華 9. 孫中山曾說:為了“排除歐美的勢力”,他們“用大刀、肉體和聯軍相搏,雖然被聯軍打死了幾萬人,傷亡枕藉,還是前仆后繼,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真是令人驚奇佩服。所以經過那次血戰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思想,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八麄儭笔侵? ) A.太平軍 B.愛國清軍 C.義和團 D.工農紅軍 10. 通過關鍵詞了解和掌握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與“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收復新疆”“湘籍名臣”三個關鍵詞都有關的歷史人物是( ) A.左宗棠 B.張之洞 C.曾國藩 D.李鴻章 11. 洋務派認為:“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毖髣者\動的內容中能體現這種思想的是( ) A.創辦軍事工業 B.創辦民用企業 C.興辦新式學校 D.派遣留學生出國 12. 下圖漫畫反映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透過漫畫我們可以得出的歷史信息是( ) A.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 C.內憂外患的危機,嚴重阻礙著民族工業的正常發展 D.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13. 近代中國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變舊法,遂為六大國割地廢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島夷耳,能變舊法,乃能滅我琉球,侵我大國。前車之轍,可以為鑒?!薄胺┗噬稀瞥f習,更新大政?!庇纱丝芍鲝? ) A.學習西方、發展科技 B.變法維新、救亡圖存 C.解放思想、宣揚民主 D.發動民眾、進行革命 14. 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這說明戊戌變法( ) A.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學說深入人心 C.創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D.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15. 羅茲曼主編的《中國的現代化》一書稱:“1905年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睆慕逃l展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分水嶺”指的是( ) A.京師大學堂的成立 B.科舉制度的廢除 C.《奏定學堂章程》的頒布 D.京師同文館的建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虎門銷煙) 把能給我們大英帝國帶來無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給予銷毀!這是我大英帝國的奇恥大辱!我要求議會批準政府派遣遠征軍去懲罰那個極其野蠻的國家!要狠狠地教訓它!要迫使它開放更多的港口,要保護我們天經地義的合法貿易!” ——英國外相巴麥尊在議會上的講話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思考鴉片戰爭發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如右圖所示 (2)請你寫出圖中的字母所代表的通商口岸的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開放通商口岸對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材料三 1842年9月,清朝政府官員董宗遠上書道光皇帝,認為《南京條約》的簽訂,“國威自此損矣,國脈自此傷矣,亂民自此生心矣,邊境自此多事矣”。 (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鴉片戰爭破壞了中國的哪些主權,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4)有人說,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說,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你是否同意上述觀點,或者你自己有什么新的觀點,請說出你的理由。 17. 中國人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之夢。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追求“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幾多教訓,幾多啟示。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于在對內對外戰爭中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威力大開眼界,對來自西洋的“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李鴻章語)開始有所認識,這樣才能轉而主張緩和與西方的緊張關系,并引進西方軍事技術,以求“御侮自強”之術。 ——羅榮渠《現代化新論》 (1)依據材料一,指出洋務運動興起的具體原因。 材料二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袊詮?,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鴻章致總理衙門書》 (2)為實現“自強”,洋務派實施了一系列舉措,請舉出具體 事例。 材料三 時間 內容 1862年 創辦京師同文館(外語) 1863年 創辦廣方言館(外語) 1866年 創辦福州船政學堂(軍事) 1866年 創辦上海電報學堂(科技、電報、通訊) ——《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 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 挑選聰穎幼童赴美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制造諸學,使西人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以培實用人才而圖自強。 ——李鴻章 (3)根據材料三,指出洋務運動在人才培養方式、教育內容和培養目標方面的特點。 材料四 19世紀60年代,西方列強爭奪中國的鐵路修筑權,李鴻章等堅決抵制,李鴻章上奏說,此事(列強在中國修鐵路)大有利于彼(列強),……洋人貪利無厭,……若再議及,只有仍執前說(以前所說的理由),(修筑鐵路)鑿我山川,害我田廬,礙我風水,占我商民生計,百姓必群起抗爭拆毀,致激民變。 (4)根據材料四,概括歸納李鴻章反對西方列強在中國修筑鐵路的目的和理由。 材料五 (19世紀80年代,李鴻章等力矯眾說,要求自建鐵路)李鴻章上奏說,若火車盛行,則有駕駛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鐵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謀生者當不下數十萬人……鐵路所經不過丈余之地,于田廬墳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處,亦必買地優給價值(多給錢拆遷百姓的田廬);其墳墓當道者,不難稍紆折以避之。 ——《光緒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隸總督李鴻章奏》 材料六 1881年,為解決開平煤礦的運輸問題,李鴻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莊的唐胥鐵路。后來,清政府還自行設計施工修筑了鐵路。 ——摘編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匯編》 (5)根據材料五、六,概括歸納李鴻章主張修筑鐵路的目的。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梃(tǐnɡ)以撻(tà)堅甲利兵乎? ——光緒帝“明定國是”詔書 材料二 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軍隊等。 材料三 《劍橋中國晚清史》:“盡管維新運動沒能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所引起的思想變化卻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長期的和全國規模的影響?!?材料四 伯兄(康有為)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此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康廣仁 (1)根據材料一,說說光緒帝為什么決心變法維新。 (2)結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內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傳播。 (3)綜合材料一、二、三,指出戊戌變法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ADCB 6-10CDDCA 11-15ACBAB 二、非選擇題 16.(1)主要原因: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企圖以武力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和傾銷工業品。 2)口岸:A.廣州;B.廈門;C.福州;D.寧波;E.上海。 影響:使中國經濟主權受到嚴重損害;通商口岸成為列強對華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基地,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3)破壞主權: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關稅自主權和貿易主權等開始遭到嚴重破壞。 變化: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鴉片戰爭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7.(1)認識到西方軍事力量強大;想要緩和與西方的緊張關系;引進西方軍事技術,以求“御侮自強”。 (2)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包括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總局等。 (3)培養方式: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教育內容:側重外語、軍事、科學技術。培養目標:培養洋務實用人才。 (4)目的:排斥(拒絕、抵制)列強對中國鐵路修筑權的染指。理由:列強貪利,危害財政;毀壞田地房屋;破壞風水;破壞老百姓的生計;容易激起民變。(任意兩點即可) (5)增加老百姓的(就業機會)謀生手段;解決運輸問題。 18. (1)中國當時正被列強“瓜分”,國力衰弱,面臨亡國的嚴重危機,光緒帝“不甘作亡國之君”。所以他痛下決心,實行變法。 (2)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 (3)戊戌變法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4)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維新派力量弱小,又沒能發動群眾,僅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頑固派勢力過于強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